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规范的感受语言和运用语言中养成的一种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引导想象,培养语感
1.用直觀的形式将字词与相应事物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人多的词,学生很容易找到“人山人海”这个成语,可是怎么理解这个词呢?对于比较抽象的词来说,借助录象,让小朋友通过画面来感受,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多了。
2.引导学生把字词与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理解程度,是同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在教学《2008,北京!》时,如何让学生理解‘沸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就必须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沸腾的本义:水开时的样子,热气升腾,上下翻滚。只有联系实际对词语的本义有了认识,才能深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沸腾就是指场面的热闹,群情的激动。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在教学《乡下孩子》第一段时,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段内容时,我先指明学生读,然后让学生完成“乡下孩子是( ),是( )”这个填空。当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时,我就让学生闭眼想象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在爸爸背上的心情。通过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和妈妈爸爸在一起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然后再来读这个自然段,就相当容易了,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语感的目的。
二、追问探索,培养语感
1.教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以感性上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此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 《蚂蚁和蝈蝈》中的“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先理解句子讲的是蝈蝈不神气了,再抓住“再也”这个词理解由于蝈蝈懒惰,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现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
三、语言实践培养语感
1.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
在教学时,一般不要逐句分析,逐段讲解。对课文中遣同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方法,不要强调理性地认识,而应该强调感性的积累。对课文的字里行间包含的比较深奥的内在意义,一般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要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压缩分析讲解的时间。如教《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在理解思想内容方面,只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能够回答:“挖井的人是谁?为什么不忘挖井的人?”这两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对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
2.精心设计提问,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激发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因此,向学生提些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3.利用课文,说写结合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模仿力很强。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引导学生续编“狐狸叼着肉钻到洞里会怎样呢?乌鸦的孩子没有吃到肉会饿成什么样呢?乌鸦上当后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4.要重视朗读课文和熟读成诵
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5.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形式。低年级的训练,要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进行训练,然后进入复述篇的训练。
一、引导想象,培养语感
1.用直觀的形式将字词与相应事物建立联系
直观的形式包括实物、图画、动作、表情等。对学生少见的事物更应该用图像直观加上语言直观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认识这类事物,建立起这类事物的表象。如在教学《2008,北京!》一课时,我让学生找出人多的词,学生很容易找到“人山人海”这个成语,可是怎么理解这个词呢?对于比较抽象的词来说,借助录象,让小朋友通过画面来感受,这比教师讲解效果要好多了。
2.引导学生把字词与有关知识、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对一个字、词的理解程度,是同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在字词教学中,对一些信息量大的词和较难理解的词都应联系有关知识、生活经验理解词义。如在教学《2008,北京!》时,如何让学生理解‘沸腾’一词在文中的意思,就必须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沸腾的本义:水开时的样子,热气升腾,上下翻滚。只有联系实际对词语的本义有了认识,才能深入理解它在文中的意思:沸腾就是指场面的热闹,群情的激动。
3.用想象的方法理解
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在教学《乡下孩子》第一段时,对“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这段内容时,我先指明学生读,然后让学生完成“乡下孩子是( ),是( )”这个填空。当他们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时,我就让学生闭眼想象在妈妈怀里的感觉、在爸爸背上的心情。通过想象的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和妈妈爸爸在一起是快乐的,是幸福的。然后再来读这个自然段,就相当容易了,同时也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了培养语感的目的。
二、追问探索,培养语感
1.教给学生理解句子意思的基本方法
基本方法是抓主干理解句子意思,要引导学生以感性上认识一个句子一般包括两部分,开头部分讲的是“谁”,接下去的部分讲的是“是什么”“做什么”“怎么样”,表达这两部分之间关系的只有三个基本句式,即“谁是什么”“谁怎么样”“谁做什么”,按这三个句式引导学生理解句子意思。
2.遵循一定的程序
按一定的程序教学,一是先理解句子的主要意思;二是在此基础上体会修饰语的意思,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丰富的意思。如 《蚂蚁和蝈蝈》中的“蝈蝈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先理解句子讲的是蝈蝈不神气了,再抓住“再也”这个词理解由于蝈蝈懒惰,没有准备过冬的粮食,现处在饥寒交迫的境地。
三、语言实践培养语感
1.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
在教学时,一般不要逐句分析,逐段讲解。对课文中遣同造句、布局谋篇的技巧方法,不要强调理性地认识,而应该强调感性的积累。对课文的字里行间包含的比较深奥的内在意义,一般不要作过多的分析,要改变讲读分析的方法,压缩分析讲解的时间。如教《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在理解思想内容方面,只要求学生在读了课文以后能够回答:“挖井的人是谁?为什么不忘挖井的人?”这两个问题难度不大,学生一般都能正确回答,这样就能节省时间,对学生进行积累和运用语言的训练。
2.精心设计提问,促进语言和思维的发展
精心设计课堂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是激发学生思想、丰富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的有效手段。因此,向学生提些有趣味性、富于想象力的问题,就能发挥每个学生的聪明才智。
3.利用课文,说写结合
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模仿力很强。我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行说话和写话练习。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我引导学生续编“狐狸叼着肉钻到洞里会怎样呢?乌鸦的孩子没有吃到肉会饿成什么样呢?乌鸦上当后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
4.要重视朗读课文和熟读成诵
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是不可能形成语感的,要强调在朗读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积累语言。其一,不读破词是初步理解句子的标志之一,因此,在指导朗读时,除了要求读准字音外,应把按词连读,不读破词作为基本要求。其二,要引导学生掌握陈述句、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其三,要发挥老师范读作用,让学生听读、跟读、仿读。其四,要熟读成诵,把课文的语言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
5.重视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是理解能力的训练,也是写作训练,是读写结合的一种较好形式。低年级的训练,要在读懂句子、了解句子的叙述顺序的基础上进行。在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一篇课文前,应就复述一句话的意思进行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打好了复述句子的基础,可就复述一段话进行训练,然后进入复述篇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