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cmd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是实实在在的教育行为。语文教学应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任,这是时代的要求。时代呼唤着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学校是开展创新教育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中采取科学的、艺术的、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正是我们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答疑解难,以疑创新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讨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古希腊鲁塔克说得好:“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激励、启发、引导。疑问是创新之舟。教师在课堂上要大力解放学生的头脑、嘴巴,让他们敢想、敢问。对学生的勇敢行为要予以鼓励,即使提出的问题毫无价值,也应循循善诱,以激发他们大胆质疑问题的热情。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解难,敢于答疑,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况,例如《变色龙》一文,我指导学生把课文的主题研究一下,奥楚蔑洛夫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变色龙为什么变色及变色的原因。经过反复讨论主题出来了,奥楚蔑洛夫的变色是社会环境造成的。通过多种形式对课文进行研究,加深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
  对中学生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学习。观察力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系统的,周密的,精确的观察,获得有意义的材料,才能探索出事物的规律。人的观察力并非与生俱来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在学习中得到发展的,如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那么就能使它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提高。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生的观察往往总是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的,每一位学生观察的角度、方向各不相同,所获得的结论也就不相同。因而在观察过后,不能急于给学生下结论,而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从不同方面来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知道观察成功或失败的原因,通过观察、比较,善于从矛盾中发现问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我选取了两首诗,让同学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一首是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另一首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首先指导学生从作品的意境,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式三方面进行比较鉴别,通过分析,使学生理解了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不同气质的诗人,有不同的思想境界。从中深切地体会到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宽大胸怀,雄伟的气魄。使学生领会了同一题材不同的写作风格,从而丰富了诗词知识,开拓了艺术事业。
  三、积极引导,展开想象
  想象来源于生活,想象力是人的创造力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限的。在指导学生写作、阅读分析时适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基础,还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我所教过的课文《天上的街市》,在学习这首诗时,首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使诗中之景能唤起脑海中的形象,然后把脑海中的画面用语言表述出来,并展开创造性想象,这样有的学生把天上的星星和人间的明灯,天上的牛郎织女和民间传说的牛郎织女的不同遭遇联系在一起展开想象。这样,既加深了对诗中语句的理解,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想象力。
  四、培养求异思维,以“异”激发学生创新能力
  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它对创新能力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有利于培养思维的多向性,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不要局限于标准答案,让学生死记硬背现存的知识,应让学生认为自己永远是发现者、探索者,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想象,多角度地去思考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
  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教育要求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个性的全面发展。学生学习知识、传承知识是必要的,然而这只是学生成长需要的一部分。语文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得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语文创新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在知、情、意、能诸方面健康成长,使其个性在成长的相关素质方面得到有机和谐的发展,从而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富有个性的人。而传统的语文教育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心理、智能、情感、脑功能等心理和生理特点。我们必须认真审视传统教育,探索语文创新教育,认真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创造性地加以运用,让学生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
  陶行知先生认为:“语文教学最基本的,也可以说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启发诱导,及时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结合学生的实际,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都自觉地活动起来,让每个学生的各种感官都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掌握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学习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其他文献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导语更是艺术中的艺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一节课开场白的好坏关系直接影响到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导入得好,就能吸引学生迅速进入所教的课文的情境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迅速了解这堂课学什么,目的是什么,学习重点是什么,从而启动学生思想机器,对学生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同时也为教学过程定下基调,为整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
期刊
KLHL(Kelch-like)蛋白家族是一类在进化中非常保守的蛋白质,其典型的特征是都含有一个N端的BTB结构域、5-6个羧基端的Kelch结构域,以及介于它们之间的BACK结构域。该家族蛋白
摘要:语文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其中阅读教学在初 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情感学科; \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让 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摘要: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注重培养促进人的发展,将教育和生活紧密相连,致力于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把学生的生活经验课堂化,让语文走向生活。因此,本文对将生活融入语文教学、将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内容生活化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语文又具有丰富的思想性、生动的情境性、广阔的开放性,最能把学生引入五彩的生
新课程改革如同一缕春风,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为孩子们创设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以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新课程理念吸引了所有教师的目光,大家纷纷尝试,可以说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在新课程改革中,作为一线教师,我们也遇到很多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如何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作为一中新型的学习方式,被老师们广泛使用。课堂上,学生们人人参
期刊
摘要: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又是母语教育课程,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身为语文教师就要做一个语文教学的有心人,以不拘一格的形式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范围,体验语文学习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教学 教材 课堂语言 习惯 道德 阅读 写作  语文学习的过程,是人与文本交融的过程,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都应使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语文教学应该也必须成为有根的教育。如何让语文课堂
摘要: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是一名语文教师综合素养高的体现。语文教师的语言要有内涵、有情趣、有激情、显天真。只有运用卓越的口才,才能打造精彩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关键词:语言 内涵 激情 课堂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辅工具也异彩纷呈、日新月异。投影仪、电脑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产物也纷纷出现在课堂上。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良好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无可替代。这是一名语文
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而且越来越丰富多样,不同场合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不存在一种在任何情况下适用的方法,更不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好的方法,教学方法可以交错运用,互相配合,彼此补充,发挥统一的效果。当然,多种方法的交织不是随意的,应相辅相成。本文就中学语文教学诸多方法中的讨论法、研究法的运用作一定的探讨。  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间的对话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是把独立的阅读变为集体阅读的方
期刊
摘要:作文是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具有多种交际功能:概括事物意义,与人交流感情,影响教育他人,自我表现,自我教育,创造新经验等。具备较强的文字应用能力,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重要方法。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有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作文。提笔就抓耳挠腮,常常半天才"挤出"一点儿,或随手拿起一本作文书七拼八凑应付了事。久而久之,不少学生就害怕写作文,厌恶作文,一上作文课就头疼
“少教多学”理念发轫于2004年的新加坡,其思想的源流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观点。近年来该理念被介绍到国内,其理念的影响力日渐扩大。  目前,对于该理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高校的研究人员中,一线教师参与甚少,但笔者对其在国内的发展势头及前景充满信心,其理由如下:  一、国内新课程改革大潮为“少教多学”理念的推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