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梳理科技成果概念演变的基础上,依托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科技论文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事实性数据,从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科技成果关联资源、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站等维度回顾2000-2010年我国科技成果信息化的总体情况,对下一步科技成果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包括构建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规划,增强网络链接,提升服务门户网站影响力等。
【关键词】
科技成果 信息资源 服务网站 评估 信息化
背景
科技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伴随着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近10年来,在科技成果数字化、科技成果管理软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科技成果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同时也是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期。《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推进先进科技成果向传统产业的转移和面向市场的商业化应用”[1]。为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亟待探索科技成果资源服务的新模式,从而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保障,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参与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基本概念演变
科技成果可以被理解为通过科技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在学术界,科技成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主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其学术关注度[2]呈快速上升趋势(见图1和图2)。科技成果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管理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将
图1 CNKI学术趋势图——科技成果[3]
图2 万方数据知识脉络图——科技成果[4]
科技成果分为科学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类,2004年前,该分类方法在全国科技成果统计中作为科技成果性质的分类标准[5],但2004年被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所取消[6]。
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将科技成果转化的对象界定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7]。
2005年,陈艳春等人提出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应用科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借助先进的手段,研究出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对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鉴定、审定或认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8]。
2010年,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中,科技成果是指由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9]。
2011年,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转化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转化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包括国家(行业、部门)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地方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及其它由事业单位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及其系统等[10]。
2011年,贺德方在对国内外关于科技成果的概念进行比较后,提出我国的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取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成果的统称,可以将之看作是经过认定的科研活动产出的集合,而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论文、专利等具体的科研活动的产出[11]。
综上可以看出,科技成果的外延在不同的应用中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基本核心始终包括:①凝结了科研人员和组织的付出;②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③科研活动产出的集合,而不是一个单一产出。
科技成果信息资源
科技成果信息资源是各类科技活动产出资源的集中体现。从资源类型看,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包括了科技成果信息、专利信息、论文信息、标准信息、人才信息等。它是具有一定富集度、涵盖一系列主要科技要素的资源集合。
2000年以后,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国家财政的科技支出稳步增加,10年间增长了约7倍——从2000年的576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4 114.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8%。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强度提高,2010年的全国R&D经费支出达到7 063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2.9%。此外,国家财政的科技支出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例在“十五”期间略有下降,“十一五”则基本保持在56%左右[12],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2000-2010年我国科技投入经费情况
伴随着科技经费投入金额和强度的逐步增大,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下文将从科技成果数据库、关联科技论文和关联专利三个维度,全面梳理10年来我国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基本现状。
3.1从科技成果数据库看科技成果信息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在现行的科技管理体系下,各地科技厅、各部委几乎都有自建的成果数据库,多的能达到上万条数据,但大多只有千百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数字化资源主要集中于两大数据库——科技部的《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截至2012年10月,国家科技成果网的《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共计收录54万多项技术成果信息[13];万方数据公司的《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则收录了约77万多项技术成果信息[14]。这两个数据库均为文摘题录型数据库,其中《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主要是通过行政渠道收集数据,以登记成果数据为主,职能主要是开展科技成果登记管理,进行科技成果统计工作;《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则主要通过市场渠道主动收集成果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为全国的科技查新机构提供查新服务,为地方成果平台建设提供数据集成。 以科技成果登记为例,从“十五”和“十一五”整个阶段来看,各年度科技成果登记总数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登记科技成果数比2001年增长了48.02%。其中,“十一五”期间全国共登记科技成果184 581项,比“十五”期间全国科技成果登记总量149 710项增长了23.29%。“十一五”期间,全国科技成果登记数稳步上升,从2006年的33 644项增长到2010年的42 108项,增长了25.16%;其中,部门登记成果数量变化不大,地方登记成果数量稳步增长。2001-2010年的科技成果 数量如图4所示。
图4 2001-2011年科技成果登记数量
3.2从科技论文看科技成果信息资源
科技论文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基础,从中筛选了2001-2012年科技部三大主体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五”期间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论文收录情况,并与科技部发布的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和2011年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中的论文统计数进行了比较,在梳理“十五”和“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论文产出的同时,总结出这部分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总体概况。
首先,截至2012年11月,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共收录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约50.5万篇,其中收录“863”计划的文献最多,达到192 191篇(占39%),“973”计划次之,为175 624篇(占35%),科技支撑计划最少,为104 757篇(占26%)(见表1)[15]。
表1 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科技部三大主体计划发文篇数收录情况
计划名称 文献篇数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14 619 1 199 014 28 579 496
国家科技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 185 461 1 310 826 26 966 13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105 460 255 564 11 771 173
合计 505 540 2 765 404 67 316 801
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2006年开始统计,2001-2005年统计的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其次,在全部50.5万篇论文中,2001-2010年的论文占78.4%,约39.6万篇。与此同时, 2006年和2011年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中分别对“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的论文数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分别约为18.2万篇[16]、43.4万篇[17],也即十年间三大主体计划形成的科技论文大约有61.6万,而实际收录的只有39.7万篇,占应收录的64.4%(见表2和表3)。
最后,论文被引频次是全部收录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次数,可以用来衡量科研论文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程度。在CNKI收录的50.5万篇论文中,篇均被引频次为5.47次,远高于总库中的篇均被引频次1.14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类科技计划所产出的论文代表了所属领域的较高水平,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
表2 科技部三大主体计划发文篇数年度收录情况
年份 “863”计划发文篇数 “973”计划发文篇数 科技支撑计划发文篇数
2001 4 252 5 816 4 440
2002 4 946 8 473 3 950
2003 9 154 10 488 4 965
2004 14 389 12 061 6 144
2005 17 692 12 804 7 292
2006 17 397 14 801 53
2007 15 427 16 188 2 662
2008 16 083 18 555 13 601
2009 29 392 22 523 24 041
2010 29 101 20 518 29 424
2011 22 883 19 992 22 864
2012 11 475 13 405 12 112
合计 192 191 175 624 131 548
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2006年开始统计,2001-2005年统计的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表3 “十五”与“十一五”科技论文收录与公报对比
(单位:篇)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公报数 收录数 公报数 收录数
182 693 126 866 433 606 269 766
3.3 从专利看科技成果信息资源
科技成果由于其体现形式多样,包括了诸如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多种类型,所以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信息体现形式也比较丰富,具体体现为专利、软件著作权、新物种等。
以专利信息资源为例,我国的专利信息集中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数据库,截至2012年6月,该库收录了自1985年以来的约645万件专利信息。2000-2010年间,我国的专利申请受理量多达606万件,其中授权量是336.6万件[12]。2010年的申请受理量是122.2万件,是2000年申请量的7.2倍。从图5可以看出,10年间我国专利年度授权量迅猛增加,占中国专利数据库收录总量的93.9%。
而从“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五”期间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所形成的专利来看,“十五”期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共申请专利3.05万件,占同期专利申请受理的1.9%,其中获得发明专利7 570件[16];“十一五”期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共申请专利9.09万件,授权专利2.96万件[17],分别占同期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量的2.1%和1.2%(见图6)。由于科技计划项目信息与专利信息之间没有建立关联,从科技计划项目所形成的科技成果无法与专利建立映射关联,对反映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全貌会造成一定影响。 图5 2000-2010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量
图6 2000-2010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与同期专利总量对比
科技成果管理系统与服务网站
4.1科技成果管理系统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科技成果管理与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地演变。1991年10月,国家科委发文要求使用新的“科技成果申报表”,为逐步实现数据软盘报送方式创造条件,同时,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进行了使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培训[18]。从1999年开始,为有效集成全国科技成果资源,建立标准统一、指标规范的科技成果信息化技术平台,改变地方、部门成果数据库小型化、分散化状况,先后建立了“国家科技成果网”、“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信息系统”、“科技查新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平台系统[19]。其中的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应用较为普及,其功能以满足科技成果登记需求为主[20]。
此外,各个行业和院所管理部门,根据业务实际,也开展了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宋元等人介绍了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管理与发布信息系统,其设计依托于国土资源部内外网和单机版环境[21],系统包括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发布子系统、科技奖励申报管理发布子系统、外事资料和考察报告汇交子系统和科技成果网4个子系统。赵安建提出了科技成果归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大庆油田科技成果知识共享教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针对科技成果管理者的科技成果信息数据维护应用系统和针对油田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信息查询应用系统[22]。李雪山在对铁路科研信息及科技成果内容、存在形式、存储方法、共享利用形式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铁路相关管理办法及现状,提出了铁路科技成果交流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23]。王雪燕则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是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了中国科学院各研究单元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数据[24]。皮新玲等以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为例,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概况,设计的功能要求包括:科技成果基本信息的管理、科技成果的分类查询、科技成果鉴定与奖励、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科技成果申报和系统管理功能[25]。
从上面的系统可以看出,当前科技成果的相关系统以B/S为主,兼有C/S的单机系统。从系统功能看,不仅仅包含了科技成果登记,还包括了科技成果统计、科技奖励申报管理发布子系统、外事资料和考察报告汇交子系统和科技成果网等业务模块;而从应用行业来看,也基本覆盖了农林、铁路、石油等主要行业。
4.2 科技成果服务网站
自2005年起,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的支持下,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健全全国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加工和服务体系,整合各类科技成果信息35万项,实现全国科技成果信息高效共享,目前全国已经形成由36个国务院部门、31个省市自治区和16个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构成的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体系,通过示范、试点,建立了100余个科技成果信息推广平台,科技成果服务网络正逐步向地方、部门延伸。这些网站提供了技术创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与服务,促进了相关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流,也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正在向全方位、立体化方向发展。
为了对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评估,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思路,从网络链接的角度分析主要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2012年8月24日至10月2日,通过SocSciBot 4网络抓取工具[26](设置页面抓取上限为15 000个),对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进行了重点抓取,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
序号 网站名称 网站域名/IP 页面数 出链数(Outlinks)
1 广西技术转移网 www.gxyjcx.com 14 904 314 619
2 安徽科技成果网 220.178.98.45 14 369 191 144
3 国家科技成果网 www.tech110.net 14 163 562 877
4 辽宁科技成果网 www.lnkjcg.com 8 264 164 615
5 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www.bicsp.com 3 509 70 331
6 湖南科技成果网 www.hncgsc.org.cn 2 912 66 156
7 陕西科技成果网 kjcg.sxinfo.net 2 492 38 737
8 黑龙江科技成果转化网 www.hljtg.com 1 777 29 485
9 广东科技成果网 www.kjcg.gd.cn 723 10 600
10 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 www.techinfo.gov.cn 517 20 636
11 四川省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www.sckjcg.gov.cn 466 25 479
12 江苏省科技成果网 www.jskjcg.com 421 7 484
13 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网 www.mlr.gov.cn 213 9 781
14 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站式服务平台 www.hbttc.org 208 2 892
15 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网 www.hitec.net.cn 107 1 299
16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网 www.nmkjcg.com.cn 104 1 460
17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www.csta.org.cn 103 184
18 新疆科技成果管理网 222.82.229.90 102 837 19 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网 www.cqkjzh.com 75 4 288
20 陕西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 www.sxsta.gov.cn 1 1
在对抓取数据进行清洗的基础上,利用Pajek和Ucinet软件,绘制所有监测网站的全景图(见图7)。整个网络的密度是0.0750,远低于科技部门户网站科技网群的密度0.1419[27]。平均中心度是0.7619,可见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的中心度比较高,从图7中可以看出,国家科技成果网处于整个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群的中心节点,其个体中心度是12,其次是湖南科技成果网、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站式服务平台、安徽科技成果网、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这些网站的个体中心度是2。
图7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网络链接图
在利用核心——边缘模型对上述网站群进行分析时,发现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站式服务平台、湖南科技成果网、广东科技成果网、国家科技成果网和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网处于整个网络的核心位置(见图8)。
图8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核心-边缘矩阵
结语
科技成果信息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科技成果信息化工作则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推动产业战略转型的机遇期,对过去10年来我国科技成果信息化的情况进行回顾,可以发现:
·科技成果地概念在不断地深入和丰富,各类创新活动和管理实践在不断拓展着科技成果的外延,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交融的时代,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必将孕育着新活力。
·科技成果信息资源是我国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科研产出、提供科技决策支撑的重要事实性数据。作为一个综合性关联资源,它涵盖关联了专利、标准、学术著作和论文等,虽然目前各类专业数据库已经收录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信息资源,但在收录覆盖范围、准确标示关联等方面还亟待完善,因此需要加强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顶层设计,强化资源建设,开放互动共享。
·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各地、各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但科技成果服务网站在影响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作为宣传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的门户,科技成果服务网站应帮助各级管理部门、科技界、企业界、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在相关核心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和指标、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状况、产业化条件和规模等,从而促进各类科技成果的推广利用,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保障。
在梳理科技成果概念演变的基础上,依托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科技论文数据库、专利数据库等事实性数据,从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科技成果关联资源、科技成果管理系统和服务网站等维度回顾2000-2010年我国科技成果信息化的总体情况,对下一步科技成果信息化建设提出建议,包括构建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全生命周期规划,增强网络链接,提升服务门户网站影响力等。
【关键词】
科技成果 信息资源 服务网站 评估 信息化
背景
科技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伴随着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管理体制的改革,近10年来,在科技成果数字化、科技成果管理软件开发、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科技成果信息化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绩。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同时也是面对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转型期。《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与产业升级紧密结合,推进先进科技成果向传统产业的转移和面向市场的商业化应用”[1]。为更好地发挥科技进步和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使科技创新成果惠及民生,亟待探索科技成果资源服务的新模式,从而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保障,有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社会参与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基本概念演变
科技成果可以被理解为通过科技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在学术界,科技成果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热点主题,特别是近两年来,其学术关注度[2]呈快速上升趋势(见图1和图2)。科技成果作为我国特有的一个管理概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办法》将
图1 CNKI学术趋势图——科技成果[3]
图2 万方数据知识脉络图——科技成果[4]
科技成果分为科学理论成果、应用技术成果、软科学研究成果三类,2004年前,该分类方法在全国科技成果统计中作为科技成果性质的分类标准[5],但2004年被国务院关于第三批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4〕16号)所取消[6]。
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将科技成果转化的对象界定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7]。
2005年,陈艳春等人提出科技成果是科技人员应用科学的理论、思想和方法,借助先进的手段,研究出的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系统性,对科技进步及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鉴定、审定或认定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等[8]。
2010年,在《科技成果评价试点暂行办法》中,科技成果是指由组织或个人完成的各类科学技术项目所产生的具有一定学术价值或应用价值,具备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等属性的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9]。
2011年,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中,转化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转化利用财政资金形成的科技成果,包括国家(行业、部门)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地方科技计划(专项、项目)及其它由事业单位产生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新装置及其系统等[10]。
2011年,贺德方在对国内外关于科技成果的概念进行比较后,提出我国的科技成果是指通过相关科学技术活动取得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的成果的统称,可以将之看作是经过认定的科研活动产出的集合,而不能简单的等同于西方发达国家论文、专利等具体的科研活动的产出[11]。
综上可以看出,科技成果的外延在不同的应用中不断发生变化,但其基本核心始终包括:①凝结了科研人员和组织的付出;②具有一定学术意义和实用价值;③科研活动产出的集合,而不是一个单一产出。
科技成果信息资源
科技成果信息资源是各类科技活动产出资源的集中体现。从资源类型看,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包括了科技成果信息、专利信息、论文信息、标准信息、人才信息等。它是具有一定富集度、涵盖一系列主要科技要素的资源集合。
2000年以后,我国科技经费投入始终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国家财政的科技支出稳步增加,10年间增长了约7倍——从2000年的576亿元增加到了2010年的4 114.4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21.8%。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强度提高,2010年的全国R&D经费支出达到7 063亿元,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2.9%。此外,国家财政的科技支出占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比例在“十五”期间略有下降,“十一五”则基本保持在56%左右[12],具体如图3所示。
图3 2000-2010年我国科技投入经费情况
伴随着科技经费投入金额和强度的逐步增大,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科技成果。下文将从科技成果数据库、关联科技论文和关联专利三个维度,全面梳理10年来我国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基本现状。
3.1从科技成果数据库看科技成果信息资源
我国拥有丰富的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在现行的科技管理体系下,各地科技厅、各部委几乎都有自建的成果数据库,多的能达到上万条数据,但大多只有千百条。目前,我国科技成果数字化资源主要集中于两大数据库——科技部的《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和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截至2012年10月,国家科技成果网的《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共计收录54万多项技术成果信息[13];万方数据公司的《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则收录了约77万多项技术成果信息[14]。这两个数据库均为文摘题录型数据库,其中《国家科技成果数据库》主要是通过行政渠道收集数据,以登记成果数据为主,职能主要是开展科技成果登记管理,进行科技成果统计工作;《中国科技成果数据库》则主要通过市场渠道主动收集成果数据,以数据库的形式为全国的科技查新机构提供查新服务,为地方成果平台建设提供数据集成。 以科技成果登记为例,从“十五”和“十一五”整个阶段来看,各年度科技成果登记总数平稳快速增长,2010年全国登记科技成果数比2001年增长了48.02%。其中,“十一五”期间全国共登记科技成果184 581项,比“十五”期间全国科技成果登记总量149 710项增长了23.29%。“十一五”期间,全国科技成果登记数稳步上升,从2006年的33 644项增长到2010年的42 108项,增长了25.16%;其中,部门登记成果数量变化不大,地方登记成果数量稳步增长。2001-2010年的科技成果 数量如图4所示。
图4 2001-2011年科技成果登记数量
3.2从科技论文看科技成果信息资源
科技论文是科技成果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基础,从中筛选了2001-2012年科技部三大主体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五”期间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论文收录情况,并与科技部发布的2006年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和2011年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中的论文统计数进行了比较,在梳理“十五”和“十一五”科技计划项目论文产出的同时,总结出这部分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总体概况。
首先,截至2012年11月,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共收录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约50.5万篇,其中收录“863”计划的文献最多,达到192 191篇(占39%),“973”计划次之,为175 624篇(占35%),科技支撑计划最少,为104 757篇(占26%)(见表1)[15]。
表1 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科技部三大主体计划发文篇数收录情况
计划名称 文献篇数 被引频次 下载频次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214 619 1 199 014 28 579 496
国家科技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 185 461 1 310 826 26 966 132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105 460 255 564 11 771 173
合计 505 540 2 765 404 67 316 801
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2006年开始统计,2001-2005年统计的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其次,在全部50.5万篇论文中,2001-2010年的论文占78.4%,约39.6万篇。与此同时, 2006年和2011年国家科技计划年度报告中分别对“十五”和“十一五”期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的论文数进行了不完全统计,分别约为18.2万篇[16]、43.4万篇[17],也即十年间三大主体计划形成的科技论文大约有61.6万,而实际收录的只有39.7万篇,占应收录的64.4%(见表2和表3)。
最后,论文被引频次是全部收录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次数,可以用来衡量科研论文被其他国家或机构的认可程度。在CNKI收录的50.5万篇论文中,篇均被引频次为5.47次,远高于总库中的篇均被引频次1.14次。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各类科技计划所产出的论文代表了所属领域的较高水平,受到较为广泛的认可。
表2 科技部三大主体计划发文篇数年度收录情况
年份 “863”计划发文篇数 “973”计划发文篇数 科技支撑计划发文篇数
2001 4 252 5 816 4 440
2002 4 946 8 473 3 950
2003 9 154 10 488 4 965
2004 14 389 12 061 6 144
2005 17 692 12 804 7 292
2006 17 397 14 801 53
2007 15 427 16 188 2 662
2008 16 083 18 555 13 601
2009 29 392 22 523 24 041
2010 29 101 20 518 29 424
2011 22 883 19 992 22 864
2012 11 475 13 405 12 112
合计 192 191 175 624 131 548
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自2006年开始统计,2001-2005年统计的是国家科技攻关计划。
表3 “十五”与“十一五”科技论文收录与公报对比
(单位:篇)
“十五”期间 “十一五”期间
公报数 收录数 公报数 收录数
182 693 126 866 433 606 269 766
3.3 从专利看科技成果信息资源
科技成果由于其体现形式多样,包括了诸如新发现、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产品、新品种和新工艺等多种类型,所以科技成果的知识产权信息体现形式也比较丰富,具体体现为专利、软件著作权、新物种等。
以专利信息资源为例,我国的专利信息集中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中国专利数据库,截至2012年6月,该库收录了自1985年以来的约645万件专利信息。2000-2010年间,我国的专利申请受理量多达606万件,其中授权量是336.6万件[12]。2010年的申请受理量是122.2万件,是2000年申请量的7.2倍。从图5可以看出,10年间我国专利年度授权量迅猛增加,占中国专利数据库收录总量的93.9%。
而从“863”计划、“97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五”期间为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所形成的专利来看,“十五”期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共申请专利3.05万件,占同期专利申请受理的1.9%,其中获得发明专利7 570件[16];“十一五”期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共申请专利9.09万件,授权专利2.96万件[17],分别占同期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量的2.1%和1.2%(见图6)。由于科技计划项目信息与专利信息之间没有建立关联,从科技计划项目所形成的科技成果无法与专利建立映射关联,对反映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全貌会造成一定影响。 图5 2000-2010年我国专利申请受理和授权量
图6 2000-2010年三大主体科技计划与同期专利总量对比
科技成果管理系统与服务网站
4.1科技成果管理系统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科技成果管理与服务方式也在不断地演变。1991年10月,国家科委发文要求使用新的“科技成果申报表”,为逐步实现数据软盘报送方式创造条件,同时,组织全国有关单位进行了使用计算机管理软件培训[18]。从1999年开始,为有效集成全国科技成果资源,建立标准统一、指标规范的科技成果信息化技术平台,改变地方、部门成果数据库小型化、分散化状况,先后建立了“国家科技成果网”、“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信息系统”、“科技查新管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平台系统[19]。其中的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应用较为普及,其功能以满足科技成果登记需求为主[20]。
此外,各个行业和院所管理部门,根据业务实际,也开展了相关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宋元等人介绍了国土资源科技成果管理与发布信息系统,其设计依托于国土资源部内外网和单机版环境[21],系统包括科技成果登记管理发布子系统、科技奖励申报管理发布子系统、外事资料和考察报告汇交子系统和科技成果网4个子系统。赵安建提出了科技成果归档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并采用先进的数据库管理技术建立了大庆油田科技成果知识共享教据库。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针对科技成果管理者的科技成果信息数据维护应用系统和针对油田科技人员的科技成果信息查询应用系统[22]。李雪山在对铁路科研信息及科技成果内容、存在形式、存储方法、共享利用形式等进行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铁路相关管理办法及现状,提出了铁路科技成果交流共享服务系统的设计[23]。王雪燕则介绍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是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了中国科学院各研究单元各种形式的科技成果数据[24]。皮新玲等以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为例,介绍了重点实验室科技成果管理系统的设计概况,设计的功能要求包括:科技成果基本信息的管理、科技成果的分类查询、科技成果鉴定与奖励、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服务、科技成果申报和系统管理功能[25]。
从上面的系统可以看出,当前科技成果的相关系统以B/S为主,兼有C/S的单机系统。从系统功能看,不仅仅包含了科技成果登记,还包括了科技成果统计、科技奖励申报管理发布子系统、外事资料和考察报告汇交子系统和科技成果网等业务模块;而从应用行业来看,也基本覆盖了农林、铁路、石油等主要行业。
4.2 科技成果服务网站
自2005年起,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计划的支持下,启动了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通过健全全国科技成果信息汇交、加工和服务体系,整合各类科技成果信息35万项,实现全国科技成果信息高效共享,目前全国已经形成由36个国务院部门、31个省市自治区和16个计划单列市及副省级城市构成的科技成果推广工作体系,通过示范、试点,建立了100余个科技成果信息推广平台,科技成果服务网络正逐步向地方、部门延伸。这些网站提供了技术创新信息资源的共享、交流与服务,促进了相关科技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流,也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信息服务正在向全方位、立体化方向发展。
为了对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评估,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基本思路,从网络链接的角度分析主要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2012年8月24日至10月2日,通过SocSciBot 4网络抓取工具[26](设置页面抓取上限为15 000个),对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进行了重点抓取,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
序号 网站名称 网站域名/IP 页面数 出链数(Outlinks)
1 广西技术转移网 www.gxyjcx.com 14 904 314 619
2 安徽科技成果网 220.178.98.45 14 369 191 144
3 国家科技成果网 www.tech110.net 14 163 562 877
4 辽宁科技成果网 www.lnkjcg.com 8 264 164 615
5 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 www.bicsp.com 3 509 70 331
6 湖南科技成果网 www.hncgsc.org.cn 2 912 66 156
7 陕西科技成果网 kjcg.sxinfo.net 2 492 38 737
8 黑龙江科技成果转化网 www.hljtg.com 1 777 29 485
9 广东科技成果网 www.kjcg.gd.cn 723 10 600
10 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 www.techinfo.gov.cn 517 20 636
11 四川省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www.sckjcg.gov.cn 466 25 479
12 江苏省科技成果网 www.jskjcg.com 421 7 484
13 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网 www.mlr.gov.cn 213 9 781
14 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站式服务平台 www.hbttc.org 208 2 892
15 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网 www.hitec.net.cn 107 1 299
16 内蒙古科技成果转化网 www.nmkjcg.com.cn 104 1 460
17 国家科技成果信息服务平台 www.csta.org.cn 103 184
18 新疆科技成果管理网 222.82.229.90 102 837 19 重庆市科技成果转化网 www.cqkjzh.com 75 4 288
20 陕西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 www.sxsta.gov.cn 1 1
在对抓取数据进行清洗的基础上,利用Pajek和Ucinet软件,绘制所有监测网站的全景图(见图7)。整个网络的密度是0.0750,远低于科技部门户网站科技网群的密度0.1419[27]。平均中心度是0.7619,可见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的中心度比较高,从图7中可以看出,国家科技成果网处于整个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群的中心节点,其个体中心度是12,其次是湖南科技成果网、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站式服务平台、安徽科技成果网、首都科技成果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和国防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网,这些网站的个体中心度是2。
图7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网络链接图
在利用核心——边缘模型对上述网站群进行分析时,发现湖北省科技成果一站式服务平台、湖南科技成果网、广东科技成果网、国家科技成果网和上海科技成果转化网处于整个网络的核心位置(见图8)。
图8 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网站核心-边缘矩阵
结语
科技成果信息是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科技成果信息化工作则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全面推动产业战略转型的机遇期,对过去10年来我国科技成果信息化的情况进行回顾,可以发现:
·科技成果地概念在不断地深入和丰富,各类创新活动和管理实践在不断拓展着科技成果的外延,可以预见,在科技创新交融的时代,这个富有中国特色的主题必将孕育着新活力。
·科技成果信息资源是我国科技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科研产出、提供科技决策支撑的重要事实性数据。作为一个综合性关联资源,它涵盖关联了专利、标准、学术著作和论文等,虽然目前各类专业数据库已经收录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信息资源,但在收录覆盖范围、准确标示关联等方面还亟待完善,因此需要加强科技成果信息资源的顶层设计,强化资源建设,开放互动共享。
·科技成果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在各地、各部门得到广泛应用,但科技成果服务网站在影响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作为宣传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的门户,科技成果服务网站应帮助各级管理部门、科技界、企业界、金融机构等各类主体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国在相关核心技术、新材料、新产品等方面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和指标、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状况、产业化条件和规模等,从而促进各类科技成果的推广利用,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信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