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试验采用蒽酮法,测定不同年龄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叶、枝、秆、蔸、鞭、蔸根、鞭根7器官构件的可溶性糖含量及其分配格局进行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可溶性糖;毛竹;笋期;分配格局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1 试验地概况与实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研究地区位于江西省分宜县境内的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地理坐标E 114°30′~114°45′,N 27°30′~27°50′。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年平均气温为15.8~17.7?C,极端最高温39.9 ?C,极端最低温-8.3?C,年积温5355?C,年平均降水量为1591mm,年均无霜期为265d。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黄壤。大岗山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但是近年来,毛竹林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向阔叶林扩张形成竹阔混交林。
1.2 取样方法
大岗山毛竹林大小年现象明显,双年(如2010年)为小年,单年(如2011年)为大年。根据毛竹经营的标号,以2010年生竹为基准,向阔叶林方向沿去鞭挖掘取鞭样,向竹林方向沿来鞭挖掘取竹样和鞭样,保证在同一条鞭上可取到2010(1a生)、2009(2a生)、2007(4a生)、2005(6a生)、2003(8a生)、2001(10a生)、1999(12a生)毛竹,这样可得到3~4条竹鞭重复和3~5个年龄重复。
采样的时间为:2011年4月(发笋盛期),采取3个重复(即3条鞭),地上部分分别采集竹叶、竹枝、竹秆(从上至下分平均分为5等份),地下部分分别挖取竹蔸、蔸根、竹鞭(按照鞭龄分为4个部分,0龄鞭:鞭梢、1龄鞭:1~3a生、2龄鞭:4~6a生、3龄鞭:6a生以上)、鞭根。所采取的样品在2h内带至试验室,杀青处理(105℃,30min),然后70℃烘干至恒重,再用高速粉碎机磨成粉末状,过60目筛,装袋待用。
1.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取0.1mL可溶性糖提取液,加入4mL蒽酮试剂,90℃水浴,在波长为620nm下测OD值。以不含提取液的上述反应混合液作空白调零,制作含葡萄糖的溶液标准曲线,以此计算样品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测定同总糖的测定方法,并做少许变动。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在Excel2003、SPSS 17.0统计软件下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毛竹笋期总可溶性糖含量分布规律
通过对毛竹的各个器官相比,竹叶的总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这与叶的生命活动(尤其是光合作用)最为活跃有关,而鞭根的含量最低,平均只有2.53%,大约为竹叶含量的1/3,其它器官介于二者之间,这可能与鞭根的生长特性有关。竹枝中的总糖含量在中龄阶段比较高,其平均含量是竹叶的1/2。3龄竹鞭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龄鞭根含量最高,各龄鞭间含量比较都是差异不显著(P>0.05)。2龄竹鞭与鞭根含量均为最低。
另外,同种器官不同年龄总可溶性糖含量存在差异。2010年生竹与其他竹总可溶性糖含量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年龄竹子光合作用能力以及资源利用不同有很大的关系。竹叶中总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增加。
2.2 毛竹笋期蔗糖含量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对毛竹笋期蔗糖含量空间分配格局,可以看出竹叶含蔗糖量最高,其平均值为4.27%,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蔸根的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值只有1.02%,近似于叶含量的1/4,其他器官介于两者之间。竹叶中蔗糖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大岗山大小年明显,各个器官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竹枝和竹秆2003年生竹大于1999年生竹含量。鞭稍比其他鞭龄含量高,相当于2龄竹鞭含量的2倍,鞭根变化不是很大。
另外,同种器官不同年龄蔗糖含量存在差异:2010年生竹蔗糖含量都较其他几年生竹同器官低。竹枝和竹秆中在各年龄段变化趋势相似(2009年、2005年生竹含量稍有变动)。2005年、2003年、2001年、1999年生竹中蔗糖在各器官中含量变化规律为:竹叶>竹蔸>竹秆>竹枝>鞭根>竹鞭>蔸根。竹枝、竹秆、竹蔸在2009年、2007年、2003年、2001年含量表现出差异性不显著(P>0.05)。
2.3 毛竹笋期果糖含量空间分布规律
果聚糖是植物营养组织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暂贮形式,根据果糖含量空间分配格局可以看出:竹叶含果糖量最高,其平均值为3.12%,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蔸根的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含量只有1.02%,近似于竹叶含量的1/3。竹叶中果糖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999年生竹的竹秆、竹蔸、蔸根分别较其他年份含量高,2010年生竹各器官果糖含量均较其他年龄竹低,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间相差为4.76、7.24、8.23倍。
2010年、2009年生竹中含量变化为:竹叶>竹蔸>竹鞭>鞭根>竹枝>竹秆>蔸根;2005年、2001年、1999年生竹中含量变化为:竹叶>竹蔸>竹秆>竹枝>竹鞭>鞭根>蔸根;2007年、2003年生竹中含量变化为:竹叶>竹秆>竹蔸>竹枝>竹鞭>鞭根>蔸根。竹枝、竹秆、竹蔸果糖含量在2009年、2007年、2005年、2003年、2001年表现出差异性不显著(P>0.05)。竹鞭和鞭根含量都是先下降,然后在3龄鞭有所回升,可能是因为3龄鞭贮藏的果聚糖较多。
3 讨论
本试验以毛竹发笋盛期不同器官、不同分株间可溶性糖为研究对象,试验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本试验只研究了毛竹发笋盛期的规律,毛竹几个季度间、与其他克隆植物间的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晓敏,牛德奎,张斌,等.集约经营毛竹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
[2] 李建,杨清培,施建敏,等.当年生厚壁毛竹光和生理动态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763-767.
关键词:可溶性糖;毛竹;笋期;分配格局
中图分类号:S795 文献标识码:A
1 试验地概况与实验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研究地区位于江西省分宜县境内的大岗山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地理坐标E 114°30′~114°45′,N 27°30′~27°50′。属于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年平均气温为15.8~17.7?C,极端最高温39.9 ?C,极端最低温-8.3?C,年积温5355?C,年平均降水量为1591mm,年均无霜期为265d。地带性土壤为红壤、黄壤。大岗山的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但是近年来,毛竹林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向阔叶林扩张形成竹阔混交林。
1.2 取样方法
大岗山毛竹林大小年现象明显,双年(如2010年)为小年,单年(如2011年)为大年。根据毛竹经营的标号,以2010年生竹为基准,向阔叶林方向沿去鞭挖掘取鞭样,向竹林方向沿来鞭挖掘取竹样和鞭样,保证在同一条鞭上可取到2010(1a生)、2009(2a生)、2007(4a生)、2005(6a生)、2003(8a生)、2001(10a生)、1999(12a生)毛竹,这样可得到3~4条竹鞭重复和3~5个年龄重复。
采样的时间为:2011年4月(发笋盛期),采取3个重复(即3条鞭),地上部分分别采集竹叶、竹枝、竹秆(从上至下分平均分为5等份),地下部分分别挖取竹蔸、蔸根、竹鞭(按照鞭龄分为4个部分,0龄鞭:鞭梢、1龄鞭:1~3a生、2龄鞭:4~6a生、3龄鞭:6a生以上)、鞭根。所采取的样品在2h内带至试验室,杀青处理(105℃,30min),然后70℃烘干至恒重,再用高速粉碎机磨成粉末状,过60目筛,装袋待用。
1.3 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
取0.1mL可溶性糖提取液,加入4mL蒽酮试剂,90℃水浴,在波长为620nm下测OD值。以不含提取液的上述反应混合液作空白调零,制作含葡萄糖的溶液标准曲线,以此计算样品总糖含量。蔗糖含量、果糖含量测定同总糖的测定方法,并做少许变动。
1.4 数据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在Excel2003、SPSS 17.0统计软件下完成。
2 结果与分析
2.1 毛竹笋期总可溶性糖含量分布规律
通过对毛竹的各个器官相比,竹叶的总可溶性糖的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器官,这与叶的生命活动(尤其是光合作用)最为活跃有关,而鞭根的含量最低,平均只有2.53%,大约为竹叶含量的1/3,其它器官介于二者之间,这可能与鞭根的生长特性有关。竹枝中的总糖含量在中龄阶段比较高,其平均含量是竹叶的1/2。3龄竹鞭总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龄鞭根含量最高,各龄鞭间含量比较都是差异不显著(P>0.05)。2龄竹鞭与鞭根含量均为最低。
另外,同种器官不同年龄总可溶性糖含量存在差异。2010年生竹与其他竹总可溶性糖含量有着比较大的差异,这可能与不同年龄竹子光合作用能力以及资源利用不同有很大的关系。竹叶中总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竹龄的增加而增加。
2.2 毛竹笋期蔗糖含量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对毛竹笋期蔗糖含量空间分配格局,可以看出竹叶含蔗糖量最高,其平均值为4.27%,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蔸根的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值只有1.02%,近似于叶含量的1/4,其他器官介于两者之间。竹叶中蔗糖含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大岗山大小年明显,各个器官含量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竹枝和竹秆2003年生竹大于1999年生竹含量。鞭稍比其他鞭龄含量高,相当于2龄竹鞭含量的2倍,鞭根变化不是很大。
另外,同种器官不同年龄蔗糖含量存在差异:2010年生竹蔗糖含量都较其他几年生竹同器官低。竹枝和竹秆中在各年龄段变化趋势相似(2009年、2005年生竹含量稍有变动)。2005年、2003年、2001年、1999年生竹中蔗糖在各器官中含量变化规律为:竹叶>竹蔸>竹秆>竹枝>鞭根>竹鞭>蔸根。竹枝、竹秆、竹蔸在2009年、2007年、2003年、2001年含量表现出差异性不显著(P>0.05)。
2.3 毛竹笋期果糖含量空间分布规律
果聚糖是植物营养组织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暂贮形式,根据果糖含量空间分配格局可以看出:竹叶含果糖量最高,其平均值为3.12%,显著高于其他器官(P<0.05);蔸根的含量相对较低,平均含量只有1.02%,近似于竹叶含量的1/3。竹叶中果糖含量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1999年生竹的竹秆、竹蔸、蔸根分别较其他年份含量高,2010年生竹各器官果糖含量均较其他年龄竹低,最高含量与最低含量间相差为4.76、7.24、8.23倍。
2010年、2009年生竹中含量变化为:竹叶>竹蔸>竹鞭>鞭根>竹枝>竹秆>蔸根;2005年、2001年、1999年生竹中含量变化为:竹叶>竹蔸>竹秆>竹枝>竹鞭>鞭根>蔸根;2007年、2003年生竹中含量变化为:竹叶>竹秆>竹蔸>竹枝>竹鞭>鞭根>蔸根。竹枝、竹秆、竹蔸果糖含量在2009年、2007年、2005年、2003年、2001年表现出差异性不显著(P>0.05)。竹鞭和鞭根含量都是先下降,然后在3龄鞭有所回升,可能是因为3龄鞭贮藏的果聚糖较多。
3 讨论
本试验以毛竹发笋盛期不同器官、不同分株间可溶性糖为研究对象,试验中还有诸多不足之处,本试验只研究了毛竹发笋盛期的规律,毛竹几个季度间、与其他克隆植物间的比较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郭晓敏,牛德奎,张斌,等.集约经营毛竹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5.
[2] 李建,杨清培,施建敏,等.当年生厚壁毛竹光和生理动态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0,32(4):763-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