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曲靖中介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点是清理规范“红顶中介”,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现状。
曲靖市,云南省第二大人口城市。2014年勇于破冰,深入推进中介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云南省第一家、全国首批实体“中介超市”。
社会中介机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中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业垄断、无序竞争、收费混乱、服务质量差和效率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曲靖“中介超市”开业之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传统难题,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痛点,其经验和瓶颈对其他地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乱象倒逼
随着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切断部门与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关联,成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持续优化服务的重点工作。与其他地方一样,曲靖市中介服务市场存在的各类问题亦不少。曲靖市发改委曾对当地的中介服务市场做过深入调研,发现了各种乱象。
其一是机构五花八门,行业竞争无序。众多中介机构中,既有本市注册的中介机构,又有本市以外的中介机构;既有有证经营的,也有无证经营的;既有条件完备的,也有皮包公司。中介行业整体布局上结构不合理,中介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少。多数中介机构规模普遍较小,资质不高,服务能力较低,有业务时就经营,无业务时就停业。有些中介机构的法人代表就是该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或退休人员,一些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存在着特殊的利益链接关系,导致中介机构的业务垄断。
其二是服务质量差,服务效率低。一些中介机构由于人才缺乏,租用一些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也有一些执业人员挂靠在资质较高的中介机构,“挂羊头卖狗肉”,提供的服务质量差、效率低。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公司、成立协会,将行政权力转移,借登记、年检、验证之机搭车收取会费。有的收费高,有的收费后不提供服务或者提供的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中介机构虽然有很多都涉及到管理方面的职责,却“九龙治水”。同时,中介服务机构比较多、复杂、分散,也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
2013年9月,曲靖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清理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及服务投资项目审批的中介机构,第一步是通过“三个一批”,即清理规范一批、培育引进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为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打好基础。
所谓清理规范一批,即对市内中介机构及市外在市域内开展业务的中介机构按保留、脱钩、取缔三类处置意见进行清理规范。其中,重点是清理规范“红顶中介”,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现状。
培育引进一批,即按照“进入不限量、资质有要求”的原则,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引進一批资质等级高、执业水平高、信誉度高、曲靖市比较紧缺的市外知名中介机构。
整合重组一批,在不违背充分竞争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优势中介机构以多种形式实施行业内或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实力强、信誉好、层次高的中介机构。
改革红利
继清理中介机构后,曲靖确定了全市中介服务收费指导价格,研究制定了规章制度等环节。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云南省第一家、全国首批,曲靖市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于2014年5月30日正式挂牌运行,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合署办公,人称“中介超市”。
“中介超市”实行集中办公,包括窗口入驻和挂牌入驻。窗口入驻由中介机构选派1到2名工作人员在窗口工作,开展业务洽谈、合同签订及咨询服务等工作。存在垄断性、半垄断性的中介机构必须独立设置服务窗口,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的中介机构择优入驻。同类服务的中介机构需有3家以上设置窗口。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曲靖市中介超市进驻投资项目审批涉及中介机构121家,其中设置窗口51家(市内33家,市外省内16家,省外2家),挂牌70家,窗口人员102名,涉及项目申请报告及可研、项目初步设计、国土、林业、安全、能源评估、施工图审、规划等17类184项。
为提升中介服务整体水平,曲靖建立完善中介机构的资质等级、执业诚信记录等信息数据库和行业中介黑名单,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督管理、银行授信额度、政府招投标等挂钩。
“中介超市”的效果立竿见影,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红顶中介”的垄断,还规范了中介市场,取得多重成效。
一是打破垄断,规范市场。通过清理整顿红顶中介、强制入驻等举措,中介超市尽管尚未能完全消除垄断,但是对遏制垄断作用明显。特别是对一些依附在行政主管部门身边吃大锅饭的红顶中介,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二是推动行业发展,方便业主办事。项目业主可以“货比三家,任意挑选”。三是进一步缩短了项目审批的时限。“中介超市”优化办事流程,统一服务承诺时限:实现投资项目从土地征转用审批到项目开工建设在99天内完成全部审批流程。其中,中介服务需在66个自然日内完成,否则就予以督办。四是推进服务型政府、清廉政府建设。建设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是政府从审批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通过减少审批事项和时限,将政府部门从大量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建设服务型政府。
“痛点”所在
作为新生事物,“中介超市”在运行中也有一些苦恼。政务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项目业主反映,实体“中介超市”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政府部门放权不到位给“红顶中介”生存空间,造成民营业务机会不公平、利益难保障,影响简政放权红利的释放。
进驻中介超市后,中介机构也希望满负荷运转,但实际上却是冷热不均。有的中介业务量“吃不完”,有的却“喊饿”,极不均衡,原因有二。
一是联动不够。目前中介机构有了横向的考核,但政务服务管理局与中介的主管部门之间对接还不是很顺畅。二是“体外循环”。尽管“中介超市”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但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单位的选择自由裁量权难以约束。有了超市也不一定进来,还是选择原来的有关联的中介,约束力不够强。
入驻“中介超市”后,如果中介收入长时间上不去,积极性不高,甚至会产生退出的想法。表面上把“红顶中介”摘帽,但实际上一些政府部门还是只认某家中介,民营中介还是不能和“红顶中介”公平竞争。
实体超市也存在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在空间上,由于场地有限,难以将所有的中介都纳入中介超市进行管理,一些中介仍游离在中介超市之外。同时,业主从郊县跑到市区的中介超市距离远、成本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业主的需求呈现随机性、不确定性,实体“中介超市”难以满足24小时的服务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介超市不能为入驻机构带来经济收益,中介就会从超市中跑掉。“中介超市”真正发挥作用,解决中介业务“体外循环”是关键。政府部门要真正放权,切断行政主管部门和中介的利益链,消除暗箱操作的空间,让同样资质的中介在同一个制度下公平竞争,让企业打消走关系的念头。
针对这些问题,云南将在投资审批全链条改革中探索“互联网 ”,依托各级政务(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布局以网络为主、实体为辅的省、州市、县三级一体化的“中介超市”。中介机构报名、网上竞价全过程保密,采购服务也将从过去“面对面”改为“背靠背”,计划于今年6月30日前建成129个县、市、区“中介超市”。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曲靖市,云南省第二大人口城市。2014年勇于破冰,深入推进中介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云南省第一家、全国首批实体“中介超市”。
社会中介机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应运而生,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但是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中介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行业垄断、无序竞争、收费混乱、服务质量差和效率低等一系列突出问题
曲靖“中介超市”开业之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上述传统难题,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不少痛点,其经验和瓶颈对其他地区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乱象倒逼
随着简政放权向纵深推进,切断部门与审批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利益关联,成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持续优化服务的重点工作。与其他地方一样,曲靖市中介服务市场存在的各类问题亦不少。曲靖市发改委曾对当地的中介服务市场做过深入调研,发现了各种乱象。
其一是机构五花八门,行业竞争无序。众多中介机构中,既有本市注册的中介机构,又有本市以外的中介机构;既有有证经营的,也有无证经营的;既有条件完备的,也有皮包公司。中介行业整体布局上结构不合理,中介服务领域的专业人才少。多数中介机构规模普遍较小,资质不高,服务能力较低,有业务时就经营,无业务时就停业。有些中介机构的法人代表就是该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或退休人员,一些中介机构与审批部门存在着特殊的利益链接关系,导致中介机构的业务垄断。
其二是服务质量差,服务效率低。一些中介机构由于人才缺乏,租用一些人员的执业资格证。也有一些执业人员挂靠在资质较高的中介机构,“挂羊头卖狗肉”,提供的服务质量差、效率低。一些行政主管部门下设公司、成立协会,将行政权力转移,借登记、年检、验证之机搭车收取会费。有的收费高,有的收费后不提供服务或者提供的服务质量达不到要求。中介机构虽然有很多都涉及到管理方面的职责,却“九龙治水”。同时,中介服务机构比较多、复杂、分散,也给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
2013年9月,曲靖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各有关部门清理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及服务投资项目审批的中介机构,第一步是通过“三个一批”,即清理规范一批、培育引进一批、整合重组一批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为中介机构入驻中介超市打好基础。
所谓清理规范一批,即对市内中介机构及市外在市域内开展业务的中介机构按保留、脱钩、取缔三类处置意见进行清理规范。其中,重点是清理规范“红顶中介”,打破“中介性质、行政保护、行业垄断”的部门利益化现状。
培育引进一批,即按照“进入不限量、资质有要求”的原则,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引進一批资质等级高、执业水平高、信誉度高、曲靖市比较紧缺的市外知名中介机构。
整合重组一批,在不违背充分竞争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优势中介机构以多种形式实施行业内或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形成一批实力强、信誉好、层次高的中介机构。
改革红利
继清理中介机构后,曲靖确定了全市中介服务收费指导价格,研究制定了规章制度等环节。在这个基础上,作为云南省第一家、全国首批,曲靖市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于2014年5月30日正式挂牌运行,与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合署办公,人称“中介超市”。
“中介超市”实行集中办公,包括窗口入驻和挂牌入驻。窗口入驻由中介机构选派1到2名工作人员在窗口工作,开展业务洽谈、合同签订及咨询服务等工作。存在垄断性、半垄断性的中介机构必须独立设置服务窗口,中介服务市场化程度高、竞争充分的中介机构择优入驻。同类服务的中介机构需有3家以上设置窗口。
统计显示,截至2015年底,曲靖市中介超市进驻投资项目审批涉及中介机构121家,其中设置窗口51家(市内33家,市外省内16家,省外2家),挂牌70家,窗口人员102名,涉及项目申请报告及可研、项目初步设计、国土、林业、安全、能源评估、施工图审、规划等17类184项。
为提升中介服务整体水平,曲靖建立完善中介机构的资质等级、执业诚信记录等信息数据库和行业中介黑名单,诚信状况与登记机关监督管理、银行授信额度、政府招投标等挂钩。
“中介超市”的效果立竿见影,不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红顶中介”的垄断,还规范了中介市场,取得多重成效。
一是打破垄断,规范市场。通过清理整顿红顶中介、强制入驻等举措,中介超市尽管尚未能完全消除垄断,但是对遏制垄断作用明显。特别是对一些依附在行政主管部门身边吃大锅饭的红顶中介,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二是推动行业发展,方便业主办事。项目业主可以“货比三家,任意挑选”。三是进一步缩短了项目审批的时限。“中介超市”优化办事流程,统一服务承诺时限:实现投资项目从土地征转用审批到项目开工建设在99天内完成全部审批流程。其中,中介服务需在66个自然日内完成,否则就予以督办。四是推进服务型政府、清廉政府建设。建设中介机构管理服务中心是政府从审批职能向服务职能转变的重要手段,通过减少审批事项和时限,将政府部门从大量的审批事务中解脱出来,建设服务型政府。
“痛点”所在
作为新生事物,“中介超市”在运行中也有一些苦恼。政务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项目业主反映,实体“中介超市”存在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政府部门放权不到位给“红顶中介”生存空间,造成民营业务机会不公平、利益难保障,影响简政放权红利的释放。
进驻中介超市后,中介机构也希望满负荷运转,但实际上却是冷热不均。有的中介业务量“吃不完”,有的却“喊饿”,极不均衡,原因有二。
一是联动不够。目前中介机构有了横向的考核,但政务服务管理局与中介的主管部门之间对接还不是很顺畅。二是“体外循环”。尽管“中介超市”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但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单位的选择自由裁量权难以约束。有了超市也不一定进来,还是选择原来的有关联的中介,约束力不够强。
入驻“中介超市”后,如果中介收入长时间上不去,积极性不高,甚至会产生退出的想法。表面上把“红顶中介”摘帽,但实际上一些政府部门还是只认某家中介,民营中介还是不能和“红顶中介”公平竞争。
实体超市也存在空间和时间的局限性。在空间上,由于场地有限,难以将所有的中介都纳入中介超市进行管理,一些中介仍游离在中介超市之外。同时,业主从郊县跑到市区的中介超市距离远、成本高。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业主的需求呈现随机性、不确定性,实体“中介超市”难以满足24小时的服务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中介超市不能为入驻机构带来经济收益,中介就会从超市中跑掉。“中介超市”真正发挥作用,解决中介业务“体外循环”是关键。政府部门要真正放权,切断行政主管部门和中介的利益链,消除暗箱操作的空间,让同样资质的中介在同一个制度下公平竞争,让企业打消走关系的念头。
针对这些问题,云南将在投资审批全链条改革中探索“互联网 ”,依托各级政务(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中心,布局以网络为主、实体为辅的省、州市、县三级一体化的“中介超市”。中介机构报名、网上竞价全过程保密,采购服务也将从过去“面对面”改为“背靠背”,计划于今年6月30日前建成129个县、市、区“中介超市”。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