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云浮市百越语地名初探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bche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齐头式通名是百越语在云浮市地名中的残留现象,有云/办、榃、罗、布、六、思/社、塱/埌/朗、冲/埇/涌、洞/垌、都等,其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垌/洞”和“冲/埇/涌”。云浮地名的变迁主要有替换、合并、倒序三种方式,蕴含着特有的南江文化内涵。
  【关键词】云浮地名;百越语;通名;齐头式;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83-02
  广东省云浮市,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明万历五年置东安县,1914年改云浮县,1992年改设云浮市,户籍人口300.91万人,常住人口252.69万人。下辖云城区、云安区、新兴县、郁南县,代管罗定市。
  一、云浮地名中的齐头式通名
  东晋南朝以来,汉人南迁给岭南带来了许多侨居地名——在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多以“屋”“村”为通名,以姓氏为专名;广东城镇多以“里”“巷”为通名,以姓氏为专名;在粤东闽南语地区,则多以“厝”为通名。有趣的是,这些地名多是“专名+通名”结构。
  与侨居地名的“专名+通名”不同,云浮市地名的结构有“专名+通名”“通名+专名”两种。“通名+专名”是百越地名的特点,可称为齐头式,与此相对,“专名+通名”为齐尾式。粤西桂东的汉语地名以云、洞、那、六、罗、大、博、都、旺、古等分布最密集。
  笔者共搜集到1400多条地名,辨别其中的古越语成分遵循6条标准:1.汉语无解,给地名释义时必须考查各类汉语方言如闽、粤、客家、平话中的方言字;2.齐头式;3.分布在古百越地区;4.地域普遍性;5.古今连贯性;6.能以壮侗语族语言释读。本文着重分析齐头式地名,从云浮市的行政区域、自治组织、自然村地名中找出疑似百越语的地名进行归类分析,有以下几类。
  (一)云/办
  云-:音wan21,意为“村”。壮、傣、老挝、水语的“村”为?baan3,泰语baan51“家”,临高语“村”为v?3。韵母对应较为整齐,声母?b/b/v/w相对应。
  办-:paan21,“村”。见于云城区办坑村、郁南县办七村、办八村等等。这与广西常见的“板/晚”相同,为齐头式。
  (二)榃
  榃-:tham21,“池塘”,如郁南县榃桂塘村、罗定市榃豆塘村。壮语tam2,译名常作“坛”。这些自然村地名的特别之处在于都有一个“塘”字,当是后人不能理解齐头式通名“榃”是何意,故依据汉语的语序在单字地名后加上描述当地水文景观的“塘”。
  (三)罗
  罗-:l?21,“下面”。壮语la3,多按意义译为“下”。以郁南县平台镇罗榃村为例,村子位于水塘的南面(即下面),都城镇罗田村则是以大片田地为参照物,村子位于其南面,罗定市罗山村应是位于山体南面。相反,新兴县太平镇上罗村、中罗村、下罗村三个地名中的“罗村”变为齐尾式,这是由于“罗村”的完形概念已经形成,作为整体可以再分为上、中、下。
  (四)布
  布-:pu33,“泉/井/山”。“泉眼”壮语为?bo5,译名“布”;“山”傣语为pu2,译作“布”。
  -步:pu21,“铺子”与“布”不同,这是一个齐尾式通名。广东各地用字有不同,如东莞市高埗镇、花都区炭步镇、从化区麻岭埔。壮语pou5,译名多用“埔”。不过,云安区八步梯村的“步”应是“步伐”。
  (五)六
  lok23,“山谷”。壮语luuk8,译名多用“六、陆、渌、禄”。
  (六)思/社
  思si55,社s?23,指山间的平缓处、聚落点,壮语?e6,傣语se2,如思围村、思汕村,广西云南亦作“遮、者、姐”,如遮放、姐告。
  (七)塱/埌/朗
  塱/埌/朗:l??21,指石山间的小片平地,如朗头村、朗尾村。壮语lu?6/?u?6/?u?6,译名多用“浪、龙、?、隆、陇”。“榔/?/郞”只用于齐尾式地名,如高榔村、大?屋村、高郞村。
  (八)冲/埇/涌
  冲/埇/涌:tsho?55/jo?23/jo?23,指“穴、洞”,如郁南县桂圩镇冲西村、宝珠镇冲敬口村、河口镇冲美坑村等。“冲”壮语为?oo?6,暹罗语为t?h???B2,意为“孔、穴、窟窿、洞”。云浮还有“冲”的齐尾式用法,如新兴县六家冲村。
  (九)洞/垌
  to?21/tho?21,“田野、平原”,如罗定市太平镇垌美田村。剥隘壮语t??2。
  (十)都:tu55
  泛指动物类的词条,对应壮语的tu2,译名常用“都、图、独”。
  (十一)古:ku35
  “棵”,如云安都杨古竹村、罗定太平古柳村和古榄岗村、罗定榃滨古柳顶村,双东街道古榄村。壮语ko1,译作“古”,或“枯”。
  (十二)那:na21
  “田”,如新兴天堂镇那康村。壮、泰语为na2。广东那字地名很少能逾南路与西江之分水岭,所以罗定、云浮、郁南等县绝少以那字为地名者。
  (十三)湴
  意为“烂泥”,如新兴河头湴郎坑、郁南建城洴榔塘,“坑/塘”透露了“洴”的性質是烂泥,往往出现在下陷的且能储水的坑里,后人用侧面解释了通名的含义。壮语为po?2。
  由云浮的百越语地名残留可知,汉人最初借用百越人的地名时就存在两种方式,一是全借,即词汇借用和结构借用同时发生,这是大多数;二是部分借,借用词汇沿用汉语语序,这是少数情况。无论哪种,齐头式地名无疑不是汉语本身的结构,而是百越语地名的底层。另一方面,云浮既有“通名+专名”又有“专名+通名”结构,证明云浮粤语处在语序不稳定的状态,虽保留了原来的通名,但许多齐头式变成了齐尾式。   二、云浮地名的变迁
  统计数据,可知云浮市齐头式通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垌/洞”,共274个;二是“冲/埇/涌”,共231个;三是“榃”,共130个。地名单字出现最多的三个分别是冲、榃、垌,使用较少的是“那”,仅出现一次。比较粤桂二省地名,可以发现粤西桂东地区多使用“冲”,桂中和桂西地区使用较多的是“岜”、“那”,其次是“塘”“陇/?/龙”。
  云浮地名的变迁主要有替换、合并、倒序三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替换。地名替换往往与朝代更替有关,以罗定市为例:东晋末置龙乡县,元嘉中废,南齐复置,隋开皇十年改平原县,明万历五年升罗定州。第二种是地名合并。以罗定市和郁南县为例,1958年罗定、郁南合并,称罗南县,1961年恢复原罗定市和郁南县建制。
  第三种是倒序。地名倒序大都不成系统,这与词汇扩散理论所述的渐变的、连续的扩散方式相符,我们仅能看到中断的变化和残存现象。笔者认为,带古越语通名的齐尾式地名有可能是由齐头式地名发展而来的,且齐尾式地名数量更多。齐尾式大有取代齐头式的趋势,如以“冲”为通名的199条地名里,仅有54条为齐头式,剩下的145条都为齐尾式。这一现象在云浮地名中普遍存在,如罗定市西冲村和郁南县的冲西村,云城区坪六村和罗定市六坪村,罗定市格木村和木格村,罗定市榃罗村和郁南县罗榃村。
  三、云浮地名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粤方言是云浮地区的主要方言,云浮方言中保留了许多古语词和方言词,包含一些广州话没有的词汇。大致可分三类:一是保留百越语的底层的词语,如猪六(猪栏、猪圈);二是保留百越语底层的地名,如思磊(郁南村名,意为多石头的山村);三是古汉语书面语词,如猪膏(新兴粤语,猪油)。
  百越地区的齐头式在古代汉语文献中也普遍存在,如句町、句阳、句吴、姑苏、姑蔑、姑熊夷、句发聂反、交趾的“句、姑、交”,于兔、於越、乌镇的“于、於、乌”等都是有文字记载的地名,这些族称冠首字其实是百越自称“瓯”(他称为越)的异写。民族地区的地名文献鲜少可见,这是因为广东省内的壮瑶都没有发展出记录本族语的文字,只能以音近的汉字或者改造过的自造字记录读音。
  云浮的齐头式地名虽然受普通话影响产生倒序,但是残存的齐头式地名仍透露出百越族群的影子。百越支系众多,有人认为百越“各有种姓”,是不同民族的泛称,有人认为百越是一个完整的族体。地名是多种文化特性的集合体,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民族集团间的亲属关系。百越各支系地名相似,文化特性類似,因而是同一个族体。其中,广西、粤西及越南北部具有类似的语言和文化,或是属于西瓯和骆越。
  俚人,是隋唐后北方人对岭南一带土著人的称谓。秦汉文献称“越人”(粤人),隋唐文献改称“俚人”,他们所说的话就是“俚语”。秦汉时期是汉越的融合期,南北朝时史籍中再也不见越族的记载,百越已整合为俚、僚等群体。在朝廷的政策助推下,“汉人俚、僚化”和“俚、僚人汉化”兴起,大大推动了“大南江”地区的民族融合,使云浮地区的民族融合从汉越融合进入汉僚融合的阶段。经过长时间的交融共生,南江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戴红亮.西双版纳傣语地名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4.
  [2]李锦芳.论百越地名及其文化蕴意[J].贵州民族研究,1995,(1).
  作者简介:
  黄莹洪,女,汉族,广西陆川人,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藏语系语言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 作为一种形式短小、言语幽默的话语艺术形式,小品深受观众的喜爱。小品《风雪饺子情》中多次出现对格赖斯会话合作原则的违反,给观众带来了很多的欢乐。本文从违反合作原则的角度看小品《风雪饺子情》中的言语幽默,以期观众对小品和语言有更深的认识。  【关键词】 合作原则;《风雪饺子情》;言语幽默  【中图分类号】J8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
期刊
【摘要】 基于中山大学古典学研究会的研读成果,本文结合嵯峨本、《日本古典文学全集》,以及现代汉语译本建立平行语料库,在比对过程中完成《伊势物语》的今昔考察。  【关键词】 嵯峨本;译本;平行语料库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43-009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社科青年基金项目(项目号20YJCZH142)广东省社科
期刊
【摘要】 文物藏品是博物馆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现代文物由于产生的时间较短,历来的征集和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本文从国家文物局颁布的《近现代文物征集参考范围》和《近现代一级文物藏品定级标准(试行)》出发,着重阐述了近现代文物藏品的征集工作的要点和并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近现代藏品进行分类管理与现有管理措施的提升,最终将近现代文物藏品的历史、教育和文化价值发掘并呈现在参观者的面前。  【关键词】 近现代文物
期刊
【摘要】 “临川四梦”诞生在“有法之天下”的明朝,四部作品或是巧合,或是匠心独运,都与科举取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为从“临川四梦”中探究明代的科举文化提供了可能。本文以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文本为研究对象,坚持“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将文学作品的形象性与历史资料的客观性相结合,对其中所包含的明代科举文化,即科举考试的内容、科举考试的方式以及科举文化的实质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求展现明代科举文化原貌。
期刊
【摘要】 基于对许渊冲《唐诗三百首》译本的细读,总结出译者在无法使译文自然押韵的情况下主要采用三种权宜之计使得译文具有译者所理想的押韵模式。这三种权宜之计分别是增减或者刻意曲解原诗内容,频繁使用倒装,反复使用“经典”押韵模式。本文以《青溪》译文为例分析这些权宜之计对译文的具体影响,进而认为整个译本整齐划一的押韵形式往往只是给译文披上了华丽的押韵外衣,因为强行押韵,译文语言反而变得生硬牵强,矫揉造作
期刊
【摘要】 戏剧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历史上经历了多次重大改革。他们或主动或被动,却同样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将新的时代血液注入了这门古老的艺术,让其焕发新的活力。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戏剧发展出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而其内核始终没有改变,就像戏剧的定义一般。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的一种综合艺术。这其中有几个因素是构成戏剧的关键,如演员、角色、舞台、故事。而这其中经常被人忽视的一点在于——
期刊
【摘要】 物质生活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会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文化消费上,此时就需要有着良好的群众文化环境。当然社会的发展也需要群众文化有着创新意识,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来呈现文化魅力,去灌输价值观念,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发挥群众文化的积极效能。本文首先对于群众文化创新的逻辑起点进行归结,接着结合实际群众文化创新机制探讨实际问题。  【关键词】 群众文化;创新机制;机制构建  【中图分类号】G240
期刊
【摘要】 马格利特和达利是公认的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画家,二人因成长经历、脾气秉性、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见解以及对绘画艺术的理解和追求的差异,其作品在相似背景且属于同一阵营的情形下又呈现画风相异的现象。本文力图通过比较马格利特与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探究两位画家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不同理解和阐释。  【关键词】 马格利特;达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 希腊罗马神话作为最璀璨的西方文化遗产之一,对英语文化世界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巨大影响。本文主要探讨其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专有词汇、普通词汇和习语等方面。英语爱好者和学习者只有对希腊罗马神话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掌握英语知识,理解英语文化。  【关键词】 希腊罗马神话;英语文化;英语词汇;习语;英语知识  【中图分类号】H3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 随着我国政府扶贫脱贫工作的全面开展以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出台的一系列保护政策使得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文创产品也逐渐成为提高人类生活品质、满足人们更高精神文化追求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人类对盲目生产导致资源浪费与污染环境所带来惨痛教训的反思,掀起了以保护环境、珍惜资源为目标的生态化设计浪潮,随着“人—自然—产品”的生态逻辑系统完善,生态美学思想也逐渐清晰。本文将基于生态美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