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中见奇柳暗花明

来源 :求学·素材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defen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柳暗花明”最早见于唐代武元衡《摩诃池送李侍御之凤翔》一诗:“柳暗花明池上山,高楼歌洒换离颜。”宋代陆游《游山西村》诗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则是妇孺皆知的名句。
  “柳暗花明”这个成语一般用来形容柳树成荫、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有时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
  要求:自选角度,以“柳暗花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解题】
  本次“求学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B组决赛题目之一的“柳暗花明”的要求是写一篇记叙文。结合参赛选手的作文情况,下面我就来谈谈如何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一、如何审题
  作文审题,最重要的是看清题目给的材料是什么。该题目先讲了“柳暗花明”这个成语的出处,接着对它的两个含义做了解释,以这两种解释为出发点分别立意,都属于切合题意。若用前一种解释,“柳暗花明”应取其茂盛、兴旺义,用以比喻、象征事物美好的发展状态与趋势;若用后一种解释,则应重在写如何面对困境、如何走出困境上。以上谈的是内容要求。在形式要求方面,本題是命题作文,要求以“柳暗花明”为题写记叙文,除一般意义的记叙文外,还应包括记叙类散文、故事、小小说等。
  二、如何立意
  立意,要求多角度看问题,在比较中得出最佳写作角度。在本题的题干中,“柳暗花明”的第一个含义是成语的表面义、本义;第二个含义是比喻义、引申义。选哪个含义来立意呢?
  通过对比,我们会发现后者更好写。首先是因为后者更好把握。陆游的“柳暗花明”诗句,大家都理解其中的含义,生活中的相应例子也好找。其次,符合阅读期待。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写如何突破困境,应该更符合阅卷老师的胃口。事实上,本次大赛写本题的选手多数都从第二个义项立意。
  三、如何写出精彩文章
  一般来说,写记叙文需要讲故事,如果故事的内容既出人意料又符合情理,就会吸引人。我们如果有很强的构思故事的能力(比如能写小小说),或者手上有名人轶事做素材,能恰当地运用到作文中当然好,但如果我们没有这样的积累,只写自己的生活故事,行不行?掌握方法当然行,没有方法自然不行。比如有文章这样写:外出迷路,几经努力,找到出路。又比如:宠物狗丢失,四处寻找,听到狗叫,找回了狗……这些故事虽然扣住“柳暗花明”,但整个过程平铺直叙,像记流水账,这样写就不好。
  如何将平常的生活故事写得精彩呢?首先结构要严谨,情节要曲折;其次,感情要真挚,寓意要深刻;最后,描写要生动,语言要形象。我们来看一些写得较好的作文是如何讲故事的:存折不见,家人正乱作一团,邻居把存折送来了,原来是小妹妹看到邻家孩子的衣服破了,误以为存折是钱,就送给了对方——通过故事说明小妹妹心灵的纯洁。再比如,想外出参加作文大赛,但遭到家长反对,正苦惱,老师出面帮解释,家长同意,而此时车票又卖完了,众人又想办法——故事说明大家对自己的关爱。以上文章写的虽是日常小事,但作者写出了人物的情感,让人物形象丰满,同时能以小见大,揭示故事中隐含的深刻意义,加上情节设计上的一波三折,可读性自然就强。
  【优秀文一】(59分)
  柳暗花明
  郑口中学 张媛清华
  老马是个知识分子,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认为的。
  说是叫老马,不过是为了邻里间叫起来亲近些,从外表上看,他却是个青年模样,五官周正,只是眼睛颇小,他还偏偏在鼻梁上架了副眼镜,显得眼睛更小,若笑起来,可能跟没眼一样。
  可怪的是,谁也没见老马笑过。
  老马祖籍河北,家境贫寒,父亲是个老实的农民,他拼死拼活地支撑儿子上预科学校,为的是让儿子从黄土地里抽身不再像他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可谁知,老马却正好赶上了知青“上山下乡”的浪潮,于是老马坐上了载满青年的绿皮火车到了南方的一个小山村,干起了他老爹拼死拼活想要他脱离的事业。
  起初的老马并不十分消极,他自认为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当怀抱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心态看待时事,也相信人间正道是沧桑、好事多磨之类的话,直到村口那道围墙的出现。
  在村口顶顶显眼的地方,立起了一道砖墙,砖墙红底上用白色的涂料刷写了一行字:“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好,就是好,就是好啊就是好。”老马看着这行字扯了扯嘴角似乎是想笑一下,却想起了乡里挨批斗的一位老伯。那老伯去集市买猪,看到集市上有卖毛主席的小像章便一道买了回去,这件事被同村人看到,暗地里告发,说他将毛主席与猪一同看待。第二天老伯便被挂上了牌子,接受全村人的辱骂和拳脚。老马怕他这一笑不知会被谁看见,挨了批斗,丢了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面子,心里暗骂 “人心不古,世道浇漓”,便加快脚步离开围墙前的人群。
  形势愈加昏暗,不知这样过了多少年,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百年,老马算不清,也不愿算,他宁可活得糊涂些。
  老马结了婚,也算是在异乡安了家,媳妇是个粗人却待老马极好。老马原本要写信给父亲报喜,拿起笔才拍脑袋想起父亲不识字,连忙把笔放下,他现在拿笔都有些发怵,生怕别人误以为他要写些什么。
  有时在夜里,待妻儿睡去,老马会独自走到村口,看着那道围墙,待观察到四周无人后,便往墙上挥上两拳,他自是得不到便宜——手被围墙划出伤痕,但他总觉得这样方才出了口恶气,仿佛这样才对得起自己的父亲,对得起自己所学的知识,仿佛只有这样他才能继续相信一切都会变好。
  终于有一天,村口的围墙倒了,红白的一堆像是一座乱坟,老马赶忙回家,从砖缝里抽出纸张,拿出藏在坑下的笔和墨,龙飞凤舞地在上书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想起自己这几年为了保全自己而做的小人猥琐之态,又想起不知是哪位作家说的知识分子的风骨,便狠扇了自己两巴掌,哭了出来。
  老马媳妇回来看见大哭的老马,一时没了方寸,只得转移话题,看见了老马桌上的字,便笑问:“孩子爹,这是啥山山水水的,柳暗花明是个啥意思,这花柳也能和油灯似的,明明暗暗?”   老马用袖口摸了把脸,看着媳妇抱着的小马,笑了,讲道:“以后让小马讲给你听。”
  【点评】
  这是一篇读后让人嘘唏不已的小小说,它给我们讲述了老马这名知识分子在“文革”特殊环境下如何生存的故事。
  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老马这个人物形象。有两个写作技巧特别值得肯定:
  第一,小说通过“笑”这一独特线索来贯穿人物的人生轨迹。文章一开始就设下悬念,说“谁也没见老马笑过”。后来才提示原因,原来在当时,即使是笑都有可能惹祸。小说通过老马想笑不能笑到破涕为笑,写出了个人如何随着时代由“柳暗”变成“花明”,切合了题意。
  第二,对老马的心理描写也很出色。他本是农民之子,作为知青,他没能逃离农村。对此,“起初的老马并不十分消极”,只是“形势愈加昏暗”,他才变得“拿笔都有些发怵”。面对困境,他也有自己的反抗,在夜里,他会“往墙上挥上两拳”,“总觉得这样方才出了口惡气……”而当“柳暗花明”之时,他想起自己的“猥琐之态”,“便狠扇了自己两巴掌,哭了出来”。这是一名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深刻反思。可以说,正是通过这些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人性,也写活了人物。
  要说还有什么改进之处,我认为,如果老马能用更积极的心态来看待所处的困境,是主动而不是被动地迎来“柳暗花明”,应该可以更多地增加人物的亮色。总之,这是一篇难得的考场佳作。
  【优秀文二】(58分)
  柳暗花明
  南宁二中 黄止非
  长安该是他一生的眷恋吧,可他在这西行的路上,会想些什么?
  当年他入长安,锦袍衣冠,奉的是“佐佑王化,润色鸿业”的圣意,羡煞旁人。那一出贵妃捧砚,那一折力士脱靴,他醉在大唐的月色里——“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
  可他是失落的。所谓 “王化”,所谓“鸿业”,只是些月下宴舞,贵妃扑蝶,君王之意,并非重用。于是“安史之乱”后,君王不满于他的狂放不羁,文臣不满于他的桀骜不驯,他也不满于君王的亲佞远贤,他被顺理成章地流放到以“夜郎自大”为世人所知的夜郎城。
  来时灞桥的明月刚浮上新柳的枝头,去时最后一阵秋风将落叶全部带走,暮色低沉。
  起初的他是盼归的。他会在午夜想起长安的月光,会在黄昏念着桥边的那棵柳——“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后来他才知道,无论才华,无论狂放,一个人的力量終归太不起眼,在他被君王流放的那一刻起,这个朝代已然看不见他。一个人啊,之于国家,之于朝代,之于天地,都小得不能再小——“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可他依然是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不羁客,他骨子里的狂傲潇洒是镌刻在生命里的,不然何来这“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盛名风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长安的柳暗淡了,可还有夜郎。
  这座背负着“穷山恶水”恶名的边城,尽是善良的百姓,他们给予这位才子所有的热情与憧憬,因为他们知道,以后诗书教化再谈及时,总会带上他的名字。
  三年磨苦难,于兹炼金骨。
  只要是一身才华,脚踏实地,在哪儿不是生活?在哪儿不会发光?
  他的诗心,终于逍遥了。尽管他仍眷恋着远方的满城柳絮,春雨楼头,横吹尺八。可他不再执着于那片繁华,因为夜郎更需要他。
  夜郎城有片花田,春夏之时鲜妍明媚,夜郎城人最好酿酒,秋冬之时满城飘香——果真冥冥中最契合的一笔,谁也说不清是李白成全了夜郎的“自大”,还是夜郎成全了李白的逍遥自在。
  恩怨情义各一半,这位诗中酒仙的一生,便这样与两座城纠葛起来,只是一个花明,一个柳暗;一个醒时欢喜,一个梦里安眠。
  是夜,做梦。灞上的柳暗了,可枕边是若有若无的花香醉人。
  【点评】
  本文构思新颖、富有文采,选材和立意都符合题意。
  李白的人生丰富多彩,作者能根据文章需要,独具匠心地进行全新解读。文中李白的人生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在长安,后一部分在夜郎。长安的生活起初是风光的,只是结局是失落的。当他被流放到“穷山恶水”的夜郎城,起初是盼归,是“四顾心茫然”,甚至是“但愿长醉不复醒”,但夜郎城最终却“成全了李白的逍遥自在”。他的人生可谓坐了一趟过山车,从得意的高空坠落至低谷,又从低谷再次起飞,重登逍遥的高峰,迎来“柳暗花明”的时刻。
  在作者看来,李白之所以没有沉沦,并能从“柳暗”走向“花明”,一则是因为夜郎有善良的百姓,二则是因为夜郎有花田好酒。更重要的是 “他骨子里的狂傲潇洒”,让他能以“三年磨苦难,于兹炼金骨”的逍遥心态面对人生的挫折。这是李白面对困境时的过人之处,也是文章给人的启示之处。
  全文语言雅致,让人读后齿颊留香,回味无穷。李白诗句的信手拈来,整散句式的灵活组合,抒情议论的相得益彰……这些无不表现出作者丰富的知识储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表达功底以及驾驭素材的综合能力。
  当然,文章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抒情多了,记叙少了,对李白人生经历的把握还有似是而非之处,但对一篇考场作文来说,自不可苛求。
其他文献
高考作文的语言表达,常常表现为两个极端,一是力道不够,二是用力过猛。当然,这两种情况下的语言都不是优秀的语言,具体表现如下:  一、语言枯燥乏味,面目可憎。  毛泽东批党八股,说它“语言无味,像个瘪三”。这类语言在高考作文那里比比皆是。主要原因:第一,认识不到语言的重要性,不愿意锤炼语言;第二,不懂得向生活学习语言,不会从经典著作中学习生动形象的语言,以为自己会写几句讲道理的大话、空话、套话,就是
期刊
高考作文评分标准把符合题意划分为四个梯度:切合题意、符合题意、基本符合题意、偏离题意。这四个梯度的界定主要看考生习作与试题的规定性及开放性的贴近程度。  规定性包括明示性规定,如对内容、文体、字数等方面的要求;隐性规定,如对写作话题(或题目)内涵的理解与外延的限定,试题所提供的关于材料寓意或命意倾向的解读等。开放性则指对作文试题中的关键元素、行为主体与受体、写作的指向等方面所允许做的多维度解读与可
期刊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要求高考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考题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纵观2015年各卷次的高考作文题,都忠实地贯彻执行了这一要求,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一点四面”的思想性突出,即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法治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考查。  (二)让考生关注人生、关
期刊
与时俱新法主要指选材讲究一个“新”字。“新”既是相对于陈旧而言,也是相对于一般化而言。写进文章中的材料要有时代气息,尽量关注社会热点,让自己的文章与社会脉搏同时跳动。具体做法如下。  一、引入时代活水。  当今所见所闻,皆可入文。近些年来,新事物、新现象大量涌现,网络新词汇也呈现出空前发展的态势。适当地将其引入作文,可使文章更富有时代气息、生活气息,给人以灵动俏皮、耳目一新之感。  二、注重观念更
期刊
作为集中体现中学生写作水平的高考作文,其语言表达的重要性尤其突出。优秀的语言表达像美女,对阅卷老师而言很是养眼,自然容易博得他的高分。不好的语言表达,让人读来味同嚼蜡,让人难以“下咽”。那么,什么样的语言才算优秀的语言呢?  一、简洁凝练,表意准确,表达质朴真诚。  写作从来不只是单纯的语言问题,还是一个人思想感情的体现。现代著名美学家朱光潜说:“斟酌文字的分量,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语言表
期刊
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其实就是文质兼美的小小说,考场作文想获得高分,就要以写小说的高标准来完成记叙文的写作。因此,考生必须要掌握小说的写作要求,如:一核心——主题,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六方法——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肖像)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下面给大家提供四个写作技巧。  一、双关题目和人名的确定——拟题  如鲁迅的小说《药》,题目明指医治华小栓的人血馒头,暗指医治民众精神麻
期刊
要选择最佳文体,首先要注意三个方面。  第一要看试题所提供的话题最适合写哪种文体。  第二要选择适合自己发挥的文体,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擅长抽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议论文,想写杂文的考生则要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功底。  第三要考虑自己有没有与该文体相应的写作素材,如写议论文,就要看有没有相关的理论和事实论据;如写记叙文,就要看有没有相关的、连贯的、有趣的生活故事;如写说明文,就要看有没有相
期刊
下面以学生习作《人生的赢家》为例(红色字体为修改或添加部分),为大家展示如何运用技巧将一篇流水账式的记叙文变成一篇优秀的小小说。  天空中乌云滚滚,聚积着似乎要压下来,决明的心情也压抑得喘不过气来。姐姐暖心高考在即,最近全家人都在围着她团团转,有些忽略了决明的存在。就读市重点中学的姐姐一直是他学习的榜样,而就读县重点中学的决明很在意与姐姐比较,希望自己有一天能超越姐姐。(交代姐弟俩一个在市里,一个
期刊
下面以学生习作《至刚至柔,刚柔并济》(红色字体为修改或添加部分)为例,进行思辨性作文的升格探讨。  细思量,刚者史鱼,恍若不蔓不枝的白莲;柔者伯玉,进退自如,通权达变,可谓君子也。然则一刚一柔,择谁而从之?依我之见,上善若水,两者兼得,刚柔并济,岂不美哉?至刚至柔诚可贵,刚柔并济不可抛!  冰,水为之,宁折不弯,做人当有刚直不阿的坚贞气节。忆往昔,文天祥宁死也不降元军,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
期刊
一、提高思想性  “立德树人”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教育方向,在高考中考查考生的思想品德,既是“德育为首”的教育一贯性要求,也是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人才的长远之计。  二、增强思辨性  2015年的两道新课标卷作文题对考生的“思辨性”都有明确要求:新课标卷Ⅰ要求考生在伦理观与法制观的权衡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新课标卷Ⅱ要求考生在大李、老王、小刘三者中优中选优,行文中当有“面”的比较,才能达到“思辨性”的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