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一点,受益匪浅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k47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一直被认为是现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一个重点在进行研究,也有很多的专家学者以及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提出了很多诸如多读几遍题目、圈出画出重点字、画线段图等很多比较有实效的方法和措施。大体都是把抽象复杂的数学信息想办法转化成形象简单的数学信息,从而提高对题目的正确理解。数学语言的精练、抽象和理解能力的薄弱在客观上增加了学生审题的难度。
  [实践案例回放]
  因为中低年级的学生大多尚处在形象思维能力为主的阶段,缺乏逻辑推理的能力,脑子里的记忆储存步骤也是有限的,他们擅长于条件直接指向问题,不擅长多步骤分析、反思。所以,能否将遇到的数学题目反过来多加几个字、多几个步骤将题目信息在学生面前更细致化呢?出于在教学实践中的感悟和体会,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思维储存量的特点我试着从让学生在审题时依靠手头上的“多”和“繁”来帮助自己在遇到综合的、易错的题目时在思维上搭建“脚手架”来减少难度这个小角度去思考,从而帮助学生能更清晰地审视题目。
  一、添点文字,搭建理解的“脚手架”
  1.解决问题中添加文字
  比多(少)应用题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应用题。由于学生对这类型的应用题缺乏分析的能力,往往见“多“用加法计算,见“少”用减法算,要想克服学生这种思维定式的现象,我觉得主要的问题应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那么,在教学时如何落实呢?除了用线段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直接抓题中的关键句分析外,我在想是否可以把应用题中没有主语的条件补充完整,如:鸭子有32只,比鸡少8只,鸡有多少只?由于第二个条件没有主语,低年级的学生对题中文字表达的理解并没有非常熟练和敏感,学生一看到“少”字,很容易就写成减法算式32-8,如果指导学生遇到此类没有主语的应用题,把前面的主语鸭子补充完整使之明朗化,再读一遍“鸭子比鸡少8只”,应该就比较容易找出谁是大数,谁是小数,在大数“鸡”上面标出“大”字,在小数“鸭子”上面标出“小”字,那么根据求大数用加法就自然而然更清楚地理解数量关系。学生学会了用上面的“添文加字”的方法帮助自己分析法解答此类应用题时有了拐棍,一定会减少出现见“多”用加法计算,见“少”用减法计算的盲目解题的现象。
  2.在图形应用中添加文字
  四下的“位置与方向”中要求学生能画出相对地点的位置和路线图,由于画图时需要注意的要素较多,既要判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又要考虑测量距离问题,还要考虑在画图时从哪个方向偏哪个方向画,脑子里的記忆压力有些大。所以在教学时,我调整了学生做题的方式,要求把各个转向点都标上坐标和东南西北四个大方向,在做题时就可以调动出视觉感知,这样一来再对照一下题目给出的方向的偏向信息,结合表上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就能一眼感知出所画方向偏向的对与错,减少了学生思维上的负担,从而帮助学生清晰解题。
  二、添点数字,搭建“脚手架”
  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时,有一种题型是被减数是小数位数少的,而减数是小数部分位数较多的,如:35.3-18.679,列竖式的时候由于被减数的百分位和千分位上都是没有的,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无从下手。
  1.计算与比较中加两笔
  一年级有这样一道题目:
  8、7、5、2、9、4
  ( )>( )>( )>( )>( )>( )
  在批改作业的时候我惊奇的发现,有少数学生竟然发生诸如此类的错误:
  ( 9 )>( 8 )>( 7 )>( 6 )>( 5 )>( 4 )
  少数孩子在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往往不由自主地将数从9倒数排下去,忽略了题目中原来提供的数字。
  有一个孩子的作业本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道题目中每个数字都被他用斜线划去了。我挺好奇的,便问道:“你为什么要把题目中的数字划去啊?”孩子以为我要批评他,有些紧张地说:“我一开始做错了,漏掉了一个7,妈妈让我想一个办法,不能漏数。我就先找到最大的9,然后把它划去,接着再找8,再划去……”这个孩子可真够聪明的,她借助于“\”这个小小的符号,不断地将寻找的数的范围进行缩小,先从6个数字找到最大的,再从5个数里找最大的……
  2.图形中加符号
  作业中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共9个五角星,请你给中间的一个五角星涂上红色,它的左边有( )个 五角星,右边有( )个五角星。
  其实这道题中的五角星个数并不多,很多孩子通过左数数右数数,再加上直观感知,不费多大功夫便能找出中间的那个五角星。
  师:可是如果有小朋友不能看出要先数4个怎么办呢?你又什么好办法能很快找到中间的那颗五角星吗?
  生:我是用两根手指一下一下找出来的。
  孩子边说边同时举起左手和右手的两根食指比划起来,两根手指由外而内同时运动。我眼前一亮,孩子的这种方法真妙啊,不仅形象(由外而内,像刨笋一样层层深入),同时也便于操作,真是一个智慧的创举!我的心中不由得升起一股敬佩之情……
  当然,提高中低年级学生的审题能力是一项细致入微的任务。在课改中,出现了建构、探究、自主、合作等新名词,从不同侧面对新课程的理念加以诠释,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的同时,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维起点,了解学生的思维储存量,善于为学生搭建思维的“拐杖”,这样的动手和动脑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更好、更轻松地获得知识、解决问题。
  编辑 温雪莲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成不成功,在小学、初中要看学生是否快乐。”“要建立新型的教育模式,让教育更加符合孩子实际成长的需要,满足孩子的个性成长。”心情愉快,保持健康的情绪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中小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的原动力。教师要围绕学生的“学”,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健康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快乐中学习并体味到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激趣;调控;拓展;快乐  心情愉快,保持健康
摘 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校长,作为学校管理者,必须做到“理念先导”“敢于担当”“制度化、规范化”“特色立校”“求索不止”,才能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教育现代化支撑国家现代化,使更多孩子成就梦想、更多家庭实现希望。  关键词:至善致远;成人成才;敢于担当;制度化;规范化;特色立校;求索不止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的制订,必定会促进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必定会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
就功能性来讲,板书是指为弥补讲授不足,教师通过文字、符号、图表等形式,把教学重难点或关键性知识写到黑板上。这些留在黑板上的文字、符号、图表等视觉信号即为板书。  板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板书是微型教案,能简练、系统地体现教学内容,以明晰的视觉符号启迪学生思维,提供记忆的框架结构。板书的设计,基于对课文的通透把握,精妙的设计会激发教学灵感。在课堂中对好板书的具体运用,会使课堂精彩纷呈,收获意想不到的生
“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活动,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教材当中的该板块较为综合和开放,有趣味性但同时也有挑战性,作为教师应该做好指引者的角色,带领学生在“一扶一放”中分析问题。  一、教材分析  “制作活动日历”这一综合与实践的主题活动,选择了4个小正方体木块作为活动材料,以“制作一个活动日历”为目标和载体,要求日历能同时表示出月、日和星期几,需要让学生综合运用日期知识和正方体特
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内容。许多学生的习作内容干瘪,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主要在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结合小学高年级习作教学实践,就如何调动学生的五官感受,关注身体的认知、体验进行的教学尝试进行阐述。  关键词:习作教学;学生习作;真情实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年级的习作目标要求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的素
一位好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是能帮助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以点带面、触类旁通,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能力。孩子们的时间和精力是宝贵的,我们不仅是凭借于做着做着就会了,错着错着就对了的做法,更要对自身提出更高的要求: 深入钻研、挖掘教材,把握教材的深度、广度;虚心学习、提升思维,结合学情找到问题的突破点,让学生保持一种持久学习的活力与动力。数学家波利亚曾经主张:与其做大量的难题,不如把一道题的各
摘 要:朱永新的《新教育》提出一个核心、七大理念、十大行动、四大改变。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里面的内容涉及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对现代的教育教学是一个大的冲击和颠覆。不仅如此,里面还有一些关于家庭、幸福的阐述和看法,是一本以教育为主旋律,人生哲理、生活态度为辅的教育生活书。下面根据教学经验对书中关于新教育的理念做一些简单的阐述,不足之处敬请指出。  关键词:小学数学
摘 要:留守儿童的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这类孩子大多比较孤僻,缺少爱的交流。赏识教育是班主任教育学生最常用的方式,更适合这些缺少父母关爱的孩子,也是给他们做思想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用爱心去温暖、用真情去感动、用平等去交流,打开学生的心扉,使我们的谈话教育锦上添花。   关键词:留守儿童;个别谈话;学生心理   每个学生都是一朵小花,当你俯下身来,才能欣赏他们的摇曳成长,感受他们的芬芳扑鼻。在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行,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课内外阅读的衔接成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课内外阅读衔接,丰富学生的阅读途径,发挥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并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最终实现其综合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教学科目,其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语文阅读,所
摘 要: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强的地域特点,伴随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随时随地对区域内每个学生起到教育、熏陶作用,学校开发和利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对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着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