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我县教育系统精心实施“强化校纪校风、提升教育质量”六年行动,对全县教育发展做出了整体规划,同时对教师职业道德、敬业精神提出了新的明确要求。但随着教育实践活动的不断深入,全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暴露,特别是教师职业倦怠的问题尤为突出,严重制约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审视和反思教师职业倦怠问题,认真研究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对策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及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就我县而言,近年来由教师职业倦怠引发的敬业精神不强、职业责任感缺失、参与非法组织、体罚猥亵学生、在网络散布不良信息、教学事故等现象和事件屡次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抵制各种反社会思想渗透的力度减弱;二是敬业精神减退,教学热情消失,产生厌教心理并消极怠工,教学工作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三是学校因倦怠教师多,工作任务落实不力,学校缺乏生气活力,甚至出现伤害学生等悲剧事件;四是教师对岗位需求不能正确对待,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降低,渴望职业挑战,热衷调动,造成全县教育发展区域失衡。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由职业倦怠引起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由职业倦怠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忽视并伤害其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培养关注力不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三是影响教育形象树立。由职业倦怠引起的各种教师违纪违法事件、校园安全事件、矛盾纠纷等呈上升趋势,教师形象和教育形象受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社会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管理缺位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
一是学生管理难度大。学校生源以农村学生居多,并多寄宿于学校,由于家庭教育无法跟紧,教师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同时,花费大量精力管理学生,学校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长,睡眠时间少,娱乐时间少,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是人文管理和激励机制缺乏。现行学校实行严格的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采用的末位淘汰制、奖罚制度等给教师带来持续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增加。学校对教师的思想工作、人文关怀和激励机制方面缺失,使教师的安全感、自尊感和归属感降低,诱发职业倦怠。
三是评价标准失之偏颇。当前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等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绩效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考核体系,加上部分领导在奖金、荣誉、职称、聘任等方面的处事不公,致使大部分教师对工作有抵触情绪,产生倦怠心理。
2.社会及职业压力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教育、教师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是教师的职业负担超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师面临更多更高的要求,但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视,只是表现在构建未来教师的形象和所应达到的要求上,却没有真正地从中小学教师的成长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实际的帮助。表现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生活环境、生存方式的不够重视;教师待遇低、福利微薄,工作繁琐、压力大,家长、学生不尊重,社会不理解等。
二是教师的生活负担繁重。教师在工作时间努力工作,在休息时间、双休日、寒暑假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历提高、专业进修、岗位培训。工作、培训等外在的要求太多,教师忙于应付,工作的时候没有学习的时间,有了学习的时间就没有休息的时间。教师职业外的生活充满了职业的焦虑与压力,使他们丧失了对生活和生命的美好体验。
三是教师的精神生活陷于困境。教师面临的难题还在于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各种期待自然也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然而,社会评定教师的依据却在于学生学业的成败。评价的导向与所达目标的不一致,使教师过多地成为被批评的对象。不被理解的职业苦恼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整个精神生活。
3.教师个人因素是诱发职业倦怠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是教师自身对工作的定位和认知出现偏差。由于对当前思想意识领域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缺乏认识分析,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意义,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不能从政治高度把握,大部分教师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充满理想和人生追求的崇高职业。
二是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学校的特殊环境,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转换,使教师的人际关系受到制约,加之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与学生各种不良思想的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带来的孤独、抱怨、指责、猜疑、焦虑、担忧、懈怠情绪等压力不能及时自我调节,就容易诱发职业倦怠。
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1.教师自身层面
一要强化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灵魂,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约教师的道德规范,影响着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目前,大多数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深人,对省情、县情关注了解得少,导致部分教师思想单纯,不切实际。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处事理念、工作策略和应变能力,才能正确认识新生物,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方法、解决新矛盾。只有主动学、认真学、务实学,特别是加强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才能提高教师的政治敏锐力和政策水平,与世俱进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要培养教师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不仅仅来源于对知识的尊重,还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理想。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每个中国人奋斗的理想。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是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失的基本素质。教师只有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学生的成才梦与国家的复兴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互助教育的大发展。
三是教师自身要善于反思和定位。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反思,只有反思教学得失,反思思想工作,反思现实与未来,才能谋划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才能定位自己,定位个人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定位个人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定位自己职业的价值。在反思中准确定位,在定位中不断反思,以“善思”的态度和“乐施”的行动将任重道远的育人之路走出思想的深度。
四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更要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业务水平是一名教师合格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首先要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校管理层面
过高的要求,过多的责任承担,不断地被监督,众多中小学教师产生了难以忍受的压力,所以更需要学校领导者的理解与人文关怀。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增加情感投资。部分校长习惯于在教师面前摆架子、耍威严,对教师缺乏人文关怀和感情投资,对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关心不够,对教师的学习培养不能积极地支持和鼓励,不善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的甚至常常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长只有把教师装在心里,教师才能把工作装在心里。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支持教师搞研究、搞改革;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做到奖优罚劣;要为教师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学校要舍得在关键地方花钱,教师的发展就是关键的地方。要拿出专项经费,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要为教师进修、培训、外出学习、参加教学比赛等提供便利和支持。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需要学校领导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爱护教师,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措施。学校要把教师的意愿和呼声当作学校决策的依据,把为教师服务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自觉为教师排忧解压。
3.行政机制层面
只有加快用人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激励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一是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二要切实加强对高中教师的考核,要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真正落到实处。三要严把县城学校和高中教师的进口关和出口关,提高县城学校特别是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四要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五要建立合理流动机制,抓住机遇调整优化教师队伍,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六是保证教师队伍稳定,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流失。
(责任编辑 王永丽)
一、教师职业倦怠的典型表现及危害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经受持久压力体验时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某种情绪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就我县而言,近年来由教师职业倦怠引发的敬业精神不强、职业责任感缺失、参与非法组织、体罚猥亵学生、在网络散布不良信息、教学事故等现象和事件屡次发生。主要表现在:一是理想信念动摇,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不强,抵制各种反社会思想渗透的力度减弱;二是敬业精神减退,教学热情消失,产生厌教心理并消极怠工,教学工作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三是学校因倦怠教师多,工作任务落实不力,学校缺乏生气活力,甚至出现伤害学生等悲剧事件;四是教师对岗位需求不能正确对待,对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评价降低,渴望职业挑战,热衷调动,造成全县教育发展区域失衡。
教师职业倦怠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影响教育质量提升。由职业倦怠引起的教师敬业精神不振和工作热情下降必然影响其教学水平的发挥,造成教学工作的低效化和学校资源的浪费,影响教育质量的提高。
二是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由职业倦怠引发的对学生态度冷漠,忽视并伤害其个性发展,对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培养关注力不够,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和人格成长。
三是影响教育形象树立。由职业倦怠引起的各种教师违纪违法事件、校园安全事件、矛盾纠纷等呈上升趋势,教师形象和教育形象受损。
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
导致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样而复杂的,归纳起来主要有学校、社会和教师自身三个方面的原因。
1.学校管理缺位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直接原因
一是学生管理难度大。学校生源以农村学生居多,并多寄宿于学校,由于家庭教育无法跟紧,教师在保证教学工作的同时,花费大量精力管理学生,学校教师在校工作时间长,睡眠时间少,娱乐时间少,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二是人文管理和激励机制缺乏。现行学校实行严格的教师坐班制,并实行刚性的监督管理,采用的末位淘汰制、奖罚制度等给教师带来持续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增加。学校对教师的思想工作、人文关怀和激励机制方面缺失,使教师的安全感、自尊感和归属感降低,诱发职业倦怠。
三是评价标准失之偏颇。当前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等是衡量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考试成绩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教师绩效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考核体系,加上部分领导在奖金、荣誉、职称、聘任等方面的处事不公,致使大部分教师对工作有抵触情绪,产生倦怠心理。
2.社会及职业压力是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对教育、教师的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中小学教师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一是教师的职业负担超重。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中小学教师面临更多更高的要求,但社会对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重视,只是表现在构建未来教师的形象和所应达到的要求上,却没有真正地从中小学教师的成长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实际的帮助。表现在对中小学教师的培养、生活环境、生存方式的不够重视;教师待遇低、福利微薄,工作繁琐、压力大,家长、学生不尊重,社会不理解等。
二是教师的生活负担繁重。教师在工作时间努力工作,在休息时间、双休日、寒暑假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学历提高、专业进修、岗位培训。工作、培训等外在的要求太多,教师忙于应付,工作的时候没有学习的时间,有了学习的时间就没有休息的时间。教师职业外的生活充满了职业的焦虑与压力,使他们丧失了对生活和生命的美好体验。
三是教师的精神生活陷于困境。教师面临的难题还在于社会对于人才素质的各种期待自然也转化为对教师的要求,然而,社会评定教师的依据却在于学生学业的成败。评价的导向与所达目标的不一致,使教师过多地成为被批评的对象。不被理解的职业苦恼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整个精神生活。
3.教师个人因素是诱发职业倦怠不可忽视的原因
一是教师自身对工作的定位和认知出现偏差。由于对当前思想意识领域的严峻挑战和考验缺乏认识分析,对教育事业的特殊意义,肩负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不能从政治高度把握,大部分教师把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没有把教育事业作为一种充满理想和人生追求的崇高职业。
二是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学校的特殊环境,管理与被管理的角色转换,使教师的人际关系受到制约,加之社会不良思想文化的渗透,与学生各种不良思想的冲突,师生关系紧张等带来的孤独、抱怨、指责、猜疑、焦虑、担忧、懈怠情绪等压力不能及时自我调节,就容易诱发职业倦怠。
三、对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分析
1.教师自身层面
一要强化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教师综合素质的灵魂,教师的精神支柱,决定着教师的政治信念和宗旨,制约教师的道德规范,影响着教师工作态度和工作热情及自身能力的形成与发展。目前,大多数教师对政治理论学习抱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对党的理论知识学习不深人,对省情、县情关注了解得少,导致部分教师思想单纯,不切实际。这就需要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认知水平、处事理念、工作策略和应变能力,才能正确认识新生物,把握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找新方法、解决新矛盾。只有主动学、认真学、务实学,特别是加强政治理论方面的学习,才能提高教师的政治敏锐力和政策水平,与世俱进的做好本职工作。 二要培养教师的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不仅仅来源于对知识的尊重,还有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理想。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是每个中国人奋斗的理想。理想信念、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是每一位教师不可缺失的基本素质。教师只有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只有将自己的职业理想、学生的成才梦与国家的复兴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互助教育的大发展。
三是教师自身要善于反思和定位。教育工作需要不断反思,只有反思教学得失,反思思想工作,反思现实与未来,才能谋划好每一个教学活动、教学环节,才能定位自己,定位个人的成长与学生的成长,定位个人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定位自己职业的价值。在反思中准确定位,在定位中不断反思,以“善思”的态度和“乐施”的行动将任重道远的育人之路走出思想的深度。
四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现代教育的迅速发展给教师在业务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要精通教育理论,更要具备稳健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湛的业务水平是一名教师合格的关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首先要树立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要把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目标,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学校管理层面
过高的要求,过多的责任承担,不断地被监督,众多中小学教师产生了难以忍受的压力,所以更需要学校领导者的理解与人文关怀。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增加情感投资。部分校长习惯于在教师面前摆架子、耍威严,对教师缺乏人文关怀和感情投资,对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关心不够,对教师的学习培养不能积极地支持和鼓励,不善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有的甚至常常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校长只有把教师装在心里,教师才能把工作装在心里。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造条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引导、支持教师搞研究、搞改革;要发挥评价的积极作用,做到奖优罚劣;要为教师发展提供物质支持,学校要舍得在关键地方花钱,教师的发展就是关键的地方。要拿出专项经费,改善教师的办公条件,要为教师进修、培训、外出学习、参加教学比赛等提供便利和支持。
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需要学校领导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尊重爱护教师,广泛听取教师的意见与建议,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制度、措施。学校要把教师的意愿和呼声当作学校决策的依据,把为教师服务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自觉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关注教师心理健康,自觉为教师排忧解压。
3.行政机制层面
只有加快用人制度改革,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建立起符合中小学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激励机制,才能有效解决教师职业倦怠问题。一是积极推行教师聘任制度,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逐步建立起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二要切实加强对高中教师的考核,要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真正落到实处。三要严把县城学校和高中教师的进口关和出口关,提高县城学校特别是高中教师的整体素质。四要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积极推行校长聘任制。五要建立合理流动机制,抓住机遇调整优化教师队伍,逐步解决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六是保证教师队伍稳定,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教学一线专业教师的流失。
(责任编辑 王永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