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新课标提出“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要求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实验活动。为此科学的设计地理实验并运用于地理日常教学中不仅可以攻破地理教学的重难点,而且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浓厚的科学兴趣、实事求是等科学态度方面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通过查阅的相关资料,结合自身多年从事高中地理教学实际入手,探索如何通过地理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实验 科学素养
一、地理实验能突破重难点,激发浓厚的科学探究欲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从太古代到未来社会、从宇宙空间到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无不囊括于地理科学研究中,高中学生还不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复杂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难度的确颇大。通常情况下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帮助学生们学习相应地理内容,却难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相应的地理规律。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借助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不仅能把将复杂抽象的地理过程和规律模拟出来,化难为易、形象直观,使学生获得对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经久难忘。而且强调知识来自学生亲身体验,在设计实验、准备器材、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获取新识,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得的感性知识和具有思辨性知识,故而如果能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实验,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极大的激发了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一:昼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
(1)实验用材:一只黄色乒乓球表示地球;一只手电筒表示太阳。
(2)实验步骤:①将手电筒对着乒乓球,可见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②用笔画出亮半球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③将小球按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则可见亮半球与暗半球在不断更新。
(3)实验结论:
①昼夜半球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②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而昼夜半球不断地进行交替。
我曾经有过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察这二者的区别,经过观察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二者的不同,但是时过境迁,没过多久能够明确区分二者区别的已经是寥寥无几了。而地理实验则充分调动学生眼、口、手、脑等器官,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持久的记忆。
实验二: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实验
实验用材:地球仪、黑色墨水和红色墨水各一些、棉签少许
实验步骤:①把地球仪按地轴垂直于地面固定住不动,先用棉签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两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墨水流动留下的墨迹轨道。②在同样的高纬某点滴一滴黑墨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黑墨水的流动轨迹,并对比红黑墨水流动轨迹进行比较。③把地球仪南北极倒立,重复以上的动作,观察红黑墨水流动轨迹的区别。
实验结论: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红墨水就会沿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当地球自转就会发现黑墨水流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从北极上向下观察,你可以发现黑墨水留下向右偏转的墨迹。南半球操作则相反。
通过以上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实验过程,你是否惊喜的发现,比起平时我们滔滔不解的口述加到处拷贝别人所谓的优秀课件来说是否更加简单易懂?效果更好呢?相关复杂的地理规律、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皆以简易的地理实验而直接化、简单化了,那么还会用那么多学生畏惧地理学习、感叹地理真难吗?简单易懂的实验操作怎可不会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科学之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地理实验促进合作探究,养成求真的科学态度
地理实验教学往往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任务。而实验能否顺利完成,不仅应该按照老师预设的进程进行,更需要组内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因此,地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新课标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科学素养的最好手段。不管实验操作前的调查设计和准备器材,还是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小组间的协作才能完成。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倾听,在集体的共同学习中进步和提高。如曾经我把班级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完成热力环流模拟实验。并给予他们相同的实验材料,要求他们按照我预设的实验步骤展开实验操作。然而当大多小组都已又纷纷宣告实验成功完成之后,其中有个小组仍然焦头烂耳的进行着一次一次的实验操作,可是还是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看着他们焦虑的样子,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重新开始实验步骤。首先将一个长100厘米左右,宽30左右,高40厘米左右的玻璃槽倒扣在桌子上,在水槽内左右两处格放置冰块和点燃一支蜡烛,并在中间点燃一支卫生香,然后让学生观察水槽内的现象。然而很遗憾的是,水槽中真的并没有出现所预想的清晰的环流现象。“难道是因为冷热差异不大吗?”一个学生问道。可能是吧?冰块在他们的反复操作过程中已经开始渐渐的融化变小了。于是我们增加了冰块的分量,重新开始操作,可是仍旧没有出现十分清晰的环流圈。“是时间不够久!”一个学生很肯定的讲到,于是我们又等了两分钟,发现还是没有明显的环流圈,而且水槽内可能因为时间较长而出现了烟雾缭绕的现象。怎么回事呢?总共就这几样实验用材,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可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呢?当我们焦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心细的女生突然喊道:“烟都冒出来了!”“水槽不够封闭呀!桌子有裂缝烟都跑了!”师生恍然大悟,于是再次实验,换了张桌子重新倒扣水槽,果然实验成功了,看着徐徐青烟环绕水槽四周运动,大家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
三、结论
总之,地理实验教学是地理科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简单的实验器材模拟不仅能生动形象把地理规律、认知地理原理的过程展现出来,化难为易,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德。
参考文献:
[1]陈磊,试析地理教师的技能与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2]李伟东,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11/07
[3]潘琪,地理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
【关键词】高中地理 地理实验 科学素养
一、地理实验能突破重难点,激发浓厚的科学探究欲望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时间和空间跨度都很大,从太古代到未来社会、从宇宙空间到各种自然地理要素,无不囊括于地理科学研究中,高中学生还不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理解复杂的地理现象、地理规律难度的确颇大。通常情况下采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帮助学生们学习相应地理内容,却难以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相应的地理规律。地理实验教学通过借助一些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不仅能把将复杂抽象的地理过程和规律模拟出来,化难为易、形象直观,使学生获得对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经久难忘。而且强调知识来自学生亲身体验,在设计实验、准备器材、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的过程中获取新识,培养学生浓厚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极大的参与热情。在进行地理实验教学的过程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获得的感性知识和具有思辨性知识,故而如果能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实验,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满足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极大的激发了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实验一:昼夜半球和昼夜交替现象的区别
(1)实验用材:一只黄色乒乓球表示地球;一只手电筒表示太阳。
(2)实验步骤:①将手电筒对着乒乓球,可见只有半个球面被照亮;②用笔画出亮半球与暗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③将小球按地球自转方向旋转,则可见亮半球与暗半球在不断更新。
(3)实验结论:
①昼夜半球形成原因: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又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为夜半球。
②昼夜更替现象的原因:由于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从而昼夜半球不断地进行交替。
我曾经有过利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让学生观察这二者的区别,经过观察绝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这二者的不同,但是时过境迁,没过多久能够明确区分二者区别的已经是寥寥无几了。而地理实验则充分调动学生眼、口、手、脑等器官,高度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形成持久的记忆。
实验二:证明地转偏向力的实验
实验用材:地球仪、黑色墨水和红色墨水各一些、棉签少许
实验步骤:①把地球仪按地轴垂直于地面固定住不动,先用棉签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两滴红墨水,让学生观察墨水流动留下的墨迹轨道。②在同样的高纬某点滴一滴黑墨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黑墨水的流动轨迹,并对比红黑墨水流动轨迹进行比较。③把地球仪南北极倒立,重复以上的动作,观察红黑墨水流动轨迹的区别。
实验结论: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红墨水就会沿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当地球自转就会发现黑墨水流动的方向发生了改变,从北极上向下观察,你可以发现黑墨水留下向右偏转的墨迹。南半球操作则相反。
通过以上简单而又易于操作的实验过程,你是否惊喜的发现,比起平时我们滔滔不解的口述加到处拷贝别人所谓的优秀课件来说是否更加简单易懂?效果更好呢?相关复杂的地理规律、地理现象和地理原理皆以简易的地理实验而直接化、简单化了,那么还会用那么多学生畏惧地理学习、感叹地理真难吗?简单易懂的实验操作怎可不会激发学生探究地理科学之奥秘的浓厚兴趣?
二、地理实验促进合作探究,养成求真的科学态度
地理实验教学往往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实验的任务。而实验能否顺利完成,不仅应该按照老师预设的进程进行,更需要组内同学之间的分工合作。因此,地理实验教学在某种程度上是新课标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科学素养的最好手段。不管实验操作前的调查设计和准备器材,还是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观察记录、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各个环节中都需要小组间的协作才能完成。通过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倾听,在集体的共同学习中进步和提高。如曾经我把班级分成7个小组,每个小组7人完成热力环流模拟实验。并给予他们相同的实验材料,要求他们按照我预设的实验步骤展开实验操作。然而当大多小组都已又纷纷宣告实验成功完成之后,其中有个小组仍然焦头烂耳的进行着一次一次的实验操作,可是还是面临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看着他们焦虑的样子,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重新开始实验步骤。首先将一个长100厘米左右,宽30左右,高40厘米左右的玻璃槽倒扣在桌子上,在水槽内左右两处格放置冰块和点燃一支蜡烛,并在中间点燃一支卫生香,然后让学生观察水槽内的现象。然而很遗憾的是,水槽中真的并没有出现所预想的清晰的环流现象。“难道是因为冷热差异不大吗?”一个学生问道。可能是吧?冰块在他们的反复操作过程中已经开始渐渐的融化变小了。于是我们增加了冰块的分量,重新开始操作,可是仍旧没有出现十分清晰的环流圈。“是时间不够久!”一个学生很肯定的讲到,于是我们又等了两分钟,发现还是没有明显的环流圈,而且水槽内可能因为时间较长而出现了烟雾缭绕的现象。怎么回事呢?总共就这几样实验用材,应该不会出什么问题的,可是为什么就没有出现预期的效果呢?当我们焦虑不知所措的时候,一个心细的女生突然喊道:“烟都冒出来了!”“水槽不够封闭呀!桌子有裂缝烟都跑了!”师生恍然大悟,于是再次实验,换了张桌子重新倒扣水槽,果然实验成功了,看着徐徐青烟环绕水槽四周运动,大家激动的心情真是溢于言表。
三、结论
总之,地理实验教学是地理科学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通过简单的实验器材模拟不仅能生动形象把地理规律、认知地理原理的过程展现出来,化难为易,而且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奥秘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学生求真务实的科学品德。
参考文献:
[1]陈磊,试析地理教师的技能与素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2/12
[2]李伟东,浅谈如何有效地开展地理实验教学[J].科技经济市场,2011/07
[3]潘琪,地理实验教学的实施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