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極少贫困群众属于懒惰之外,绝大多数缺乏内生动力的贫困群众缺少脱贫内生动力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市场的大潮,同时缺乏自我发展、自我谋划的能力。塘约村“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为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扶贫论述中多次强调扶贫工作要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2019年习总书记到重庆考察,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乏力,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仍然是当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而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乐平镇的塘约村,早在2014年就采取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走“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合作方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推动塘约长效发展的生产经营组织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为当前尚处在探索脱贫内生动力和脱贫长效机制中的贫困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塘约村的发展经验及其内在动因
2014年前,拥有30%的撂荒土地和30%的欠债村民的塘约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西部闭塞“空壳村”,国家二类贫困村,2014年6月在遭遇了一场百年未见的山洪洗劫之后,塘约村党支部、村委会将全村重新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成立“村社一体,合股经营” 的村集体合作社抱团发展,经过短短两年多的发展,塘约村就从一个国家级二类贫困村蜕变为小康示范村,农民年均纯收入由不到4000元提升至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到4万元扩充至200万元,被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誉为“新时期的大寨”,2016年12月,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与人民出版社联合,专门针对塘约发展主办了“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探讨塘约经验。
塘约村“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村集体合作社采取村支两委统一领导,村能人引领经营,全村群众共同监督的方式。首先对村集体和个人财产精确测量,重新确权,成功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等 “七权”同确;其次,村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的原则将精准确权后的土地等资产流转、入股给村集体合作社集中统一经营,按价领取资产性底线收入和年终集体分红。再次,合作社结合市场和村民需求组建起农业生产、养殖、建筑、运输、加工等专业队(大多数现已发展成专业公司),各专业队根据业绩和完工实效实行赏罚分明的队长负责制,专业队队长由村民选举产生,实行年薪制,村民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任一专业队做工,工资比照市场价格实行月薪制。最后,村民选举产生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对村集体资金的使用、集体土地的用途与流转、合作社股份收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进行监督。
塘约的发展方式向我们呈现了其能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内生机理:塘约村最终能将村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使个个都干事,人人都挣钱,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理顺了当前的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使之适应当前市场、信息等时代发展对生产要素的要求,有效回应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诸多矛盾,弥补了农民自我发展的短板:第一,通过“村社一体、合股经营”和工作队队长负责制这种村能人引领、抱团发展的方式真正发挥了村里能人的帮扶带动作用,这恰好补缺了贫困群众在单打独斗中缺乏自我谋划、发展思路等致命的能力短板。合作社倚靠能人负责组建的专业队能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并支付相应的酬金,也就是说,只要参与劳动必能获取与市场价同等的收益,而贫困群众如果单打独斗则不一定能获取同样的收益。同时在生产经营中,规模集约化运作比传统的单打独斗和碎片化生产经营更能降低成本,适应市场;第二,比起将土地、山林等资产流转给农业大户或外来资本,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合一的集体经济能有效保障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村民有为集体为自己劳作的主人翁积极性。第三,严格的民主决策、基层监督、分明奖惩等制度和公平、公正、公开、一心一意谋发展等核心价值理念恰好理顺了当前农村村民自治的诸多矛盾的核心症结,同时在整个村中起到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使整个村社形成一种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和正能量氛围,诸如好逸恶劳、不养不孝、不劳而获等歪风邪气受到抵制和排斥,自然就带动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塘约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由党组织领导的村集体经济。
二、目前贫困地区扶贫长效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扶贫的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而长效的根本还在于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区,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石柱在脱贫攻坚中所遇困难和矛盾在贫困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目前在脱贫增收方面石柱县主要通过产业扶贫和“4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脱贫,这些扶贫方式在脱贫攻坚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究其对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就产业扶贫而言,石柱主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 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这一方面难免会导致部分企业或组织为套取国家资金建立“空壳社”“僵尸社”。另一方面,在“企业 农户”的合作关系中,农户本身就处于“弱势”,加之资本本身的逐利性难保强势一方不挤占贫困户的利益,保障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积极性。
“4种资产扶贫收益模式”主要是指股权收益扶贫、基金收益扶贫、信贷收益扶贫、旅游收益扶贫等四种模式,均主要直接或间接将扶贫专项资金注入企业或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通过经营主体的发展对贫困户进行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项目存续期均在五年以下,在石柱,四种扶贫收益模式对贫困户的覆盖率达33.46%,且在进一步推广。呈现了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扶贫资金注入企业获取收益向贫困户输血式分红并没有引导贫困群众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以自我努力来摆脱贫困,也未能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贫困群众这种依赖式脱贫方式就很难“断奶”。 从脱贫攻坚中的包办及半包办式扶贫、贫困群众依赖式脱贫、习惯于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状态而不愿奋斗、缺乏贫困主体参与等诸多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中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根本性原因:除极少数贫困群众属于生性懒惰之外,绝大多数缺乏动力的贫困群众缺少脱贫内生动力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市场的大潮,同时缺乏自我发展、自我谋划的能力”。因此,以老弱病残为主体,缺技能、少思路的贫困群众要在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信息相对滞后的贫困农村单打独斗去发展致富是何等的艰难而让人望而却步,而替代式、输血式的扶贫加重了这一惰性。
三、借鉴塘约经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由村党组织领导、村能人引领发展的集体经济是将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社会分工理念运用于市场思维尚不充分的欠发达地区农村,这在国家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体化发展的当下,是一种具体有效的实践形式;在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中,一切需要谋划和考虑的问题均由村能人担当,村能人倚靠自己的头脑和智慧,利用村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集体、规模资源优势谋划本村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取相应收益。普通村民只需在集体合作社参与劳动便能按月领取工资,这正好能发挥贫困户拥有劳动力的长处又有效避开其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短板;由党组织领导的集体经济能有效保证贫困户的利益;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形成的你追我赶、挖掘潜能、自立自强的村社氛围和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村风舆论等均能有效激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这种实践形势下:村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村能人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巧妙避开了普通村民短少发展思路的致命短板,村党组织领导,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保障了各方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这种方式使各生产要素和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效果。
在脱贫处在攻坚拔寨的当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尚且不足的地区可借鉴塘约发展经验:首先,以县为单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有人才、群众基础好的村镇先行先试塘约“村社一体”的集体经济生产组織形式,再总结实践经验渐次推广;按照自愿申请原则而不是指派的方式,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好事,有经验、有精力、有干劲的高层次人才和年轻后备干部深入农村辅助村支两委发展“村社一体”的集体经济;厘清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角色定位,尽量做到少指令多服务、少主导多引导、少形式多落实等。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扶贫论述中多次强调扶贫工作要增强“造血”功能,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2019年习总书记到重庆考察,在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上再次强调:产业发展基础薄弱,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乏力,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等仍然是当前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需要长期逐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而在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乐平镇的塘约村,早在2014年就采取村党支部带领村民走“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村集体经济合作方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推动塘约长效发展的生产经营组织机制和收益分配机制,为当前尚处在探索脱贫内生动力和脱贫长效机制中的贫困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一、塘约村的发展经验及其内在动因
2014年前,拥有30%的撂荒土地和30%的欠债村民的塘约村还是一个典型的西部闭塞“空壳村”,国家二类贫困村,2014年6月在遭遇了一场百年未见的山洪洗劫之后,塘约村党支部、村委会将全村重新组织起来走集体化道路,成立“村社一体,合股经营” 的村集体合作社抱团发展,经过短短两年多的发展,塘约村就从一个国家级二类贫困村蜕变为小康示范村,农民年均纯收入由不到4000元提升至10030元,村集体经济从不到4万元扩充至200万元,被时任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誉为“新时期的大寨”,2016年12月,中宣部党建杂志社与人民出版社联合,专门针对塘约发展主办了“塘约基层建设经验座谈会暨《塘约道路》研讨会”,探讨塘约经验。
塘约村“村社一体,合股经营”的村集体合作社采取村支两委统一领导,村能人引领经营,全村群众共同监督的方式。首先对村集体和个人财产精确测量,重新确权,成功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农村集体财产权等 “七权”同确;其次,村民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 ”的原则将精准确权后的土地等资产流转、入股给村集体合作社集中统一经营,按价领取资产性底线收入和年终集体分红。再次,合作社结合市场和村民需求组建起农业生产、养殖、建筑、运输、加工等专业队(大多数现已发展成专业公司),各专业队根据业绩和完工实效实行赏罚分明的队长负责制,专业队队长由村民选举产生,实行年薪制,村民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任一专业队做工,工资比照市场价格实行月薪制。最后,村民选举产生监督委员会,代表村民对村集体资金的使用、集体土地的用途与流转、合作社股份收益、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建设进行监督。
塘约的发展方式向我们呈现了其能激发群众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内生机理:塘约村最终能将村民紧紧团结在一起,使个个都干事,人人都挣钱,其根本原因还在于理顺了当前的农村生产组织形式,使之适应当前市场、信息等时代发展对生产要素的要求,有效回应了当前农业农村工作中的诸多矛盾,弥补了农民自我发展的短板:第一,通过“村社一体、合股经营”和工作队队长负责制这种村能人引领、抱团发展的方式真正发挥了村里能人的帮扶带动作用,这恰好补缺了贫困群众在单打独斗中缺乏自我谋划、发展思路等致命的能力短板。合作社倚靠能人负责组建的专业队能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并支付相应的酬金,也就是说,只要参与劳动必能获取与市场价同等的收益,而贫困群众如果单打独斗则不一定能获取同样的收益。同时在生产经营中,规模集约化运作比传统的单打独斗和碎片化生产经营更能降低成本,适应市场;第二,比起将土地、山林等资产流转给农业大户或外来资本,党组织领导的村社合一的集体经济能有效保障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每一个人的根本利益,村民有为集体为自己劳作的主人翁积极性。第三,严格的民主决策、基层监督、分明奖惩等制度和公平、公正、公开、一心一意谋发展等核心价值理念恰好理顺了当前农村村民自治的诸多矛盾的核心症结,同时在整个村中起到了正确的价值导向和引领作用,使整个村社形成一种自立自强、勤劳致富的社会风尚和正能量氛围,诸如好逸恶劳、不养不孝、不劳而获等歪风邪气受到抵制和排斥,自然就带动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的积极性。
塘约发展的关键点在于建设一个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由党组织领导的村集体经济。
二、目前贫困地区扶贫长效机制建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扶贫的关键是建立长效机制,而长效的根本还在于激发贫困户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地处武陵山连片特困区,是典型的国家级贫困县,石柱在脱贫攻坚中所遇困难和矛盾在贫困地区中具有代表性。目前在脱贫增收方面石柱县主要通过产业扶贫和“4种资产收益扶贫模式”推动贫困户脱贫,这些扶贫方式在脱贫攻坚中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但究其对脱贫长效机制的建立而言还存在一些问题,就产业扶贫而言,石柱主要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 农户”的合作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这一方面难免会导致部分企业或组织为套取国家资金建立“空壳社”“僵尸社”。另一方面,在“企业 农户”的合作关系中,农户本身就处于“弱势”,加之资本本身的逐利性难保强势一方不挤占贫困户的利益,保障贫困户的产业发展积极性。
“4种资产扶贫收益模式”主要是指股权收益扶贫、基金收益扶贫、信贷收益扶贫、旅游收益扶贫等四种模式,均主要直接或间接将扶贫专项资金注入企业或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通过经营主体的发展对贫困户进行固定分红和效益分红,项目存续期均在五年以下,在石柱,四种扶贫收益模式对贫困户的覆盖率达33.46%,且在进一步推广。呈现了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扶贫资金注入企业获取收益向贫困户输血式分红并没有引导贫困群众直接参与生产经营,以自我努力来摆脱贫困,也未能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贫困群众这种依赖式脱贫方式就很难“断奶”。 从脱贫攻坚中的包办及半包办式扶贫、贫困群众依赖式脱贫、习惯于自给自足式的自然经济状态而不愿奋斗、缺乏贫困主体参与等诸多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现象中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次、根本性原因:除极少数贫困群众属于生性懒惰之外,绝大多数缺乏动力的贫困群众缺少脱贫内生动力的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单打独斗的生产经营方式难以适应新时代市场的大潮,同时缺乏自我发展、自我谋划的能力”。因此,以老弱病残为主体,缺技能、少思路的贫困群众要在地处偏远、环境恶劣、信息相对滞后的贫困农村单打独斗去发展致富是何等的艰难而让人望而却步,而替代式、输血式的扶贫加重了这一惰性。
三、借鉴塘约经验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
由村党组织领导、村能人引领发展的集体经济是将市场经济社会化大生产中的社会分工理念运用于市场思维尚不充分的欠发达地区农村,这在国家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一体化发展的当下,是一种具体有效的实践形式;在这种生产组织形式中,一切需要谋划和考虑的问题均由村能人担当,村能人倚靠自己的头脑和智慧,利用村里的人力、物力、财力等集体、规模资源优势谋划本村发展,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获取相应收益。普通村民只需在集体合作社参与劳动便能按月领取工资,这正好能发挥贫困户拥有劳动力的长处又有效避开其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短板;由党组织领导的集体经济能有效保证贫困户的利益;村民参与集体经济形成的你追我赶、挖掘潜能、自立自强的村社氛围和以好逸恶劳为耻的村风舆论等均能有效激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在这种实践形势下:村里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村能人的智慧潜能得到充分挖掘,巧妙避开了普通村民短少发展思路的致命短板,村党组织领导,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监督方式保障了各方公平的利益分配格局,这种方式使各生产要素和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效果。
在脱贫处在攻坚拔寨的当下,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尚且不足的地区可借鉴塘约发展经验:首先,以县为单位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有人才、群众基础好的村镇先行先试塘约“村社一体”的集体经济生产组織形式,再总结实践经验渐次推广;按照自愿申请原则而不是指派的方式,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好事,有经验、有精力、有干劲的高层次人才和年轻后备干部深入农村辅助村支两委发展“村社一体”的集体经济;厘清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角色定位,尽量做到少指令多服务、少主导多引导、少形式多落实等。
(作者单位:重庆市石柱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