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适应教育全球化、信息化、个性化发展趋势,我国开始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改革。尊重差异,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用全面的、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学生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成为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分层次教学作为基于学生差异基础上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受到了广大教育同仁的普遍青睐。下面结合地理课,谈谈分层次教学。
一、给学生分出层次
我们今天开展的高效课堂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实效呢?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不一样,个性差异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差异,且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近年在不断加大。学生入学时的地理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更是参差不齐,这是无法改变的一个现状。同样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了”,再加之每个学生对地理的喜好、兴趣不同,他们的智商和志向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起点、内在需求存在一个天然的分层,因此,更加需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每两年,我新接6-7个班级的地理教学,我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学生分组,分组不仅要看学生的地理成绩,还要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性格等特点,分成基础层(A)、提高层(B)、优秀层(C)。在实施分层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实事求是,不在班级上公布分层学生的名单,由地理课代表个别通知,分层后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变化,不盲目分死,实施动态分层,对有变化提高的学生,马上调到高一级的层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对其他同学有促进作用。分层分组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组比例要达到50%以上,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动力和希望。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内容及对象、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的难度和梯度,我们在学案编写和习题选编时一般分成由易到难三个梯度,分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精选习题,更要花大力气来备学生。
要落实好分层次教学,必须分层次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人,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适度调整,要精选例题和练习题并分好层次,构思好拔高题。
确定传授知识的起点、峰点和梯度。起点针对差生的起步而定。峰点是尖子生可望达到的并非高不可攀的知识高度。梯度是适应差、中、优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三级台阶那样,由低到高自然衔接,有其过渡性和可攀性。精心设计学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推敲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程序,预想教学效果,选定最优教学方案。上课之前,要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把握“学困生” 的吃力处,作为重点备课内容,便于课堂上处理。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给学生分出层次后,如何做到课堂上分层次教学呢?
首先,在上课时要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上课多启发,多提问,引导各层次的学生多思考,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从而暴露各层次学生在思维过程及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老师心中有数,做到精讲多练,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即要善于把握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中特点,包括心里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以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针对共同要求的同时,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当,精讲多练,学新补旧,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
其次,要有侧重点。我的授课是跨A,B两个层次,故此在备课时实质上是备了两个教案,而侧重点主要是B层次。因为高一地理的主要任务是会考,而会考的主要困难以来自B层次。课堂要抓住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要分层次设计作业,提倡一题多解、巧解,对问题多角度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最佳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应引导学生经常整理、比较、归纳所学内容,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另外,上课时注意课堂提问的运用。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适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分层次教学中,运用好课堂提问,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即设计出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等多层次的问题。这样,可使全班学生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个别的差生,课堂提问往往是刺激其认真听课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再有,是课堂小测的运用。这是一项在我校地理科中较为有特色的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课堂训练模式,尤其是体现在B层次的教与学。因为学生的素质参次不齐,学习态度也不一样,各种思潮的影响加上学业上的众多负担,使有些学生很少花心思在地理上,教学效果便无法体现,长期下去会考则成问题。课前小测便成为检验和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巩固的很好的手段。学生每人准备有专用小测本,利用课前几分钟,针对上节课的内容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让其即时作答。由于不用抄题,只写答案,形式主义迅速灵活。然后即时公布答案,同座互改(红笔),收上作检查,对于好的予表扬而差的予批评和鼓励。由于形成习惯,每当上地理课预备铃响时,很多学生便不再喧哗,乖乖地温习准备小测。由于效颇佳,很多学生甚至喜欢上了这种形式,尤其是对于差者或懒者,促进很大。
总之,分层次教学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快慢班或分等级的教学,如何去贯彻这种教学思想并付之实践,尤其是如何去搞如低层次学生的教学工作,是我们一个不断要思考和摸索的课题。
一、给学生分出层次
我们今天开展的高效课堂非常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如何怎样才能做到高效实效呢?必须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而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又不一样,个性差异决定了学习效果的差异,且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近年在不断加大。学生入学时的地理基础和学习能力也更是参差不齐,这是无法改变的一个现状。同样的教学模式必将导致“好学生吃不饱、中等学生吃不好、差学生吃不了”,再加之每个学生对地理的喜好、兴趣不同,他们的智商和志向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起点、内在需求存在一个天然的分层,因此,更加需要实施分层次教学。
每两年,我新接6-7个班级的地理教学,我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给学生分组,分组不仅要看学生的地理成绩,还要注意他们的接受能力,以及情感态度、性格等特点,分成基础层(A)、提高层(B)、优秀层(C)。在实施分层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实事求是,不在班级上公布分层学生的名单,由地理课代表个别通知,分层后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动态变化,不盲目分死,实施动态分层,对有变化提高的学生,马上调到高一级的层次,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这样对其他同学有促进作用。分层分组是促进学生的积极性,而不是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组比例要达到50%以上,使学生从分层开始就有了信心、动力和希望。
二、教学目标的分层
教师在充分了解和熟悉学生的基础上,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并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内容及对象、课堂训练和课后训练的难度和梯度,我们在学案编写和习题选编时一般分成由易到难三个梯度,分别供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精选习题,更要花大力气来备学生。
要落实好分层次教学,必须分层次掌握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接受能力,个性差异,做到心中有人,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对教学内容适度调整,要精选例题和练习题并分好层次,构思好拔高题。
确定传授知识的起点、峰点和梯度。起点针对差生的起步而定。峰点是尖子生可望达到的并非高不可攀的知识高度。梯度是适应差、中、优生各自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所确定的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如同三级台阶那样,由低到高自然衔接,有其过渡性和可攀性。精心设计学案,立足教有所别,学有所得,推敲教学细节,优化教学程序,预想教学效果,选定最优教学方案。上课之前,要了解学生课前预习情况,把握“学困生” 的吃力处,作为重点备课内容,便于课堂上处理。
三、课堂教学的分层
给学生分出层次后,如何做到课堂上分层次教学呢?
首先,在上课时要采用研讨式的教学方法,上课多启发,多提问,引导各层次的学生多思考,各抒己见,互相讨论,互相评价,从而暴露各层次学生在思维过程及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使老师心中有数,做到精讲多练,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即要善于把握全体学生的一般特点,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中特点,包括心里特点、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学习风气、学习态度、学习环境等以便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针对共同要求的同时,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教学。目标层次分明,内容难易适当,精讲多练,学新补旧,使学生能学得懂,弄得通,感到学会有望。
其次,要有侧重点。我的授课是跨A,B两个层次,故此在备课时实质上是备了两个教案,而侧重点主要是B层次。因为高一地理的主要任务是会考,而会考的主要困难以来自B层次。课堂要抓住基础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同时要分层次设计作业,提倡一题多解、巧解,对问题多角度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各种途径和最佳方案,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学法指导,应引导学生经常整理、比较、归纳所学内容,并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学会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透过复杂的表面现象找出问题的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另外,上课时注意课堂提问的运用。引导之法,贵在善问”,它不仅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适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分层次教学中,运用好课堂提问,可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就要求“好、中、差”兼顾,设计出可供不同水平和不同能力学生回答的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问题,即设计出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等多层次的问题。这样,可使全班学生人人都处于思考问题、回答问题、参与讨论问题的积极状态,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尤其是对于个别的差生,课堂提问往往是刺激其认真听课的一个很好的方法。
再有,是课堂小测的运用。这是一项在我校地理科中较为有特色的且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课堂训练模式,尤其是体现在B层次的教与学。因为学生的素质参次不齐,学习态度也不一样,各种思潮的影响加上学业上的众多负担,使有些学生很少花心思在地理上,教学效果便无法体现,长期下去会考则成问题。课前小测便成为检验和督促学生进行学习巩固的很好的手段。学生每人准备有专用小测本,利用课前几分钟,针对上节课的内容以填空或选择的形式让其即时作答。由于不用抄题,只写答案,形式主义迅速灵活。然后即时公布答案,同座互改(红笔),收上作检查,对于好的予表扬而差的予批评和鼓励。由于形成习惯,每当上地理课预备铃响时,很多学生便不再喧哗,乖乖地温习准备小测。由于效颇佳,很多学生甚至喜欢上了这种形式,尤其是对于差者或懒者,促进很大。
总之,分层次教学并不等同于简单的快慢班或分等级的教学,如何去贯彻这种教学思想并付之实践,尤其是如何去搞如低层次学生的教学工作,是我们一个不断要思考和摸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