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成长的深层拓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vve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徐玲连续推出 “我的爱”系列七部小说,受到广泛的关注与好评。本文以最新出版的第七部小说《最后一次离开你》为例,从现实主义写作的力量、对少年儿童阅读的意义等角度,分析徐玲亲情小说创作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并从经典意义的角度提出需要进一步磨砺的方面。
  关键词: 爱 成长 亲情小说
  在当前儿童文学创作上,江苏有两位现象级的作家值得重视,一个是王巨成,另一个是徐玲。他们的共同点是认真写作,佳作迭出,获奖也多,个人的知名度高。他们不同于一般的畅销书作家,而是直面现实生活的严肃认真的现实主义作家,其作品适合推荐与推广,成为当前少年儿童阅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徐玲凭借小说《流动的花朵》为人熟知,其实在此之前,她早已成为《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上海)等全国著名期刊年度重点推荐作家。近些年来,她更是不断推出“我的爱”系列,从《我会好好爱你》开始,目前已经出至第七部《最后一次离开你》。这个系列多次被推荐阅读,为作家赢得了很多掌声与鲜花。《最后一次离开你》2018年4月刚一出来,就被百道好书榜列为七月的推荐作品。本文就从作家新作《最后一次离开你》为例,谈谈徐玲亲情小说创作的存在价值与意义。
  一、作品创作的依据与来源
  “徐玲曾坦言她的儿童文学创作比较贴近主旋律,关注现实,反映教育热点、焦点问题一直是她的艺术追求”[1]。从这点来说,就区分了徐玲与一般畅销书作家不一样,她的创作都来自于生活的馈赠与思考。比如关于《我会好好爱你》这本書的创作,作家说那是个在心里盘踞了多年一直没有机会提笔的故事,一个女孩寻找爸爸的故事。这个故事是什么时候种在心里的,已经久远得忘掉了,它的雏形来自一个女孩的日记。这个事例可以很好地说明尽管作家“我的爱”系列几乎一年一部地写,但都是作家心中孕育已久的成果,不是随便写出来的。
  关于《最后一次离开你》的创作来历,作家在一次访谈对话中曾说:“我在扉页上留言:当你把我带到这个世界,要准备好和我经历分分合合,你会疼,我会哭,就像那天我离开你的子宫,你会疼,我会哭。猜出来了吧,写的是一对母女之间的离合,兜兜转转,跌跌撞撞,最终能否为爱相守?这部作品的题目我自己非常喜欢。”作家在自序里说:“你拉扯大的我的身体,你用爱浇筑而成的我的灵魂,还在。我身体和灵魂里你赋予的那部分内容,谁也带不走。”“你再也没本事离开我了,我再也不用担心失去你了,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这些话虽是写给外婆的,但与书中桑雨落对妈妈常说的一句话“你休想甩掉我”非常相似。可以想见,这是作家用心写给母女之爱的书,是作家“我的爱”系列中早就构思的一本书。因此,它延续了这个系列“爱、温暖、坚强、希望”等闪光的字眼与主题,演绎了一幕幕悲欢起伏的人间大爱,也深深震撼了小读者的心灵世界——爱,是相互的,爱,是真诚的,爱,是永远的。
  二、现实主义写作的强大力量
  “在她近年的创作中,一直倾力于儿童文学与社会现实、人生理想的生动契合,使不少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又具有时代感”[2]。徐玲以积极认真的创作态度与热情倾心捧出的一部部作品都闪烁着这样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
  (一)直面社会现实,温和显现警示作用。
  “我的爱”系列是徐玲为孩子们再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的现实主义新作,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其创作已经形成的价值取向[3]。书写青少年的成长,自然就会把目光投向孩子成长的重要地方——家。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不同观念的冲击,很多家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新的状况,自然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了深深的影响。
  “在儿童与成年人的同行中,有一种冲突以并不激烈、甚至不易察觉的方式始终存在,这种冲突的内在维度是时间。是在时光的流转中,儿童对生活的感受能力与成年人感受能力的错位”[4]。这部小说的家庭危机就是从桑雨落的爸妈离婚开始的,这是因父母性格不合引起的矛盾累积而造成的。看似不经意的争吵,但往往会伤害家庭的稳定与和谐。妈妈余若卉的许多性格都让家庭压抑不舒服,比如她的洁癖、爱唠叨、管得太严,尤其不能支持爸爸的事业,因此协议分开成了彼此的解脱。桑雨落必须跟爸爸离开海岛,去银鹭洲生活,离开妈妈。但是母女之间深深的爱是不能分开的,因此两人之间的特殊关爱变成了猜疑、不满、担忧与争吵。小说生动地安排了几个情节单元,让母女二人的性格在一次次冲突中得到显现,从而启示成年读者,爱的方式不同,误会就在所难免,矛盾的不断升级,就会违背开始的初衷,因此,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彼此,爱的力量便会放大。
  对于少儿读者来说,这又是一部教孩子学习爱、懂得爱、珍惜爱的书,尤其要珍惜拥有的爱。有了爱的慰藉,就会增强前进的动力。
  这个小说是来自生活的,自然有着现实的明确指向性。当今这样的家庭应该有一定的比例。即使达不到作品中的地步,也会给每个家庭教育提供借鉴与思考。这部作品的价值是直面当下社会现实,通过孩子的成长轨迹折射家庭矛盾,温和地显现了真诚而必要的警示作用。
  (二)着重对人物心灵深处的开掘,写出了主要人物的可信性与独特性。
  说到底,优秀的文学作品是要通过成功的人物形象活着的。对于高产作家来说,写得快难免会对人物有概念化的嫌疑。徐玲“我的爱”系列在此之前已经有了六部,不算少了。难能可贵的是徐玲越写越自信,越写越细心,这就体现在她对人物的认真塑造上。这部《最后一次离开你》的主人公桑雨落,漂亮、聪明,待人和善,深爱着爸爸妈妈。但是父母的突然分开,使她有些措手不及。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时候,不仅写出了她的优秀的方面,更写出了她的缺点与不足。比如这个孩子的敏感、猜疑、冲动等,都有比较充分的体现,用妈妈的话说她会把简单的生活弄复杂了。由于与妈妈分开,在与妈妈的思念与关心中,更是敏感冲动,从银鹭洲到海岛,说走就走,爸爸与叔叔一家都不知道。明明是关心着妈妈,却多次都是在火气上来与争吵中结束。小说尤其是花了很多笔墨写出了这个小姑娘的爱哭,她的眼泪经常会“吧嗒吧嗒”落下来,因为这是她对生活的无奈与无力,每一次哭都把眼泪滴在了读者的心上。这些都源自于作家对人物心理深处的抚慰与开掘,不是只停留在表面上。   正是因为这些,桑雨落才是真实可感的,是我们生活中的“这一个”。我认为,徐玲以前文学创作中人物形象稍有苍白,到了这部作品才更加细腻丰满。除此之外,作家对桑雨落爸爸妈妈的感情纠葛描写也是准确可信的,桑雨落对爸妈的复婚愿望与行为,也是从容理性的,这就增加了小说的真实可信性,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的深度与广度。除了主人公桑雨落外,相较于成人形象,作家对桑雨果、向小葵等少儿形象的刻画,也是比较成功的。
  (三)起承转合的恣意安排,驾轻就熟的叙述节奏。
  “我的爱”系列写到了《最后一次离开你》,像这种十来万字的长篇小说,徐玲的驾驭与表现益发从容与娴熟。作家就像写诗一样能够把握好小说的叙述节奏。这部小说一开始的“离开海岛”就是起,回头到电视台看妈妈和初到银鹭洲算是承,到了银鹭洲回到海岛转,后面围绕母女之间关爱冲突的一串情节算是主体部分,小说后面围绕桑雨落生病,家庭重新修复算是合。
  这是大的方面,小到每一个章节,作家都可以这样不疾不徐地叙述着。比如小说的第七章《再一次离开你》。一开始因为妈妈电话匆匆挂掉,而且电话中说了约人谈话,桑雨落赶紧想闹明白事情真相,结果电话中得知妈妈要卖房子,桑雨落赶紧决定坐大巴回海岛,要抱一抱妈妈。等她到了车站,看到了来接自己的妈妈。回到家后母女一阵对话,第二天又是上街买衣服,又是让妈妈给自己掏耳朵。接着又是与向小葵一起看电影,最后再写与妈妈的告别。内容非常多,需要转换的场景也有好几个,但是作家能够轻松转换,自如叙述,体现了极强的写作功底与表现能力。
  三、这部作品对于少年儿童的写作意义
  “我的爱”系列主要是通过对亲情的细致摹写与生动再现,给了少儿读者閱读的感动与快乐,从而在孩子们的成长中注入了一种积极美好的向上的正能量。
  (一)内容上:传递了美与力量。
  徐玲的这些作品主要是给孩子们看的,所以孩子们的阅读收获与感受是首位的。在内容上,作家给孩子们传递了美的认识与品位,更给了孩子们成长的信心与力量。
  仔细阅读徐玲作品就会发现,作者不时会有一些对美的描写与表现。比如小说的第八章正面描写了桑雨落的外貌:镜子里的桑雨落亭亭玉立,大眼睛高鼻梁小嘴巴,最好看的还是一头自然微卷的长头发,额头饱满,就连发际线都近乎完美,更别说头顶那个光芒闪烁的珍珠发箍了……同一章中,作者还描写了湖里的荷:“鲜绿的大荷叶将粉色的花朵高高托起,那些柔嫩却灿烂的粉红,仿佛是画上去的,又或是仙女的红唇吻过留下的印迹……”第十四章中有一段对妈妈的描写:“她站在一棵高大的香樟树下,伞是咖啡色的,风衣也是咖啡色的长长的腰带从一侧吹下来,一如披散的大波浪长发那样随意和飘逸。”这样的文字在作家笔下时常可见,联系当今孩子们对美的认识错乱,作为女性作家,对孩子们认识美确实有必要的引领作用。如果忽视这点,对徐玲作品的把握就会有所缺失。
  “儿童文学是以善为美、引人向上、导人完善的文学”[5]。徐玲笔下并不回避现实的苦难。桑雨落直接面对的现实就是爸爸妈妈分开,自己要奔向另一个陌生的地方生活,心里一直牵挂妈妈,这可是一个小学刚毕业的孩子。但是作家给予人物的是坚强,是向上,因此,桑雨落到了一个新的学校与班级,仍然是勤奋努力的,跟班里成绩最厉害的对手也敢于应战,对妈妈的关爱一直都是强烈的,就是在最后生病中仍然想到的是自己的考试,从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这样的人物形象自然带给了小读者满满的感动与积极上进的能量。徐玲对人物是厚爱的,在不回避现实痛苦的同时,给作品涂抹上了必要的暖色。“徐玲的现实主义是冷峻的,但更是暖亮的。因为,在她的作品中,我们解读到了人生在表层滑动的痛苦中深蕴着的意义,而意义最终驱散阴霾,使孩子与成人走向理解与对话”[6]。
  (二)形式上:告诉了孩子们写作的秘诀。
  我非常想强调徐玲的创作对于孩子们写作的启发意义。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不仅仅是在读小说情节故事,受到美的熏陶,更可以学到写作的道理。当然,除了勤奋外,写作是没有诀窍的,但是透过作家的创作,小读者可以知道真诚地对待生活多么重要,勤于写作,认真练笔又是多么必要,当年作家学习写作也是从爸爸给订了一份《作文通讯》杂志开始的。细心的小读者可以仔细品读作品中那些精彩的细节和生动的描写。更可以从中选取一些精彩的片段反复揣摩,仔细体会,学着写出自己心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时间长了,还可以学习如何掌握叙述的节奏与能力。
  四、从畅销到经典的不足与思考
  加拿大著名学者李利安·H·史密斯说:“一般来说,取材于日常生活的小说,对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子比对未来时代的孩子更有吸引力。它们中很少有作品会成为永恒的经典。原因在于它们势必受到一个特定时代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与价值态度的限制。”[7]对于一个写作者来说,经典的写作是永恒的追求与目标,相信徐玲也是。但是追求经典的过程注定是艰辛与不易的。在这部小说《最后一次离开你》中也会留下一些需要进一步打磨的地方。我认为,至少要包括这样一些地方:第一,对于人物的描写更需要一些耐心,不但是主要人物,其他人物也需要精心设计,比如这部小说中的成人形象都略显粗糙,甚至包括桑雨落的爸爸,都不够鲜明。妈妈余若卉前后性格的变化显得过于生硬,处理得不够圆润。第二,作品还有些过于追求戏剧化的场景,局部的细节还是欠缺了些,徐玲小说总的来说,节奏偏快了一些。比如第七章写到妈妈给桑雨落挖耳朵,直接就跳到了“向小葵坐在我身旁的软沙发里……”第三,情节设计安排还不够精细化,出现一些显得突兀的情况。比较明显的是小说后边写桑雨落的脑子患病,那么厉害,前面就缺少必要的照应与铺垫。
  这些问题的存在恰恰给写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实这也是一种实际存在的矛盾,作家写作酝酿成熟的时候,就要动笔写,但写作又是一种存有遗憾的劳动。唯有作者更辛勤探索,更精细地磨砺,才能有更加出色的作品呈现。作家跟我说过一句话“我一直在努力”,相信并祝愿徐玲的创作越来越好,向经典写作迈进。
  参考文献:
  [1][2]卢有泉.儿童文学理应成为孩子们健康成长的精神食粮——兼评作家徐玲的最新儿童文学创作[J].编辑之友,2011(12).
  [3]王泉根.中国儿童文学概论[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4]何卫青.小说儿童——1980-2000:中国小说的儿童视野[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
  [5][6]李利芳.徐玲“我的爱”系列小说:冷峻而暖亮的现实主义创作[N].文艺报,2013-08-30.
  [7][加拿大]李利安·H·史密斯.欢欣岁月[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新课标对历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积极开发与利用各类历史课程资源。其中,乡土课程资源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下各校历史教师应挖掘文字的乡土资源、走近非文字的乡土资源,以网络为载体开展第二课堂,充分有效地开发利用乡土课程资源。  关键词: 新课标 历史教学 乡土课程资源   乡土课程资源对于培养学生的情感、态
摘 要: 高校科技创新是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本文运用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对2011年—2015年各区域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收敛性做出科学的评价,研究结果认为,我国各区域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不存在收敛性,差异不断扩大。本研究无疑对进一步缩小各区域高校科技创新效率的差距,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技创新 创新效率 区域收敛性  
摘 要: 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写作资源,为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回归课本,积累素材,学会仿写课文,掌握写作规律,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形成个性素材,并且对同一素材进行发散训练,对不同素材进行聚合训练,从而让学生在写作中做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关键词: 记叙文 写作教学 课本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语文教材是
摘 要: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发布为地方理工高校各专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湖南理工学院外语学院在“外语类国标”的指引下,结合地域、学校特色和办学条件等实际状况,逐步建构了英语专业“高素质 复合型 应用型” 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既体现了《国标》对英语专业的总体要求,又契合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关键词: 理工院校 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  党的十
摘 要: 天津市全面启动高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围绕国家和本市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鼓励高校建设一批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未来4年,创建40个左右校级协同创新中心,精心培育20个左右市级协同创新中心,认真遴选和扶持4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本文将对天津市10所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项目进行考察,旨在加快推进“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的高水平大学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做出贡献。  关键词: 天津
摘 要: 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衔接,实现3 4的人才教育培养,是一种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这种“跨界”衔接的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家庭的需要,为当前职业教育增加了吸引力。但是从职校成功升入本科的学生的学习投入表现却与高考统招生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学习专注度不集中,学习策略倾向表层化,学习动机存在偏差。从提高学生学业质量角度出发:建立健全学业辅导队伍;提升学生对学习的深层元认
摘 要: 为更彻底地了解多语环境下崇左少数民族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为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英语教学献计献策,改善初中生的英語学习,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及个案访谈的形式,剖析初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多语环境 学习现状 学习动机 学习风格 学习策略  1.研究背景  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内外开始出现很多不同的关于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及学习策略的研究理论
摘 要: 少数民族地区“国培计划”的实践情况表明,“国培计划”在少数民族地区具有自身特色模式。培训课程是中小学教师培训项目质量保证的核心要素,课程培训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培训质量和效果。本文以贵州省黔西南州“国培计划”项目为研究背景,分析课程培训模式的设计、实施和评价体系,合理构建教师培训课程,探索课程设计模式,加强课程制度建设是保障。通过实践进一步反思,为了更好地促进“国培计划”开展实施,增强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在教育领域中的响应,是指引当代教育的新理念,必将带来教育模式的变革,尤其是地方应用型院校应抓住机遇,转型发展。构建“课堂—项目—竞赛—实战”四轮驱动的商科类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使创新创业教育在“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孵化”四个方面切实融入专业培养的全过程,提高商科类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实效。  关键词: 四轮驱动 创
摘 要: 优良家风是一种优质社会意识形态,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习惯起着规制和催化作用,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现今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一些问题。本文以大连民族大学为例,采取问卷调查与访谈的方式,分析优良家风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  关键词: 优良家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连民族大学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  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