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观泉.看钱杂感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j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看钱,是一句通俗话,也就是行内常说的“鉴定”。过去,别人请我看钱,说是要鉴定,我当即声明“看可以,鉴定不行”。只能说鉴赏,与持有者共赏,各抒己见,相互研讨,有人请我写意见,我只填写“鉴赏意见卡”,不用鉴定这个词。为什么呢?不是故作谦虚姿态,而是“鉴定”二字份量太重了,对一件器物(包括古钱)来说,它有一言九鼎的意思。这两个字用在自然科学上,钉是钉,铆是铆,黄金就是黄金,铜就是铜,有检测手段,科学数据,是不容许有歧义的。但是一枚古钱太复杂了(除非科学发掘,现场确定指认,或现今市场上粗制滥造的“一眼假”货)。别的不说,现今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的“新币十一铢”几十年来是非不断,毁誉参半。陕西的“国宝金匮·直万”,宁夏的象牙莽钱也是众说纷纭。至于社会上对众多的“大名誉品”的争议更是常年不息。
  当然这样说,并不是说古钱真钱,就都无法鉴定了,需知“鉴定”是一种集体行为,集体智慧的结晶,而且这个集体的成员必须是有一定资质、专长,经法定权威机构认定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这一点就做得很好。虽其成员尽管都有一定的学术造诣与经验,但不允许个人代表文物鉴定委员会出面参加任何社会上的鉴定活动,对任何文物鉴定的结论必须由委员会集体讨论认定,否则无法律效力。
  现今社会“专家”如牛毛,有白封的,有媒体炒作的,口口声声“鉴定”古钱,有的甚至借此行骗,泉友们鄙弃者有之,上当者亦有之。只是希望前者自省、自制,免得身败名裂,后者头脑冷静,增长自身泉识与辨泉辨人的能力。
  说起看钱的复杂性,笔者有两次深切的感受:一次是数年前,陕西眉县杨家村农民取土,发现土崖中庋藏的国家级青铜器多件,有鼎、尊等,引起全国考古界轰动。当时从电视屏幕看到,其中数件竟是橙黄色,器物大部分无锈迹,竟灿若新铜,后看到实物,印象相差无几。如果说这几件铜器出现在市场上或某个私人手中,大家会群起雀噪称其为赝品,因为它与我们所见的大部分绿锈斑驳的古青铜器反差太大了。但这是经过考古学家现场实地所观察和认定的真品,任何人都无法否定它。这就为我们增加了一条宝贵的辨识青铜器的经验,看器物不能单凭锈色包浆判断,陕西黄土高原分子结构紧密,有的地方离地表较远,包藏在其中的青铜器历数千年,而极少氧化痕迹,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不能轻易否定。回想过去在看钱过程中,有类似的古钱钱文规范,制作规整,一种远古气息扑面而来,但都因为锈色问题,失之交臂。当然,现在电脑刻绘制作的赝品逼似真品,但因锈色问题被行家识破。但这毕竟是两码事,因为电脑刻绘只具备形,而无其神,无法完全等同真品。还有一次是去年春季,西安汉城遗址农民挖土发现窖藏王莽钱币I哄抢后,被文物局追回,上交库房。其中“一刀平五千”及“六泉”部分,均未缴回,其余均为“大泉五十”及“货布”等。笔者看到这批钱,亦颇惊诧,原来其包浆均为“黑漆古”,但稍显昏暗,与当今市场新造赝品颇相似,概其出土地距地表较浅,亦与附近湿度有关。尤为奇异者此批钱中有“一刀平五千”,而“一刀”二字书于穿孔左右者,为历代钱谱所未见,然亦为真品。
  以往鉴定王莽“六泉十布”皆以“水银古”锈色为标志,很多玩家认为无水银古者皆为可疑品,但这批莽钱无一品有水银古锈色者,可见,凡事均不可绝对化。古钱锈色因时、因地而千变万化,其识辨方法,亦应随眼界的开阔,而不应墨守成规也。 (责编:丁丑)
其他文献
古代铜镜的制作到了宋代,由于好古风气的流行,使得铜镜的形制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变化,鼎形镜就是其中令人瞩目的镜种。笔者藏镜三百余面,唯独对此鼎形镜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前年,经著名的天津泉镜斋主人赵春安先生的惠让,使我得以拥有此镜。  此镜高15.9厘米,宽11.5厘米,厚0.8厘米。古鼎形,象鼻形钮,素缘。鼎形为上部双耳,口为椭圆形,中部呈圆形,边缘由凸起棱线表现出层次。上宽下窄梯形圆镜腿,腿上三条
期刊
第九届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由北京故宫博物院、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主办,于2009年3月25日在北京召开。此次会议是历届科学技术应用到古陶瓷及断代中学术论文最多、参加人数最众、发言最激烈、触及面最广的一次会议,来自科学界、考古界数十个国家的专家学者参加大会,特别是搞科学检测的专家们发表了极其重要的演讲,讨论之热烈是历届之卒前。笔者也与参会学者们共同讨论了一些科学检测方面的技术问题,参观了北京故
期刊
红太阳2009年四季金秋拍卖会如期而至,届时我们将奉上精心挑选的1100余件精美拍品展现给广大藏家。  此次红太阳四季金秋拍卖分为瓷器杂项、玉器工艺品及中国书画三大部分,推出的众多精品可谓异彩纷呈。瓷器杂项、玉器工艺品部分共有八百余件作品上拍,涵盖瓷器、玉石、青铜器、犀角、象牙、佛像等各个门类,可以说拍品琳琅满目,估价也非常有竞争力。书画部分的拍品将有各时期、各地区、各流派的佳作轮番登场,满足不同
期刊
清宫散佚书画文物是辽宁省博物馆珍藏的国宝。二零零六年五月十二日,辽宁省博物馆与北京东方博古文化艺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原深圳东方之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举办了“清宫散佚书画名品与仿真品对照展”,八十余件国宝级书画真品国内首次与仿真品一起对照展览。  五月的沈阳世苑会风情万种,春意盎然,热爱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人们被“对照展”所吸引,开幕式在辽博庄严的馆前广场隆重举行。出席开幕仪式的有辽宁省委宣传部、
期刊
袁运甫先生1933年生于江苏南通,今年已七十有六。  2009年新春伊始,我们应邀参加“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开幕仪式”,由北京赴上海同乘一趟火车。在相对安静的软卧包厢里有过一次的零距离接触。谈话时间不多,但袁运甫的许多见解与众人迥然不同,他属于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著名艺术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便努力将中国民族传统审美情感和本土民间艺术的特殊色彩观融汇在一起,注入到他的艺术创作之中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辉煌
期刊
赵孟頫(1254-1 322年),堪称我国元代最伟大的书画家,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中年曾署孟俯,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生于宋宝祜二年,卒于元至治二年,宋宗室。入元,世祖忽必烈搜访“遗逸”,经程钜夫荐举,官刑部主事,后累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封魏国公,谥文敏。工书法,犹精正、行书和小楷。所写碑版甚多,圆活道媚,人称“赵体”。擅画,主张“作画贵有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并用书法技巧写古木竹
期刊
商代兽面纹青铜方彝  青铜方彝是古代祭祀神灵和祖先的重要礼器,它的用途一般认为是盛酒器。常见的青铜方彝大都呈长方形,而此彝呈正方形;盖做四坡流水的屋顶形,通体四壁中部及四角铸有扉棱,也叫出脊。彝盖四坡装饰倒置的兽面纹,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饕餮纹;彝的四壁亦饰兽面纹,但上下配饰形象不同的夔龙纹均以纤细的云雷纹衬底,层次分明,形象瑰丽,充分体现了商代晚期青铜艺术的高超技艺。  方彝产生于商代晚期,主要流行
期刊
收藏圈一直有“捡漏”之说,捡漏——讲明白一点,就是用很便宜的价钱买到很值钱的古玩或藏品,而卖家却往往是不知情的。对集藏爱好者来说,能在多如牛毛的伪劣藏品里捡漏一件价值颇高的藏品可谓是天大的乐事。在当前的收藏圈里,“漏”难道就真的那么容易捡?下面几则收藏小故事告诉你答案是否定的。即使有的人在很偶然的情况下捡漏成功,但更多的人却往往是“捡漏”不成反“打眼”。捡漏,其实已成为收藏圈一个美丽的神话。   
期刊
编者按:长期以来,陶瓷史上的千古之谜“柴窑”始终萦绕在每个瓷器爱好者及研究专家的脑海里。本刊发表陶器爱好者王学武先生的文章,以翔实的史料和大量的瓷片标本阐述了“柴窑”就是“耀州窑”的观点,以期引起古陶瓷专家和广大爱好者研究和讨论的兴趣。近期来,“鼎州窑”“柴窑”“耀州窑”的研究和争论在陕西乃至全国十分热烈,网上的论争更是唇枪舌剑。这三个诞生在陕西铜川境内的困惑人们千年之久的窑口到底有何联系,它们的
期刊
这件瓷盘高约5.4厘米,口径约34厘米,足径约22.5厘米。器为敞口,釉呈白色,斜深腹,矮圈足,足有凹形槽,底部款书“乐古堂制”,属清代粉彩瓷器。  盘心内壁底部绘牡丹三朵,因其在图巾处于主体地位,故与陪衬景物相比,它的比例大得多,几乎与实物相当。三朵牡丹颜色各异,形态多样。主干顶端系一朵盛开吐艳的浅红色牡丹;右下方一朵花苞初绽,向盘沿处弯曲;左上侧探出的一朵含苞欲放,外呈青黄色,内显浅红色,与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