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爱上蔬菜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95990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医药日报》总结六种方法,让挑食儿童爱上蔬菜。
  1.一餐中多菜少肉。研究发现,如果餐盘中肉类占一半,蔬菜只有一丁点儿,孩子自然会将蔬菜留到最后。如果将蔬菜量增加一倍,孩子会对蔬菜更感兴趣。
  2.让蔬菜更有趣。给孩子吃蔬菜也需要“卖点”。不妨给食物起个名称,比如“透视眼胡萝卜”“超级英雄南瓜”,或做点食物造型,可以让孩子的蔬菜摄入量从32%增加到66%。
  3.品味彩虹蔬菜。不要问孩子们喜欢吃什么蔬菜,帮小家伙做出决定。给孩子提供色彩鲜艳的“彩虹蔬菜”就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甜菜、玉米、胡萝卜、西兰花和黄瓜等。
  4.遵循“一口规则”。习惯开始于第一次尝试,可跟孩子说“只吃一口”,之后每顿饭逐渐增加,让孩子习惯吃蔬菜。“一口规则”是让孩子爱上蔬菜的简单突破口。实施时,家长应态度坚定,不跟孩子讨价还价。
  5.利用小伙伴的影响力。尽管父母有时候无法在吃蔬菜方面给孩子树立榜样,但小伙伴却能够做到这一点。与朋友带孩子一起进餐时,在小朋友的影响下,孩子会毫不犹豫地吃在家不爱吃的蔬菜。“同伴压力”的作用不可低估。
  6.荤素搭配。将蔬菜与孩子爱吃的食物合理搭配,可以大大增加孩子蔬菜摄入量。国外对比研究发现,甘蓝与奶油、奶酪搭配之后,孩子蔬菜摄入量由20%增至72%。
其他文献
终于,母亲决定来一趟重庆。但行程比较曲折,要先送十岁的孙女———我弟弟的女儿到巴东某座深山的外婆家,然后转道来渝。  她没去过巴东,也没来过重庆。67岁之前,她去的最远的远方,就是150公里之外的汉口。除非不得已,她从不乘车,从不出门,她对车厢的机油味儿有一种近乎迷信的畏惧和排斥。坐汽车时,她总选择开窗的前排位子,让洞开的风呼呼地刮着脸。即使这样,她也是坐一次,吐一次。我见过那一幕。犹如一个惊恐的
期刊
82岁的周兆早身体硬朗,声音洪亮,谈话对答时反应之快不输后生仔。本来梦想做飞行员,结果做了几十年的航模教练。  1954年,在空军担任机械师的周兆早复员回到广州,成为广东体委系统第一个航模教练。1958年,凭着当时有限的资料,周兆早自费制成了无线电收发设备和模型飞机,并在第一届省运会获得这个项目的冠军。1987年,周教练退休了,没有了教学和竞赛的压力,他完全进入“玩”的境界。  虽然已经年过八旬,
期刊
第一招:蹲下来。药店的便宜药都放在最下面,放在醒目位置的药品都是高利润药品。如感冒类药物,最上面一排摆放的是价格接近二十元的,而最下面一排摆的往往是价钱便宜的感冒清、感冒灵、维C银翘片等。  第二招:里面选。利润较低但又好销的药品,药店多以“买这药的人比较多,平时都放在收银处的柜台”或“今天刚好卖完了,还没来得及摆出来”等为由,将药品藏起来,以便引导消费者购买利润较高的同类药品。  第三招:指定品
期刊
住院前,医生说为了放疗,必须把头发剪短。剪头发那天,我特意叫了一个做视频的哥们儿来帮我拍纪录片,讲的是我入院前把长发剪短,化疗后头发渐渐掉光,之后又生长回归的过程。拍摄可能要历时三年或者更长,主题是“新生”。  这个想法太酷了,我顿时觉得化疗都高大上了起来。可是,打完化疗针等着头发掉光光的我被医生告知:你打的是铂类药,不掉头发。这样啊,真叫人不开心啊,这样我的化疗就一点儿都不酷了。  不从坏的事情
期刊
一艘帆船,一对伉俪;一段传奇,一生回忆。497天的海上航行,经停39个岛屿、横跨9个国家和地区、横渡太平洋;海上漂泊两万多公里,年龄组合超百岁的跨国伉俪,用行动证明了他们的爱情宣言。  结婚五周年纪念日起航  2007年,45岁的“湘妹子”万金玉,通过国际交友网站,结识了长自己十岁的瑞典男子Rolf(中文名字若赋)。三个月后,若赋飞来中国跟万金玉见面,四天后和万金玉登记结婚。  2012年11月8
期刊
院里小孩出了东家进西家,一碗肉馅饺子出锅,满院飘香,群童毕至……这是许多人曾有的邻里关系记忆。如今,随着生活节奏加快,这类场景已难寻觅。上海市园景苑小区65岁的曾庆丰,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塑”她的城市邻里生活。  初遇尴尬  2000年,曾庆丰从老家湖南湘乡迁往上海,随女儿居住,刚到小区时她很不适应,“邻里很陌生,见面不打招呼,脸上没笑容。与老家大门互敞、走门串户比,这里更像是房客,各行各事,毫
期刊
毛泽东一生始终处于中国政治军事等斗争漩涡的中心,特别是前半生,更是处于中国最动荡的时期。由于长期生活极不规律,他养成了许多不利于健康的生活习惯。但是,即便如此,他还是在这个世界上生活了83年,可谓高寿了。毛泽东有着自己的一套养生观。  一是生死观。毛泽东多次和他周围的卫生保健人员谈到生死问题。他说:人哪有长生不死的,古代帝王都想法去找长生不死的药,最后还是死了。还说,有生必有死,生老病死,新陈代谢
期刊
秦始皇曾派术士徐福到东海蓬莱寻求长生不老仙丹;唐宪宗吃了“山中隐士”柳泌配制的“仙药”,变得脾气暴躁,杀人如麻,并在43岁时突然死去……这些养尊处优、位高权重的国君梦想长生不老却求之不得,而那些远离尘嚣、吃着粗茶淡饭的僧侣反而大多高寿。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晨钟暮鼓,生活规律。有人曾对我国历史上的571位高僧做过一个统计,发现他们的平均寿命高达76.4岁,比历代皇帝的平均寿命高出36.1岁。规
期刊
白居易和刘禹锡同为大诗人,但对晚年的态度却截然不同。  白居易写过一首描写晚年生活的诗:“与君俱老也,自问老何如?眼涩夜先卧,头慵朝未梳。有时扶杖出,尽日闭门居。懒照新磨镜,休看小字书。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唯是闲谈兴,相逢尚有余。”  这是白居易写给刘禹锡的诗,也是白居易自己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白居易有眼疾和足疾,看物不清,行路不便,所以每晚早早睡去,平日里也不太喜欢看书了。加上走路不便,门都
期刊
前几年在乡下中学工作,闲时垦了一片空地,一年四季蔬菜不断。如今,住进了城里,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每天都要往菜市上跑。更让我担心的是,菜市上卖的小青菜都喷洒过农药。  苦思几日,我决定自己动手辟一片空中青菜园。我剪开一只旧麻袋,重新将其缝制成一个中型的“沙袋”,先虚虚地装上自己配置好的土杂肥,中间再插上一根打通了关节、钻了许多孔眼且底部堵实了的青竹竿,然后把“沙袋”吊在阳台上焊好的三角形钢筋架子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