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小学数学阶段,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教学之外,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应当作为教学重点。在计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使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训练,同时,积极针对小学低段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有效地培养学生在进行计算训练时的兴趣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和积极意义。谈谈在小学低段数学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促进学生计算能力提升的策略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计算能力
一、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培养综述
根据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共分三个学段。低段(小学1~3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备的运算技能并能够准确进行运算。根据《标准》的要求,小学低段数学课程的教学是需要在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概念中抽象出数的概念,进而通过运算来表达物体数量上的关系。从这个层面理解,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实际生活中例子的研究与应用。另外,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于数字的敏感度,在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解决困难的数学题目时也能带来一定的助力。
二、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笔算与口算两种形式分别进行训练。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口算与笔算概念分别不清,学生运算能力提升较慢
这导致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学生常常将口算当作笔算。这种训练虽然保障计算的准确性,但是计算速度与相关数字敏感性的锻炼则不能够保证。同时,相关口算训练导致学生把计算与纸笔强烈地联系起来。在计算过程中对于纸笔等工具过于依赖,导致了无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计算任务。
(二)计算训练开展的形式单一,学生无法提升训练兴趣
当前计算能力的训练主要还是通过相关计算习题、应用题等形式开展。这种单纯数字的纯计算问题往往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到枯燥,进而使得解题兴趣提下,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运算能力必然无法有效提高。
(三)教师授课态度存在一定地偏差,无法正确把握学生情感
教师在计算能力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计算能力的提升与计算训练时间的长短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评价学生解题结果的手段和形式都很单一,长此以往,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运算活动中就不能正确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仅能通过结果的对错来对学生进行简单浅显的评价。
三、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策略初窥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期间需要从运算的本质、运算的意义入手,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兴趣为导向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习惯培养三个方面具体对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训练模式进行改革。
(一)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通过大量习题训练来反复磨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最终达到计算能力的提升。这种手法虽然在理念上看是正确的,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巩固和训练,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与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生具体性格不符。小学低段的学生在习题计算这种枯燥方式的训练下,明显会产生厌恶和恐惧的心理。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摒弃传统习题大量演算的形式,从生活中、现实问题中提取与学生有关的事例进行导入式的计算训练。这种环境导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概念与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的变化,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后续应用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计算训练工作。当前主流的运算模式均可以成为引导學生开展计算训练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算术比赛,通过竞争的方式培养、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比赛可以更好地提升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正确开展计算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果断将原有的纯数字习题训练时间进行压缩,积极引入基于兴趣、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有着强烈的代入性。此外,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可以选用多种学具来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如在小学一年级,可以通过物体数量的直观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补十的概念,同时进行相关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同理在更高难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火柴棍、小棒等教具通过数量的演示,呈现出基本的运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教师还需要兼顾学生的计算习惯。在计算习惯中,最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便是书写习惯。由于小学低段学生在学习时对于已掌握的内容往往不重视,使得在计算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经常出现书写的错误与笔误,如16写成10、两位数间距过大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位数等。教师需要从习惯的培养上来帮助学生对细节和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控制与应对。建立良好的计算习惯,保障计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理.浅谈小学生中年级数学计算错误应对策略[A].2017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2017.
[2]刘静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A].2012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编辑 高 琼
关键词:小学数学;低段;计算能力
一、小学阶段的计算能力培养综述
根据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共分三个学段。低段(小学1~3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主要内容包括让学生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备的运算技能并能够准确进行运算。根据《标准》的要求,小学低段数学课程的教学是需要在对现实生活中各种概念中抽象出数的概念,进而通过运算来表达物体数量上的关系。从这个层面理解,计算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对实际生活中例子的研究与应用。另外,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提升对于数字的敏感度,在日后学习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解决困难的数学题目时也能带来一定的助力。
二、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培养现状
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课堂中计算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笔算与口算两种形式分别进行训练。而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口算与笔算概念分别不清,学生运算能力提升较慢
这导致在具体训练过程中,学生常常将口算当作笔算。这种训练虽然保障计算的准确性,但是计算速度与相关数字敏感性的锻炼则不能够保证。同时,相关口算训练导致学生把计算与纸笔强烈地联系起来。在计算过程中对于纸笔等工具过于依赖,导致了无法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计算任务。
(二)计算训练开展的形式单一,学生无法提升训练兴趣
当前计算能力的训练主要还是通过相关计算习题、应用题等形式开展。这种单纯数字的纯计算问题往往使得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到枯燥,进而使得解题兴趣提下,效率不高。久而久之,学生的运算能力必然无法有效提高。
(三)教师授课态度存在一定地偏差,无法正确把握学生情感
教师在计算能力的训练过程中由于计算能力的提升与计算训练时间的长短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进行教学时评价学生解题结果的手段和形式都很单一,长此以往,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运算活动中就不能正确积极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仅能通过结果的对错来对学生进行简单浅显的评价。
三、提高小学数学计算能力策略初窥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期间需要从运算的本质、运算的意义入手,考虑小学阶段学生的具体特点,以兴趣为导向帮助学生提升计算能力。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学习习惯培养三个方面具体对当前小学低段数学计算能力训练模式进行改革。
(一)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提倡通过大量习题训练来反复磨炼学生的计算能力,最终达到计算能力的提升。这种手法虽然在理念上看是正确的,能力的培养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进行巩固和训练,但是这种方法显然与小学低段学生学习的方式和学生具体性格不符。小学低段的学生在习题计算这种枯燥方式的训练下,明显会产生厌恶和恐惧的心理。所以教师需要在教学方法方面摒弃传统习题大量演算的形式,从生活中、现实问题中提取与学生有关的事例进行导入式的计算训练。这种环境导入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具体概念与数之间的关系,更好地理解数量关系的变化,同时也可以为学生后续应用题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来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计算训练工作。当前主流的运算模式均可以成为引导學生开展计算训练的方法。比如教师可以组织算术比赛,通过竞争的方式培养、锻炼学生的运算能力。学生通过计算比赛可以更好地提升计算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正确开展计算训练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需要果断将原有的纯数字习题训练时间进行压缩,积极引入基于兴趣、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学习内容,使得学生在进行计算时有着强烈的代入性。此外,在进行教学内容选择过程中,可以选用多种学具来对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培养。如在小学一年级,可以通过物体数量的直观呈现来帮助学生理解补十的概念,同时进行相关十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同理在更高难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相关火柴棍、小棒等教具通过数量的演示,呈现出基本的运算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高效地进行计算能力训练,教师还需要兼顾学生的计算习惯。在计算习惯中,最直接影响计算结果的便是书写习惯。由于小学低段学生在学习时对于已掌握的内容往往不重视,使得在计算中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经常出现书写的错误与笔误,如16写成10、两位数间距过大成为两个独立的个位数等。教师需要从习惯的培养上来帮助学生对细节和计算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控制与应对。建立良好的计算习惯,保障计算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李理.浅谈小学生中年级数学计算错误应对策略[A].2017年11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C],2017.
[2]刘静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A].2012年3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