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文本解读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2课《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文本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二、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是每个独特的生命表现自己的场所”。诗歌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并有所感悟。
三、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整体感知阅读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与感受,首先去体验作者所创设表现的四季特征。然后,以“一季”为点,以仿到创,提升原有文本的内涵,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韵味与语言的美感。最后,以点为面,引导学生在再读诗歌的基础上,再度创造,再次超越文本。(其实,我的设计过程与思路就是从读到写、以仿到创,三次与文本碰撞,并提升、超越文本。①把诗歌改变成儿歌。②以“春”季为例,创作诗歌。③以全文为范,创作诗歌。)
四、教学流程
(一)让心灵接近美
当我把这首小诗念给学生听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我念起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早就会读、会背了。其实学生是十分喜欢这样的小诗的。我就用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最喜欢的季节的段落,并把它读好。从抽读的情况看,学生已经内化了诗歌的内容,读起来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这样师生一起仿编儿歌就顺理成章了。我和学生一起把小诗改编成儿歌:草芽尖尖,我是春天。荷叶圆圆,我是夏天。谷穗弯弯,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我是冬天。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做起来。这时,学生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雪人大肚子一挺”一句,学生也挺起了肚子,一摆一摆地,左右走动。学生的心灵已经接近了诗歌的内在美。诗歌的美与学生的心灵已经融合在一起了。
评析: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用朗读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教师借助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带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去体验并读好课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读好课文,更应有所超越,并有师生独特的见解。诗歌改编成儿歌可谓是对文本的一次碰撞,能产生文学的火花。
(二)让心灵去寻找美
我随机根据学生的朗读表演,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重点理解与体会,并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图片有禾苗、田野、大地、花朵、小鸟、风筝、青蛙、河水、蝴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发现了什么?我随意根据一幅图片编出了一首小诗:
禾苗青青,
他对大地说:
“我就是春天”。
这下子学生更来劲了,纷纷举手。
生:小草摇摇,
他对风儿说:
“我就是春天。”
生:蝴蝶飞飞,
他对花朵说:
“我就是春天。”
生:青蛙哇哇,
他对田野说:
“我就是春天。”
……
评析:从学生所编的这些诗句来看,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积累欲望是比较强的。学生能模仿创作出这样的诗句,说明其已经寻找到了诗歌本身的美,体会到了诗歌本身的韵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与感受,提升了文本所蕴含的内容,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让心灵去创作美
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与图片,让学生把生词卡上的词教给大家,把图片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我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词卡或图片,像刚才一样用诗歌的形式说出来吗?”于是学生以课文为示范,你一言我一语,一首首生动有趣的诗歌诞生了。
生:花儿朵朵,
他对蜜蜂说:
“我就是春天。”
知了知了,
他对大树说:
“我就是夏天。”
玉米黄黄,
他对农民说:
“我就是秋天。”
北风呼呼,
他淘气地说:
“我就是冬天。”
生:风筝翩翩,
他对白云说:
“我就是春天。”
西瓜甜甜,
他挺着大肚子说:
“我就是夏天。”
秋风飘飘,
她跳着舞说:
“我就是秋天。”
灯笼高高挂,
他高兴地说:
“我就是冬天。”
……
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
评析: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有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识字,认识事物。小作者在編诗歌的情境中,不但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知识,在品味诗境、体验诗感的基础上,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激活了作为“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课后反思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这一课时,我觉得学生对诗歌理解、体会朗读、识字教学这几方面基本能掌握。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三次与文本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超越文本、提升文本,使学生在原有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这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是同文本的一种对话与沟通。
这节课虽然大体上并没有偏离我的教学构思,但有许多东西还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首先,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就留有多处空白、空间,让学生有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不要以教师的句句分析、字字理解去替代学生的感受,教学设计提倡宽泛设计。其次,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要一刀切。我今天这个设计是比较适合的。一般的学生都能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仿编1-2两节诗歌,优秀的孩子能仿编4节诗歌。我觉得一年级学生能达到这个层次足已。再次,我觉得在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审美经验和感受,尤其是诗歌教学。一次触及心灵的体验会开启一扇走向成功的智慧之门。教师必须学会点拨和沟通。最后,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语言训练、思维训练要做到训练梯度性与“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教学原理相结合,易难结合,层层递进。既要让学生吃饱又要让学生吃好。只要教师长期如此,又何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呢?
人教版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第2课《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诗歌。文本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四季的特征。诗歌采用拟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语言亲切、生动,读来琅琅上口,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
二、设计理念
“课堂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课堂是每个独特的生命表现自己的场所”。诗歌教学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并有所感悟。
三、设计思路
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整体感知阅读体验,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实际与感受,首先去体验作者所创设表现的四季特征。然后,以“一季”为点,以仿到创,提升原有文本的内涵,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韵味与语言的美感。最后,以点为面,引导学生在再读诗歌的基础上,再度创造,再次超越文本。(其实,我的设计过程与思路就是从读到写、以仿到创,三次与文本碰撞,并提升、超越文本。①把诗歌改变成儿歌。②以“春”季为例,创作诗歌。③以全文为范,创作诗歌。)
四、教学流程
(一)让心灵接近美
当我把这首小诗念给学生听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我念起来。我发现大部分学生早就会读、会背了。其实学生是十分喜欢这样的小诗的。我就用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并伴有配乐朗读录音。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最喜欢的季节的段落,并把它读好。从抽读的情况看,学生已经内化了诗歌的内容,读起来声情并茂,有声有色。这样师生一起仿编儿歌就顺理成章了。我和学生一起把小诗改编成儿歌:草芽尖尖,我是春天。荷叶圆圆,我是夏天。谷穗弯弯,我是秋天。雪人大肚子一挺,我是冬天。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学生也情不自禁地跟着我做起来。这时,学生是多么激动,多么兴奋。“雪人大肚子一挺”一句,学生也挺起了肚子,一摆一摆地,左右走动。学生的心灵已经接近了诗歌的内在美。诗歌的美与学生的心灵已经融合在一起了。
评析: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语言基本训练。它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又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课文的内化是学生学习书面语言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时,教师必须让学生用朗读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教师借助色彩鲜艳、富有动感的课件带学生进入课文情景,去体验并读好课文。这是语文教学的一大任务。语文教学不仅仅是教师教学生读好课文,更应有所超越,并有师生独特的见解。诗歌改编成儿歌可谓是对文本的一次碰撞,能产生文学的火花。
(二)让心灵去寻找美
我随机根据学生的朗读表演,出示课文第一段让学生重点理解与体会,并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感悟,对大自然的观察与思考,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图片有禾苗、田野、大地、花朵、小鸟、风筝、青蛙、河水、蝴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说说发现了什么?我随意根据一幅图片编出了一首小诗:
禾苗青青,
他对大地说:
“我就是春天”。
这下子学生更来劲了,纷纷举手。
生:小草摇摇,
他对风儿说:
“我就是春天。”
生:蝴蝶飞飞,
他对花朵说:
“我就是春天。”
生:青蛙哇哇,
他对田野说:
“我就是春天。”
……
评析:从学生所编的这些诗句来看,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和积累欲望是比较强的。学生能模仿创作出这样的诗句,说明其已经寻找到了诗歌本身的美,体会到了诗歌本身的韵味。学生通过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与感受,提升了文本所蕴含的内容,并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让心灵去创作美
我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与四季有关的生词卡与图片,让学生把生词卡上的词教给大家,把图片在展示台上展示出来。我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词卡或图片,像刚才一样用诗歌的形式说出来吗?”于是学生以课文为示范,你一言我一语,一首首生动有趣的诗歌诞生了。
生:花儿朵朵,
他对蜜蜂说:
“我就是春天。”
知了知了,
他对大树说:
“我就是夏天。”
玉米黄黄,
他对农民说:
“我就是秋天。”
北风呼呼,
他淘气地说:
“我就是冬天。”
生:风筝翩翩,
他对白云说:
“我就是春天。”
西瓜甜甜,
他挺着大肚子说:
“我就是夏天。”
秋风飘飘,
她跳着舞说:
“我就是秋天。”
灯笼高高挂,
他高兴地说:
“我就是冬天。”
……
这样的诗歌还有很多很多。
评析:培养学生时时处处有语文,有学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触角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延伸。教学中创设了生活中识字,认识事物。小作者在編诗歌的情境中,不但产生了新奇感,而且运用了所学知识,在品味诗境、体验诗感的基础上,充分张扬了自己的个性,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激活了作为“主角”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五、课后反思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这一课时,我觉得学生对诗歌理解、体会朗读、识字教学这几方面基本能掌握。于是,我把重点放在三次与文本的碰撞中,引导学生在有效阅读的基础上超越文本、提升文本,使学生在原有感受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与理解。这不仅是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是同文本的一种对话与沟通。
这节课虽然大体上并没有偏离我的教学构思,但有许多东西还是引起了我深深的思考。首先,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我们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就留有多处空白、空间,让学生有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不要以教师的句句分析、字字理解去替代学生的感受,教学设计提倡宽泛设计。其次,在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不要一刀切。我今天这个设计是比较适合的。一般的学生都能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仿编1-2两节诗歌,优秀的孩子能仿编4节诗歌。我觉得一年级学生能达到这个层次足已。再次,我觉得在设计和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个性的审美经验和感受,尤其是诗歌教学。一次触及心灵的体验会开启一扇走向成功的智慧之门。教师必须学会点拨和沟通。最后,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与教学过程中,语言训练、思维训练要做到训练梯度性与“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教学原理相结合,易难结合,层层递进。既要让学生吃饱又要让学生吃好。只要教师长期如此,又何愁学生语文素养得不到提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