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手段在于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师素质、优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
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被视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面之一,担负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教育青少年,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质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学校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的内容里,德育为首。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以课堂教学形式向学生实施德育的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教育与品德行为教育于一体的学科,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教育、科学的人生观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应当肯定,近几年来,学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初步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然而,就总体来说,仍存在着教学实施性差的突出问题,表现为教与学脱节,出现了教师教无信心,学生学无兴趣的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教学内容,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政治课不受学生重视的原因之一,在于课程内容与当代急剧变化的现实不相适应。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敢于触及生活现实,大胆地对政治课内容进行改革与充实。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要进行形势和方针、政策教育;既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教育,又要进行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根据客观现实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使教学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注意吸收当代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到有针对性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使政治课教学以理服人,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道德教育方面,必须教育学生把握做人的道理,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传统的伦理道德对于当代青少年教育可借鉴的道德内容和道德规范是十分丰富的,其内容又大都贴近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易被人接受,如果再赋予其符合时代的新内容,便会使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德育内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不相适应,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差的又一原因。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众所周知,当代青年学生具有知识面广、信息源多、思维活跃等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空泛说教和讲大道理的水平上,显然是无效方法,那只能加重学生对说教的内容本身所产生的厌恶感,削弱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力度。因此,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实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废除传统的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启发式、开放型等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如开讨论会、演讲会、搞社会调查形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使学生愿意学、学得进、接受得了。将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成为学生个人的观点,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转化,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这是我们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所在。
三、优化教师素质,增强教育信度
教师职业是光荣而艰巨的,而且是默默无闻的。很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呕心沥血,不计名誉、地位,做知识的传播者,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甘为人梯,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涉事少,阅历浅,难免显得幼稚,这时,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师表就成了“无声的教员”。其政治信仰、精神境界、党性修养、治学态度、为人处世等就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政治态度、优良的思想品德、渊博的学识才能、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言语习惯、朴实的生活方式、优雅的举止风度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这也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而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师德水平显然同当代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也是导致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差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所授学科的信度。“为人师表”所表达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为人师表,同时也是包含着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上的为人师表。作为思想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风范,是美德的化身。因此,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教学实效性,政治课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的素质。首先,要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用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其次,必须加强在职进修,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增强教学力度和信度。此乃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之关键所在。
四、优化育人环境,提高综合育人效果
“在教育中,一切都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的多方面兴趣的发展和受教育者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都是如此”。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以便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不仅教书育人,同时还要发挥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因为,育人不但是政治课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全體教职员工、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家长的共同职责,在育人过程中,决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他就此解释说:“有一个比方,学校即是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是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子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够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去。”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各个渠道的育人作用,才能实现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新时期,中华民族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的国家需要强大的、整体素质高的国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讲求实效,不断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便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2]《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
当前,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被视为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学校,是专门进行教育、培养人才的机构。德育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方面之一,担负着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科学发展观教育青少年,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如何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提高当代青少年的思想文化素质以适应新世纪的需要,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关心的问题。良好的思想文化素质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影响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特别是学校教育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教育的内容里,德育为首。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以课堂教学形式向学生实施德育的课程,是一门集理论教育与品德行为教育于一体的学科,其目的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政治方向教育、科学的人生观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应当肯定,近几年来,学校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实效,初步实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然而,就总体来说,仍存在着教学实施性差的突出问题,表现为教与学脱节,出现了教师教无信心,学生学无兴趣的困境。如何摆脱困境,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优化教学内容,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当前,政治课不受学生重视的原因之一,在于课程内容与当代急剧变化的现实不相适应。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针对日新月异的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敢于触及生活现实,大胆地对政治课内容进行改革与充实。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又要进行形势和方针、政策教育;既要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教育,又要进行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等。根据客观现实的变化不断调整和充实教育内容,使教学在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注意吸收当代的最新研究成果,做到有针对性地、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解释一些社会现象和热点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使政治课教学以理服人,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
在道德教育方面,必须教育学生把握做人的道理,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这些方面,传统的伦理道德对于当代青少年教育可借鉴的道德内容和道德规范是十分丰富的,其内容又大都贴近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易被人接受,如果再赋予其符合时代的新内容,便会使之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年轻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优化教学方法,实现德育内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当代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不相适应,是导致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差的又一原因。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在于更新教学模式,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众所周知,当代青年学生具有知识面广、信息源多、思维活跃等特点,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仅仅停留在空泛说教和讲大道理的水平上,显然是无效方法,那只能加重学生对说教的内容本身所产生的厌恶感,削弱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力度。因此,必须不断地探索和实行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废除传统的注入式、封闭型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启发式、开放型等多渠道的教学方式,如开讨论会、演讲会、搞社会调查形式,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使学生愿意学、学得进、接受得了。将教学内容真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成为学生个人的观点,并外化为学生的能力和觉悟,实现知识、能力、觉悟的有机转化,真正达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目的。这是我们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所在。
三、优化教师素质,增强教育信度
教师职业是光荣而艰巨的,而且是默默无闻的。很多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在教育战线上辛勤耕耘,呕心沥血,不计名誉、地位,做知识的传播者,为培养跨世纪的人才甘为人梯,成为了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涉事少,阅历浅,难免显得幼稚,这时,教师的言谈举止,为人师表就成了“无声的教员”。其政治信仰、精神境界、党性修养、治学态度、为人处世等就会在学生心灵上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以正确的政治态度、优良的思想品德、渊博的学识才能、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言语习惯、朴实的生活方式、优雅的举止风度和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这也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而目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师德水平显然同当代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要求不相适应,这也是导致政治课教学实效性差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所授学科的信度。“为人师表”所表达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为人师表,同时也是包含着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上的为人师表。作为思想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风范,是美德的化身。因此,要想教育好学生,增强教学实效性,政治课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强化自身的素质。首先,要增强责任感和事业心,用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其次,必须加强在职进修,优化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知识,提高理论素质和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需要,增强教学力度和信度。此乃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之关键所在。
四、优化育人环境,提高综合育人效果
“在教育中,一切都是主要的——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外的多方面兴趣的发展和受教育者在集体中的相互关系都是如此”。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效性,还必须优化育人环境,努力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创造良好的德育氛围,以便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工作,真正做到不仅教书育人,同时还要发挥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功能。因为,育人不但是政治课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全體教职员工、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家长的共同职责,在育人过程中,决不能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正如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是教育”、“社会即是学校”。他就此解释说:“有一个比方,学校即是社会,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子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社会即是学校则不然,它是要把笼子里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它能够任意翱翔,是要把学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里去。”因此,只有充分发挥各个渠道的育人作用,才能实现我们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新时期,中华民族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我们的国家需要强大的、整体素质高的国民。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地努力工作,讲求实效,不断净化社会环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便会在不久的将来,实现我国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教育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2]《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