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权势人物在看什么中国书?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ci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中外,政要中喜爱读书者都为数不少。读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而领导人看的书往往隐含一些特殊信息,因此吸引外界窥探和研究。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大国,又是新兴崛起国家的代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也由此成为难以回避的话题。那么,有哪些外国政要爱读“中国书”,他们都读什么“中国书”?
  美国:总统“中国书单”有真有假
  “奥巴马也是他的书迷!”德国《明镜》周刊去年12月18日稱,中国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为近几年最精彩的中国翻译书籍之一。
  德媒所言不虚。奥巴马是畅销小说爱好者,年初他度假时随身携带四本书,其中一本正是《三体》。奥巴马读的和中国有关的书还有《纽约客》前驻华记者欧逸文的《野心时代:在新中国追求财富、真相和信仰》和BBC记者比尔·海登的《南海:亚洲的权力与斗争》。
  美国政治家中读过中国书的很多。尼克松撰写《不战而胜》,书评中坦言“借鉴过《孙子兵法》的思想”。他还声称读过《论语》,访华时曾引用毛泽东诗词中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他的国务卿基辛格读过“许多关于中国的书”,并且写了《论中国》。据说小布什很喜欢《论中国》。
  小布什当政时,他的发言人曾称“总统是个历史迷”,但小布什其实是公认最不爱读书的总统。曾有中国人“编段子”,说小布什爱看《毛泽东选集》,这毫无根据。但老布什担任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时收到过英文版“毛选”,还经常阅读随员翻译的中国资料(如《读报手册》)及中国的英文报刊《人民中国》等。老布什据说还爱看华裔女作家包柏漪的小说《新月》。
  有说法称,布什父子都喜欢读《孙子兵法》——这不奇怪,《孙子兵法》是海外发行量最大的中国古代书籍。里根也曾在演讲中引述过“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等章句,但他是读过还是让秘书摘抄,不得而知。
  至于特朗普,据美国《洛杉矶时报》和《国际财经时报》2011年报道,特朗普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称,“几十年来,我读过上百本关于中国的书。”他一口气列出20本,涵盖范围甚广。
  如果报道可信,特朗普或许是读过中国书最多的美国总统。但最近有人求证称,根本就没有“特朗普晒书单”的采访,有关报道原始出处是一个给钱就发新闻的新闻公关网站,杜撰者是一家名为“China Books”的书商。另据美国《纽约客》报道,特朗普首部自传体畅销书的影子写手托尼·施瓦茨称,他与特朗普相处的18个月,从没看见他读书,家里、办公室里也没有一本书。
  日本:老辈读历史,少壮看“入门”
  日本政客很喜欢“以中国历史为鉴”,日本作家司马辽太郎的《项羽和刘邦(上中下)》(新潮文库)是日本人事部公务员研修所的推荐书籍。日本前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曾建议日本首相和政客去读中国元朝散曲家张养浩所著的《三事忠告》(日译《为政三部书》)。
  熟悉中国文化的日本首相很多,昭和时代的首相多有很高的汉学素养。吉田茂因熟读中国古典而成为“中国通”,大平正芳、细川护熙等以通晓中国文化特别是儒学著称。1972年田中角荣和大平正芳(时任外相)访华时,毛泽东特意从藏书中拿出《楚辞集注》和怀素草书字帖相赠。
  相比起来,近来的日本首相多出于“现实需要”而读与中国有关的书,包括日本学者和媒体人撰写的书,在“原汁原味”方面“打了折扣”。小泉纯一郎、菅直人等曾被看到购买与中国相关的书,多是日本人写的有关中国的入门书。
  现在的首相安倍晋三是出了名的不爱读书,但他似乎想摘掉这顶帽子。此前日本作家百田尚树的小说《被称作海贼的男人》获得日本本屋大赏时,安倍晋三在脸谱上写道:“我特别喜欢的作家”。百田尚树曾公开称“不存在南京大屠杀”。
  据了解,最近有关“日中文化差距分析”的书籍在日本政客中流行,其他关于“中国历史”“中日经济分析”以及“知中”“反中”等类型的书籍,长年在永田町保持人气。
  一直有种说法,日本经济人物一流,政治人物二流。日本经济界人士中不乏中国古典爱好者,他们尤其爱读《孙子兵法》和《三国》。当然,《孙子兵法》一向流行。
  欧洲:看老孙莫言,也看争议读本
  《论语》《礼记》《道德经》等中国古典作品,词句简单,外国人喜欢翻译和阅读。2015年6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同性婚姻不违反宪法,判词中称“孔夫子将婚姻视作政治的基础”,就来自《礼记·哀公问》。这些也是欧洲政要的喜爱。
  东德曾将《孙子兵法》作为军事院校教学材料,政府官员几乎人人读过。德国前总理施罗德对《道德经》爱不释手,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提到《道德经》,并建议每个家庭买一本看看。
  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爱看中国书是出了名的。2014年,他谈到阅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感想。“一直令我遗憾的是,中国高层领导对西方的了解总是多于西方对中国的了解。习主席的新作面世是改变这个现状的一个有益尝试。”因为爱读中国书,施密特才写出《与中国为邻》。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对中国文化也很有感情。他对中国诗词情有独钟,对中国历史非常熟悉,对中国青铜器颇有研究。希拉克称,他被亚洲文化的智慧和微妙所吸引,而亚洲文化主要起源于公元5世纪前中国的那些伟大思想家。希拉克夫人说过,希拉克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每晚睡觉前要读关于中国考古的杂志。
  德国总理默克尔没被报道读过什么中国书。但中国官方多次赠书给她,比如《中国改革开放全记录(1978—2012)》等。多名接近默克尔的基民盟议员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总理读的中国书也不少,比如莫言几本小说的德文版。
  40年前曾说过“中国,中国,中国”名言的德国前总理库特·基辛格,据称也爱读中国书,但他读的可能大多是西方人写的书,以至于担心“中国威胁”。
  (摘自《环球时报》)
其他文献
在古代,寻常人会选择经常出来走走,毕竟一日不劳作,一家人没饭吃。除非是大门槛的纨绔子弟,可以一辈子待在床上,有人服侍。但官员想要出门走走就比较麻烦。  清朝一个七品县令出行也要一乘官轿,两排衙役,扛着虎头牌,鸣锣开道,招摇过市。而且官做得越大,出行的仪仗就越隆重,扰民也越厉害。  如果是皇帝出行,动静更大。废帝溥仪的活动范围仅仅限于皇宫之内,他的仪仗已经很吓人了:  “最前面是一名敬事房的太监,其
“印象”一词,《辞海》解释为“感觉过的事物在人的头脑里所留下的迹象”。大概如同摄影,快门一按,“印象”即留在底片之上。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给别人留下印象——或好或糟。若言行不慎,给一般同志留下的“印象”也许并不要紧,但在领导面前就不同了,因为谁都知道领导印象在自己人生天平上的分量。一个人刚到新单位工作,最担心什么,就是领导对自己的印象不好。  在现实生活中,在选人用人上,确有一些领导很重视
柬埔寨前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把中国看成是他的"第二祖国"。1986~1990年,我出任中国驻法大使期间,与当时流亡寓居巴黎的亲王夫妇,有过一段较多的交往接触和友谊。虽然亲王已离我们而去,但每当忆及昔日会晤的情景,仍如昨日。
大河源自冰山,奔流到海,期间百川汇入,成万顷碧涛。也许因为汇流的场景壮丽直观,所以往往被人过分强调,借题发挥。因此,古代有李斯“河海不择细流”一说,即支持事物无论大小,都应该一味收容。  然而,海河真的不择细流吗?须知,河有头,海有源。滚滚长江,选择了唐古拉山自上而下的雪水;滔滔渤海,选择了壶口一泻千里的浪涛。而每一道细流汇入海河的背后,其实还有无数融汇的“失败者”。择细流,实际是海河天然的客观现
《直播港澳台》节目组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6年10月出版  G20峰会之后,新一轮国际外交博弈启动,大国关系面临重构期,尤其是中國的崛起,将怎么挑战全球格局?在全球化时代,国家间的博弈并没有停止,或明或暗的争斗还在继续。我们将面临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新的国际格局将如何构建完成?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栏目邀请30多位全球知名专家学者、政要、外交官,从“中国之路”“日本观察”“聚焦美国”“俄罗斯
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军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时期,就酷爱读书。由于家境清贫,上不起学,10岁时住进长山醴泉寺的僧房里发愤苦读,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结后,用刀划成四块,早晚各取两块,再切几根咸菜,就着吃下去。这就是后世传为佳话的“断齏划粥”的故事。
仅仅两三年前,人工智能(AI)似乎还是最狭窄的领域,其最先进形式“深度学习”源于3所北美大学的研究工作。目前,中国已完成自我定位,在该领域成为头号快速追赶者。在应用机器学习方面,中国忙于培养一支大规模的新员工队伍。另外,终极的竞爭优势将不在于拥有最佳算法,而在于能够获得最佳数据以训练人工智能系统。显然,中国的庞大市场占尽优势。(英国《金融时报》)
1978年是中国改革元年,该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当时我还是中学生,不完全理解这一转移有何深意;更想不到日后会给国家带来怎样的变化。于今回首,改革40年沧海桑田,中国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要不是身在其中,恐怕不容易明白炎黄子孙何以创造今天这样的奇迹。  说中国经济是奇迹绝非夸张。要知道,1976年“文革”结束时国民经济已滑到崩溃边缘。1978年改革开放,百废
近年来,全国上下加强廉政建设,多地推行“禁酒令”,有效遏制了公款消费、提高了办公效率,受到了广大老百姓的高度赞誉。  其实,“禁酒令”进入历史舞台时间久矣,是最古老的法令之一。不同的是我国目前的“禁酒令”一般只针对公职人员,目的在于遏制公款消费、提高行政办事效率、造福群众,而古代“禁酒令”的出发点则因时因事而异:或为防止沉湎安乐,或为节约粮食,或为增加财政收入,或为避免酒后失德……在某些朝代,“禁
曾经的“普世价值”代言人,不再把“普世价值”挂在嘴边了;曾经的自由贸易代言人,不再把自由贸易挂在嘴边了;曾经的气候变化代言者,甚至退出了巴黎气候变化协定……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情形。德国总理默克尔暗示大西洋两岸的分歧深化,表示欧洲不再能够“完全依靠别人”,而需要“为我们自己的未来而奋斗”。  一句话,西方的衰落、西方的没落、西方的堕落,开启五百年来未有之变局。  西方只是地方性概念,不过由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