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不断追求。当前,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并不理想。那么,是什么制约着课堂教学的实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及管理实践,谈一点思考与策略。
一.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原因
1、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的特点
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比如,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等。他们忽视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不渗透写作因素,读写脱节。
2、对课文内容分析过于详尽
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而是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彩,很到位,唯恐学生不会。结果使本来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的作品,被教师繁琐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课文的整体美感、内在联系全被破坏。学生对文章的精髓与灵魂也无法真正领悟,更谈不上情感的陶冶、语感的培养。到头来,教师费劲不少,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什么提高。
3、教学中忽视了读书和积累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由于授课时间紧,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上。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学生阅读量和习作量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1、把趣味带进课堂
好奇是人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如采用图像法、解析法、顺口溜教学法、歌谣法,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角色、表演对话、讲故事、猜谜语、绕口令、小竞赛等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找准“三个点”,即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营造和谐的课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实践,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勤反馈和强矫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多角度思维训练
在一次作文练习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厨师让小和尚去打酱油,交代说:“千万别洒了。”小和尚打酱油回来的路上,两眼盯着酱油碗,一不小心,踩到了泥坑里,酱油洒了好多。小和尚感到很难过。老和尚看到了,把小和尚叫过来,说:“再去打一碗酱油来,回来时,看看周围有什么风景,人们都在做些什么。”结果,小和尚回来,酱油一点都没洒,心情很高兴。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确定立意。学生立出了“放松心态好成功”、“欲速则不达”等立意,都是从小和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这时笔者适时引导,如果从老和尚和厨师的角度看,可以有哪些立意呢?学生理出了“教育关键在得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过犹不及”“不当压力成阻力”等立意。
3、联想、想象思维训练
在语文学习时,读写听说中无不运用到联想和想象,而这种思维方法可以通过阅读训练、口头表达、内容扩写、情节续写等进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找准思维训练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形象或者说将来才能实现的事物的形象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找准思维训练点,是有效地训练想象力的方法之一。如《穷人》一课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同情女邻居西蒙,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因家。结尾讲渔夫回来后听说西蒙已死,催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桑娜拉开帐子说:“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凭借这个结尾,让学生想象:渔夫会怎样说?怎么做?他们俩会商量些什么?以《帐子拉开以后》为题想象,从而发展学生语言和想象能力。
一.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原因
1、课堂教学偏离了语文课的特点
语文课的特点是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然而,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却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语文课的特点。比如,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把语文课上成了思品课,把语文课上成了科学课等。他们忽视了语言文字基本功的训练,不注重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阅读教学不渗透写作因素,读写脱节。
2、对课文内容分析过于详尽
教师没有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特点,引领学生感悟文本,而是把课文内容挖掘得特别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彩,很到位,唯恐学生不会。结果使本来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生动形象、感染力很强的作品,被教师繁琐的讲解肢解成了支离破碎的知识点,课文的整体美感、内在联系全被破坏。学生对文章的精髓与灵魂也无法真正领悟,更谈不上情感的陶冶、语感的培养。到头来,教师费劲不少,学生的语文素养却没什么提高。
3、教学中忽视了读书和积累
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由于授课时间紧,教师唯恐完不成教学任务,将大量时间花在教材的讲读上。阅读课堂上都充斥着词句训练、篇章分析等教学,学生阅读量和习作量太少,不利于学生发展。师生共同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多,但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缓慢,读写教学严重脱节,学生表达能力低下,作文内容“假、大、空”,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1、把趣味带进课堂
好奇是人的天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教师的善教体现在学生的乐学上。如采用图像法、解析法、顺口溜教学法、歌谣法,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扮演角色、表演对话、讲故事、猜谜语、绕口令、小竞赛等方法都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找准“三个点”,即语言训练点,方法习得点,能力培养点。营造和谐的课堂,充满语文味的课堂,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实践,同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勤反馈和强矫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2、多角度思维训练
在一次作文练习中,笔者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则材料:厨师让小和尚去打酱油,交代说:“千万别洒了。”小和尚打酱油回来的路上,两眼盯着酱油碗,一不小心,踩到了泥坑里,酱油洒了好多。小和尚感到很难过。老和尚看到了,把小和尚叫过来,说:“再去打一碗酱油来,回来时,看看周围有什么风景,人们都在做些什么。”结果,小和尚回来,酱油一点都没洒,心情很高兴。要求学生根据材料,确定立意。学生立出了“放松心态好成功”、“欲速则不达”等立意,都是从小和尚的角度来看问题的。这时笔者适时引导,如果从老和尚和厨师的角度看,可以有哪些立意呢?学生理出了“教育关键在得法”“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过犹不及”“不当压力成阻力”等立意。
3、联想、想象思维训练
在语文学习时,读写听说中无不运用到联想和想象,而这种思维方法可以通过阅读训练、口头表达、内容扩写、情节续写等进行训练,在阅读教学中,找准思维训练点,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想象力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是在头脑中创造出过去没有遇到过的事物形象或者说将来才能实现的事物的形象思维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找准思维训练点,是有效地训练想象力的方法之一。如《穷人》一课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同情女邻居西蒙,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因家。结尾讲渔夫回来后听说西蒙已死,催桑娜把两个孩子抱回家抚养,桑娜拉开帐子说:“你瞧,他们在这里啦!”凭借这个结尾,让学生想象:渔夫会怎样说?怎么做?他们俩会商量些什么?以《帐子拉开以后》为题想象,从而发展学生语言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