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夏天,最让我激动的事,是《双峰》(Twin Peaks)剧集的回归。已经确定的信息是,这一季不是前两季故事的重复,而是全新的第三季,一共有18集,首集有120分钟,原剧中的重要演员凯尔·麦克拉克伦、雪莉·李等都将回归,许多和大卫·林奇在电影中合作过的明星,例如娜奥米·沃茨和劳拉·邓恩,都有大量戏份,大卫·林奇本人则会在其中客串一个FBI官员。
在我写这篇稿的时候,它已经播出了四集,但我一集都含不得看。因为,对我来说,那不是一个美剧那么简单,那是一个世界,一个被我叫做“双峰世界”的时空。因为大卫·林奇宣称自己不再拍电影了,这个剧,就成了我进入大卫·林奇的异世界的唯一通道。
《双峰》出现在90年代。在此之前,美剧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但直到80年代之前,美国的电视剧还是一种相对低阶的文化产品,主要由情景喜剧、惊险剧、幻想剧构成,观众主要是家庭主妇。80年代以后,现实题材的系列剧出现,美剧开始摆脱那种小、窄、闹的局面,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此后的美剧,越来越像电影了。人们开始习惯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故事复杂、形态多样、气质深沉的电视剧。
于是,《双峰》出现了。
1989年的某天,大卫.林奇与马克.弗罗斯特在咖啡馆闲聊,突然,一具尸体被冲到岸边的意象出现在大卫·林奇头脑中。
借助这个意象,故事迅速拓展开来:桃花源般的双峰小镇上,—名女高中生被杀,—名警探来到小镇,寻找她被杀的真相。当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大卫.林奇,已经凭借《蓝丝绒》、《沙丘》成为著名导演,而马克.弗罗斯特,已经写过《纽约大怪谈》和《伸冤人》的剧本。他们马上组了公司,拍了《双峰》的首集。ABC的执行官看中这部戏,《双峰》得以播出,首集就引起轰动,然后,大卫.林奇和他的团队在不长的时间拍了两季出来,第二季播出后,收视率下降,导致它被腰斩。
《双峰》不是一部寻常的电视剧,它借用了许多电影的手法,镜头、色彩都与此前的肥皂剧迥然不同,故事黑暗诡异,情调绚丽唯美,气质超现实,向很多黑色电影致敬,完全超出电视剧观众的观看习惯。而且,它用心理感受覆盖一切,为现实生活赋予灵异色彩。之前大卫·林奇的作品,热衷于讲述平凡生活之下的暗流和普通人生活之外的地下帝国,例如《蓝丝绒》,就是这样的故事。而这一次,他更进一步,开始讲述和平凡世界并行的异世界。
《双峰》在1990年和1991年获奖无数,被《TV Guide》杂志选为最伟大电视剧的第45位,电视剧原声唱片也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原声唱片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對美国的肥皂剧传统造成了极大冲击,从此以后,电视剧不再是温和的、闹腾的,怪力乱神元素进入了电视剧,神秘现象、灵异事件、罪案、尸体开始普遍地出现,电视剧得不安全了。
1993年,就有两部有趣的美剧出现。一部是《野棕榈》,一部是《X档案》(《The X-Files》),两部电视剧都可以视为“《双峰》后遗症”的产物,尤其是后者,虽然是一部科幻电视剧,本是拍烂了的类型,但它却向《双峰》致敬,处处模仿《双峰》的世界观,连主演大卫·杜楚尼,都是《双峰》中的配角,最终制造出一个处在极度不安中的世界,甚至酝酿出了“一种关乎科学、幻想、阴谋以及对我们的世界不同看法不同解释的文化现象”。
不过,《双峰》开启的怪力乱神之门,是在2000年后才真正敞开的。“9.11”之后,焦虑和恐慌弥漫开来,阴郁乖戾的事物,开始承担起释放社会情绪之责。《犯罪现场》、《迷失》、《灵媒缉凶》、《嗜血法医》等等以凶案、灵异事件为题材的电视剧接连出现,就连《绝望的主妇》,也是用死亡作为开篇的噱头,亡灵的旁白贯穿始终,即便描绘生活感悟的电视剧,也被放置在非常态的背景下。比如《六尺风云》,是以殡葬业为故事背景,每集开头,都要一两个人。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种直接向《双峰》致敬的电视剧,它们通常以小镇凶案为主线,在很多设定上都和《双峰》极其相似:美丽的小镇上,少女被杀或者失踪,极富个性的警探降临小镇,开始寻找真相。《真探》、《冰血暴》、《棕榈湖警探》、《谋杀》、《妄想》、《昭雪》、《松林镇》、《谜湖之巅》等等等等,都是“《双峰》后遗症”家族里的成员。M·奈特·沙马兰的《松林镇》,甚至一度被论传为是翻拍自《双峰》。
《双峰》或者其它“小镇凶案”故事,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呢?因为,我们对那些看似美丽安静的小镇小城小村,有至深的疑问,它们看起来那么安静祥和,会不会别有隐情,它们看起来温馨或者简陋,但它们有没有可能存在着另一个世界,或者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越简单,提供的联想越大,越安静,就越容易让人想到宇宙洪荒。
“双峰世界”就此诞生,它是我们在安静生活中滋生出来的异想。当我久久凝视那些有人迹的荒原,被抛弃多年的废墟时,常常会觉得,人留下的痕迹,并没有远去。那些杂乱的信息,正在开启另一世界。
在我写这篇稿的时候,它已经播出了四集,但我一集都含不得看。因为,对我来说,那不是一个美剧那么简单,那是一个世界,一个被我叫做“双峰世界”的时空。因为大卫·林奇宣称自己不再拍电影了,这个剧,就成了我进入大卫·林奇的异世界的唯一通道。
《双峰》出现在90年代。在此之前,美剧已经有六十年的历史了。但直到80年代之前,美国的电视剧还是一种相对低阶的文化产品,主要由情景喜剧、惊险剧、幻想剧构成,观众主要是家庭主妇。80年代以后,现实题材的系列剧出现,美剧开始摆脱那种小、窄、闹的局面,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此后的美剧,越来越像电影了。人们开始习惯在电视屏幕上看到故事复杂、形态多样、气质深沉的电视剧。
于是,《双峰》出现了。
1989年的某天,大卫.林奇与马克.弗罗斯特在咖啡馆闲聊,突然,一具尸体被冲到岸边的意象出现在大卫·林奇头脑中。
借助这个意象,故事迅速拓展开来:桃花源般的双峰小镇上,—名女高中生被杀,—名警探来到小镇,寻找她被杀的真相。当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大卫.林奇,已经凭借《蓝丝绒》、《沙丘》成为著名导演,而马克.弗罗斯特,已经写过《纽约大怪谈》和《伸冤人》的剧本。他们马上组了公司,拍了《双峰》的首集。ABC的执行官看中这部戏,《双峰》得以播出,首集就引起轰动,然后,大卫.林奇和他的团队在不长的时间拍了两季出来,第二季播出后,收视率下降,导致它被腰斩。
《双峰》不是一部寻常的电视剧,它借用了许多电影的手法,镜头、色彩都与此前的肥皂剧迥然不同,故事黑暗诡异,情调绚丽唯美,气质超现实,向很多黑色电影致敬,完全超出电视剧观众的观看习惯。而且,它用心理感受覆盖一切,为现实生活赋予灵异色彩。之前大卫·林奇的作品,热衷于讲述平凡生活之下的暗流和普通人生活之外的地下帝国,例如《蓝丝绒》,就是这样的故事。而这一次,他更进一步,开始讲述和平凡世界并行的异世界。
《双峰》在1990年和1991年获奖无数,被《TV Guide》杂志选为最伟大电视剧的第45位,电视剧原声唱片也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原声唱片之一。更重要的是,它對美国的肥皂剧传统造成了极大冲击,从此以后,电视剧不再是温和的、闹腾的,怪力乱神元素进入了电视剧,神秘现象、灵异事件、罪案、尸体开始普遍地出现,电视剧得不安全了。
1993年,就有两部有趣的美剧出现。一部是《野棕榈》,一部是《X档案》(《The X-Files》),两部电视剧都可以视为“《双峰》后遗症”的产物,尤其是后者,虽然是一部科幻电视剧,本是拍烂了的类型,但它却向《双峰》致敬,处处模仿《双峰》的世界观,连主演大卫·杜楚尼,都是《双峰》中的配角,最终制造出一个处在极度不安中的世界,甚至酝酿出了“一种关乎科学、幻想、阴谋以及对我们的世界不同看法不同解释的文化现象”。
不过,《双峰》开启的怪力乱神之门,是在2000年后才真正敞开的。“9.11”之后,焦虑和恐慌弥漫开来,阴郁乖戾的事物,开始承担起释放社会情绪之责。《犯罪现场》、《迷失》、《灵媒缉凶》、《嗜血法医》等等以凶案、灵异事件为题材的电视剧接连出现,就连《绝望的主妇》,也是用死亡作为开篇的噱头,亡灵的旁白贯穿始终,即便描绘生活感悟的电视剧,也被放置在非常态的背景下。比如《六尺风云》,是以殡葬业为故事背景,每集开头,都要一两个人。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种直接向《双峰》致敬的电视剧,它们通常以小镇凶案为主线,在很多设定上都和《双峰》极其相似:美丽的小镇上,少女被杀或者失踪,极富个性的警探降临小镇,开始寻找真相。《真探》、《冰血暴》、《棕榈湖警探》、《谋杀》、《妄想》、《昭雪》、《松林镇》、《谜湖之巅》等等等等,都是“《双峰》后遗症”家族里的成员。M·奈特·沙马兰的《松林镇》,甚至一度被论传为是翻拍自《双峰》。
《双峰》或者其它“小镇凶案”故事,为什么会经久不衰呢?因为,我们对那些看似美丽安静的小镇小城小村,有至深的疑问,它们看起来那么安静祥和,会不会别有隐情,它们看起来温馨或者简陋,但它们有没有可能存在着另一个世界,或者是另一个世界的入口?越简单,提供的联想越大,越安静,就越容易让人想到宇宙洪荒。
“双峰世界”就此诞生,它是我们在安静生活中滋生出来的异想。当我久久凝视那些有人迹的荒原,被抛弃多年的废墟时,常常会觉得,人留下的痕迹,并没有远去。那些杂乱的信息,正在开启另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