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2008年由于受到2007年密集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作用以及世界经济趋缓等因素的影响,GDP增速可能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11%左右的高增长。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步上升的走势,继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2008 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2993.9亿元,同比增长15.8%。
商业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2007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 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74300 亿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4%。
200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均超过GDP增速,但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突出表现为农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在国家多项利农政策的促进下,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和农村消费环境欠佳的问题将逐步缓解。未来,农村消费也许将接过投资和外需增长领跑的大旗,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全年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采取了动用储备甚至增加进口以及控制乱涨价等措施。随着农副产品供求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2008 年物价涨幅将明显低于2007年,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将有所降低。
2008年由于受到2007年密集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作用以及世界经济趋缓等因素的影响,GDP增速可能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11%左右的高增长。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步上升的走势,继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2008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2993.9亿元,同比增长15.8%。
一、全国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逐步提高
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
二、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速增长
分地域看,2007年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
三、批发零售业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低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74300亿元,增长16.7%,去年第四季度各月也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在去年上半年批发零售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上升的基础上,去年第三季度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速,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全年最高的34.9%,但之后出现下降,至12月为28.9%,更加接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
四、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2007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4%。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十几个百分点。
五、城、乡居民收支增长较快,农村消费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去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395元,同比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3320.6元,现金支出3076.4元。尽管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虽然200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均超过GDP增速,但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却指出,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透过数据不难发现,在我国现有的消费需求结构中,突出表现为农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在全社会消费市场份额中一直徘徊在38%左右。
目前,农村有8亿多人口、2.1亿多个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相比城镇市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与过低的消费率共存,这一矛盾能否顺利解决对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未来,农村消费也许将接过投资和外需增长领跑的大旗,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项利农政策,但在国内市场消费不足的大背景下,农村消费现状仍不容乐观,正处于启而不动或启动不明显的状态。制约农村消费市场释放潜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和农村消费环境欠佳。
从影响农民消费能力因素看,首先是,农民购买力水平和实际消费水平仍然偏低。这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是农村的3.3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9:1,逐步扩大到90年代末期的2.6:1。2004、2005、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更是急剧扩大到3.21:1、3.22:1 和3.28:1。
其次是,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消费水平差距大。从消费总量看,2007年我国农村人口大概是城镇人口的1.3倍,但2007年前11个月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市居民26.8%。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2003年只有20.8%,2006年也仅为30.2%。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6年的35.8%和43%,差距仍然较大。从城镇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0 年的74.6%下降到2006 年的56.6%,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13.1%和11.3%提高到21%和18.9%。从农村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75%下降到56.6%,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13.4%和10.4%提高到17.6%和14.7%。因此,无论从消费的总量、结构还是质量上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相当于城镇居民1997年的水平,比城镇居民落后10年左右。
再次是,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相比,由于农民住宅和生产工具需要依靠自身解决,农民必须为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但这一投资较少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农民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自身储蓄解决,这无疑也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而且,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身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负担,制约了农村消费。农村消费环境也不容乐观。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廖建成说,我国农村消费现状是: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尽管有关部门加大了整顿市场秩序力度,但仍有不少农民经常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损害,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坑农害农事件也不少,表明我国消费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2007年,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达到360亿元,其中用在农村水、路、气、电建设的资金达到300亿元。2007年底,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旨在扩大我国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将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试点。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过重的教育负担、加快改善农村的基本医疗条件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推出,对于稳定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多重利好政策的交叉作用下,农村市场正由低迷走向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的加速发展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六、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全年上涨4.8%
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0、11、12 月分别上涨6.5%、6.9%、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七、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消费者信心指数、代表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反映消费者对近期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在去年6月达到年度最高水平后,第三季度三类指数出现下降,下降持续至11月,但12月三类指数均有所上升。
八、企业景气高位运行
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四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43.6,比三季度略有回落,比上年同期提高4.2点。从2007年各季度企业景气运行轨迹看,整体上继续保持景气高位运行的态势,四个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9.7、146.0、144.7 和143.6,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3.0、146.4、133.4、152.2、140.3、135.5、129.5 和160.3。与三季度相比,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提高3.2点,工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持平,其他行业有所回落;与上年同期比,除住宿和餐饮业持平外,其他行业均有所提高,其中,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增幅明显。
九、2008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由于受2007年密集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作用、以及世界经济趋缓等因素的影响,GDP增速可能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11%左右的高增长,本轮经济扩张性增长周期不会结束。消费需求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积极、最有效、最不易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也是结构调整和政策鼓励的着眼点,因此,2008年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步上升的走势,继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是,由于消费运行面临新的环境,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和表现特征可能不同于今年。
(一)推动消费持续增长的因素
第一,本轮消费周期晚于经济周期的启动,消费增长更具持续性。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和消费扩大基本应是同步的,但是我国经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肩负着改革旧有体制的重任,面临着行政干预和市场调控的两难选择,因此,发展经济和扩大消费常常是不同步的。本轮经济景气周期起始于2002年三季度,距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但是居民消费需求启动升温是在2004年以后,消费启动晚于经济启动使消费增长更具持续性和扩展空间。此外,消费主要是个人行为,一旦居民收入积蓄达到相当水平,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热点转换往往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不会因外界因素干预而简单停止,而2008年仍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消费增长势头更不会减弱。
第二,举办奥运会将促进服务消费的大幅增长。2008年我国将在北京首次举办盼望已久的奥运会,奥运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但是与奥运有关的工程建设、服务设施已提前几年在相关城市的比赛场所进行,对发展经济和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据测算,奥运会将拉动中国经济当年增长0.3个百分点。除了投资拉动外,从前期准备到举办奥运会,无论是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等都将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奥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和中国30多个省份的数以万计观众,将大幅增加所在地旅游、餐饮、住宿、通讯和交通、文化娱乐和其他各项服务消费的支出,将极大地促进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这是其他营销手段不可媲美的。
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增势良好仍将是支持消费扩大的重要因素。分析表明,最近几年收入增加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提高。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前景依然乐观,将继续支持消费增长。从城市居民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涨工资的后续工作仍未结束,2007年8月1日国务院决定2008~2010年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且提高幅度高于前3年的水平。退休职工基本属于低收入阶层,涨工资对于消费增加有直接作用。从农民收入看,今年农民收入增长有望创近年增速的新高,收入对消费的滞后作用将在2008年不断显现。此外,去年国家连续5次提高存款利率,年底前不排除再次加息和完全取消利息税的可能,2008年中国有望告别连续多年的负利率。利息提高不仅会产生替代效应,也会产生财富效应,良好的收入预期也会促进城乡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
第四,抑制出口客观上要求扩大国内消费。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台了一系列取消优惠和限制性措施,出口增速逐月减缓。如果这一势头在2008年得以延续,那么对于高速增长的工业经济压力是比较大的,目前我们许多行业的高增长甚至产能过剩,是通过增加出口需求来消化的,如果出口量减少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压缩产能自行淘汰,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国内消费。
(二)不同于2007年的特征走势
第一,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幅将有所降低。2007年食品价格快速上涨,CPI单月涨幅和年涨幅都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国家采取了动用储备甚至增加进口以及控制乱涨价等措施,随着农副产品供求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2008年物价涨幅将明显低于2007年。由于物价水平降低,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将有所降低。
第二,汽车和住房消费将呈现平稳增长。汽车和住房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最重要的产品,2002年前后我国汽车和住房消费曾呈现“井喷式”超快增长,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的特殊情况,迅速增长的汽车消费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停车困难等问题,住房自有率提高导致房价快速攀升,房价和收入比远远高于国际水平,普通百姓无法承受。为了解决消费发展中的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意在引导消费市场的持续健康增长,这些措施短期内会对汽车和住房消费产生降温的作用。
(三)2008年消费走势预测
根据上述分析,2008年消费增长结构和特征较上年有所不同,但是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仍将保持。预计2008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2993.9亿元,同比增长15.8%,名义增速低于2007年0.4个百分点,与2007年的增长水平基本持平。城市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0%和15.3%,农村消费减缓速度小于城市,两者差距缩小。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将有力推动农民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向更大范围扩展、以更快速度增长。城市消费由于汽车和住房消费增长趋于平稳,新增消费增幅将小于往年。
商业行业经济运行态势分析
2007年我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 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74300 亿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4%。
200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均超过GDP增速,但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突出表现为农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在国家多项利农政策的促进下,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和农村消费环境欠佳的问题将逐步缓解。未来,农村消费也许将接过投资和外需增长领跑的大旗,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全年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成为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采取了动用储备甚至增加进口以及控制乱涨价等措施。随着农副产品供求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2008 年物价涨幅将明显低于2007年,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将有所降低。
2008年由于受到2007年密集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作用以及世界经济趋缓等因素的影响,GDP增速可能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11%左右的高增长。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步上升的走势,继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预计2008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2993.9亿元,同比增长15.8%。
一、全国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增速逐步提高
200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8%,提高3.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大类商品零售中,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化妆品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均增长20%以上。
二、城、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加速增长
分地域看,2007年全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60411亿元,增长17.2%,加快2.9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8799亿元,增长15.8%,加快3.2个百分点。
三、批发零售业增长16.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趋低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约为74300亿元,增长16.7%,去年第四季度各月也呈现加速增长态势。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看,在去年上半年批发零售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逐月上升的基础上,去年第三季度保持了相对平稳的增速,10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全年最高的34.9%,但之后出现下降,至12月为28.9%,更加接近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
四、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稳步增长
2007年,住宿和餐饮业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9.4%。与去年第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继续保持下降趋势,但仍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速十几个百分点。
五、城、乡居民收支增长较快,农村消费应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去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346元,同比增长17.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7395元,同比增长14.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8%。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667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8%。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现金收入3320.6元,现金支出3076.4元。尽管扩大内需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然而,消费不足特别是农村消费不足一直是我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虽然2007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长均超过GDP增速,但中国社科院发布的蓝皮书却指出,消费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仍然较低。透过数据不难发现,在我国现有的消费需求结构中,突出表现为农民消费需求增长过慢。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消费市场在全社会消费市场份额中一直徘徊在38%左右。
目前,农村有8亿多人口、2.1亿多个家庭,占我国家庭总量的67.6%。相比城镇市场,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与过低的消费率共存,这一矛盾能否顺利解决对我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意义重大。未来,农村消费也许将接过投资和外需增长领跑的大旗,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近年来,国家采取了多项利农政策,但在国内市场消费不足的大背景下,农村消费现状仍不容乐观,正处于启而不动或启动不明显的状态。制约农村消费市场释放潜力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农民消费能力不足和农村消费环境欠佳。
从影响农民消费能力因素看,首先是,农民购买力水平和实际消费水平仍然偏低。这主要表现为城乡收入绝对差距大。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78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40元,城镇是农村的3.33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1.9:1,逐步扩大到90年代末期的2.6:1。2004、2005、2006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更是急剧扩大到3.21:1、3.22:1 和3.28:1。
其次是,城乡市场发展不均衡,消费水平差距大。从消费总量看,2007年我国农村人口大概是城镇人口的1.3倍,但2007年前11个月实现的消费品零售额仅为城市居民26.8%。农村市场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2003年只有20.8%,2006年也仅为30.2%。从消费结构上看,我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和67.7%分别下降到2006年的35.8%和43%,差距仍然较大。从城镇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1990 年的74.6%下降到2006 年的56.6%,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13.1%和11.3%提高到21%和18.9%。从农村居民看,生存型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75%下降到56.6%,而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比重则由13.4%和10.4%提高到17.6%和14.7%。因此,无论从消费的总量、结构还是质量上看,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大约相当于城镇居民1997年的水平,比城镇居民落后10年左右。
再次是,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严重滞后于城镇。在农村,上学难、治病难、养老难等现象仍然存在。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医疗服务价格的上涨,农民对未来支出的预期大大增加,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消费倾向,进一步降低了农民的即期消费支出。与城镇居民相比,由于农民住宅和生产工具需要依靠自身解决,农民必须为生产经营进行必要的投资,但这一投资较少获得金融部门的支持,农民投资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自身储蓄解决,这无疑也强化了农民的储蓄倾向。而且,由于农村公共产品主要由农民自身投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农民负担,制约了农村消费。农村消费环境也不容乐观。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廖建成说,我国农村消费现状是:不安全,不方便,不实惠。尽管有关部门加大了整顿市场秩序力度,但仍有不少农民经常受到假冒伪劣商品的损害,假农药、假种子、假化肥坑农害农事件也不少,表明我国消费安全问题依然严峻。
2007年,国债投资和中央预算内投资用于直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达到360亿元,其中用在农村水、路、气、电建设的资金达到300亿元。2007年底,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旨在扩大我国农村消费的“家电下乡”工作将在山东、河南和四川三省率先试点。取消农业税、减轻农民过重的教育负担、加快改善农村的基本医疗条件和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政策的推出,对于稳定粮食生产,改善农民生存环境,提高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在多重利好政策的交叉作用下,农村市场正由低迷走向繁荣。农村消费市场的加速发展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六、消费价格上涨较快,全年上涨4.8%
2007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10、11、12 月分别上涨6.5%、6.9%、6.5%),其中,城市上涨4.5%,农村上涨5.4%。食品、居住价格上涨是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原因。分类别看,食品价格上涨12.3%,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4.0个百分点;居住价格上涨4.5%,拉动价格总水平上涨0.6个百分点。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3%,肉禽及其制品上涨31.7%,蛋上涨21.8%。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
七、消费者信心指数下降
消费者信心指数、代表消费者对当前经济状况满意程度的满意指数、反映消费者对近期经济前景看法的预期指数在去年6月达到年度最高水平后,第三季度三类指数出现下降,下降持续至11月,但12月三类指数均有所上升。
八、企业景气高位运行
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四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43.6,比三季度略有回落,比上年同期提高4.2点。从2007年各季度企业景气运行轨迹看,整体上继续保持景气高位运行的态势,四个季度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9.7、146.0、144.7 和143.6,均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3.0、146.4、133.4、152.2、140.3、135.5、129.5 和160.3。与三季度相比,建筑业企业景气指数提高3.2点,工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持平,其他行业有所回落;与上年同期比,除住宿和餐饮业持平外,其他行业均有所提高,其中,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增幅明显。
九、2008年消费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08年由于受2007年密集宏观调控政策的滞后作用、以及世界经济趋缓等因素的影响,GDP增速可能略有回落,但仍将保持11%左右的高增长,本轮经济扩张性增长周期不会结束。消费需求是三大需求中拉动经济增长最积极、最有效、最不易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也是结构调整和政策鼓励的着眼点,因此,2008年消费需求仍将呈现稳步上升的走势,继续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但是,由于消费运行面临新的环境,促进消费增长的因素和表现特征可能不同于今年。
(一)推动消费持续增长的因素
第一,本轮消费周期晚于经济周期的启动,消费增长更具持续性。从理论上讲,经济增长和消费扩大基本应是同步的,但是我国经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肩负着改革旧有体制的重任,面临着行政干预和市场调控的两难选择,因此,发展经济和扩大消费常常是不同步的。本轮经济景气周期起始于2002年三季度,距今已有5年多的时间,但是居民消费需求启动升温是在2004年以后,消费启动晚于经济启动使消费增长更具持续性和扩展空间。此外,消费主要是个人行为,一旦居民收入积蓄达到相当水平,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热点转换往往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不会因外界因素干预而简单停止,而2008年仍处于经济增长的上升阶段,消费增长势头更不会减弱。
第二,举办奥运会将促进服务消费的大幅增长。2008年我国将在北京首次举办盼望已久的奥运会,奥运会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但是与奥运有关的工程建设、服务设施已提前几年在相关城市的比赛场所进行,对发展经济和扩大消费的拉动作用是很大的。据测算,奥运会将拉动中国经济当年增长0.3个百分点。除了投资拉动外,从前期准备到举办奥运会,无论是广告业、旅游业、餐饮业、商业等都将开辟新的增长空间。奥运会期间,来自世界各地和中国30多个省份的数以万计观众,将大幅增加所在地旅游、餐饮、住宿、通讯和交通、文化娱乐和其他各项服务消费的支出,将极大地促进服务消费的快速增长,这是其他营销手段不可媲美的。
第三,城乡居民收入增势良好仍将是支持消费扩大的重要因素。分析表明,最近几年收入增加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显著提高。2008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前景依然乐观,将继续支持消费增长。从城市居民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涨工资的后续工作仍未结束,2007年8月1日国务院决定2008~2010年连续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且提高幅度高于前3年的水平。退休职工基本属于低收入阶层,涨工资对于消费增加有直接作用。从农民收入看,今年农民收入增长有望创近年增速的新高,收入对消费的滞后作用将在2008年不断显现。此外,去年国家连续5次提高存款利率,年底前不排除再次加息和完全取消利息税的可能,2008年中国有望告别连续多年的负利率。利息提高不仅会产生替代效应,也会产生财富效应,良好的收入预期也会促进城乡居民即期消费的增长。
第四,抑制出口客观上要求扩大国内消费。2007年,我国对外贸易出台了一系列取消优惠和限制性措施,出口增速逐月减缓。如果这一势头在2008年得以延续,那么对于高速增长的工业经济压力是比较大的,目前我们许多行业的高增长甚至产能过剩,是通过增加出口需求来消化的,如果出口量减少只有两种选择,一是压缩产能自行淘汰,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国内消费。
(二)不同于2007年的特征走势
第一,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幅将有所降低。2007年食品价格快速上涨,CPI单月涨幅和年涨幅都创1997年以来的新高。国家采取了动用储备甚至增加进口以及控制乱涨价等措施,随着农副产品供求的紧张局面得以缓解,2008年物价涨幅将明显低于2007年。由于物价水平降低,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长将有所降低。
第二,汽车和住房消费将呈现平稳增长。汽车和住房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推动消费结构升级最重要的产品,2002年前后我国汽车和住房消费曾呈现“井喷式”超快增长,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的特殊情况,迅速增长的汽车消费带来了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挤和停车困难等问题,住房自有率提高导致房价快速攀升,房价和收入比远远高于国际水平,普通百姓无法承受。为了解决消费发展中的问题,国家和各地政府出台一系列调控措施,意在引导消费市场的持续健康增长,这些措施短期内会对汽车和住房消费产生降温的作用。
(三)2008年消费走势预测
根据上述分析,2008年消费增长结构和特征较上年有所不同,但是消费需求持续快速增长的势头仍将保持。预计2008年,将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2993.9亿元,同比增长15.8%,名义增速低于2007年0.4个百分点,与2007年的增长水平基本持平。城市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增长16.0%和15.3%,农村消费减缓速度小于城市,两者差距缩小。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将有力推动农民第二次消费结构升级向更大范围扩展、以更快速度增长。城市消费由于汽车和住房消费增长趋于平稳,新增消费增幅将小于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