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综合实力快速增长。丰裕的物质生活,激烈的社会竞争,加上各种外来文化的强烈冲击,传统文化日趋衰落,人们道德迷失,精神空虚,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倍受冲击。当代青少年是我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发展和定格阶段,在多元的文化背景下,面对更加复杂的社会现实和多重价值观念的碰撞,如何帮助青少年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他们的人文修养和民族认同,是摆在当代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为己任,积极探索和实践与宝安区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德育新路,以传统道德文明弘扬和重建人文价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从2007年7月开始,以行政主导、区域性推进的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凭着一贯的务实、执著和特区人独有的闯劲儿,宝安教育人把国学教育做成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乃至区域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品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东西。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宝安区教育局深刻地认识到国学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推进作用,深入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教育中。提出了“双融合、双结合”的思想,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全面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国学教育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国学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短短三年时间,宝安区教育局把国学教育做成一项思想道德教育的全民运动。从校长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园到社区,全都卷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浪潮中。无论教研、培训、比赛、展示、考评…… “国学”都是当仁不让的主题。国学如春雨润物,于无声中潜入宝安学生的内心深处,积淀为终身受益的人文素养,浸润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着宝安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石激起千层浪,宝安国学教育如此大规模、有组织、成效突出的推进模式,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远道而来,求取“真经”。宝安区自编教材《青少年国学文化读本》更是备受各地青睐。这套曾经让“岳麓书社”眼前一亮的教材,原本是为了自编自用,却成为了国内第一套专为在校未成年人量身定做的读本。
如今,在宝安,随意走入一所学校,你都情不自禁地被里面浓浓的国学氛围所吸引。朗朗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诵读声,镌刻满国学经典语句的墙壁、黑板报,甚至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在诉说着历史和文化,教师、学生身上散发着文明儒雅的气息,让你不由得感慨,国学已成为宝安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宝安区外来人口占多数,又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点,市民素质参差不齐。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整个宝安。国学教育传播经典,营造文化氛围,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中,形成新的文化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喜欢、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文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机关。有位家长看到孩子学习国学后变得知书达理,落落大方,出资10多万元编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3000册,送给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有的居民热心寻找国学教育资料和光碟,免费送给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还有的自费出版《弟子规》,到社区宣传并分发。许多家长和孩子共同研读经典,在仁义礼智信的影响下,个人文明修养进一步提高,更有爱心、孝心、责任心,家庭关系更加融洽,社区更加和谐温暖。
宝安国学教育走入宝岛台湾,受到台湾教育界高度评价。2010年5月,宝安区师生代表一行29人,前往台湾进行国学、艺术教育交流。两岸师生同台演出,宝安区12位学生表演了国学诵读《论语》中的精彩片断;京剧娃表演了京剧花脸《锁五龙》、《霸王别姬》,还有青衣、花旦等角色,教师表演传统乐器唢呐等,赢得了台湾师生高度赞赏。宝安区代表团还与台湾高雄县冈山镇寿天小学进行语言教学交流,共同探讨国学进课堂模式,以及语文教育和国学教育之异同。台湾私立明道大学国学研究会会长林丽娥教授表示,宝安区国学教育进入课堂,这是普及国学教育的最好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也能起到拨正混乱价值观、平息现代人浮躁心态的作用。
宝安教育人就这样不声不响,埋头苦干,抛开功利,探求着教育的本源,静悄悄地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
二、推广国学教育,开启与德育最佳结合的大门
近几年,尽管“国学热”在社会上方兴未艾,但在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依然是褒贬不一。一方面,国学博大精深,内容庞杂,精华与糟粕并重;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这些传统的价值观是否适用于当今社会,众说纷纭。
本着对传承民族文化和对孩子们未来负责的态度,宝安区教育局几经研究,决定把国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作最佳的结合。教育是为人生奠基的事业,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孩子的,不仅是一世受用的知识内涵,更能修养身心,启迪智慧,构建高尚的灵魂和健康的精神家园。而从启蒙时代开始的国学教育,其影响更是深远。正如区教育局郑映通局长所讲,“抓国学教育,不是一项政绩工程,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是教育发展规律使然。”
国学教育受到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7年,经宝安区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成立,设在区教科培中心德育部。宝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吉毅任会长,教科培中心主任潘世祥任副会长。还成立了国学教育领导小组,下设教学组、活动组、培训组、专家联络组等。在全区范围内聘请了33名教师担任国学兼职教研员,71名教师为国学联络员。
创业难,坚持更难。除了勇气,更需要智慧和策略。宝安区国学教育采用行政主导、区域性推进的方式,其优势在于,能有效整合全区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在教材开发、教师培训、课堂模式研究、活动策划等方面发挥了群策群力的作用。
国学教育研究会成立以来,先后有71所中小学、幼儿园被确定为国学实验学校(园),其中58所学校挂牌。先后出台了《宝安区中小学国学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宝安区国学教育进校园创模式、创特色、创成效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各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指明了具体方向。开发了“宝安国学堂”专题网站,成为学校推广国学知识、交流国学教育经验、展示国学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
宝安区充分发挥制度的杠杆作用,建立了科学而严格的国学教育评价机制。要成为“国学实验学校”,需付出很多努力,取得扎实成效才可以。学校有没有开展国学教育活动,是否在各项教育中渗透国学,校园文化是否体现出国学特色,这些都是重要指标,验收合格才能挂牌。而且,每两年检查确认一次,如果没有持续开展国学教育,或成效甚微,则可能被取消“国学实验学校”的称号。
没有参照经验,没有上级指示,没有教材和专业教师,这些都难不倒宝安教育人,他们发挥特区敢闯敢试的精神,开垦出了国学教育这片荒地。
三、编写国学读本,为德育提供精神食粮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立场,还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荣辱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人伦道德等社会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是不朽的教育力量。为此,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整合国文、国史、经学、子学、国艺、国术等诸多分支,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和国学教育研究会组织全区中小学30多位优秀教师,在深圳大学国学研究院专家指导下,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留存的选本中甄别遴选出一套适宜中小学生学习的“国学”经典——《青少年国学文化读本》。
全书以“立言”、“立品”、“立文”、“立志”、“立行”为主线,选材范围包括先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散文,乃至《少年中国说》、《革命军》、《海国图志》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所选国学经典作品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兼备的特点,闪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性光辉。第一册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内容为三字经;第二册为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内容;第三册主要为韩非子、墨子、老子、庄子几大家的作品;第四册在诗经、屈原作品的基础上,选入京剧、越剧和粤曲的经典曲目;而供高中学生使用的第五册主要内容为左传、史记篇章,外加近代国学大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作品。这是一套质量上乘、内容丰富、选材科学、注重实效的国学教材。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这样评价这套书:“这些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丰富的国学典籍中,择其所宜,精心编排,十分适合青少年学习,是难能可贵的青少年国学读本。”
为配合《青少年国学读本》使用,区教育局又组织编写了《国学常识》一书,还与《特区教育》杂志社联合开辟《论语》专栏,利用现代媒体,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四、加强国学培训,锻造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
把国学寓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国学骨干教师是国学教育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国学进课堂以及开展各种国学活动的重任,同时也是和学生的直接接触者。宝安区高度重视国学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宝安区教科培中心组织了30位来自第一批授牌实验学校的国学骨干教师,赴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研修。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的著名教授为学员作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孔子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无为与自然——老子与道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等12个讲座,学员们白天上课、泡图书馆,晚上有听不完的讲座。还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做主讲,组织了三期国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台湾国学教育专家、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倡导人王财贵教授、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举行大型国学教育研究报告会。共培训中小幼教师近2000名。
2009年,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国学教育研究会与深圳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了“宝安区专项国学骨干培训班”,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等教授、当代知名青年诗人徐晋如、北师大客座教授刘冰等作专题讲座。
2010年以来,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国学教育研究会坚持每月聘请一位国学专家,开展一次全区国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国学专家、哲学博士、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女士、亚洲华人政治学研究专家、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等先后应邀为国学教师授课,开设讲座等。
此外,在“三地一站”的培训中融入国学教育内容,并利用校本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向全区师生普及国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国学教师进行国学知识培训及开展国学信息交流。
五、国学进课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规范
课堂作为推进“国学教育”的重要平台,三年来一直受到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的高度重视。
宝安区国学实验学校开设的课程以蒙学、经学、韵文为主体,并穿插讲授古乐、书画、茶道知识。其中蒙学讲授《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经学讲授《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易经》、《老子》、《庄子》的相关知识;韵文讲授赋体、唐诗、宋词、元曲、对联、鉴赏及书写。宝安区还将国学进课堂与戏曲、民间艺术、国画、书法、民乐、武术等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国学内涵。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为保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开设国学课,宝安区教科培中心规定,各实验学校必须每天20分钟经典诵读,争取每周每班开设一节国学课。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每门学科每学期上一堂渗透国学教育的公开课。各实验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分年级的课程规定,使国学教育更有针对性。各校的国学教育工作要科学合理安排,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宝安区鼓励各学校尽量利用早读、语文课、主题班会课等,创造性地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但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课堂达到最好的效果,国学教育研究会组织兼职教研员深入各实验学校调研、听课、指导,结合具体课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定期召开国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各实验学校介绍经验,教研员提出指导意见,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沙井中学、荣根学校、上芬小学、民治中学等多所学校举行国学展示课、观摩课、示范课,主题包括《孝》、《论语》、《伯牙绝弦》、《蓼莪》等。通过上述途径,初步探索出诵读、赏析、展示、与学科整合等不同课型的国学课堂教学模式,还涌现出肖梅、罗云梅、王红影、王婉娟等一批优秀国学青年教师。
六、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宝安区各学校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植根于学生心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托国学教育研究会,宝安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区性的国学主题教育活动。首期国学论坛《国学的天空》吸引了众多国学骨干教师以及国学爱好者。国学千人诵读展示活动,营造氛围,增加国学的古味,展示国学大气磅礴和浩荡的精神内涵。“中华颂
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以特区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以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为己任,积极探索和实践与宝安区经济社会相适应的德育新路,以传统道德文明弘扬和重建人文价值,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从2007年7月开始,以行政主导、区域性推进的形式,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开展“国学教育”。凭着一贯的务实、执著和特区人独有的闯劲儿,宝安教育人把国学教育做成提升区域教育品质,乃至区域精神文明水平的重要品牌,在全国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道德文化为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东西。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弘扬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宝安区教育局深刻地认识到国学对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推进作用,深入挖掘其中的积极因素,将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教育中。提出了“双融合、双结合”的思想,以国学教育为载体,全面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将国学教育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让国学教育与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相结合,与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相结合,不断提高德育实效。
短短三年时间,宝安区教育局把国学教育做成一项思想道德教育的全民运动。从校长到教师,从学生到家长,从校园到社区,全都卷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浪潮中。无论教研、培训、比赛、展示、考评…… “国学”都是当仁不让的主题。国学如春雨润物,于无声中潜入宝安学生的内心深处,积淀为终身受益的人文素养,浸润着学生的思想品德,建设着宝安人共有的精神家园。
一石激起千层浪,宝安国学教育如此大规模、有组织、成效突出的推进模式,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教育工作者,他们远道而来,求取“真经”。宝安区自编教材《青少年国学文化读本》更是备受各地青睐。这套曾经让“岳麓书社”眼前一亮的教材,原本是为了自编自用,却成为了国内第一套专为在校未成年人量身定做的读本。
如今,在宝安,随意走入一所学校,你都情不自禁地被里面浓浓的国学氛围所吸引。朗朗的《三字经》、《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诵读声,镌刻满国学经典语句的墙壁、黑板报,甚至一草一木,一山一石,都在诉说着历史和文化,教师、学生身上散发着文明儒雅的气息,让你不由得感慨,国学已成为宝安校园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
宝安区外来人口占多数,又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点,市民素质参差不齐。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一个社区带动整个宝安。国学教育传播经典,营造文化氛围,在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社会现象中,形成新的文化潮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喜欢、学习和传播国学,经典文化从学校延伸到家庭、社区、机关。有位家长看到孩子学习国学后变得知书达理,落落大方,出资10多万元编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3000册,送给学校师生和社区居民。有的居民热心寻找国学教育资料和光碟,免费送给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还有的自费出版《弟子规》,到社区宣传并分发。许多家长和孩子共同研读经典,在仁义礼智信的影响下,个人文明修养进一步提高,更有爱心、孝心、责任心,家庭关系更加融洽,社区更加和谐温暖。
宝安国学教育走入宝岛台湾,受到台湾教育界高度评价。2010年5月,宝安区师生代表一行29人,前往台湾进行国学、艺术教育交流。两岸师生同台演出,宝安区12位学生表演了国学诵读《论语》中的精彩片断;京剧娃表演了京剧花脸《锁五龙》、《霸王别姬》,还有青衣、花旦等角色,教师表演传统乐器唢呐等,赢得了台湾师生高度赞赏。宝安区代表团还与台湾高雄县冈山镇寿天小学进行语言教学交流,共同探讨国学进课堂模式,以及语文教育和国学教育之异同。台湾私立明道大学国学研究会会长林丽娥教授表示,宝安区国学教育进入课堂,这是普及国学教育的最好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整个社会,也能起到拨正混乱价值观、平息现代人浮躁心态的作用。
宝安教育人就这样不声不响,埋头苦干,抛开功利,探求着教育的本源,静悄悄地进行了一场影响深远的革命。
二、推广国学教育,开启与德育最佳结合的大门
近几年,尽管“国学热”在社会上方兴未艾,但在中小学推广国学教育,依然是褒贬不一。一方面,国学博大精深,内容庞杂,精华与糟粕并重;另一方面,随着教育现代化、国际化发展,这些传统的价值观是否适用于当今社会,众说纷纭。
本着对传承民族文化和对孩子们未来负责的态度,宝安区教育局几经研究,决定把国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作最佳的结合。教育是为人生奠基的事业,优秀传统文化带给孩子的,不仅是一世受用的知识内涵,更能修养身心,启迪智慧,构建高尚的灵魂和健康的精神家园。而从启蒙时代开始的国学教育,其影响更是深远。正如区教育局郑映通局长所讲,“抓国学教育,不是一项政绩工程,而是一个自然而然的结果,是教育发展规律使然。”
国学教育受到宝安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2007年,经宝安区委组织部审批同意,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成立,设在区教科培中心德育部。宝安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吉毅任会长,教科培中心主任潘世祥任副会长。还成立了国学教育领导小组,下设教学组、活动组、培训组、专家联络组等。在全区范围内聘请了33名教师担任国学兼职教研员,71名教师为国学联络员。
创业难,坚持更难。除了勇气,更需要智慧和策略。宝安区国学教育采用行政主导、区域性推进的方式,其优势在于,能有效整合全区优质资源,促进资源共建共享,在教材开发、教师培训、课堂模式研究、活动策划等方面发挥了群策群力的作用。
国学教育研究会成立以来,先后有71所中小学、幼儿园被确定为国学实验学校(园),其中58所学校挂牌。先后出台了《宝安区中小学国学教育指导纲要》《关于宝安区国学教育进校园创模式、创特色、创成效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各学校开展国学教育指明了具体方向。开发了“宝安国学堂”专题网站,成为学校推广国学知识、交流国学教育经验、展示国学教育成果的重要平台。
宝安区充分发挥制度的杠杆作用,建立了科学而严格的国学教育评价机制。要成为“国学实验学校”,需付出很多努力,取得扎实成效才可以。学校有没有开展国学教育活动,是否在各项教育中渗透国学,校园文化是否体现出国学特色,这些都是重要指标,验收合格才能挂牌。而且,每两年检查确认一次,如果没有持续开展国学教育,或成效甚微,则可能被取消“国学实验学校”的称号。
没有参照经验,没有上级指示,没有教材和专业教师,这些都难不倒宝安教育人,他们发挥特区敢闯敢试的精神,开垦出了国学教育这片荒地。
三、编写国学读本,为德育提供精神食粮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政治立场,还要培养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荣辱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加强民族精神和意志的人伦道德等社会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国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知识载体,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是不朽的教育力量。为此,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整合国文、国史、经学、子学、国艺、国术等诸多分支,初步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国学教育体系。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宝安区教育科学研究培训中心和国学教育研究会组织全区中小学30多位优秀教师,在深圳大学国学研究院专家指导下,从浩如烟海的古代文化留存的选本中甄别遴选出一套适宜中小学生学习的“国学”经典——《青少年国学文化读本》。
全书以“立言”、“立品”、“立文”、“立志”、“立行”为主线,选材范围包括先秦作品、唐诗、宋词、元曲、明清散文,乃至《少年中国说》、《革命军》、《海国图志》以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所选国学经典作品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兼备的特点,闪耀着中华民族特有的人性光辉。第一册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内容为三字经;第二册为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内容;第三册主要为韩非子、墨子、老子、庄子几大家的作品;第四册在诗经、屈原作品的基础上,选入京剧、越剧和粤曲的经典曲目;而供高中学生使用的第五册主要内容为左传、史记篇章,外加近代国学大家,如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作品。这是一套质量上乘、内容丰富、选材科学、注重实效的国学教材。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这样评价这套书:“这些教材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丰富的国学典籍中,择其所宜,精心编排,十分适合青少年学习,是难能可贵的青少年国学读本。”
为配合《青少年国学读本》使用,区教育局又组织编写了《国学常识》一书,还与《特区教育》杂志社联合开辟《论语》专栏,利用现代媒体,对青少年进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普及教育。
四、加强国学培训,锻造高素质德育教师队伍
把国学寓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要有一支高素质的德育教师队伍。国学骨干教师是国学教育的主力军,他们肩负着国学进课堂以及开展各种国学活动的重任,同时也是和学生的直接接触者。宝安区高度重视国学教师队伍建设。2008年,宝安区教科培中心组织了30位来自第一批授牌实验学校的国学骨干教师,赴北京大学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研修。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哲学系的著名教授为学员作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孔子哲学思想的现实意义》、《无为与自然——老子与道家》、《孔子的教育思想》等12个讲座,学员们白天上课、泡图书馆,晚上有听不完的讲座。还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做主讲,组织了三期国学骨干教师培训班。台湾国学教育专家、全球儿童经典诵读倡导人王财贵教授、国学大师文怀沙先生、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举行大型国学教育研究报告会。共培训中小幼教师近2000名。
2009年,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国学教育研究会与深圳大学文学院联合举办了“宝安区专项国学骨干培训班”,深圳大学章必功校长等教授、当代知名青年诗人徐晋如、北师大客座教授刘冰等作专题讲座。
2010年以来,宝安区教科培中心、国学教育研究会坚持每月聘请一位国学专家,开展一次全区国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国学专家、哲学博士、中央党校教授刘余莉女士、亚洲华人政治学研究专家、深圳大学新加坡研究中心主任吕元礼等先后应邀为国学教师授课,开设讲座等。
此外,在“三地一站”的培训中融入国学教育内容,并利用校本培训,对骨干教师进行专业培训,向全区师生普及国学知识。同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对国学教师进行国学知识培训及开展国学信息交流。
五、国学进课堂,培养学生良好道德规范
课堂作为推进“国学教育”的重要平台,三年来一直受到宝安区国学教育研究会的高度重视。
宝安区国学实验学校开设的课程以蒙学、经学、韵文为主体,并穿插讲授古乐、书画、茶道知识。其中蒙学讲授《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经学讲授《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易经》、《老子》、《庄子》的相关知识;韵文讲授赋体、唐诗、宋词、元曲、对联、鉴赏及书写。宝安区还将国学进课堂与戏曲、民间艺术、国画、书法、民乐、武术等相结合,进一步丰富了国学内涵。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又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
为保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的情况下开设国学课,宝安区教科培中心规定,各实验学校必须每天20分钟经典诵读,争取每周每班开设一节国学课。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国学教育,每门学科每学期上一堂渗透国学教育的公开课。各实验学校要根据实际制定分年级的课程规定,使国学教育更有针对性。各校的国学教育工作要科学合理安排,不能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宝安区鼓励各学校尽量利用早读、语文课、主题班会课等,创造性地开展国学教育活动。但是,作为一门选修课,如何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课堂达到最好的效果,国学教育研究会组织兼职教研员深入各实验学校调研、听课、指导,结合具体课例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定期召开国学课堂教学研讨会,各实验学校介绍经验,教研员提出指导意见,实现信息互动,资源共享;沙井中学、荣根学校、上芬小学、民治中学等多所学校举行国学展示课、观摩课、示范课,主题包括《孝》、《论语》、《伯牙绝弦》、《蓼莪》等。通过上述途径,初步探索出诵读、赏析、展示、与学科整合等不同课型的国学课堂教学模式,还涌现出肖梅、罗云梅、王红影、王婉娟等一批优秀国学青年教师。
六、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宝安区各学校坚持“以活动促发展”的理念,广泛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学教育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植根于学生心中,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自身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托国学教育研究会,宝安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全区性的国学主题教育活动。首期国学论坛《国学的天空》吸引了众多国学骨干教师以及国学爱好者。国学千人诵读展示活动,营造氛围,增加国学的古味,展示国学大气磅礴和浩荡的精神内涵。“中华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