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习作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提倡自由表达,提倡想象习作,提倡表达个人的独特感受,注重培养学生写话和习作的兴趣、自信心和创造能力。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自由表达的能力,教师必须有效地指导,让学生练就两个基本功,即积累的基本功和表达的基本功。而充分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想方设法使学生的习作兴趣长久保持,是练就这两个基本功的保证,也是教师要花费心事、经常的、重要的工作。
一、生活积累
崔峦老师说过,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不宜大讲写法。习作指导最重要的工作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真实的话,真实的内容就是生活,生活的积累,是习作的巨木之本,活水之源。
如何指导学生生活的积累呢?
(一)引导──观察生活中现有的素材
在学生的习作中,对生活的真实的观察和细腻的体验不时出现,有片断,有句子,教师善于及时捕捉这些鲜活的有个性的文字,积极评价,典型激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二)预设──生活中特定的素材
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开展活动,有目的地创设生活情景,使本来没有的或者比较弱化的生活材料更加鲜明。
(三)再现──生活中曾有的素材
就是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实物、语言、声像等形式,引起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再现,或在课堂上再现生活中的逼真片断,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二、语言积累
只有生活的积累是不够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有生活经历,也有真情实感,可就是无法表达,正如“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之妙令人叫绝,花沾露珠鸟啼鸣本是大自然中常见到的现象,而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我国古代文人曾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并这样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读书如销铜,聚铜火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只有“劳于读书”,方能“逸于作文”。如果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有了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一)课堂阅读教学──语言积累的“主阵地”
立足课堂,重视课本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选文具有经典性、可读性,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从读中悟得习作的技巧。课本必须教好学好,这是勿庸置疑的。
(二)课外阅读延伸──语言积累的“百宝箱”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叶圣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三、习作表达
从阅读积累中,学生增强了自信。有学生曾郑重面对笔者:“老师,我向您提个意见。您在教我们学习课文时,总是让我们学习文章的优点,却从来不让我们找文章的缺点。”笔者惊讶之余更是激动和欣慰!其实,再回头反思我们课本的选文,即便出自名家大家,又焉能说没有瑕疵和值得推敲和商榷之处呢?
还有学生也在他的《读书论》中写道:
读书不是件痛苦的事。
若要是论读懂一本书,莫过于能找出书中的一些纰漏了。字词标点只适于积少成多,个把不成气候,若能洋洋洒洒找出它意思的一些小疵,那可就算是“出师”了。
大诗人杜甫写李白:“天子叫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倘若改“臣”为“爷”。那神气劲儿、那醉意,全写出来了──为何他不写作“爷”呢?总觉得他不及李白浪漫、神气,对皇帝有一种臣服感,故而他的诗有较高的政治倾向──也许正因为这,他才排在李白后头?真是断送了半世英名!……
正是由于广博而深入的阅读,才有如此自信的习作表达。
由积累到表达,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思维的内在转变的过程,消极的语言已转化为积极的语言,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这一过程是隐性的,内在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习作表达中窥视这一内化的过程。
在五年级习作中《二十年后回故乡》中,有学生写出“我的思乡之情如促织恋家”一语,问其创作原因,她在同学们面前侃侃而谈:“促织”是自己从古文中学到的词,它就是蛐蛐,也就是蟋蟀,而我们在课文《蟋蟀的住宅》已经深深感受到它对自己住宅的呵护和依恋,这样写不是正好表达久居外地的我浓浓的思乡之情吗?
六年级上学期,笔者班级里开始掀起了一股小说创作的热潮。到现在已经完稿和“待续”的有近三十篇,有校园小说、童话小说、科幻小说、军事小说甚至恐怖小说,这些小说,大多是以连载的形式创作的,多部作品接近或超过一万字,情节构思、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虽然尚显稚嫩,但各有特色。除了小说,在学生的周记和随笔中,散文、诗歌、杂文甚至文言文创作也层出不穷。
厚积才能薄发。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关注生活细节,丰富生活积累,又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在读中悟写,体现读写结合,同时重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眼界,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必能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表现学生的真实个性。
一、生活积累
崔峦老师说过,从低年级开始,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说真话,说自己的话,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不宜大讲写法。习作指导最重要的工作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人人都找到想写、要写的内容。真实的话,真实的内容就是生活,生活的积累,是习作的巨木之本,活水之源。
如何指导学生生活的积累呢?
(一)引导──观察生活中现有的素材
在学生的习作中,对生活的真实的观察和细腻的体验不时出现,有片断,有句子,教师善于及时捕捉这些鲜活的有个性的文字,积极评价,典型激励,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按一定顺序观察的能力,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通过引导,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身边事物总保持一种新鲜感:别人未看到的自己能看到;别人知道个大概的,自己观察得很仔细;同一个事物,每次观察都有新的发现。
(二)预设──生活中特定的素材
教师通过布置学生开展活动,有目的地创设生活情景,使本来没有的或者比较弱化的生活材料更加鲜明。
(三)再现──生活中曾有的素材
就是教师创设情境,通过实物、语言、声像等形式,引起学生对生活情景的再现,或在课堂上再现生活中的逼真片断,激发学生体验的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观察,深入思考,全面把握。
二、语言积累
只有生活的积累是不够的,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遇到学生有生活经历,也有真情实感,可就是无法表达,正如“茶壶里的饺子──有货倒不出”。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之妙令人叫绝,花沾露珠鸟啼鸣本是大自然中常见到的现象,而诗人“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更是让人心灵受到震撼。
我国古代文人曾有“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之说,并这样来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读书如销铜,聚铜火炉,大鞴扇之,不销不止,极用费力。作文如铸器,铜既销矣,随模铸器,一冶即成,只要识模,全不费力。”只有“劳于读书”,方能“逸于作文”。如果学生有了读书的兴趣,有了语言的积累,语文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一)课堂阅读教学──语言积累的“主阵地”
立足课堂,重视课本的阅读教学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教材选文具有经典性、可读性,是学生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的载体。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通过教师引导,凭借课文这一个个例子,使学生举一反三,既不断熟练阅读的技巧,又不断从读中悟得习作的技巧。课本必须教好学好,这是勿庸置疑的。
(二)课外阅读延伸──语言积累的“百宝箱”
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语言积累仅仅靠课内是不够的,课堂之外有万水千山,课本之外有万紫千红。叶圣陶先生在50多年前就说过“但凭一部国文教材,是够不上反复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材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
三、习作表达
从阅读积累中,学生增强了自信。有学生曾郑重面对笔者:“老师,我向您提个意见。您在教我们学习课文时,总是让我们学习文章的优点,却从来不让我们找文章的缺点。”笔者惊讶之余更是激动和欣慰!其实,再回头反思我们课本的选文,即便出自名家大家,又焉能说没有瑕疵和值得推敲和商榷之处呢?
还有学生也在他的《读书论》中写道:
读书不是件痛苦的事。
若要是论读懂一本书,莫过于能找出书中的一些纰漏了。字词标点只适于积少成多,个把不成气候,若能洋洋洒洒找出它意思的一些小疵,那可就算是“出师”了。
大诗人杜甫写李白:“天子叫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倘若改“臣”为“爷”。那神气劲儿、那醉意,全写出来了──为何他不写作“爷”呢?总觉得他不及李白浪漫、神气,对皇帝有一种臣服感,故而他的诗有较高的政治倾向──也许正因为这,他才排在李白后头?真是断送了半世英名!……
正是由于广博而深入的阅读,才有如此自信的习作表达。
由积累到表达,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是思维的内在转变的过程,消极的语言已转化为积极的语言,形成了良好的语感。这一过程是隐性的,内在的,但我们却可以从习作表达中窥视这一内化的过程。
在五年级习作中《二十年后回故乡》中,有学生写出“我的思乡之情如促织恋家”一语,问其创作原因,她在同学们面前侃侃而谈:“促织”是自己从古文中学到的词,它就是蛐蛐,也就是蟋蟀,而我们在课文《蟋蟀的住宅》已经深深感受到它对自己住宅的呵护和依恋,这样写不是正好表达久居外地的我浓浓的思乡之情吗?
六年级上学期,笔者班级里开始掀起了一股小说创作的热潮。到现在已经完稿和“待续”的有近三十篇,有校园小说、童话小说、科幻小说、军事小说甚至恐怖小说,这些小说,大多是以连载的形式创作的,多部作品接近或超过一万字,情节构思、人物形象、语言风格虽然尚显稚嫩,但各有特色。除了小说,在学生的周记和随笔中,散文、诗歌、杂文甚至文言文创作也层出不穷。
厚积才能薄发。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关注生活细节,丰富生活积累,又要加强和改进阅读教学,在读中悟写,体现读写结合,同时重视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开阔眼界,增加文化和语言积累,必能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表现学生的真实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