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历经坎坷、动荡仍巍然屹立于当今世界,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影响力。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为了在新的形势下继承、弘扬、提高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培养和强化青少年的爱国主义、勤俭主义、集体主义的意识,用正确的思想武装青年一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努力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
关键词: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立志勤学
一、 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二、 传统美德教育现状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寻求治国之道,寻求国家发展的动力。当代世界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们认为要拯救世界性的道德危机,就要学习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甚至认为21世纪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话的意思是说,在21世纪,中国文化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向世界呼唤:“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可见以孔子“儒家伦理”为主轴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提出“把儒家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来抵御西化,还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华,这些美德精髓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青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三、 传统美德教育实施的策略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一直被很多列入学校守则中。记得我上初中时《弟子规》是我们的学校入门课,多年后,很多学校争相效仿,教育部也多年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文化经典列入教材,让它们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然而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也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再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
四、 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夙夜在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等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爱国历来都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历经饱经风霜,依然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无数爱国人士的流血牺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谱写了无数爱国主义的颂歌。对于学生而言,更应该传承这种美德文化。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只有与人的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存活,才能发展。学校应该多带学生参观爱国教育基地,銘记历史。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就培养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五、 立志勤学
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精神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落脚点。爱国主义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培养四有新人,首先要对当代学生进行立志勤学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志就是理想、志向的意思。在我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句名言“志当存高远”。关于立志的名言还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学生就需要具备高远的理想。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实现人生的抱负。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学校应多写一些关于立志勤学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如“一生之计在于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能补拙”等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尚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美德。
六、 结语
现如今我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人民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客观环境急速变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主观世界也会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精神心态等方面。而这就需要对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化解其对现实问题的困惑,促使其能够树立足够的自信和远大的志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习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春秋.法律与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晶.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3]吴亚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培育学校德育品牌[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5(11):64-66.
作者简介:
薄明会,吉林省吉林市,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传统美德;爱国主义;立志勤学
一、 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是中华民族历代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它包含了优秀的民族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等方面。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
二、 传统美德教育现状
当前,世界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中华传统文化,从中寻求治国之道,寻求国家发展的动力。当代世界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们认为要拯救世界性的道德危机,就要学习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甚至认为21世纪就是中国文化的世纪。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这话的意思是说,在21世纪,中国文化将成为人类文化发展的主流。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时“宣言”,向世界呼唤:“如果人类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吸取中国孔子的智慧”。可见以孔子“儒家伦理”为主轴的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20世纪90年代初,新加坡政府就提出“把儒家基本价值观升华为国家意识”来抵御西化,还将重视中华传统文化视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方针。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民族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优良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积淀的精华,这些美德精髓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青少年儿童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继承者,也是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
三、 传统美德教育实施的策略
我们现在所提倡的热爱祖国、勤奋节俭、尊师重教、团结友爱、礼貌待人、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勤学不倦等优良传统美。一直被很多列入学校守则中。记得我上初中时《弟子规》是我们的学校入门课,多年后,很多学校争相效仿,教育部也多年将《三字经》《弟子规》《百家姓》等文化经典列入教材,让它们进入课堂,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视角,将经典诵读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然而为更好地加强学生对经典文化的诵读和理解,学校也可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分别布置经典诵读内容,使学生从对传统经典的好奇,到对内容的初步理解,再到彼此间的相互传诵。学生每天利用晨读时间,饱览古今传统经典,理解内容深邃含义,注重理论实践结合,阐述表达现实意义。教师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教师要“身正为范”。
四、 爱国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核心。“夙夜在公”“天下为公”“克己奉公”等精神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爱国历来都是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它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感情基础和道德规范。中华民族历经饱经风霜,依然屹立不倒,就是因为无数爱国人士的流血牺牲,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爱国传统的民族,谱写了无数爱国主义的颂歌。对于学生而言,更应该传承这种美德文化。新的思想道德规范只有与人的潜意识中的传统美德相承接才能存活,才能发展。学校应该多带学生参观爱国教育基地,銘记历史。爱国主义是鼓舞全国人民实现民族振兴的强大动力,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无疑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更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全过程,从小就培养学生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五、 立志勤学
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精神教育,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落脚点。爱国主义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将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如何培养四有新人,首先要对当代学生进行立志勤学教育,培养他们自强不息的精神。志就是理想、志向的意思。在我国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句名言“志当存高远”。关于立志的名言还有“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学生就需要具备高远的理想。只有树立远大的理想,才能实现人生的抱负。立志勤学、自强不息精神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强大精神支柱。学校应多写一些关于立志勤学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如“一生之计在于勤”“业精于勤而荒于嬉”“勤能补拙”等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尚志、勤学、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美德。
六、 结语
现如今我国综合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人民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在这样的客观环境急速变化的影响下,人们的主观世界也会发生一些潜移默化的改变,主要包括: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精神心态等方面。而这就需要对处于成长中的中学生进行教育和疏导。化解其对现实问题的困惑,促使其能够树立足够的自信和远大的志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习总书记强调,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春秋.法律与道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王晶.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重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04(9).
[3]吴亚军.开展传统美德教育 培育学校德育品牌[J].思想理论教育:下半月行动版,2005(11):64-66.
作者简介:
薄明会,吉林省吉林市,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