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教学改革,尤其强调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理所当然地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中之重。
随着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审美在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语文课堂是富有创造性、审美性的课堂,鉴赏品味意境优美的诗歌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诗句表层肤浅的理解上,而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审美感受,创造性地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教学生透过诗句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从而一步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古人写诗,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何为意境?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客观自然景物的有机交融。意境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万物皆有我之色彩,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即“景中情”。在意境美中主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品味意境美时,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意境能引起美感首先就在于它的生动形象。意境中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是情中景。
譬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写的是诗人进入边塞所见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一片荒漠,无边浩瀚,所以用一“大”字描写;边塞荒凉,少有人烟,唯有烽烟,所以著一“孤”字描绘烟;紧接着一个“直”字来表现烟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必须有一个“长”才能表达诗人的感受;落日,本来就给你以感伤的情怀,这里用一个“圆”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和“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再如老杜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个“出”字写出了鱼的动态,鱼的欢欣,一个“斜”字状出了燕子体态的轻盈,逼真生动,活现眼前,传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鉴赏诗歌首先要从具体生动的形象入手,获得最直接的美感愉悦。
二、意境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
意境中的形象就是作者情感的结晶体,作者情感凝结在形象里。别林斯基说过,“情感是诗的天性中的一个主要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了诗”。教学中就必须把作家的情感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达到“悦心悦意”的情感体验。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回山。”写的是诗人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团聚。诗中无一字直接写情,但又无一字不在言情,作者的情感都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描写早晨绚丽的景色流露了诗人在出发前的欢快心情。第三句写猿声,猿声本来使人感到凄婉,但此时由于诗人欢快、急切心情的感染,这猿声也被涂上了欢快的色彩。所以,在语文课上必须让学生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三、意境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高尔基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纵览所有的诗歌,都有一定艺术技巧,诸如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抑扬顿挫等来表现宽泛的、含蓄的感情,此起彼伏的情绪,借助文学语言更能典型的塑造艺术形象或意境,深刻反映生活或者丰富的感情。
譬如《琵琶行》描写音乐的那段经典绝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妙用叠词拟声使得音乐具体化,复杂多变的比喻使得声音具体可感,视觉听觉意象的交错使得声音萦绕耳畔。诗人就是通过精湛的艺术技巧,引领读者进入了声音袅袅的艺术意境,涵泳不尽。
四、意境能唤起读者的想象
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有眼睛,而是由想像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意境中的含蓄,能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刺激欣赏者的想象。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曾让多少人叹为观止,一个“绿”字赋予无生命的春风以主动的品格,视觉上你仿佛看到春风过处一片绿意,听觉上你似乎听到春风化雨的淅淅沥沥,嗅觉上你好像闻到草的甜香和土的芬芳,触觉上你宛如感受到春风拂面地暖意,让你想到好一个生气盎然的江南。此诗中的“又”字表示动作“绿”的重复,写出了时序的轮回,心情的豁然。诗人奉召回京再行变法,情绪错综。诗人以眷恋的心情回首眺望家乡钟山,在这春风又绿江南的时节,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兴奋的,但一想到朝廷内部斗争尖锐,便油然而生前途渺茫的忧虑之情和对离家远行的怅惘之情。“又”字里隱含的本应愉悦与现实的矛盾构成反差,意象中融入了丰富的感情。
王国维评点“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味全出,好一个万物争春的图景。评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尽诗人的温婉的情思,于是张先被人尊称“张三影”。意境真是难以言说,只有用心、用情方可悟得。
随着美学理论和艺术实践的不断发展,审美在人的整个精神活动中已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语文课堂是富有创造性、审美性的课堂,鉴赏品味意境优美的诗歌时,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诗句表层肤浅的理解上,而应该调动学生已有的审美感受,创造性地挖掘学生的审美潜力,教学生透过诗句品味诗歌的意境美,从而一步一步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古人写诗,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何为意境?意境就是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就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与客观自然景物的有机交融。意境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万物皆有我之色彩,即“情中景”。无我之境,即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即“景中情”。在意境美中主客观的统一具体表现为情景交融。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品味意境美时,可从几个方面入手:
一、意境具有生动的形象
意境能引起美感首先就在于它的生动形象。意境中形象集中了现实美中的精髓,也就是抓住了生活中那些能唤起某种情感的特征,是情中景。
譬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写的是诗人进入边塞所见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边疆一片荒漠,无边浩瀚,所以用一“大”字描写;边塞荒凉,少有人烟,唯有烽烟,所以著一“孤”字描绘烟;紧接着一个“直”字来表现烟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必须有一个“长”才能表达诗人的感受;落日,本来就给你以感伤的情怀,这里用一个“圆”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圆”和“直”二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把自己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物的描绘中,达到了至高的艺术境界,真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再如老杜诗句:“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一个“出”字写出了鱼的动态,鱼的欢欣,一个“斜”字状出了燕子体态的轻盈,逼真生动,活现眼前,传达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所以,鉴赏诗歌首先要从具体生动的形象入手,获得最直接的美感愉悦。
二、意境蕴含作者丰富的情感
意境中的形象就是作者情感的结晶体,作者情感凝结在形象里。别林斯基说过,“情感是诗的天性中的一个主要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了诗”。教学中就必须把作家的情感作用于学生的情感,使学生达到“悦心悦意”的情感体验。
例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回山。”写的是诗人在流放途中,突然遇赦,心情欢快、振奋,急切盼望与家人团聚。诗中无一字直接写情,但又无一字不在言情,作者的情感都融化在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描写早晨绚丽的景色流露了诗人在出发前的欢快心情。第三句写猿声,猿声本来使人感到凄婉,但此时由于诗人欢快、急切心情的感染,这猿声也被涂上了欢快的色彩。所以,在语文课上必须让学生具备情感体验的能力,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
三、意境包含了精湛的艺术技巧
高尔基说过:“艺术家不掌握技巧就是最丰富的感情也会陷于瘫痪。”纵览所有的诗歌,都有一定艺术技巧,诸如用音乐的节奏、韵律、抑扬顿挫等来表现宽泛的、含蓄的感情,此起彼伏的情绪,借助文学语言更能典型的塑造艺术形象或意境,深刻反映生活或者丰富的感情。
譬如《琵琶行》描写音乐的那段经典绝唱:“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妙用叠词拟声使得音乐具体化,复杂多变的比喻使得声音具体可感,视觉听觉意象的交错使得声音萦绕耳畔。诗人就是通过精湛的艺术技巧,引领读者进入了声音袅袅的艺术意境,涵泳不尽。
四、意境能唤起读者的想象
想象是审美的翅膀,德国著名文艺理论家莱辛在《拉奥孔》一书中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有眼睛,而是由想像力通过眼睛发现为美的。”可以说,没有想象就没有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意境中的含蓄,能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刺激欣赏者的想象。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曾让多少人叹为观止,一个“绿”字赋予无生命的春风以主动的品格,视觉上你仿佛看到春风过处一片绿意,听觉上你似乎听到春风化雨的淅淅沥沥,嗅觉上你好像闻到草的甜香和土的芬芳,触觉上你宛如感受到春风拂面地暖意,让你想到好一个生气盎然的江南。此诗中的“又”字表示动作“绿”的重复,写出了时序的轮回,心情的豁然。诗人奉召回京再行变法,情绪错综。诗人以眷恋的心情回首眺望家乡钟山,在这春风又绿江南的时节,他的心情是愉快的兴奋的,但一想到朝廷内部斗争尖锐,便油然而生前途渺茫的忧虑之情和对离家远行的怅惘之情。“又”字里隱含的本应愉悦与现实的矛盾构成反差,意象中融入了丰富的感情。
王国维评点“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意味全出,好一个万物争春的图景。评点“云破月来花弄影”,一个“弄”字写尽诗人的温婉的情思,于是张先被人尊称“张三影”。意境真是难以言说,只有用心、用情方可悟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