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项目简介】
“学程周:儿童学习新时空的实践样态”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2017年立项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也是学校课程教学重点项目“融通学程: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前期试验项目。学程周,是落实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行动,以每学期一周的集中学时,指向儿童完整成长的探究主题的设计,引导儿童回到知识发生的现场,亲历知识发生和应用的过程,呈现学习与生活的连接、与自然的连接、与社会的连接,创生国家课程优化的实施方式,整体育人、活动育人,形成面向未来的儿童学习新形态。
摘要:融通学程是拉小课程教学变革的新起点,是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儿童学习新样态。学程周作为融通学程的前期试验项目,以时空、资源和机制的有机整合,解放了儿童的创造力,着力培养完整儿童。学程周的理念将反哺融通学程研究,撬动学校新一轮课程教学变革。
关键词:融通学程;学程周;价值体认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A-0026-07
学生是具有内在潜能的生命,生命是完整的,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学校教育是呵护生命,润泽生命的育人实践,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在回应“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中,学校教育以“融通学程”研究促进学生内化价值体认和形成价值信念,培育精神丰盈的完整儿童。
一、“融通学程”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儿童结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整个身心主动参与、生成体验、得到发展的有意义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总是伴随着学科主要概念结构的掌握,学科本质思维方法的把握,以及积极价值体验的生成。
融通学程是新时代儿童学习的新样态。“融通”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解释是融会贯通,使融洽,相互沟通。我们认为,融通学程是以价值体认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为前提和基础,儿童经历开放、联结、统整的学习过程,在学会学习、创造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崇高的价值信念和理想。
(一)融通学程的研究源起
当下儿童学习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过于强调学习的认知维度,人为地割裂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忽视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解决,这都造成了学习的肤浅化、表层化以及价值层面的混乱。
一是片面强调工具价值的单维式学习。学习中存在着片面强调工具价值的倾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倘若学生只是以将来是否有用这種观点来看待知识,他就会没有激情、计较个人利益、动机不纯,甚至情操低下。”学生“应该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学习、去认识世界,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
二是忽视学习内容联系的碎片化学习。碎片化的学习中,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被中断,积累的是单个的知识,无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只能用于处理浅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此外,它所带来的是被动的接受,往往比较简单,不能促进深入的思考,慢慢地就会弱化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是与生活实践相脱离的孤立式学习。知识具有情境性,情境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知识分布于其所使用的行动、环境以及文化之中,而且和它们无法分离。与生活实践相脱离的去情境化学习,不仅忽视了学生生活经验对于新知识学习的重要价值,还忽视了学习即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
正是存在着上述弊端,“我们要采取整体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消除认知和其他学习形式之间的矛盾对立”[2]。融通学程直面儿童学习的现实困境,强调学习的多维性、结构化和情境性,强调一种真实而完整的学习的理念,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反思教育: 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所倡导的理念有着内在的契合。
(二)融通学程的内涵阐释
融通学程作为校本化的儿童学习新样态,是由有着内在联系、互相作用着的多个学习要素构成的新型的学习系统。其从育人的高度开展顶层设计,尝试着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指导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作为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学程融通的各要素之间彼此相连,互相促进,融合互通。具体地说,融通学程整体设计了学习目标系统、知识价值系统和指导团队系统等的融通。
一是学校育人行动“四个一”的目标融通。学校育人行动“四个一”指的是:“一纲要”(《拉小学校育人工作发展纲要》)、“一路线”(《拉小儿童六年成长活动路线》)、“一指南”(《拉小儿童成长指南——行动60计划》)和“一评价”(《拉小儿童百步之子评价体系》)。融通学程研究是“四个一”的主要实施途径,把育人目标融合为三个方面:整合不同层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并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深化社会规则、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体验;在深化学生价值体认的过程中,完善儿童价值体验的多元方式;提升课程教学品质,提升儿童学习的层次和境界,让儿童过上价值丰盈、精神明亮的学习生活。
二是儿童知识学习和价值引领的深度融通。研究表明,任何知识都包含着四个层面: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当信息被注入原理时才成为事实,当原理的知识被注入方法时才具有解释力,当方法被注入价值时才能被激活,才可以进一步增强人的理解力。也就是说,事实是否在客观上真实存在,取决于原理的被揭示与否;原理的真实存在,取决于方法的被揭示;方法的真实存在又取决于价值的被揭示。它们之间是层层被决定的关系,融通学程就是让四个层面知识的学习能够结合起来。知识的四个层次讲清了价值体认中知识的地位问题。在知识的四个层面中,最核心、最顶层的是价值层面的知识。融通学程,是要让知识生发出价值来,达成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因此,“融通学程”是有价值导向的,核心目的就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育知和育德割裂开来的问题。
三是指导儿童学习的育人团队的聚力融通。融通学程更加重视教师等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对于教师为主体的学习指导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3]首先,人人都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都是教育者,都承担着育人的使命。儿童学习指导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社会专业人士和家长等,但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次,融通学程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了习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4],教师之间需要开展协作,围绕着儿童的学习以及课程育人、学科育人的要求,培育儿童学科核心素养。再次,学生也是育人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和学习设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注重发现学生中的“慧学”榜样,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和积极的正向影响。 其次,这些学习主题之间也是有着内在一致性,具有层次结构化的特点。6年12个学习主题,分属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领域,“亲近自然”“认识社会”“触摸历史”“学会生活”四个维度,旨在引导学生在与美好自然对话、与他人交往、与自己对话中丰富提升自我的精神世界,进而实现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目标。
此外,每一个主题的探究都围绕着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任务)展开,这些问题(任务)的解决(完成)依靠知识、能力等的综合运用。如果依然仅着眼于某一学科视角,单纯凭借某一学科的话语体系和与之匹配的学科思维,不能够进行横向地思考,没有破除原有的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决复杂真实问题的。学生真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活化已有的知识积累并且能够综合性地运用。在此过程中,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在学生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了整合,比如,信息、科学、数学知识的统整,书本知识和家庭学习的关联、融通,等等。
3.重组的学习时空资源
学程周的儿童学习探索,旨在创造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交融的实践新样态。
学程周的“周”是一种学习时间的校本创造。首先,“周”是一个物理时间的概念。它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课时集中使用,可以使学生拥有充分体验、实践的时空;可以使老师在一周时间内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备课与教学中,确保了学习效果。其次,儿童学习的主题即课时。学程周中,根据学生研究主题的需要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是长短课时的搭配,可以是半天的信息检索查阅,还可以是全天的现场学习……一切因需而设,个性定制。最后,“周”还是意义时间和生命时间的概念。以每年2—6月的学程周安排为例,一年级的“望星空”会选择5月底、6月初有晴朗夏夜的一周,以便于野外搭帐篷观测星空,二年级的“春日生长”选择3月份比较温暖湿润的、适合学生进行种植的一周……在这个意义上,学程周的时间,是生命节律的时间,孕育可能的时间,是个性成长的时间。
学习空间是为儿童学习服务的,只有打通教室内外、学校内外,进行空间资源重组,儿童的自由学习才会成为可能。学程周中,世界成为儿童学习实践的课堂。首先,学习的空间从学校中固定的座位、封闭的教室延伸到社区和社会,大学实验室动手操作、智能化生产车间具身体验、现代农业田野现场考察、美国肯尼迪小学研究比较中美两国学校文化……学生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在知识发生的现场学习。其次,与社会场馆展开合作,建设首批“甘熙故居”“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等20个学程基地,并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与责任。第三,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学程周中,教师在V校平台上发布支持学生探究、操作的“学习资源包”,供他们下载使用。此外,学生在学校的“智慧学习平台”上可以与伙伴互动,可以发布问题,还可以主动领取学习任务等。
4.循环的开放学习路径
学习路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满足实际的学习需要而形成的、最适切学生的步骤或序列,学生是沿着特定的“(内在)学习路径”走向学习目标的。
在“学程周”中,学习路径表现为从“学习起点”到“学习目标”过程中的学习步骤或序列。基于解决学生真实问题的需要,学习路径是从“真实问题”作为起点的,形成了“问—思—学—合—行—问”的循环学习序列。这一学习路径具有开放性。首先,学习路径是一个循环的结构。“问”既是学习的起點,又是学习的循环的闭合之处。实际上,这一闭合之处意味着新的学习循环的开始。正是在这样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其次,学习路径中的六个学习序列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任务和真实问题而变化、重组、互联的,而不变的是学习路径内含的“四个突出”,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融会贯通,突出体验过程,突出问题解决。再次,真实、复杂的学习场景让六个学习序列创生出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模块,学程周中学生往往会经历“发现质疑”“批判阅读”“现场探究”“跨界体验”“表现展示”等学习模块。
5.共生的专业学习组织
学程周中的专业组织,是以儿童为核心,由教师、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组成的“育人共同体”。学程周的育人共同体不是各方人员的混合,而是围绕着教育现场中学生的学习,通过育人共同体成员的先学、互学、共学,再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实现现场中学生和学习指导者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专业学习组织中成员的角色实现了动态调整。首先,成员的传统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由执教者、学习评价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学习向导者和课程创生者,家长由事务协助者成为了终身学习者、课程研发者和学习评价者,而社会专业人士由专业咨询者转变为资源共建者、课程研发者和学习评价者。其次,每个成员体验到多重角色。在不同的教育现场,教师、家长、社会专业人士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在学习的设计者、咨询者、讲解者、评价者等角色中动态转换的。
学程周以融合方式进行的近五年的实践研究,让小学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地,探索出儿童学习的新样态,培养了真实的完整儿童,建构了“大家一起学”的学校学习生态,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拉小样本”。
(二)项目试验:融通学程的后续行动
作为“融通学程”的前期试验项目,学程周紧紧围绕价值体认,着眼儿童综合素质,重建学习时空,彰显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习的多元维度,迈向学习的多元形态。她超越“周”的具体时间概念,以时空、资源和机制的有机整合,解放了儿童创造力,创造并实现了儿童学习更多的可能性。
如何把在学程周试验中形成的理念反哺“融通学程”的深入研究,进而再一次撬动学校的儿童学习变革呢?融通学程将借鉴学程周的理念,实施五大教育行动,继续以“项目试验”的研究机制进行探索。五大项目是“融通学程”落地的路径,价值优先,重视基础,活化模块,综合实施,经融合通达地学习,真正落实国家课程。 1.“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变革”项目
融通学程的变革,需要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架构的改变,需要调整学校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关系与职能的规范与界定,进而改变学校内部治理的资源配置和供应。组织架构的改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融通学程变革的支点。
2019年暑期,随着拉小启航园六年级教学区的正式启用,学校形成了“一校三园”(新华园、百步园和启航园)的办学新布局。新的布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契机。基于融通学程的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架构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1)从单一职能走向多元融合。融通学程是实现儿童整全的生命真实生长的实践,学校的每一位行政人员都需要走向专业化和综合化,每一位行政人员都要成为不同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并且具有综合的专业领导力。行政人员是行走在专业研究队伍最前面的领头人,身处教师团队中间,他既是研究者又是教师研究的支持者、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正是在多元的专业领导角色转换中,行政人员自身实现了在教育现场中的专业成长。
(2)从整齐划一走向自我组织。随着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的展开,教师将会围绕着一个又一个小项目自发地组织起来,与原先整齐划一、壁垒分明的学科教研组不同,他们是由具有互补性的不同专长、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自发的民间学术组织。他们往往因研究项目而生成,并且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而会动态调整,并在项目研究中会涌现出研究专家和专业引领者。
(3)从统一管理走向分布领导。融通学程将改变大一统的管理方式为明责赋权的分布式领导。教学变革的开展越是深入,越是真实,学校就往往会出现“失序”的状态,每一个教师研究团队、开展项目研究的级部,都会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想法。学校面对着复杂的教育现场,仅仅依靠行政的方式是无法实现高效、科学的管理的,赋予最熟知课程教学一线情况的研究者权力,让教师团队中的专业人员作出教育决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2.“绿色接力成长”项目
绿色接力成长,是基于不同学段儿童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为儿童个性定制,整体设计学程的项目研究。其包含学习时空的开放、学习内容的衔接和学习方式的贯通,旨在营造一种绿色的成长生态。
在纵向意义上,该项目主要体现为“学程接力”,是根据不同校区学习时空的特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育人团队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在横向意义上,主要体现为学校育人场域的延展,从由教师与儿童、教学内容三要素组成的教学实践场到教师团队影响的校园学习场,再到“社区·家庭·社会”的教育现场,形成了融通的三重教育实践场域。
基于绿色成长生态的理念,学校努力把三个教学区办成学生成长的乐园、家园。晓小学园,旨在过渡,帮助儿童慢慢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百步学园,旨在接力,实现学习接力和持续达标,健康成长;启航学园,旨在衔接,关注身心健康、尝试生涯规划、做好小初衔接。
3.“‘学程周 ’课程综合化教学”项目
学程周是融通学程先行开展的试验项目,是学校当前寻找到的综合实施国家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最好方式。学校一方面要继续创新学程周的实施,“ ”就是要创设更为开放的育人时空,更加强调价值的引领,培养完整的儿童;另一方面,用学程周的理念撬动课程教学变革,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聚焦学科思维以实现深度学习,学科连接生活以解决真实问题。
学校将开展国家课程综合化教学试验,深入實践单元整合,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尝试串联学习,围绕一个学科元素,跨年段的设计与贯通;尝试学科融合,围绕一个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整合在一个学习过程中;尝试连接生活,把学科知识与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试验,期望能够达到三个层面的融通。深度融通,融合知识学习、技能养成和价值浸润,培养具有坚定价值信仰的完整儿童;同向融通,所有的学科课程中都蕴含着育人的资源和价值,设计学科课程的价值开发,做到知识学习和立德树人的统一;汇聚融通,汇聚每一位教育者的力量,汇聚不同教育团队的力量,建立全员育人的协同机制,实现整体育人的综合效应。
4.“儿童价值体认方式”项目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儿童价值体认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可以表达为八个字“以身体之,以心悟之”。这不是一般的体认方式,而是儿童所独有的,是在价值认知、价值澄清、价值选择、价值实践中生成的。儿童价值体认方式与他们的学习方式是统一的。体认,是在体验的过程上澄清,在践行中体悟和坚守。本项目需要研究的是成为学校主导性的、已证明行之有效的体认方式。具体地说,这样的方式需要拥有但不仅限于以下元素:
(1)思维在场。价值体认不能离开学生的思维,不能离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
(2)情感参与。价值体认的过程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在价值体验基础上生发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3)儿童立场。研究融通学程的经历过程中的价值体认方式,就是研究儿童所特有的价值体认方式,而不是其他主体的体认方式。
5.“百步之子综合评价”项目
学校秉持“以评价激励生命成长,以评价促进儿童学习”的理念,依托智慧校园建设网络评价平台,真实记录学生六年的成长,以综合评价改革促进儿童学习。
学校努力做到“百步之子综合评价”项目的“三多”,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多主体评价,评价主体不只是老师,可以是家长、伙伴,可以是路人、访谈者,还可以是自我;多维度评价,评价内容不仅限于学业成绩;多平台评价,学程周学习平台、晓啦慧运动平台、“年味”展示平台、五子树下故事会平台等,平台即舞台,只要有梦想,就可以在拉小园中飞翔。
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融通学程自觉地把握时代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从时代发展的深层需要出发,真正落实国家课程,整体设计儿童学习,尊重儿童学习的规律,呵护儿童完整的生命生长,守护教育的初心。 參考文献:
[1] B. A. 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30.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362.
[4]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N]. 中国教育报, 2018-09-11(1).
[5]刘宁,杨东亚.“学程周”:构建活动育人新样态[J].中小学管理, 2017(12):19.
责任编辑:赵赟
Integrating Learning Processes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as the Core
YANG Dongya
“学程周:儿童学习新时空的实践样态”是南京市拉萨路小学2017年立项的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也是学校课程教学重点项目“融通学程: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前期试验项目。学程周,是落实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行动,以每学期一周的集中学时,指向儿童完整成长的探究主题的设计,引导儿童回到知识发生的现场,亲历知识发生和应用的过程,呈现学习与生活的连接、与自然的连接、与社会的连接,创生国家课程优化的实施方式,整体育人、活动育人,形成面向未来的儿童学习新形态。
摘要:融通学程是拉小课程教学变革的新起点,是以价值体认为核心的儿童学习新样态。学程周作为融通学程的前期试验项目,以时空、资源和机制的有机整合,解放了儿童的创造力,着力培养完整儿童。学程周的理念将反哺融通学程研究,撬动学校新一轮课程教学变革。
关键词:融通学程;学程周;价值体认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0)02A-0026-07
学生是具有内在潜能的生命,生命是完整的,是不可割裂的整体。学校教育是呵护生命,润泽生命的育人实践,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过程中,在回应“五育并举”、德育为先的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中,学校教育以“融通学程”研究促进学生内化价值体认和形成价值信念,培育精神丰盈的完整儿童。
一、“融通学程”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学习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儿童结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主题,整个身心主动参与、生成体验、得到发展的有意义的过程。有意义的学习真正发生,总是伴随着学科主要概念结构的掌握,学科本质思维方法的把握,以及积极价值体验的生成。
融通学程是新时代儿童学习的新样态。“融通”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解释是融会贯通,使融洽,相互沟通。我们认为,融通学程是以价值体认为核心,以学科教学为前提和基础,儿童经历开放、联结、统整的学习过程,在学会学习、创造学习、享受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崇高的价值信念和理想。
(一)融通学程的研究源起
当下儿童学习面临着诸多的现实困境,过于强调学习的认知维度,人为地割裂了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及忽视真实情境中复杂问题的解决,这都造成了学习的肤浅化、表层化以及价值层面的混乱。
一是片面强调工具价值的单维式学习。学习中存在着片面强调工具价值的倾向,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倘若学生只是以将来是否有用这種观点来看待知识,他就会没有激情、计较个人利益、动机不纯,甚至情操低下。”学生“应该抱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去学习、去认识世界,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1]。
二是忽视学习内容联系的碎片化学习。碎片化的学习中,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被中断,积累的是单个的知识,无法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只能用于处理浅层次的问题,无法解决复杂的真实问题;此外,它所带来的是被动的接受,往往比较简单,不能促进深入的思考,慢慢地就会弱化深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是与生活实践相脱离的孤立式学习。知识具有情境性,情境是学生认识活动的基础。知识分布于其所使用的行动、环境以及文化之中,而且和它们无法分离。与生活实践相脱离的去情境化学习,不仅忽视了学生生活经验对于新知识学习的重要价值,还忽视了学习即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
正是存在着上述弊端,“我们要采取整体的教育和学习方法……消除认知和其他学习形式之间的矛盾对立”[2]。融通学程直面儿童学习的现实困境,强调学习的多维性、结构化和情境性,强调一种真实而完整的学习的理念,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反思教育: 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所倡导的理念有着内在的契合。
(二)融通学程的内涵阐释
融通学程作为校本化的儿童学习新样态,是由有着内在联系、互相作用着的多个学习要素构成的新型的学习系统。其从育人的高度开展顶层设计,尝试着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指导等方面进行整体规划。作为由多个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学程融通的各要素之间彼此相连,互相促进,融合互通。具体地说,融通学程整体设计了学习目标系统、知识价值系统和指导团队系统等的融通。
一是学校育人行动“四个一”的目标融通。学校育人行动“四个一”指的是:“一纲要”(《拉小学校育人工作发展纲要》)、“一路线”(《拉小儿童六年成长活动路线》)、“一指南”(《拉小儿童成长指南——行动60计划》)和“一评价”(《拉小儿童百步之子评价体系》)。融通学程研究是“四个一”的主要实施途径,把育人目标融合为三个方面:整合不同层面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并加深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深化社会规则、国家认同、文化自信体验;在深化学生价值体认的过程中,完善儿童价值体验的多元方式;提升课程教学品质,提升儿童学习的层次和境界,让儿童过上价值丰盈、精神明亮的学习生活。
二是儿童知识学习和价值引领的深度融通。研究表明,任何知识都包含着四个层面: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方法性知识和价值性知识。当信息被注入原理时才成为事实,当原理的知识被注入方法时才具有解释力,当方法被注入价值时才能被激活,才可以进一步增强人的理解力。也就是说,事实是否在客观上真实存在,取决于原理的被揭示与否;原理的真实存在,取决于方法的被揭示;方法的真实存在又取决于价值的被揭示。它们之间是层层被决定的关系,融通学程就是让四个层面知识的学习能够结合起来。知识的四个层次讲清了价值体认中知识的地位问题。在知识的四个层面中,最核心、最顶层的是价值层面的知识。融通学程,是要让知识生发出价值来,达成价值性和知识性的统一。因此,“融通学程”是有价值导向的,核心目的就是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育知和育德割裂开来的问题。
三是指导儿童学习的育人团队的聚力融通。融通学程更加重视教师等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对于教师为主体的学习指导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许多人协作,许多力量结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新的力量’,这种力量和它的一个个力量的总和有本质的差别。” [3]首先,人人都是儿童学习的指导者,都是教育者,都承担着育人的使命。儿童学习指导者不仅包括教师,还包括社会专业人士和家长等,但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其次,融通学程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了习总书记提出的“教师要围绕这个目标来教,学生要围绕这个目标来学”[4],教师之间需要开展协作,围绕着儿童的学习以及课程育人、学科育人的要求,培育儿童学科核心素养。再次,学生也是育人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程开发和学习设计,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注重发现学生中的“慧学”榜样,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助互学和积极的正向影响。 其次,这些学习主题之间也是有着内在一致性,具有层次结构化的特点。6年12个学习主题,分属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领域,“亲近自然”“认识社会”“触摸历史”“学会生活”四个维度,旨在引导学生在与美好自然对话、与他人交往、与自己对话中丰富提升自我的精神世界,进而实现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目标。
此外,每一个主题的探究都围绕着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任务)展开,这些问题(任务)的解决(完成)依靠知识、能力等的综合运用。如果依然仅着眼于某一学科视角,单纯凭借某一学科的话语体系和与之匹配的学科思维,不能够进行横向地思考,没有破除原有的思维方式,是难以解决复杂真实问题的。学生真实问题的解决,需要学生活化已有的知识积累并且能够综合性地运用。在此过程中,不同学科的知识、技能、方法等在学生真实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得到了整合,比如,信息、科学、数学知识的统整,书本知识和家庭学习的关联、融通,等等。
3.重组的学习时空资源
学程周的儿童学习探索,旨在创造一种面向未来的时空交融的实践新样态。
学程周的“周”是一种学习时间的校本创造。首先,“周”是一个物理时间的概念。它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定的课时集中使用,可以使学生拥有充分体验、实践的时空;可以使老师在一周时间内不上传统意义上的学科课程,就有了充分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备课与教学中,确保了学习效果。其次,儿童学习的主题即课时。学程周中,根据学生研究主题的需要灵活地安排学习时间,可以是长短课时的搭配,可以是半天的信息检索查阅,还可以是全天的现场学习……一切因需而设,个性定制。最后,“周”还是意义时间和生命时间的概念。以每年2—6月的学程周安排为例,一年级的“望星空”会选择5月底、6月初有晴朗夏夜的一周,以便于野外搭帐篷观测星空,二年级的“春日生长”选择3月份比较温暖湿润的、适合学生进行种植的一周……在这个意义上,学程周的时间,是生命节律的时间,孕育可能的时间,是个性成长的时间。
学习空间是为儿童学习服务的,只有打通教室内外、学校内外,进行空间资源重组,儿童的自由学习才会成为可能。学程周中,世界成为儿童学习实践的课堂。首先,学习的空间从学校中固定的座位、封闭的教室延伸到社区和社会,大学实验室动手操作、智能化生产车间具身体验、现代农业田野现场考察、美国肯尼迪小学研究比较中美两国学校文化……学生在广袤的大自然中、在知识发生的现场学习。其次,与社会场馆展开合作,建设首批“甘熙故居”“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等20个学程基地,并约定了双方的权利与责任。第三,丰富多样的网络资源。学程周中,教师在V校平台上发布支持学生探究、操作的“学习资源包”,供他们下载使用。此外,学生在学校的“智慧学习平台”上可以与伙伴互动,可以发布问题,还可以主动领取学习任务等。
4.循环的开放学习路径
学习路径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满足实际的学习需要而形成的、最适切学生的步骤或序列,学生是沿着特定的“(内在)学习路径”走向学习目标的。
在“学程周”中,学习路径表现为从“学习起点”到“学习目标”过程中的学习步骤或序列。基于解决学生真实问题的需要,学习路径是从“真实问题”作为起点的,形成了“问—思—学—合—行—问”的循环学习序列。这一学习路径具有开放性。首先,学习路径是一个循环的结构。“问”既是学习的起點,又是学习的循环的闭合之处。实际上,这一闭合之处意味着新的学习循环的开始。正是在这样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其次,学习路径中的六个学习序列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学习任务和真实问题而变化、重组、互联的,而不变的是学习路径内含的“四个突出”,突出学生主体,突出融会贯通,突出体验过程,突出问题解决。再次,真实、复杂的学习场景让六个学习序列创生出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模块,学程周中学生往往会经历“发现质疑”“批判阅读”“现场探究”“跨界体验”“表现展示”等学习模块。
5.共生的专业学习组织
学程周中的专业组织,是以儿童为核心,由教师、家长和社会专业人士组成的“育人共同体”。学程周的育人共同体不是各方人员的混合,而是围绕着教育现场中学生的学习,通过育人共同体成员的先学、互学、共学,再设计、组织、指导学生学习,实现现场中学生和学习指导者的共同发展和成长。
专业学习组织中成员的角色实现了动态调整。首先,成员的传统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由执教者、学习评价者转变为终身学习者、学习向导者和课程创生者,家长由事务协助者成为了终身学习者、课程研发者和学习评价者,而社会专业人士由专业咨询者转变为资源共建者、课程研发者和学习评价者。其次,每个成员体验到多重角色。在不同的教育现场,教师、家长、社会专业人士的角色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由于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在学习的设计者、咨询者、讲解者、评价者等角色中动态转换的。
学程周以融合方式进行的近五年的实践研究,让小学国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落地,探索出儿童学习的新样态,培养了真实的完整儿童,建构了“大家一起学”的学校学习生态,为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提供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拉小样本”。
(二)项目试验:融通学程的后续行动
作为“融通学程”的前期试验项目,学程周紧紧围绕价值体认,着眼儿童综合素质,重建学习时空,彰显儿童学习的主体地位,以学习的多元维度,迈向学习的多元形态。她超越“周”的具体时间概念,以时空、资源和机制的有机整合,解放了儿童创造力,创造并实现了儿童学习更多的可能性。
如何把在学程周试验中形成的理念反哺“融通学程”的深入研究,进而再一次撬动学校的儿童学习变革呢?融通学程将借鉴学程周的理念,实施五大教育行动,继续以“项目试验”的研究机制进行探索。五大项目是“融通学程”落地的路径,价值优先,重视基础,活化模块,综合实施,经融合通达地学习,真正落实国家课程。 1.“教育教学组织架构变革”项目
融通学程的变革,需要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架构的改变,需要调整学校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关系与职能的规范与界定,进而改变学校内部治理的资源配置和供应。组织架构的改变是教学改革的前提,也是融通学程变革的支点。
2019年暑期,随着拉小启航园六年级教学区的正式启用,学校形成了“一校三园”(新华园、百步园和启航园)的办学新布局。新的布局带来了新的挑战,也孕育着新的契机。基于融通学程的学校教育教学组织架构需要实现“三个转变”:
(1)从单一职能走向多元融合。融通学程是实现儿童整全的生命真实生长的实践,学校的每一位行政人员都需要走向专业化和综合化,每一位行政人员都要成为不同领域的专业研究者,并且具有综合的专业领导力。行政人员是行走在专业研究队伍最前面的领头人,身处教师团队中间,他既是研究者又是教师研究的支持者、组织者和引领者。也正是在多元的专业领导角色转换中,行政人员自身实现了在教育现场中的专业成长。
(2)从整齐划一走向自我组织。随着以儿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变革的展开,教师将会围绕着一个又一个小项目自发地组织起来,与原先整齐划一、壁垒分明的学科教研组不同,他们是由具有互补性的不同专长、不同学科教师组成的、自发的民间学术组织。他们往往因研究项目而生成,并且根据项目研究的需要而会动态调整,并在项目研究中会涌现出研究专家和专业引领者。
(3)从统一管理走向分布领导。融通学程将改变大一统的管理方式为明责赋权的分布式领导。教学变革的开展越是深入,越是真实,学校就往往会出现“失序”的状态,每一个教师研究团队、开展项目研究的级部,都会不断地涌现出新的想法。学校面对着复杂的教育现场,仅仅依靠行政的方式是无法实现高效、科学的管理的,赋予最熟知课程教学一线情况的研究者权力,让教师团队中的专业人员作出教育决策,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2.“绿色接力成长”项目
绿色接力成长,是基于不同学段儿童的年龄特征、学习需求,为儿童个性定制,整体设计学程的项目研究。其包含学习时空的开放、学习内容的衔接和学习方式的贯通,旨在营造一种绿色的成长生态。
在纵向意义上,该项目主要体现为“学程接力”,是根据不同校区学习时空的特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育人团队为儿童量身打造的。在横向意义上,主要体现为学校育人场域的延展,从由教师与儿童、教学内容三要素组成的教学实践场到教师团队影响的校园学习场,再到“社区·家庭·社会”的教育现场,形成了融通的三重教育实践场域。
基于绿色成长生态的理念,学校努力把三个教学区办成学生成长的乐园、家园。晓小学园,旨在过渡,帮助儿童慢慢适应一年级的学习生活;百步学园,旨在接力,实现学习接力和持续达标,健康成长;启航学园,旨在衔接,关注身心健康、尝试生涯规划、做好小初衔接。
3.“‘学程周 ’课程综合化教学”项目
学程周是融通学程先行开展的试验项目,是学校当前寻找到的综合实施国家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的最好方式。学校一方面要继续创新学程周的实施,“ ”就是要创设更为开放的育人时空,更加强调价值的引领,培养完整的儿童;另一方面,用学程周的理念撬动课程教学变革,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聚焦学科思维以实现深度学习,学科连接生活以解决真实问题。
学校将开展国家课程综合化教学试验,深入實践单元整合,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尝试串联学习,围绕一个学科元素,跨年段的设计与贯通;尝试学科融合,围绕一个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整合在一个学习过程中;尝试连接生活,把学科知识与能力应用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解决。
通过试验,期望能够达到三个层面的融通。深度融通,融合知识学习、技能养成和价值浸润,培养具有坚定价值信仰的完整儿童;同向融通,所有的学科课程中都蕴含着育人的资源和价值,设计学科课程的价值开发,做到知识学习和立德树人的统一;汇聚融通,汇聚每一位教育者的力量,汇聚不同教育团队的力量,建立全员育人的协同机制,实现整体育人的综合效应。
4.“儿童价值体认方式”项目
“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儿童价值体认方式,在中国文化中可以表达为八个字“以身体之,以心悟之”。这不是一般的体认方式,而是儿童所独有的,是在价值认知、价值澄清、价值选择、价值实践中生成的。儿童价值体认方式与他们的学习方式是统一的。体认,是在体验的过程上澄清,在践行中体悟和坚守。本项目需要研究的是成为学校主导性的、已证明行之有效的体认方式。具体地说,这样的方式需要拥有但不仅限于以下元素:
(1)思维在场。价值体认不能离开学生的思维,不能离开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
(2)情感参与。价值体认的过程也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在价值体验基础上生发的情感有着重要的作用。
(3)儿童立场。研究融通学程的经历过程中的价值体认方式,就是研究儿童所特有的价值体认方式,而不是其他主体的体认方式。
5.“百步之子综合评价”项目
学校秉持“以评价激励生命成长,以评价促进儿童学习”的理念,依托智慧校园建设网络评价平台,真实记录学生六年的成长,以综合评价改革促进儿童学习。
学校努力做到“百步之子综合评价”项目的“三多”,以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多主体评价,评价主体不只是老师,可以是家长、伙伴,可以是路人、访谈者,还可以是自我;多维度评价,评价内容不仅限于学业成绩;多平台评价,学程周学习平台、晓啦慧运动平台、“年味”展示平台、五子树下故事会平台等,平台即舞台,只要有梦想,就可以在拉小园中飞翔。
学校教育肩负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融通学程自觉地把握时代精神,坚持正确的价值引领,从时代发展的深层需要出发,真正落实国家课程,整体设计儿童学习,尊重儿童学习的规律,呵护儿童完整的生命生长,守护教育的初心。 參考文献:
[1] B. A. 苏霍姆林斯基.学生的精神世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 [R].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7:30.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2:362.
[4]吴晶,胡浩.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N]. 中国教育报, 2018-09-11(1).
[5]刘宁,杨东亚.“学程周”:构建活动育人新样态[J].中小学管理, 2017(12):19.
责任编辑:赵赟
Integrating Learning Processes and Value identification as the Core
YANG Dong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