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生态旅游快速发展的道路上,很多地区出现了一些与生态旅游理念相左的问题,近日,国家旅游局对江苏省天目湖景区及浙江省千岛湖展开了一次生态旅游大调查
我国发展旅游不仅充当了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也成了多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很多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乃至唯一手段。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景区“三化(城市化、商业化、私有化)”,打着旅游旗号在景区开发房地产,自然与人文的珍贵遗产遭到破坏,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旅游收益分配问题以及跨行政区旅游不协调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毒瘤”,是与生态旅游理念和实践背道而驰的,为社会广泛诟病,也引起旅游管理部门乃至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亟需找到病灶进行根除。江苏省常州市天目湖景区以及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景区的调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一次生态旅游调查。
成功经验
调查团通过踏勘现场、审阅规划、深度访谈以及圆桌会议等形式,深入了解了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生态旅游破除生态恶性循环怪圈。两个景区都处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景区所在地周边同类县市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当地政府发展经济致富一方的压力很大,在旅游发展起来之前主要靠农业种植、网箱养殖、湖岸挖沙等方式来维持生计,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很严重,陷入了“生态恶性循环”的怪圈。为改变这种状况,景区所在地政府认识到只能依托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比较优势,通过发展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才是跳出生态恶性循环怪圈的唯一出路。
实践证明,通过发展旅游,积累了整治环境的资金,让当地人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他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才有了大力度的环境整治行动,如千岛湖的“五大整治(拆违拆旧、取缔网箱养殖、污水上岸、禁止挖沙以及禁止垂钓)”以及天目湖的“两退(退耕还林、退渔还湖)”。我国中西部很多景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不是因为游客量过大造成的,而是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造成的,千岛湖和天目湖用旅游发展积累的资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如湖滨每个村都建设有污水处理场,从而形成了发展与保护良性互动的局面。
生态意识加强,避免“杀鸡取卵”短视行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在天目湖与千岛湖旅游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领导与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越来越强,规划建设项目如果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造成潜在威胁,就会遭到反对乃至举报。现在的游客也越来越抛弃生态环境不佳的旅游地,旅游地的领导和居民越来越认识到破坏环境就是砸自己的饭碗。据千岛湖景区所在地领导介绍,曾经有领导因引进对环境有破坏的项目而严重影响了仕途。
一把手的意识决定景区的命运。旅游景区所在地党政一把手的认识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现在旅游缺少法制,主管风景名胜区的部门于所在地领导队伍中人微言轻,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风景区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及领导的品位决定着风景区的品质和品位的现状。长官意识同样影响着风景名胜区的命运。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入,现在的党政领导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这是普遍现象。但不排除个别领导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在景区内部过度开发旅游房地产。因此,提高党政领导的执政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对景区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规划是景区生态保护的前提。现在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县市级风景名胜区与国外的国家公园近似,那么,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功能分区,一般分成核心保护区、低密度利用区与高密度利用区。如果强行阻止对风景名胜区的利用,在现实中也很难执行。所以,重要的是在风景名胜区进行开发利用之前,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
科学规划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风景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游客观光游览,游览线路如何组织,哪些风景需要严加保护,哪些地方可进行适度开发,什么地方进行什么强度的开发,哪些产业要限制,哪些产业是准入的,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规划一旦制定,就要至少执行五年以上时间,战略方向与重点保护对象上至少要执行十到十五年时间。风景名胜区的科学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与重要开发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实行红线管理。另外,景区建设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色彩、建筑功能与用途以及给排水管网布局。除此之外,还要经常进行对规划实施的评估,建立完善的规划考核与评估制度。
旅游富民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鼓励并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合理分配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些风景区引进外来开发商,不仅造成旅游收益的流失,而且本地居民很难从旅游开发中受益,引起当地居民敌视开发商等社会问题,重则打架斗殴,轻则破坏景区的设施。生态旅游开发就是要富民,要让当地居民充分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收益。
天目湖为了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由政府出面租下四周山地,由每年每亩10元的租金提高到每年每亩100元的租金,深受当地居民欢迎。天目湖管理者还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发展旅游农庄,给他们进行培训,引导他们从农业转型到现代服务业中来。据当地旅游部门介绍,不管是千岛湖还是天目湖,90%的家庭都参与了旅游,真正实现了靠发展旅游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存在问题
“三化”问题突出。城市化、商业化与私有化过度入侵生态旅游地,造成生态旅游资源破坏与生态环境的污染。很多风景好的地方也是最让特权阶层和富裕人群虎视眈眈的地方,纷纷去圈地建设楼堂馆所,打造私人俱乐部或会所,成为景区私有化的根源。一些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当地政府为了提高风景资源的经济收益,都想在那里开发一站式旅游综合体验区,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多方面的复合需求,造成景区城市化和商业化。
随意更改规划。一些景区所在地政府视规划为囊中之物,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更改规划,无视规划的严肃性。更有一些领导在规划编制或规划修编时,强加进自己的意愿,加之一些规划编制单位又缺乏原则性,造成规划的严肃性不足。
外围污染不容忽视。江苏常州天目湖与浙江杭州千岛湖都处在工业发达地区,大气面源污染随降雨沉落湖中,成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另外,两个风景区周边还有很多农业种植也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据监测,天目湖水体污染80%以上是由降水造成的,19%是由周边农业或湖水养殖造成的,旅游开发造成的污染大概1%左右。
浙江千岛湖水源上游在安徽省,经常有上游飘过来的各种漂浮垃圾以及上游流下来的生活污水。最可怕的是在上游建造纸厂一类的工业企业,对水体的污染就更大,区域协调与生态补偿已经成为景区管理的重要问题。
知识缺乏造成实践混乱。景区管理者、经营者以及游客对生态旅游缺乏必备知识,造成生态旅游概念和生态旅游实践混乱。现在很多景区大打生态旅游的广告招揽游客,其实所做的并不是生态旅游产品,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非常普遍。总之,整个行业亟需进行生态旅游知识的全国普及,亟需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体系。
(作者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我国发展旅游不仅充当了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也成了多数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就业、保护生态环境以及很多落后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乃至唯一手段。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和低碳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但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很多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景区“三化(城市化、商业化、私有化)”,打着旅游旗号在景区开发房地产,自然与人文的珍贵遗产遭到破坏,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问题,旅游收益分配问题以及跨行政区旅游不协调等等。这些都是影响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毒瘤”,是与生态旅游理念和实践背道而驰的,为社会广泛诟病,也引起旅游管理部门乃至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亟需找到病灶进行根除。江苏省常州市天目湖景区以及浙江省杭州市千岛湖景区的调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由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一次生态旅游调查。
成功经验
调查团通过踏勘现场、审阅规划、深度访谈以及圆桌会议等形式,深入了解了两个景区在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生态旅游破除生态恶性循环怪圈。两个景区都处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景区所在地周边同类县市经济发展速度都很快,当地政府发展经济致富一方的压力很大,在旅游发展起来之前主要靠农业种植、网箱养殖、湖岸挖沙等方式来维持生计,对生态环境破坏和污染很严重,陷入了“生态恶性循环”的怪圈。为改变这种状况,景区所在地政府认识到只能依托旅游资源与环境的比较优势,通过发展旅游来促进经济发展,才是跳出生态恶性循环怪圈的唯一出路。
实践证明,通过发展旅游,积累了整治环境的资金,让当地人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与他们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才有了大力度的环境整治行动,如千岛湖的“五大整治(拆违拆旧、取缔网箱养殖、污水上岸、禁止挖沙以及禁止垂钓)”以及天目湖的“两退(退耕还林、退渔还湖)”。我国中西部很多景区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并不是因为游客量过大造成的,而是由于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造成的,千岛湖和天目湖用旅游发展积累的资金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如湖滨每个村都建设有污水处理场,从而形成了发展与保护良性互动的局面。
生态意识加强,避免“杀鸡取卵”短视行为。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基础。在天目湖与千岛湖旅游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领导与当地居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越来越强,规划建设项目如果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或造成潜在威胁,就会遭到反对乃至举报。现在的游客也越来越抛弃生态环境不佳的旅游地,旅游地的领导和居民越来越认识到破坏环境就是砸自己的饭碗。据千岛湖景区所在地领导介绍,曾经有领导因引进对环境有破坏的项目而严重影响了仕途。
一把手的意识决定景区的命运。旅游景区所在地党政一把手的认识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现在旅游缺少法制,主管风景名胜区的部门于所在地领导队伍中人微言轻,形成了党政一把手某种程度上决定着风景区的发展方向和开发强度,及领导的品位决定着风景区的品质和品位的现状。长官意识同样影响着风景名胜区的命运。随着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深入,现在的党政领导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这是普遍现象。但不排除个别领导急功近利,追求短期利益,在景区内部过度开发旅游房地产。因此,提高党政领导的执政水平和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对景区发展至关重要。
科学规划是景区生态保护的前提。现在我国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县市级风景名胜区与国外的国家公园近似,那么,首先需要进行的就是功能分区,一般分成核心保护区、低密度利用区与高密度利用区。如果强行阻止对风景名胜区的利用,在现实中也很难执行。所以,重要的是在风景名胜区进行开发利用之前,必须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规划。
科学规划是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风景区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满足游客观光游览,游览线路如何组织,哪些风景需要严加保护,哪些地方可进行适度开发,什么地方进行什么强度的开发,哪些产业要限制,哪些产业是准入的,都需要进行科学规划。规划一旦制定,就要至少执行五年以上时间,战略方向与重点保护对象上至少要执行十到十五年时间。风景名胜区的科学规划包括总体规划与重要开发地段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严格实行红线管理。另外,景区建设要严格控制建筑密度、容积率、建筑色彩、建筑功能与用途以及给排水管网布局。除此之外,还要经常进行对规划实施的评估,建立完善的规划考核与评估制度。
旅游富民是旅游业发展的终极目标。鼓励并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合理分配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是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些风景区引进外来开发商,不仅造成旅游收益的流失,而且本地居民很难从旅游开发中受益,引起当地居民敌视开发商等社会问题,重则打架斗殴,轻则破坏景区的设施。生态旅游开发就是要富民,要让当地居民充分分享旅游开发带来的收益。
天目湖为了保护周边的生态环境,由政府出面租下四周山地,由每年每亩10元的租金提高到每年每亩100元的租金,深受当地居民欢迎。天目湖管理者还积极引导当地居民发展旅游农庄,给他们进行培训,引导他们从农业转型到现代服务业中来。据当地旅游部门介绍,不管是千岛湖还是天目湖,90%的家庭都参与了旅游,真正实现了靠发展旅游致富一方百姓的目的。
存在问题
“三化”问题突出。城市化、商业化与私有化过度入侵生态旅游地,造成生态旅游资源破坏与生态环境的污染。很多风景好的地方也是最让特权阶层和富裕人群虎视眈眈的地方,纷纷去圈地建设楼堂馆所,打造私人俱乐部或会所,成为景区私有化的根源。一些风景名胜区所在地的当地政府为了提高风景资源的经济收益,都想在那里开发一站式旅游综合体验区,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多方面的复合需求,造成景区城市化和商业化。
随意更改规划。一些景区所在地政府视规划为囊中之物,根据自己的利益诉求更改规划,无视规划的严肃性。更有一些领导在规划编制或规划修编时,强加进自己的意愿,加之一些规划编制单位又缺乏原则性,造成规划的严肃性不足。
外围污染不容忽视。江苏常州天目湖与浙江杭州千岛湖都处在工业发达地区,大气面源污染随降雨沉落湖中,成为水体的主要污染源。另外,两个风景区周边还有很多农业种植也成为主要的污染源之一。据监测,天目湖水体污染80%以上是由降水造成的,19%是由周边农业或湖水养殖造成的,旅游开发造成的污染大概1%左右。
浙江千岛湖水源上游在安徽省,经常有上游飘过来的各种漂浮垃圾以及上游流下来的生活污水。最可怕的是在上游建造纸厂一类的工业企业,对水体的污染就更大,区域协调与生态补偿已经成为景区管理的重要问题。
知识缺乏造成实践混乱。景区管理者、经营者以及游客对生态旅游缺乏必备知识,造成生态旅游概念和生态旅游实践混乱。现在很多景区大打生态旅游的广告招揽游客,其实所做的并不是生态旅游产品,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现象非常普遍。总之,整个行业亟需进行生态旅游知识的全国普及,亟需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并建立起一套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生态旅游认证标准体系。
(作者系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