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有一种诊疗的方法,叫“望闻问切”。什么叫“望闻问切”呢?就是医生给病人看病,先看脸色、舌头、掌纹和精神状态;然后听心律、说话的声音,仔细询问病因及生病过程;最后把脉,进一步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从而作出判断。其实,这种看诊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写作文。
我们知道,写作文离不开观察。而中医的“望”,就是观察。观察之于作文,犹如鱼和水,没有水,鱼无法生活。所以,鲁迅先生说,要创作,第一需观察。
那么,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观察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是构成世界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男人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女人温婉多情,貌美如花;农民老实巴交,淳朴善良,书生温文尔雅,满腹经纶;年轻人血气方刚,精力旺盛,老年人年饱经沧桑,阅历丰富高;大人老成持重,小孩天真烂漫。就是同一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境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比如闰土。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天真,活泼,健康,可爱。
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紅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形象木讷,说话迟钝、笨拙。
为什么同是闰土,前后形象大相径庭呢?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中一点就是生活所致。少年闰土生活在“我”家,“我”是地主家的少爷,而闰土则是雇工的儿子。我们年龄相仿,都是小孩子,“不懂事”。“我”视闰土为朋友,闰土称“我”为迅哥,“我们”两小无猜,无话不说,无事不谈。闰土和“我”讲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捡贝壳、潮汛看跳鱼儿等许多“稀奇的事”。而人到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木头人”。这是为什么?残酷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政治压迫,生活劫难,人格侮辱,多子、饥荒、苛捐杂税,兵、匪、官、绅,把一个天真、纯朴、健壮、活泼的少年折磨成愚昧、麻木,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态度谦恭、木讷迟钝的苦命人。这是时代、国家变迁导致的必然结果。
观察物。物有静态的物和动态的物。静态的物是静止不动的事物,比如,山峦、树木、房子、草坪、卧立不动的狗等;动态的物是处在活动状态的事物,比如,鸟在飞,云在走,水哗哗地流,狗汪汪地叫,风狂雨骤、电闪雷鸣,树木摇摆等等。这些事物构成自然、生活的有机体。请看:
1.我的卧室挨着大门。卧室的门朝北,南边正对着门的,就是我的学习桌子。桌子一侧摆着学习用品,笔、尺子、练习本等,另一侧是常用的书与字典。桌子旁边摆了几盆植物,有文竹、富贵竹、仙人球等。卧室的最西边是我的书柜,书柜上整齐有序地摆着许多书。书柜边上就是我的小床。对着床的一面墙壁,也就是卧室的东边,挂着许多奖状,那是我这几年努力的成果。
卧室,是静态的事物。小作者按方位顺序,依次介绍了室内北、南、西、东的物品摆放和设置。有条不紊,层次井然。
2.六月的天,活像顽皮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上午还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下午却突然翻了脸,漫天的乌云层层叠叠,像长江的波浪一浪盖一浪。
突然,不知从哪刮起一陈狂风,吹得马路边的树木东倒西歪。狂风过后,闪电像一根根鞭子,拼命地抽打着天空,仿佛要把天劈成几半。雷声轰隆隆响,震得楼房都微微颤抖。雨下起来了,粗大的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叭叭的响声。雨,越下越大,天地间就像挂着一块无比宽大的珠帘,朦朦胧胧,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雨点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的水花像串串珍珠。雨水顺着房檐哗啦啦地落下来,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像一条流动的河……
六月的天气,是动态的事物。前一段是静态描写,写天气变化,为后一段描写作铺垫。后一段是动态描写,写下雨时天空、地面的景象,渲染一种气氛,突出雨下得大。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怎样观察呢?六个字:认真、留心、到位。
认真,就是不马虎。观察要严肃认真,不可随心所欲,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必须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会有收获。
留心,就是多长一个心眼儿。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要养成习惯,刮一阵风也记,下一阵雨也记。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篇作文要写风写雨。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没有这样的生活积累,就写不好作文。
到位,就是要有具体的目标,明确的方法。比如,你想写一个人,就必须了解这个人。要了解这个人就需要走一定的程序,比如调查、采访、记录,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要求我们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亲力亲为,不能道听途说,或者闭门造车,凭空捏造。
观察的方法很多,有上下、左右、远近、高低、里外、动静等。具体怎样观察,要视观察对象而定。一般说来,观察人,从外表到内心;观察事,先起因,再经过,后结果;观察景或物,可按空间位移、时间变化,或事物的类别、总分等顺序。
观察还要选择观察点,也叫立足点,就是站的位置。观察的位置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二是动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着不走动,用眼睛聚焦,摄取信息;动点观察就是移步换景,走一处看一处。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不同。比如,《观潮》的作者(人教版四年级上)就是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观察点是在“海塘大堤上”,先听到大潮的声音,然后看到远方的大潮汹涌而来,最后大潮逐渐消退。而《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则是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走进颐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踪明晰,线路清楚。
闻,就是博闻强记。博,就是博览群书。书读得多,读得广,就能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作文时才能为我所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强调了多读书的作用。 闻,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别人能分清高低上下,看出优劣好差。因此要多向别人请教,多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不能故步自封,孤芳自赏。
强记,就是强调多背诵。背书是一种积累。书读得多,不去记,就会忘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人教版五年级上)中的“大树”季羡林爷爷说,一个小孩起码要背200首诗,50篇古文。这看起来有点多,其实还远远不够。我们主张多背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篇,丰富生活积淀。这对作文有很大帮助。
问,就是多提问,多问为什么。生活浩如烟海,知识无穷无尽。作为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在观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向别人请教。写作文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就能打开思路。问是打开一切知识的钥匙,是作文走向成功的通道。
切,就是写作文要切题,要选准切入点。切题就是作文要符合题目的意思,所写的内容要符合文章的主题,不能游离题目,去写与题目无关的话,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切入点,就是写作文的角度,是正面入手,还是反面切入;是单刀直入,还是迂回作战,这些都要视文章的中心而定。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一条亘古不变的定理。但是仔细考究一下,你就会发现,这话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正确。比如,李同学学习努力,也很刻苦,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如别人。而张同学平时歇歇学学,可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这是为什么?据观察,张同学平时注重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上课善于发问,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考得比别人好。这说明,种瓜未必得瓜,种豆未必得豆。很多时候,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从这个角度写出来的文章肯定别具一格,独到新颖。
怎样选准切入点呢?
从题目入手。有的题目规定了写作内容,如,“爸爸的脾气”;有的题目揭示了中心,如,“粗心的马超”;有的题目既没有规定内容,也没有点明中心,如,“上学路上”。面对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切入呢?我们不妨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
(1)上学路上看到的人:要好的朋友,素不相识的老人小孩,急着上班的叔叔阿姨……
(2)上學路上发生的事:搀扶老人过马路、汽车礼让行人;小区门口的饮食店新开张;马路边的窖井盖裂了,被好心人用红布条拦起来;公交车上遭遇扒手;摩托车相撞后救助伤者……
(3)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马路边的香樟树发出新芽;玉兰树开出洁白的花朵;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墙壁刷得雪白,像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街道两侧的霓虹灯发出夺目的亮光……
(4)上学路上想到的事:老师曾经交代的事情忘记做;前几天在这里摔过跤;妈妈答应过我看电影;今天是艺术节,得赶紧到学校参加彩排,等等。
从内容切入。比如,“爸爸的脾气”。正面切入:爸爸的脾气很温和,无论我做错了什么事,他从来不向我发脾气;反面切入:爸爸的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训我;正反两方面切入:爸爸的脾气像“晴雨表”,有时温和,有时暴躁。
从中心切入。比如,“粗心的马超”,题目的中心词是“粗心”。围绕这个中心,可以选择这样一些事例:①忘带书本;②写错自己的名字;③钥匙落在家里……
有一种情况,作文没有题目,也没有具体内容,老师只提供了话题,比如,以“团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样的话题,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内容也不好把握,这就需要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写家庭之间、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的主题相对集中,入题的范围小,写起来容易。如果把题目放在国家、民族层面去谈,问题就大了,不好把握和控制。
用中医学的“望闻问切”法写作文,能使文章立意、选材、构思等更“健康”。
我们知道,写作文离不开观察。而中医的“望”,就是观察。观察之于作文,犹如鱼和水,没有水,鱼无法生活。所以,鲁迅先生说,要创作,第一需观察。
那么,观察什么?怎样观察?
观察人。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是构成世界的主体。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特点,男人风流倜傥,英俊潇洒,女人温婉多情,貌美如花;农民老实巴交,淳朴善良,书生温文尔雅,满腹经纶;年轻人血气方刚,精力旺盛,老年人年饱经沧桑,阅历丰富高;大人老成持重,小孩天真烂漫。就是同一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境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特点也不同。比如闰土。
少年闰土:“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天真,活泼,健康,可爱。
中年闰土:“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紅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形象木讷,说话迟钝、笨拙。
为什么同是闰土,前后形象大相径庭呢?这里面有很多因素,其中一点就是生活所致。少年闰土生活在“我”家,“我”是地主家的少爷,而闰土则是雇工的儿子。我们年龄相仿,都是小孩子,“不懂事”。“我”视闰土为朋友,闰土称“我”为迅哥,“我们”两小无猜,无话不说,无事不谈。闰土和“我”讲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捡贝壳、潮汛看跳鱼儿等许多“稀奇的事”。而人到中年,闰土却成了一个“木头人”。这是为什么?残酷的阶级压迫、民族压迫、政治压迫,生活劫难,人格侮辱,多子、饥荒、苛捐杂税,兵、匪、官、绅,把一个天真、纯朴、健壮、活泼的少年折磨成愚昧、麻木,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态度谦恭、木讷迟钝的苦命人。这是时代、国家变迁导致的必然结果。
观察物。物有静态的物和动态的物。静态的物是静止不动的事物,比如,山峦、树木、房子、草坪、卧立不动的狗等;动态的物是处在活动状态的事物,比如,鸟在飞,云在走,水哗哗地流,狗汪汪地叫,风狂雨骤、电闪雷鸣,树木摇摆等等。这些事物构成自然、生活的有机体。请看:
1.我的卧室挨着大门。卧室的门朝北,南边正对着门的,就是我的学习桌子。桌子一侧摆着学习用品,笔、尺子、练习本等,另一侧是常用的书与字典。桌子旁边摆了几盆植物,有文竹、富贵竹、仙人球等。卧室的最西边是我的书柜,书柜上整齐有序地摆着许多书。书柜边上就是我的小床。对着床的一面墙壁,也就是卧室的东边,挂着许多奖状,那是我这几年努力的成果。
卧室,是静态的事物。小作者按方位顺序,依次介绍了室内北、南、西、东的物品摆放和设置。有条不紊,层次井然。
2.六月的天,活像顽皮娃娃的脸,说变就变。上午还是烈日当空,万里无云,下午却突然翻了脸,漫天的乌云层层叠叠,像长江的波浪一浪盖一浪。
突然,不知从哪刮起一陈狂风,吹得马路边的树木东倒西歪。狂风过后,闪电像一根根鞭子,拼命地抽打着天空,仿佛要把天劈成几半。雷声轰隆隆响,震得楼房都微微颤抖。雨下起来了,粗大的雨点打在玻璃窗上发出叭叭的响声。雨,越下越大,天地间就像挂着一块无比宽大的珠帘,朦朦胧胧,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雨点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的水花像串串珍珠。雨水顺着房檐哗啦啦地落下来,地面上到处都是积水,像一条流动的河……
六月的天气,是动态的事物。前一段是静态描写,写天气变化,为后一段描写作铺垫。后一段是动态描写,写下雨时天空、地面的景象,渲染一种气氛,突出雨下得大。一静一动,相得益彰。
怎样观察呢?六个字:认真、留心、到位。
认真,就是不马虎。观察要严肃认真,不可随心所欲,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必须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会有收获。
留心,就是多长一个心眼儿。随时随地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把观察的情况记录下来。要养成习惯,刮一阵风也记,下一阵雨也记。因为我们不知道哪一篇作文要写风写雨。如果没有这样的习惯,没有这样的生活积累,就写不好作文。
到位,就是要有具体的目标,明确的方法。比如,你想写一个人,就必须了解这个人。要了解这个人就需要走一定的程序,比如调查、采访、记录,这样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诗人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躬行”,就是要求我们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亲力亲为,不能道听途说,或者闭门造车,凭空捏造。
观察的方法很多,有上下、左右、远近、高低、里外、动静等。具体怎样观察,要视观察对象而定。一般说来,观察人,从外表到内心;观察事,先起因,再经过,后结果;观察景或物,可按空间位移、时间变化,或事物的类别、总分等顺序。
观察还要选择观察点,也叫立足点,就是站的位置。观察的位置有两种,一是定点观察,二是动点观察。定点观察就是站着不走动,用眼睛聚焦,摄取信息;动点观察就是移步换景,走一处看一处。观察点不同,看到的景物也不同。比如,《观潮》的作者(人教版四年级上)就是采用定点观察的方法,观察点是在“海塘大堤上”,先听到大潮的声音,然后看到远方的大潮汹涌而来,最后大潮逐渐消退。而《颐和园》(人教版四年级上)则是通过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颐和园的美丽景色。走进颐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登上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游踪明晰,线路清楚。
闻,就是博闻强记。博,就是博览群书。书读得多,读得广,就能吸收各方面的知识,作文时才能为我所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些都强调了多读书的作用。 闻,就是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作文是写给别人看的,自己不清楚的地方,别人能分清高低上下,看出优劣好差。因此要多向别人请教,多听取别人的修改意见,不能故步自封,孤芳自赏。
强记,就是强调多背诵。背书是一种积累。书读得多,不去记,就会忘记。《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人教版五年级上)中的“大树”季羡林爷爷说,一个小孩起码要背200首诗,50篇古文。这看起来有点多,其实还远远不够。我们主张多背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好篇,丰富生活积淀。这对作文有很大帮助。
问,就是多提问,多问为什么。生活浩如烟海,知识无穷无尽。作为小学生,年纪小,理解能力有限。在观察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向别人请教。写作文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怎么办,就能打开思路。问是打开一切知识的钥匙,是作文走向成功的通道。
切,就是写作文要切题,要选准切入点。切题就是作文要符合题目的意思,所写的内容要符合文章的主题,不能游离题目,去写与题目无关的话,这是作文的基本要求。
切入点,就是写作文的角度,是正面入手,还是反面切入;是单刀直入,还是迂回作战,这些都要视文章的中心而定。比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过去人们把它看作一条亘古不变的定理。但是仔细考究一下,你就会发现,这话在某些情况下不一定正确。比如,李同学学习努力,也很刻苦,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如别人。而张同学平时歇歇学学,可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名列前茅。这是为什么?据观察,张同学平时注重观察思考、分析判断,上课善于发问,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考得比别人好。这说明,种瓜未必得瓜,种豆未必得豆。很多时候,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从这个角度写出来的文章肯定别具一格,独到新颖。
怎样选准切入点呢?
从题目入手。有的题目规定了写作内容,如,“爸爸的脾气”;有的题目揭示了中心,如,“粗心的马超”;有的题目既没有规定内容,也没有点明中心,如,“上学路上”。面对这样的题目,应该怎样切入呢?我们不妨从正反两方面去考虑:
(1)上学路上看到的人:要好的朋友,素不相识的老人小孩,急着上班的叔叔阿姨……
(2)上學路上发生的事:搀扶老人过马路、汽车礼让行人;小区门口的饮食店新开张;马路边的窖井盖裂了,被好心人用红布条拦起来;公交车上遭遇扒手;摩托车相撞后救助伤者……
(3)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马路边的香樟树发出新芽;玉兰树开出洁白的花朵;小区的面貌焕然一新;墙壁刷得雪白,像穿了一件漂亮的衣服;街道两侧的霓虹灯发出夺目的亮光……
(4)上学路上想到的事:老师曾经交代的事情忘记做;前几天在这里摔过跤;妈妈答应过我看电影;今天是艺术节,得赶紧到学校参加彩排,等等。
从内容切入。比如,“爸爸的脾气”。正面切入:爸爸的脾气很温和,无论我做错了什么事,他从来不向我发脾气;反面切入:爸爸的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训我;正反两方面切入:爸爸的脾气像“晴雨表”,有时温和,有时暴躁。
从中心切入。比如,“粗心的马超”,题目的中心词是“粗心”。围绕这个中心,可以选择这样一些事例:①忘带书本;②写错自己的名字;③钥匙落在家里……
有一种情况,作文没有题目,也没有具体内容,老师只提供了话题,比如,以“团结”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这样的话题,写作范围比较宽泛,内容也不好把握,这就需要化大为小,从“小”处切入,写家庭之间、同学之间、班级之间发生的故事,这样的主题相对集中,入题的范围小,写起来容易。如果把题目放在国家、民族层面去谈,问题就大了,不好把握和控制。
用中医学的“望闻问切”法写作文,能使文章立意、选材、构思等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