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宗伟:学生不是“工业产品”教育的智慧在于“点化”

来源 :课堂内外·好老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VB1230ZXC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宗伟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江苏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做过4年高中教务处副主任、13年高中教学副校长、6年校长,2013年8月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任上卸任,现任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金沙中学语文教师,并在全国各地讲学数百场。语文教学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形成了“大气磅礴,细处摄神”的教学风格。著有专著《好玩的教育:学校文化重建五讲》《阅读,打开教育的另一扇门》《有趣的语文:一个语文教师的“另类”行走》《语文教师的使命》《你也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编著《校长之道和人格修炼》《健康教育》《成长的烦恼》等。
  有人说中国教育最不缺理念,最缺的是实践,不少前辈也说“知易行难”。但实际的情况往往是“行易知难”,甚至是“行难知亦难”。作为一名优秀校长、教育评论员,凌宗伟一直在教育路上且观察、且实践。他坚持每天撰写教育博客,抒发自己的教育观点,把自己的心得感悟分享给众多教育者。作为一名教育管理者与一线教师,在与老师学生相处时,他就把点滴的教育智慧传送给他们,力争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康德在谈及教育功能时说,“教育最大的秘密便是使人性完美,这是唯一能做的”,“改善人性完全在于良好的教育”。换个说法,能使人性慢慢变得完美才是教育的功能所在。“通过教育继续改善人性,提高品格,使人性具有价值,是非常可喜的”这就是教育的最大功能。
  信天游
  遇物则诲,相机而教
  凌宗伟出生在江海平原的一个小镇上,地方不大,倒也是千年古镇,书法、京剧、武术、盆景上千年来滋养着这方水土。因为种种原因,凌宗伟三兄弟的学历都不高,两位老兄均是小学学历,他自嘲,自己也就实实在在上了十个月的中师,认认真真实习了十个月,然后就在一所乡中心小学—石南小学的初中班开始了教师生涯。
  恢复高考那年,凌宗伟还是插队知青,在生产大队当电工,给全大队架低压线,给各小队拉外线,给各家各户装电灯,倒也过得蛮开心,未曾对“回城”抱任何希望。他清清楚楚记得那天爬在电线杆子上听到大队广播里播出了恢復高考的消息,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也没想过要去参加高考,因为他的高中几乎就是在刷标语、画宣传画、刻钢板中过来的。直到几位高中老师让同学带来口信建议凌宗伟参加母校的迎考补习班时,他才抱着试试看的念头回到母校参加每晚两个小时的复习。
  预考时因为没有经验,也没有手表可以计时,他在语文考试中才写了作文标题,考试结束铃就响了。还好,凌宗伟最终还是参加了复试,考取了本县城的海门师范中师班。尽管中师班里也开设了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课,但没什么系统,也没有教材,好在古代文学老师与古汉语老师陈少松、唐明生两夫妇只要发现报刊杂志上有关古代汉语知识的文章,就会拿给同学们抄录。当时凌宗伟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在找书、看书、抄书上,被同学们戏称为“夫子”。凌宗伟说,最近他去南京拜访陈老师夫妇,他们拿给他看的《唐诗选》里依然还夹着不少他抄录的文字。
  1980年,从江苏省海门师范中师班毕业后,凌宗伟成了石南小学的一名语文老师。石南小学的初中班当年名气很大,是全南通县中专考取人数最多的,附近乡镇和县城的孩子大都会想办法来这所学校就读。因此,来参观听课的人相对就多一些,许多老师不愿意让来访者听课,学校就抓住了凌宗伟。这一来,麻烦也来了,凌宗伟担心,那几位陪听者发现这次听你的课是这样上,下次听你的课还是这样上,不就没悬念了吗?于是每次被听课,他就会去石港中学,拜访其他语文老教师,向他们请教。 总之,每一次公开课,他总是要想着法子让课堂跟上一次不一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天马行空”“信天游”的风格,以后也就慢慢形成了他“遇物则诲,相机而教”的教育主张。
  PK
  校长一定要做教学专家
  真正的教学应该是思想的交流、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接触。在凌宗伟的语文课堂,他希望他的学生们得到的是微笑,是掌声,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2007年开始,先后在通州市金沙中学和二甲中学担任校长这一职务后,凌宗伟的感触更深。他说,校长,本就是教师。教师的一个重要技能就是上课,我们万不可因为成了管理者,就只知道去“管”——一个官,手里握着一根竹鞭去抽打下属,而忘记了“理”——去治玉,将一块块玉石雕琢成精美的玉器。要用我们的范本,去影响师生,磨砺师生,我们的管理才可能是有效的。
  “当校长了,我们不仅要上课,还要上好课”这是凌宗伟多年来的体会,也是他多年来奉行的一个原则。在凌宗伟打理学校的过程中,时不时地喜欢自告奋勇上公开课、研究课,还喜欢偶尔与教师“PK”一下。2007年11月2日下午,通州市金沙中学阶梯教室座无虚席。学校举办的初中语文教师优课评比正在进行。“凌校要和青年教师比赛”的消息不胫而走。同学科的、不同学科的;初中部的、高中部的;下午没有课的老师都三五成群地赶来了。
  比赛在紧张地进行着。三名年轻的选手都是经过第一轮比赛挑选出来的,他们所执教的都是季羡林的《神奇的丝瓜》,他们跟凌宗伟一样都是前一天下午才拿到课文。
  轮到凌宗伟上场了,一支粉笔,一张讲义。在“同学们好”的问候声中,开始了他的课堂教学。
  “同学们,你看到过丝瓜吗?”“你见到神奇的丝瓜吗?”“你想知道季羡林笔下的丝瓜吗?”……一个个饶有趣味的问题,紧紧地吸引了学生的心,同学们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
  “丝瓜真的有思想吗?如果有思想,又是谁的思想?想知道吗?那就请跟我来!”一组材料,几句点拨,国学泰斗季羡林的高大形象就这样悄然走进了孩子们的世界里。
  “何为参禅?何为达摩老祖?佛学中有怎样的禅意?你读出了文中的禅意了吗?”一连串的提问过后,课堂的气氛逐渐活跃起来,不仅是学生,连听课的老师、评委也都陶醉其中,想跟同学们一起回答问题。课堂高潮迭起,精彩纷呈。
  凌宗伟认为,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单单是上课,学校的其他工作,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同教师“PK”。因为要“PK”,我们就要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做好自己本分的工作;因为“PK”,师生就可能认可我们的管理,认可我们的为人,认可学校的追求。   这种“PK”绝不是为了炫耀,为了标榜,其意义在于为教师树立一个样版、一根标杆,给教师指明一个方向,还在于可以融洽关系,增进了解。所以,每次“PK”以后,凌宗伟都会给老师们讲他的意图,他的感悟,他的看法,请老师们谈谈他们的观感,想法,意见。通过“PK”,还能促进教师个人的反思。在一次次的“PK”中交流思想,碰撞智慧,接触心灵,求同存异,促进理解,共同前行。
  点化
  教育更需“视而不见”
  凌宗伟在一篇博客里发表了这样的观点:教育更需视而不见。问起为何要视而不见时,凌宗伟这样为记者解惑:
  每每在校园里行走的时候,我们总是会发现许许多多不顺眼的事,但是,当当事人已经意识到的时候,我们有时可以选择“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总是会想着那天的一幕:当校长期间我习惯身披着晨曦的初辉,步行到操场上去看学生的早操。有一天在往操场的半路上,隐隐看到教学楼的窗口里跳出来一个孩子,当时很想赶上前看看究竟,但终于还是忍住了。只见那孩子边跑边穿外套,从模样上看,是个女孩,她似乎也察觉到后面有人,回头一瞧竟是校长!于是,立马加快了步伐,回到操场队伍里去了。
  因为对方已经觉察到了,与其戳破窗户纸,让双方陷入尴尬的境地,倒不如“心有戚戚焉”,装装糊涂,甚至你还应该绕道走。教育的智慧就在于“点化”,而巧妙的点化和粗暴的说教,虽然看似失之毫厘,而将来的效果却差之千里。管理者的问题就在这里,总是将自己摆在一个权威的位置上,从道德高地和学术高地颐指气使,而很少去顾及具体情形。教育的麻烦也就在这里:我们总是想用自己的一套“标准”去刻模每一个生命的个体。
  关于如何点化学生,凌宗伟给记者述说了一个小案例:当我发现学生在考试时将试卷揉成一团扔在地下时,我会弯下腰捡起来给他抹平,拍拍孩子的后背,给孩子一个笑脸。或许就是一个简单的举动,一个细节的动作会从内心浸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主动改变。教育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孩子,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言行来感悟孩子,让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转变。
  记录
  博客记录教育人生
  凌宗伟初建博客是在2007年底。作为一名从事中学语文实际教学二十多年的资深教师,面对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种种误区,他深感责任重大!在教学之余,在学校管理之余,他时时注意语文教学的现状,为语文教学的发展奔走呼号。他在南通教育博客建立的“宗叔博客”,发布了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的文章逾70篇,与他交流的教育界同行络绎不绝,访问人次达5万之多。
  琐碎的思考,点滴的积累,让“宗叔博客”成为他与教育同行反思教学行为、总结教学得失、完善教学艺术的一方天地,在众多同行博友的关心下,“宗叔博客”在教育类博客中已具有一定的知名度。
  2008年8月,凌宗伟从金沙中学调到二甲中学担任校长。上任伊始,他号召全体教师和他一起在新浪网上建立了二甲中学“教育行者”博客圈 。这个博客圈也成为校长网上办公的平台。
  他通过博客勉励师生:满怀激情,为梦想而工作;二甲中学今天“第二”,明天未必不可以成为“第一”!
  他通过博客和教师们交流自己的管理理念。就在他与教师的你来我往的一篇篇博文中,二甲中学的教师们理解了他的行为文化建设的理念。
  他通过博客让教职员工们提建议、发泄情绪,用来改善学校的管理,逐步引导教师们充实的职业生活方式。
  2011年5月14日,福建《明日教育论坛》发出了一个“记载这一天”为主题的征稿帖。2011年5月15日,6:31分,凌宗伟就第一时间用5千多字记录了自己的生活,把自己一个繁琐而真实的2011年5月14日呈现在教师面前。
  随后,二甲中学“教育行者”博客圈里的师生共同行动起来,记录下自己的生活。记载尽管琐碎,但校长和老师,校长和学生之间就有了一种沟通、了解,其间不乏感动。
  在没有强制性规定的网络号召下,一所学校有这么多老师和学生一起行动起来,共同用文字记录走过的每一天,确实是一种非常高超的管理智慧,而这一管理行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意义就在于管理者通过博客尊重师生的生命丰富性和个体性,关注和了解师生生命状态,绝少刚性的、强制性的、督查性的管理行为,而是注重自我生命的“范本意识”,把自己的生命状态呈现给师生,以期实现管理者在管理中“平等中的首席”效应。
  这也就是二甲中学师生行为文化建设的真谛所在。凌宗伟博客意义也许就在这里。
  2013年8月从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二甲中学校长任上卸任后,凌宗伟又回归到一个教育培训师的角色。他认为,这样的角色更适合自己,“笔耕不辍”是他现在的人生关键词。不停地写,博客、微信以及媒体上经常会看到凌宗伟的教育主张。他说,他是在思考中行走着,前进着。
  或许就是一个简单的举动,一个细节的动作都会从内心浸润孩子的心田,让孩子主动改变。教育不是把自己的思想强行灌输给孩子,而是通过实实在在的言行来感悟孩子,让孩子得到潜移默化的转变。
  本刊记者:作为语文老师,您的教学主张是“遇物则诲,相机而教”,这个主张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凌宗伟:我认为,教学不存在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灵丹妙药,由于时间、场景在变化,教育的“变数”是永恒的。既然“变”是永恒的,“不变”是不可能的,所以教师要灵动。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往往对这些火花和引子视而不见,甚至毫无感觉,原因就在于缺乏独特的感受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比如,课堂上突然有麻雀飞进了教室,怎么办?一是把它赶出去,二是不闻不问,再有就是相机引导,跟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前两种情况没有及时消解不利因素,而“相机引导”就是具有课堂的灵感,能将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为我所用。
  本刊记者:现今教育界是否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如何看待这样的倾向?
  凌宗伟:不可否认的是,无论什么时候,功利主义总是存在的。今天教育生态中的功利主义,如雷体沛先生所言:“我们很多人都成了这个魔鬼的帮凶,这已经成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各种山头,各种模式,各种主义层出不穷,你还不能质疑,你一质疑,就成了另类,就成了众矢之的,许多人需要的是粉丝,是所谓抱团取暖。教育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更需要顺乎天理,尊重自然,多一点“无为而治”的意识,许多时候,无为远甚于有为,学校管理者与其他行业的管理者相比,恐怕更需要一种“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意识。所谓无为而治,并非不治,强调的是不乱为,不妄为,强调的是遵循人的生命发展的规律,恪守道德底线,坚守教育伦理,当然还要符合社会规范,顺应时代需要。
  本刊记者:为什么会想到,要研究民国教育家刘百川?他的教育思想或者理念对今天的教育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内容?
  凌宗伟:刘百川先生在抗战前夕效仿“四大家”,常年扎根江苏镇江大港教育实验区“匍匐前行”。就自己的实验、观察和思考,他写成了厚厚的三本《乡村教育实施记》,我不敢肯定这实验是否超越了民国教育的“四大家”,但我能肯定的是,当我们今天细观这些文字的时候,不难发现其早已囊括了今天我们所思所竭的诸多问题,并给我们指出了就解决问题的思路和途径,读来常令人茅塞顿开。刘百川先生主张“乡村教育”的“平民教育”和民国教育的“四大家”的“平民教育”相通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强烈主张“生计教育”,就是说要每个孩子都要学会谋生。我觉得在今天,这是有借鉴意义的。
  本刊记者:您曾当选年度读书推动人物,目前中国人或者中国教师的阅读现状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想到要推动阅读?
  凌宗伟: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成长史,现在比较可怕的是我们教书的人不读书或很少读书,或读书很窄。我以为一个教书人叫别人读书,自己不读书是没有道理的。教育的价值在哪里?不少教育学者乃至教育官員对教育的价值都有自己的阐释,普通老师也常常会思考这样的问题。我自己觉得阅读的价值在于帮助自己走出“洞穴”,在于理解教育,理解教学,明白管理。为了使更多的人能逃离“洞穴”,推动阅读不失为一种方式。一个人的价值观折射了他个人的阅历、学识、认知、阶层等综合性的因素。想要改变自己或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想要走出“洞穴”,绝不是别人的三言两语或一场辩论、一篇文章、一个讲座就可以的,读书不失为一条有效的路径。陈家琪先生最近就在一个场合说,还是要读书,许多学问在书中。
其他文献
采访在马小宇下课的间隙进行。她扎着简单的马尾,说话干脆利落,节奏明快,毫不拖泥带水,她笑着说采访结束以后,还要赶去上课。  上课,是马小宇成为老师二十多年心中最重要的事,有多重要呢,曾经她上午上完课,下午才到医院生孩子。听起来实在是令人震惊的敬业精神,也不得不令人感叹孩子自己将出生时间选得巧妙。而这一切在马小宇本人看来却道是寻常。  马小宇的母亲也是一名教师,一位平凡、朴实无华的老师,虽然她没有参
在何加伟儿时的记忆中,家对面有一所小学校,老师白天忙着为孩子們上课,晚饭后又忙着为大人们上夜课,空余了,老师还为大家写写对联,讲讲故事,谈谈科普,聊聊“如何做人”的话题。于是,在年幼的何加伟的认知中,老师代表着无所不能,受人尊敬。“自己长大了也能当老师就好了”,1983年初中毕业,追随着初心,何加伟填报了师范,立志要做一名人民教师。  从教生涯的第一站是南部县较为偏远的丘垭乡联盟村小,学校条件极差
一寸心是对教师的信仰,三尺地是对讲台的热爱。第一次走上讲台、第一次在黑板写下板书、第一次开家长会、第一次讲公开课……从懵懂无知慢慢地走向成熟,不变的是从教的初心——用心育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教育,是亦师亦友,是度人度己。好的教育是“浸”出来的,“润”出来的。  师生共成长:从“保姆”到班级“合伙人”  曾经的我,是一个典型的“保姆型”班主任:班级各种
作 者: (日)渡边淳一  出 版 社:青岛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1月  回想自己的生活,你有過类似这样的经历吗?在工作中为了领导的一句话,而成天闷闷不乐?为了生活中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和爱人闹得不可开交?别人对餐桌上的饭菜吃得津津有味,可你总觉得某个调料放多了,无法入口。如果有,就充分说明了我们需要培养一种能力,那就是顿感力。顿感力是人们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基本才能。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
2007年,陈春从贵州民族学院毕业,带着省级优秀大学毕业生的荣誉称号,她开始和师姐一起自主创业,闯荡社会。时隔三年,自主创业的经历让陈春意识到自己是一个适合做教育的人。她决定回归大山深处,当一名乡村教师,因为农村的孩子更需要自己。她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将新的教育理念带给山村。2010年9月,适逢县里招教师,经过半年的层层考核,陈春从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于2011年3月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走进了
一位来自湖北武汉的女士,38岁,患干眼症1年,最严重的是一看手机、电脑双眼就干涩疼痛。  望诊:面色暗黄,眼睛布满血丝,有疲惫之感。  闻诊:语音正常但有忧愁之音。  问诊:述说1年前的某天,同事说有一部电视剧特别好看,于是她便等到晚上11点夜深人静之时看了起来,一集不过瘾看两集,到凌晨3点多才收手。此后每天看4~5集,不到1个月,不仅人变瘦了,面部十分憔悴,关键是眼睛也越来越不舒服。又因近视加散
或许是专职心理教师的职业习惯,口气柔和、谈吐慎重,是薛玲玲给我的第一印象,不知不觉,就会让人产生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小时候,每逢假期跟堂弟堂妹一起玩,不管是给他们讲故事,还是给他们辅导作业,薛玲玲时不时就会得到长辈一句称赞,这孩子,讲得真清楚。  高考前,校长来班里做高考动员,薛玲玲向他提了一个问,最近感觉总是睡不好,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巧的是,那位校长刚好有心理学专业背景。他回答薛玲玲,不要太
2017年1月3日,由中原儿童国学教育研究会与太原师范学院汉字研究所等机构联合主办的2017年指导性年度汉字发布会在郑州举行。在全国文教界与各大媒体两百多位嘉宾的共同见证下,中国著名文字学家白双法先生与原河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著名书法家王鸿玉先生共同揭晓2017年丁酉鸡年指导性年度汉字:“丽”,寓意新故相推、金鸡报晓、日丽中天。这也是国内外发布的首個2017年度汉字。此前,2015年和2016年指
爱人之前,要先好好爱自己,因为爱自己,才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以下是根据世界各地不同专家的研究结果总结出多种保持快乐心情的方法。不妨来看一下,为自己制造快乐源泉。  学做乐天派 乐观是一种后天技巧,学习乐观有很多种方法。你注意过自己的走路姿态吗?很多人都是迈着缓慢的小碎步低头走路的,这样的人大部分很悲观。要改变自己,从走路姿势开始。首先,要糾正自己的身体,昂首挺胸,大步快速地走路。其次,改变自己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020年12月8日,盐津二小“浸润经典唱响童年”第三届童心校园小歌手比赛上,来自各个年级的同学们演唱了《童心向党》《我向国旗敬个礼》《红红的太阳》《妈妈和我》等经典歌曲,展现了童心向党,童心向阳的精神风貌。在这所创办不到三年的学校,“童心”一直是校园里的关键词。  盐津第二小学是仁怀市于2018年在原仁怀市第一中学搬迁后的场地上所创办的一所新校,初入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