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生”细无声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nnese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了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我们语文教师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中,不但要懂得如何去教给学生知识、技能,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而且要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使他们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
  一、推开学而不厌之门,开拓广阔天地
  “新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阶段要求背诵的古今优秀诗文有160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品味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指导课上,我建议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古诗,几个星期下来,学生对古诗渐渐失去了兴趣,情境教学,激励的语言都苍白无力。现在的孩子为什么这样不好学呢?“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灵机一动,我和学生同诵古诗,相约搜集描写“月亮”的诗,我精心准备,在阅读课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激情诵出,学生眼睛亮晶晶,屏住呼吸,继而是掌声如潮。“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学生深情诵着,述说着诗的意境,从背诗延伸到阅读面的拓宽拓深,我如饥似渴涉猎各种类型书籍,学生更是视野开阔,遨游在书海中,《十万个为什么》、《水浒传》、《星球大战》……学生都读得津津有味。
  二、匠心巧送学习方法的锁匙,培养学习能力
  新課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扩大视野,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授之以渔”这需要师者的匠心独运,唯有精心设计才能更好掌握学习方法。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很多大师都上过,但我摒弃了他们的思路,因为第一次读《慈母情深》眼睛湿润了,我想起自己的母亲。为了让物质生活日益满足的孩子们能品味到一份别样的慈母情怀,笔者结合本单元的习作《父母的爱》进行教学,我想让孩子们体会一下字里行间蕴满慈母情,以“慈母情深,深在……”贯穿全课,学生先找出了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引导理解“震耳欲聋”的意思,体会“震耳欲聋”的环境,母亲昨天、今天、明天都在这震耳欲聋的环境中工作,母亲花一样的春天、炎热的夏天、飘香的秋天、白雪皑皑的冬天都将在这震耳欲聋的环境中工作,“慈母情深,深在这震耳欲聋的声音中”学生从这一环节中感受到,一个词的背后有无限的空间,富含满满的深情。放手让学生自学,惊喜不断,找到“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抓住“角落、极其瘦弱、弯曲”,仔细品味,既而体会到“慈母情深,深在瘦弱的脊背中;慈母情深,深在小小的角落里;慈母情深,深在弯曲着的脊背上”。“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孩子们抓住“掏、揉”的动作,围绕“皱皱”、“龟裂”展开了想象,进行了深挖,说出“慈母情深,深在掏的动作里;慈母情深,深在皱皱的毛票上;慈母情深,深在龟裂的手指上。”孩子们品读着,一一细节均被找出,从动作、神态、环境体会到慈母情深,最后让他们以“慈母的情,深在……”写一首小诗,在孩子们的朗诵中我看到他们眼里的泪花。“从字里行间我们体会到深深慈母情,写一下自己的母亲,希望从你的字里行间,也能体会到慈母情深。”在孩子们的笔下,我感受到他们与父母的爱之深。让我们匠心巧送孩子学习方法的锁匙,培养孩子学习的能力。
  三、让教、学、做成为一体,教会学生做人
  “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口语交际“劝说”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爸爸烟瘾很大,妈妈多次劝爸爸戒烟,可他就是不听;走在大街上,好朋友把果皮随手乱丢,其实不远处就有果皮箱;剧院里,大家都在静静地看戏,可身旁的两个人就是说个没完没了……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应该劝说别人。模拟现实表演,学生拾起香蕉皮,说:“朋友,你丢的不仅仅是香蕉皮,更是一种美德,看!多走几步,把香蕉皮放入果皮箱中,留下的是洁净的大地”、“瞧,多精彩的戏,用心欣赏,别让自己成为别人的戏,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看着精彩的表演,听着真诚甚至有点哲理的语言,我深深感动了。可是,集队到食堂就餐,路过垃圾箱,一个同学随手扔了一块纸,纸飘飘悠悠落到路旁,全班学生熟视无睹,课堂上是表演吗?我让前进的脚步停了下来,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盯着那张纸,静静的,我走上前捡起放入垃圾箱中,做完之后,我意味深长地说“我们不仅要学,更重要的是做。”就餐时,孩子们文雅地吃着饭,少了往日的“喧闹”,学与做相辅相成,教学做融为一体。“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总之,只要有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有一种执着实践的精神,就会让课堂精彩纷呈,让生活丰富多彩,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会无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宿迁市宿城区耿车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爸爸,你看,树叶都掉光了,鸟儿也都不来了,树好孤单呀!聪明的好爸爸,想个办法让树高兴一下,好不好?”  “嗯,让我想想。给树一个大大的红气  球?这个主意算不上好。用圣诞彩带把树打扮一下?这个主意也不怎么样。啊,我想到啦,我们做一串玉米风铃挂在树上吧!金灿灿的玉米风铃,风儿一吹叮当响的玉米风铃。这样的话,鸟儿们也会回来的。要是鸟儿把玉米粒啄(zhuó)光了,我们就再挂上一串新的!怎么样?”  “
从我转学到我们班上起,到现在已经三个多月了,看了前面大家写的数学日记,我觉得我和班上的同学已经熟悉了。今天轮到我来写,写什么呢?我想就写写我“狡猾”的爸爸吧。  今天中午,我坐在阳台的秋千上津津有味地吃雪饼时,爸爸下班回来了。  可能是爸爸肚子很饿了,他先到厨房去想偷吃妈妈刚做好的红烧肉,眼明手快的妈妈一筷子打在他手上。他转了一圈,又盯上了我手里的雪饼。  爸爸对我说:“乖女儿,来,分爸爸一块吧。
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园数学教学“重点”在哪?这已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成为我们教学实践的方向。    一、内化《纲要》理念,“重”数学活动的科学性  数学具有抽象性、系统性、逻辑性。我们必须内化《纲要》理念,走进新课程。幼儿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幼儿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将数学和科学的有机融合,让
2010年9月17日,这一天,我不能忘记,我也忘不了。那天,我参加了江阴市教学新秀课堂教学决赛。上课的内容是前一天通知的,课题是苏教版四年级教材《空气中有什么》。由于我是兼职科学老师,实验操作是我致命的一个弱项,加上时间仓促,准备不足,我上了一堂失败的科学课。  下面就结合那堂课,谈谈在教学中如何真诚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一、细心观察营造氛围  华东师大吴刚平教授说过:“真实的教学情景是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很多老师常抱怨自己的“苦口婆心”对学生收效甚微,甚至是适得其反、背道而驰。然而老师们可曾反思过,自己的“逆耳忠言”在批评教育时是否已经让学生无地自容,成为使学生产生“恶语伤人六月寒”的心态。  一、如何正确认识批评的内涵  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的自尊,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其加以评判,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把探索研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尊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了,应该说科学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确实给老师很大的自主权,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于是,众多新颖的教学设计出来了,教材不曾涉足的内容出来了……,令人眼花瞭乱,我也在困惑着,面对脑子里闪现出的各种设计思路,我该选择哪种设计进行教学呢?什么样的活动设计才是有效的呢?我认为必须做到两点:1、预设的探究目标是否合理,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实现;2、设计的活动能否让学生愿意学、学得有乐趣、有收获。下面
著名心理学家康德指出:“概念只有同人们的已有知识发生联系时,才具有意义。”在教学中对应于学生,即教什么只有同他们现有经验中的知识体系、思维方式和方法产生联系,才能使得教学变得有效。但文本在内容和思想承载上通常反应创作时的社会与生活情况,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与学生已有经验间存在着一条显而易见的时空鸿沟。这种差异存在割裂了从作者的“文本”成为读者的“作品”的纽带,导致文本与学生难以琴瑟和鸣,教学有效性就
一、让学生猜一猜,满足学生的探求欲望  课堂上,为了让孩子们亲身感受一下1千克有多重,老师建议孩子们可以掂一掂身边的东西,比如盐、味精、红枣、洗衣粉等。(一包盐500克,一包味精1千克。)孩子们兴致很高,拿起来就放在手里掂一掂,又似有所体会地点点头,就象一个经验十足的商人。  这时,老师在讲台上各放了三只黑袋子:“这几只袋子里都装着东西,其中有一只重1千克,看谁能把它找出来?”孩子们劲头更高了,都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世界的教育技术日益先进。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与科技的结合。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科技含量高,应用性强的新兴教育技术,在教育事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将各种媒体信息进行集合,交互式地处理文本、声音、图像、图形、视频等媒体信息,而且能够与现代通讯设备形成网络,构成全方面、多渠道、交互式的教学系统。这一教学技术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观念,丰富了学生获
在汉字进入电脑以前,写字被普遍看成读书人的门面,不能不重视。然而因电脑和汉字输入技术似乎让人觉得写字的“必要性”越来越小。教师习惯用课件指导写字,板书渐渐在写字指导中消失了。这怎能不令笔者为教师对学生写字和写字能力的培养,深感不安呢?  近日,听了一些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课,看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在课堂上,很少有老师进行示范写字,他们有的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了写字教学,有的虽然也示范写字,但也只是写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