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图示法与历史问题教学法,这两种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中各有短长,但如果将这两种教学法有机地结合运用,却能起到扬弃各自不足,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
关键词:图示法;问题教学;多角度;思维
历史图示法是用最优化组合的知识结构图,把历史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教师引导,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问题教学法是通过一系列编排有序的问题来激疑、释疑,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将上述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起到扬长避短的功效。它兼有历史图示教学法所具有的纵横联系的宏观广度的优点和历史问题教学法所具有的思维的微观中观深度的优点。在日常教学中与公开课教学的不断尝试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作业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答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分析问题能有理有据。平时的课堂中也更能理清历史思路,史论结合,更加注重时间的纵向、横向之间的比较联系。
一、按历史事件发展历程,解除疑问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大部分课文都能按照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来梳理。我们可以用图示法,把历史事件按时间联系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可以把握历史事件发展的连续性,有利于形成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以《美国的诞生》为例。在本课中图示法与问题教学法紧密结合。梳理本课提出的三个重点问题,分别是:一、北美殖民的人们为什么那么渴望自由?二、为了追求自由,北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独立战争,请你描述独立战争的过程。三、独立战争后,北美人民通过什么方式来保障自由?
八年级下册的历史内容明显增多,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增加了学习难度。通过将历史知识用图示的方法展示的同时,用问题教学法深入挖掘,这样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的课堂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抓住阶段特征,娓娓道来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历史问题并不是一个历史事件,它往往由几个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仔细研究,我们往往能将这几个历史事件按照一定的方式串联起来。
以《北方的民族融合》为例,首先要向同学们展示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展示地图,第一个问题是: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五个?紧接着展示图片,让同学们说一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对于汉族产生了影响,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民族融合的产物?然后让同学们看课本及阅读卡,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最后一块内容是北魏之后,北朝的朝代更迭。
本课的“灵魂”是融合,抓住融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通过思维导图法,将北方民族融合的全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各民族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分析人物主张及影响,把握思想共同特征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来表现某个时期的时代特征的课文。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分别列出这些人物的思想主张外,还要注意把握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以此来分析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以《启蒙运动》为例,首先通过史料,让同学们了解启蒙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紧接着是让同学们通过史料、设计的环节分析三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紧接着探讨这三位人物思想上的共同点。最后,通过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通过思维导图法与问题教学法的紧密结合,思维导图法的整体性优势与问题法的深度性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整合关联要素,突出重点
从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要素看,历史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构成;从社会文化形态看,历史由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构成;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历史由背景、过程、影响构成。《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为例,利用阿拉伯人的服饰导入,然后分析阿拉伯帝國的地理位置、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出由于社会动荡,各阶层人们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随之一位领袖出现了,这个人物就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通过思维导图法与问题教学法的结合,本课逻辑衔接自然,重点突出,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了阿拉伯帝国,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的接受是有限的,只有使他们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才易于把握基本内容,并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打破过去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单一的教学组织方式,尝试一种从信息加工,思维发展,技能训练等不同角度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已成为当今教学方法研究和探讨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简论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费元度,《中学历史研究》,1999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张铭,《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
关键词:图示法;问题教学;多角度;思维
历史图示法是用最优化组合的知识结构图,把历史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教师引导,系统地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历史问题教学法是通过一系列编排有序的问题来激疑、释疑,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将上述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可起到扬长避短的功效。它兼有历史图示教学法所具有的纵横联系的宏观广度的优点和历史问题教学法所具有的思维的微观中观深度的优点。在日常教学中与公开课教学的不断尝试中,我们发现这两种教学方法的结合运用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学生的作业反馈中,我们发现,学生答题的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分析问题能有理有据。平时的课堂中也更能理清历史思路,史论结合,更加注重时间的纵向、横向之间的比较联系。
一、按历史事件发展历程,解除疑问
初中历史与社会中的大部分课文都能按照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影响来梳理。我们可以用图示法,把历史事件按时间联系的方式显示出来,从而可以把握历史事件发展的连续性,有利于形成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以《美国的诞生》为例。在本课中图示法与问题教学法紧密结合。梳理本课提出的三个重点问题,分别是:一、北美殖民的人们为什么那么渴望自由?二、为了追求自由,北美殖民地人民进行了独立战争,请你描述独立战争的过程。三、独立战争后,北美人民通过什么方式来保障自由?
八年级下册的历史内容明显增多,这对于八年级学生来说增加了学习难度。通过将历史知识用图示的方法展示的同时,用问题教学法深入挖掘,这样不紧不慢、有条不紊的课堂节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抓住阶段特征,娓娓道来
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历史问题并不是一个历史事件,它往往由几个相互联系的历史事件构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仔细研究,我们往往能将这几个历史事件按照一定的方式串联起来。
以《北方的民族融合》为例,首先要向同学们展示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和西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展示地图,第一个问题是: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五个?紧接着展示图片,让同学们说一说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对于汉族产生了影响,那么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是民族融合的产物?然后让同学们看课本及阅读卡,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和影响分别是什么?最后一块内容是北魏之后,北朝的朝代更迭。
本课的“灵魂”是融合,抓住融合,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通过思维导图法,将北方民族融合的全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各民族的融合是时代发展的趋势。
三、分析人物主张及影响,把握思想共同特征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历史人物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来表现某个时期的时代特征的课文。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要分别列出这些人物的思想主张外,还要注意把握这些人物的共同特点,以此来分析本课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以《启蒙运动》为例,首先通过史料,让同学们了解启蒙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紧接着是让同学们通过史料、设计的环节分析三位伟大的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紧接着探讨这三位人物思想上的共同点。最后,通过材料,分析启蒙运动的影响。
通过思维导图法与问题教学法的紧密结合,思维导图法的整体性优势与问题法的深度性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
四、整合关联要素,突出重点
从人类历史活动的基本要素看,历史由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构成;从社会文化形态看,历史由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构成;从历史发展过程看,历史由背景、过程、影响构成。《阿拉伯帝国与伊斯兰文明》为例,利用阿拉伯人的服饰导入,然后分析阿拉伯帝國的地理位置、气候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得出由于社会动荡,各阶层人们渴望建立统一的国家。随之一位领袖出现了,这个人物就是穆罕默德。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在传播伊斯兰教的同时,实现了阿拉伯半岛的统一。8世纪中叶,阿拉伯国家成为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形成了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通过思维导图法与问题教学法的结合,本课逻辑衔接自然,重点突出,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了阿拉伯帝国,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布鲁纳认为,“学生在学习期间对知识的接受是有限的,只有使他们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才易于把握基本内容,并有利于知识技能的迁移。”打破过去的以知识传授为目的的单一的教学组织方式,尝试一种从信息加工,思维发展,技能训练等不同角度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多元化地培养学生的素质已成为当今教学方法研究和探讨的一个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简论历史知识结构图示教学法与问题教学法的综合运用,费元度,《中学历史研究》,1999
[2]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历史知识结构的教学,张铭,《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