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了多年心理专业知识,秦绪宝却也有迈不过心里的坎儿的时候。
秦绪宝的上一份工作是销售,发生在实习期间,供职于一家业内数一数二的教培公司,他的工作内容是销售一对一的课程服务。一节课两三百,家长们若是购买一个阶段的课程,往往要一次性花费好几万元。秦绪宝言语沟通能力好、情感感知能力强,是一个非常适合从事销售的人才。秦绪宝也证明了自己的确擅长销售,他业绩出色,薪资可观,如果继续做下去,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然而,秦绪宝偏偏就是迈不过心里的坎儿。他招揽来的学生,学习一个阶段没有效果时,他便觉得自己也有连带责任——当初是他让学生花了大价钱进来学习的。再推销时,秦绪宝总觉得少了些底气,在他的认知里,销售的底气源于产品的品质。
学习多年心理知识,秦绪宝当然知道如何克服与摆脱这样的心理问题,但内心的挣扎下,秦绪宝最终还是辞职了。采访中,秦绪宝分析道:“正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不太适合的地方。这份工作一开始是我的兴趣所向,能力也匹配,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的价值观否定了这份工作,人必须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才会明白。”
在实习中再次认识了自己,毕业时,秦绪宝開始重新考虑教师工作。曾经,因为对周围部分教师的刻板印象,这份工作本是一早就被他排除在职业规划外的。但也许就和销售工作一样,总要试了才知道是否适合。就这样,秦绪宝走上了讲台,也爱上了讲台。
以动态的方式看待生涯规划
成为老师后,秦绪宝发现,在生涯规划上,家长总是不希望孩子们去体验“探索自我”的成长过程。
在担任课程教师的同时,秦绪宝还承担着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其中,许多同学来咨询时都表达着相同的困惑:家长们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的一切,他们却依旧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未来想从事什么,但也并不想遵循家长所设定好的路线走下去。一些家长也找到秦绪宝倾诉:给孩子规划好了明亮的未来,却得不到理解。
在秦绪宝看来,这些来自家长们的规划路径,不少都相当完美,挑不出一点毛病,但却没有充分结合孩子们个人的兴趣和意愿。更重要的是,人对外部环境的探索需要自己进行,许多事情需要孩子们亲身体验了才会明白,每个人的人生,总归是要自己走下去。秦绪宝介绍,生涯规划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叫“尝试错误”,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尝试才能逐渐认清真实的自己。
因为对孩子的未来规划导致的亲子矛盾数不胜数,对此,秦绪宝提出了他的建议,不要将生涯规划看作静止不动的东西,要用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看待生涯规划,在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各退一步,“生涯规划不是固定的东西。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做物理学家,孩子就只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这样的生涯规划是没有弹性的。我更建议的生涯规划是设立一些中短期的目标。然后在朝着这些中短期目标不断行走的过程中,孩子们就会有很多新的体悟和感受,不断刷新对自己的认知,也许他们慢慢会发现,家长规划的,正好是适合他们的方向。”
“自我认知”是生涯规划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们探索与展现自我,秦绪宝设计过一场活动——让孩子们画一幅自画像。在活动情境中,秦绪宝让孩子们放飞思维,把任何想要表现的内心尽情展现出来。
学生们呈现了各式各样的自画像:一棵扎根在悬崖上的朝着阳光的绿树;一幅“扔纸飞机”图;云、气球、小花、书本、天使、恶魔组合而成的完整画像……
借着这些自画像,秦绪宝对学生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们对不确定的未来有担忧、惶恐,却与此同时都展现着充满力量的积极一面,“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上,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机会来让孩子们展现内心,因为它对知识的获取、分数的提高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是生涯规划课程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们的独特性,这样的独特性值得被悦纳和接受’。”
用故事增强学生体验感
“野草闲花遍地愁,龙争虎斗几时休。抬头吴越齐秦楚,转眼梁唐晋汉周。”念定场诗的话音刚落,随着惊堂木“啪”的一声,秦绪宝的“心理战疫”课程便开始了。
秦绪宝常常在课堂开始前念上一段定场诗,定场诗的内容有时与教学内容有关,有时也无关,“定场诗是说评书与单口相声中的一种形式,茶馆、剧场在开始前,往往比较闹腾,因此说书先生开始前,一般会先念一段定场诗,让大家知道他即将开讲,提醒台下的观众收起声音,集中注意力。这其实和我们的课堂很像,学生们在课间放松以后,注意力便松散了,老师需要在一上课就能收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秦绪宝眼中,心理课程本身是一门偏向于方法性质的课程,“如何调节情绪”“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找到自我”……但在上课中,如果只是把方法和步骤告诉学生,这样的心理健康课是枯燥的、干瘪的,或许讲着讲着,学生们就睡下了一大片。因此,在心理课上,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感,“体验大于知识和方法,比如你课后问学生,‘如何调节情绪’,他们未必还记得准确的方法,但如果教师在讲述时是通过给学生增强体验感的方式进行教学,那学生在未来遇到情绪方面的问题时,他无形中就知道如何应对。”
而讲故事正好是调动体验感的一种极佳方式,因为从小就喜欢听故事、看故事,当了老师后,秦绪宝便爱上了给学生讲故事。在秦绪宝看来,讲故事是心理课程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故事具有完整的闭合的情景,情景中可以包含多种想要表达的要素,因此,将知识融合在故事的讲述中,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心理学中的许多专业概念,减轻他们的认知负担。
一次,在教学学习动机中的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时,秦绪宝给孩子们讲述了垃圾桶的故事:
一个老头住在街边,旁边有个足球场,足球场拐弯的地方有个铁皮垃圾桶。每天,一群踢完球依旧兴致勃勃的小朋友走到铁皮垃圾桶面前时,都要踢一踢垃圾桶,声响特别大,住在旁边的老头对噪音愁闷已久,然而,给学校、街道反映都没有用。
老头想了个办法,他找到孩子们说,“我特别喜欢听你们踢垃圾桶的声音,我每天给你们10块钱,你们可以天天来踢吗?”孩子们一听还有钱拿,每天踢得更开心了。过了一段时间,老头又找到孩子们说,最近钱不多了,只能每天给他们5块钱请他们踢垃圾桶。孩子们有些不开心,但依旧每天来踢。接着,钱变成了3块、1块,最后老头说没有钱再给时,孩子们极为愤怒,再也不踢铁皮垃圾桶了。
在这个精心选取的故事中,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及两者的转换。接着,秦绪宝讲述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时便容易了很多,他告诉同学们,要警惕物质奖励下产生的学习动机,这属于“受控动机”,一旦物质停止,人们便很难再产生想要学习的自主动机。
在生活中,除了随时随地搜罗各种对教学有帮助的故事,秦绪宝还常在哔哩哔哩、抖音、YouTube上寻找有趣好玩的小视频用来穿插在课堂间,“现在的孩子们喜欢看哔哩哔哩一类的短视频网站,因此,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互联网短视频素材,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理解许多知识。”
自从成为老师,秦绪宝每天都格外踏实:销售,仅仅负责卖产品,但产品的品质却不是个人能决定的;而一名老师的教学内容、质量,却是实实在在把握在他自己手中。
秦绪宝的上一份工作是销售,发生在实习期间,供职于一家业内数一数二的教培公司,他的工作内容是销售一对一的课程服务。一节课两三百,家长们若是购买一个阶段的课程,往往要一次性花费好几万元。秦绪宝言语沟通能力好、情感感知能力强,是一个非常适合从事销售的人才。秦绪宝也证明了自己的确擅长销售,他业绩出色,薪资可观,如果继续做下去,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然而,秦绪宝偏偏就是迈不过心里的坎儿。他招揽来的学生,学习一个阶段没有效果时,他便觉得自己也有连带责任——当初是他让学生花了大价钱进来学习的。再推销时,秦绪宝总觉得少了些底气,在他的认知里,销售的底气源于产品的品质。
学习多年心理知识,秦绪宝当然知道如何克服与摆脱这样的心理问题,但内心的挣扎下,秦绪宝最终还是辞职了。采访中,秦绪宝分析道:“正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不太适合的地方。这份工作一开始是我的兴趣所向,能力也匹配,但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的价值观否定了这份工作,人必须经历这样的探索过程才会明白。”
在实习中再次认识了自己,毕业时,秦绪宝開始重新考虑教师工作。曾经,因为对周围部分教师的刻板印象,这份工作本是一早就被他排除在职业规划外的。但也许就和销售工作一样,总要试了才知道是否适合。就这样,秦绪宝走上了讲台,也爱上了讲台。
以动态的方式看待生涯规划
成为老师后,秦绪宝发现,在生涯规划上,家长总是不希望孩子们去体验“探索自我”的成长过程。
在担任课程教师的同时,秦绪宝还承担着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其中,许多同学来咨询时都表达着相同的困惑:家长们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的一切,他们却依旧迷茫,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未来想从事什么,但也并不想遵循家长所设定好的路线走下去。一些家长也找到秦绪宝倾诉:给孩子规划好了明亮的未来,却得不到理解。
在秦绪宝看来,这些来自家长们的规划路径,不少都相当完美,挑不出一点毛病,但却没有充分结合孩子们个人的兴趣和意愿。更重要的是,人对外部环境的探索需要自己进行,许多事情需要孩子们亲身体验了才会明白,每个人的人生,总归是要自己走下去。秦绪宝介绍,生涯规划中有一个非常核心的理念叫“尝试错误”,在成长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尝试才能逐渐认清真实的自己。
因为对孩子的未来规划导致的亲子矛盾数不胜数,对此,秦绪宝提出了他的建议,不要将生涯规划看作静止不动的东西,要用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看待生涯规划,在探索的过程中,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各退一步,“生涯规划不是固定的东西。比如家长要求孩子做物理学家,孩子就只能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这样的生涯规划是没有弹性的。我更建议的生涯规划是设立一些中短期的目标。然后在朝着这些中短期目标不断行走的过程中,孩子们就会有很多新的体悟和感受,不断刷新对自己的认知,也许他们慢慢会发现,家长规划的,正好是适合他们的方向。”
“自我认知”是生涯规划课程中最核心的部分,为了帮助学生们探索与展现自我,秦绪宝设计过一场活动——让孩子们画一幅自画像。在活动情境中,秦绪宝让孩子们放飞思维,把任何想要表现的内心尽情展现出来。
学生们呈现了各式各样的自画像:一棵扎根在悬崖上的朝着阳光的绿树;一幅“扔纸飞机”图;云、气球、小花、书本、天使、恶魔组合而成的完整画像……
借着这些自画像,秦绪宝对学生们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生们对不确定的未来有担忧、惶恐,却与此同时都展现着充满力量的积极一面,“在传统的学科课程上,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机会来让孩子们展现内心,因为它对知识的获取、分数的提高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但是生涯规划课程可以给孩子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展现自己,帮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他们的独特性,这样的独特性值得被悦纳和接受’。”
用故事增强学生体验感
“野草闲花遍地愁,龙争虎斗几时休。抬头吴越齐秦楚,转眼梁唐晋汉周。”念定场诗的话音刚落,随着惊堂木“啪”的一声,秦绪宝的“心理战疫”课程便开始了。
秦绪宝常常在课堂开始前念上一段定场诗,定场诗的内容有时与教学内容有关,有时也无关,“定场诗是说评书与单口相声中的一种形式,茶馆、剧场在开始前,往往比较闹腾,因此说书先生开始前,一般会先念一段定场诗,让大家知道他即将开讲,提醒台下的观众收起声音,集中注意力。这其实和我们的课堂很像,学生们在课间放松以后,注意力便松散了,老师需要在一上课就能收起学生的注意力。”
在秦绪宝眼中,心理课程本身是一门偏向于方法性质的课程,“如何调节情绪”“如何面对压力”“如何找到自我”……但在上课中,如果只是把方法和步骤告诉学生,这样的心理健康课是枯燥的、干瘪的,或许讲着讲着,学生们就睡下了一大片。因此,在心理课上,最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调动学生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感,“体验大于知识和方法,比如你课后问学生,‘如何调节情绪’,他们未必还记得准确的方法,但如果教师在讲述时是通过给学生增强体验感的方式进行教学,那学生在未来遇到情绪方面的问题时,他无形中就知道如何应对。”
而讲故事正好是调动体验感的一种极佳方式,因为从小就喜欢听故事、看故事,当了老师后,秦绪宝便爱上了给学生讲故事。在秦绪宝看来,讲故事是心理课程中极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故事具有完整的闭合的情景,情景中可以包含多种想要表达的要素,因此,将知识融合在故事的讲述中,能够帮助学生们理解心理学中的许多专业概念,减轻他们的认知负担。
一次,在教学学习动机中的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时,秦绪宝给孩子们讲述了垃圾桶的故事:
一个老头住在街边,旁边有个足球场,足球场拐弯的地方有个铁皮垃圾桶。每天,一群踢完球依旧兴致勃勃的小朋友走到铁皮垃圾桶面前时,都要踢一踢垃圾桶,声响特别大,住在旁边的老头对噪音愁闷已久,然而,给学校、街道反映都没有用。
老头想了个办法,他找到孩子们说,“我特别喜欢听你们踢垃圾桶的声音,我每天给你们10块钱,你们可以天天来踢吗?”孩子们一听还有钱拿,每天踢得更开心了。过了一段时间,老头又找到孩子们说,最近钱不多了,只能每天给他们5块钱请他们踢垃圾桶。孩子们有些不开心,但依旧每天来踢。接着,钱变成了3块、1块,最后老头说没有钱再给时,孩子们极为愤怒,再也不踢铁皮垃圾桶了。
在这个精心选取的故事中,学生们一下子就理解了“受控动机”和“自主动机”及两者的转换。接着,秦绪宝讲述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时便容易了很多,他告诉同学们,要警惕物质奖励下产生的学习动机,这属于“受控动机”,一旦物质停止,人们便很难再产生想要学习的自主动机。
在生活中,除了随时随地搜罗各种对教学有帮助的故事,秦绪宝还常在哔哩哔哩、抖音、YouTube上寻找有趣好玩的小视频用来穿插在课堂间,“现在的孩子们喜欢看哔哩哔哩一类的短视频网站,因此,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互联网短视频素材,不仅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能帮助他们理解许多知识。”
自从成为老师,秦绪宝每天都格外踏实:销售,仅仅负责卖产品,但产品的品质却不是个人能决定的;而一名老师的教学内容、质量,却是实实在在把握在他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