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导向的联想式读书笔记法

来源 :广东教学报·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bluebu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基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了让学生习得做读书笔记这个阅读技能,养成终身受用的阅读习惯,笔者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时注意与小学衔接,将读书笔记要求规范化,做读书笔记常规化,以联想法优化读书笔记的指导。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运用“联想法”思维工具学会思考,灵活思维,学会表达。让他们在一本本书的阅读中坚持使用联想式读书笔记法,在阅读实践中习得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策略;联想;读书笔记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法是公认的实用的有效阅读策略。整本书的信息量大,覆盖的篇幅多,边阅读边做笔记,逐步梳理、分类,整合、概括,循序渐进地深入文本。
   学写读书笔记是新课标对第三学段(五六年级)学生的写作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明确读书笔记“一般要写明书名、作者、主要内容、读后主要感想及格言佳句摘录”,但笔者发现有些同学不知如何写读书笔记,或者写出来的质量堪忧:大多数对书中的内容感想浅薄或单一,有些甚至没有任何感想。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从2016年开始,笔者以联想式读书笔记法来优化“整本书阅读”策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教会学生运用“联想法”学会思考,灵活思维,做联想式读书笔记。在一本本书的阅读中坚持使用联想式读书笔记法,习得技能,养成习惯,形成能力。
   一、规范读书笔记,要求表述清晰
   笔记方法有多种,例如索引式、卡片式、批注式、质疑式、札记式、综合式、心得式、评语式、研讨式等等。但无论哪种,都要积极思考,挑选摘抄,感悟评论,所有这些都带有个人不同程度的“创造性”。
   批注是我国文学鉴赏和批评的重要形式和传统的读书方法。《如何阅读一本书》所推荐的读书笔记法其实就是批注。为了更利于学生掌握技能,简化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一般使用批注式、札记式和读书卡式,并特别做了规范。
   (一)批注式笔记
   指阅读时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惑用文字或符号的形式,笔录在文中空白处,切中肯綮的短词断句即可。分为眉批、旁批和尾批。具体要求:
   特别批注的词语,标着重号;需批注的句子画横线,比较长的文段,可用括号。要求标上日期,贴上索引便签。
   (二)札记式笔记
   阅读时在笔记本上做摘抄、写提要、记心得、做随笔记事等。
   1.摘抄:
   内容方面:(1)精彩的句子;(2)富有哲理性的话语;(3)有疑问或异议的句子。
   格式:(1)摘抄 感悟类:先摘抄日期,注明“原句”,接着抄写。另起一行写“赏析”或“感悟”。最后备注出处:书名、作者、出版社、页码;如是作品集,还需备注篇名,空一行后再摘抄赏析下一句。
   2.提要 评论类:对部分章节或整本书内容的概括虽难,但对于学生对整本书内容的把握非常重要,所以是读书笔记常用的类型。有时可用表格或画思维导图等形式创意表达。格式要求同上。
   3.读后感:基本要求自拟题目,思路清晰,结合作品内容,不少于600字。
   4.读书报告:在教材里选择一个“专题探究”任务进行研究,写一篇读书报告,要求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600字。
   (三)读书卡式笔记:填写老师精心制作的读书卡
   需要注意的是,首次布置某类读书笔记时,先进行具体的指导,明确了格式。开始重点规范格式,老师通过批改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让学生按要求做。让学生从格式规范开始做起,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形成技能。
   二、常规使用读书笔记,渐为习惯
   学生要扩大阅读面和增加阅读量,不能只靠精读细读几本书,必定需要结合浏览略读。
   老师可让学生做最简单的笔记:对重要信息只作圈点勾画不写感想。其实读书时一边画线一边读是将书的内容不断内化的有效方法。心理学研究表明:画线,是积极地链接个人思考和书本内容间的明确行动。
   《如何阅读一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基础阅读(“说什么”);第二层为检视阅读(系统化略读,书本架构);第三层为分析阅读(分析文本主题、结构、写作特色风格);第四层相当于研究性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又可以称为比较阅读。
   我们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时,至少应到达第三层次。为了更好地分析阅读,加深理解,一本书的阅读时间持续两到四周,每周做一次读书笔记。一般要求第一遍阅读时圈画出重要信息,重在弄明白写了什么。第二遍挑读,有三种策略:挑选出相关内容做批注,或摘抄与赏析或感悟,或写某些章节(未读完全文)的概要和评论。读完整本书后进行第三遍阅读,把握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主题,赏析写作特色等。第四遍则为专题探究寻读,进行研究性阅读。七年级一般要求至第三阅读层次,八年级升至第四阅读层次。
   三、运用联想法,提高读书笔记质量
   写读后感,是名著阅读活动的常规读写策略,但学生写的读后感,有些缺少条理,不少内容单薄,缺少丰富的层次感,感受流于浅表。为何会这样呢?
   一是思维碎片化。阅读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阅读是复杂的动态思维过程,需要唤起头脑中储存的知识信息,更主要的是对信息的筛选、提取、整合、分析。思维碎片化,未能将所阅读的所有内容建立有机的联系,只见森林不见树木,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二是没有情感介入。唤醒生活体验是文本解读的有效途径。学生不带情感地阅读,只是机械分析与被动地储存,没有融情其中,没有情感的共鸣,自然无法深化理解文本。这样只是记住文本内容、语言、思想,就无法实现语言和思想的内化。没有内化,就无法在真实语言实践中运用。
   非常赞同鄭桂华老师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语文关键能力,不仅要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现象,还要采用适当实践语言活动和教学引导,使学生梳理复杂的语言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如何帮助学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所读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使语言现象与现实现象或个人经历体验勾连起来,提升思维品质,实现语言和思想的内化,深化理解文本,并能在实践中运用?笔者尝试教会学生掌握“联想思维”工具,激活思维,学会建立多重关联。
   (一)对比之间显奇妙
   所谓“比较阅读”,就是把两种或多种文章(语段)对照着阅读,通过辨析其异同,发现其共性和个性特征,以加深认识和理解的阅读方法。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是为了明确其差别,以防混淆;异中求同是为了探寻其规律,归纳要点。我们先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对比将作品内的各要素联结起来:如《西游记》中景物之间、情节之间、人物形象之间、小说与现实之间的对比。
   1.“同而不同”环境篇
   通过每个语言片段的具体分析,学生感知景物的特点与后文情节、人物性格的关系,通过比较多个语言片段,學生发现相同和不同之处,体会作者不惜笔墨的环境描写的匠心。
   2.“一波三折”情节篇
   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很多故事都是“一波三折”。读者读这些故事都会为文中的角色捏一把汗。有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更让人忍不住读下去,有快点知道结局的冲动。故事跌宕起伏,而且趣味横生。还有男同学发现多个故事的共同特点就是情节都十分有趣,打斗十分激烈。
   3.人物形象篇
   4.“多元解读”小说主题篇
   (二)因果联想,丰厚感悟
   为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障碍,降低阅读理解的困难,需要老师结合文本具体指导。因此笔者以录制微课的形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以“感悟‘孙悟空由妖猴成佛’的原因”为例,让学生感知思维的路径,学习写作的方法,具体示例:如何抓住关键情节,展开因果联想(由因果联想的情节),感悟到《西游记》的丰富深厚道理的。同时在这个过程,学生通过“溯源”展开追寻式阅读,再度细读文本,对这部古典名著的内容会更熟悉,联结其相关的内容,产生更多新的体会,更能感受中国古典名著的魅力。
   探究一:曾经自由自在上天入地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为什么归于释教,接受护送唐僧到西天取经的重任?
   1.接受使命的最初原因:被压五行山的惨境。(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101页)
   2.接受使命的最初原因:抓住机会走出困境,功成后自有好处。(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107页)
   感悟:
   1.要善于把握机会改变命运。
   2.深陷困境时,要有乐观的精神,绝处也可能逢生。
   探究二:为什么孙悟空能够隐恶扬善,接受唐僧的教诲?
   1.劣性不改,被管教不服,堵气走了。(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106页)
   2.坚定决心西行,接受教诲的原因是:立大志——想得成大果。(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108页)
   3.坚定决心且听话的原因是紧箍咒。(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 第109页)
   4.坚定不移地护送唐僧的原因是:无依无靠,唐僧是唯一依靠。志向坚定。
   5.坚定不移地护送唐僧的原因是:理解唐僧,认识到自己的错处。
   感悟:
   1.人需要被教育,需要适当约束(金箍与紧箍咒如规矩与法规)。
   2.人需要不断磨砺,克服缺点,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3.理想是灯。匹夫不可夺志也。
   4.团队成员间需要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同心协力。
   ……
   探究三:为什么孙悟空在途中能够除魔降怪,战胜重重困难,全终全始,最后帮助唐僧取得真经?
   只是个人有了决心还不够,还得有信心。有些妖怪单凭孙悟空就能打死,有些则需要师徒四人互相信任,同心协力;而有些则强大得让他们束手无策,甚至连孙悟空都受重伤或险丢性命。你联想到哪些故事?再想想每当那时他们又是怎样走出困境的呢?
   能成功保护师傅取得真经的其中一个原因:神佛共助。
   感悟:
   1.敢于挑战困难,善于斗争,会借助外力。
   2.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3.坚持就是胜利。
   感悟总结:为什么孙悟空能成佛?
   1.由孙悟空接受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的原因感悟到:
   (1)要走正确的道路。(2)要善于把握机会改变命运。(3)立远大志向的重大意义。
   2.由孙悟空隐恶扬善并听唐僧教诲的原因感悟到:
   (1)人需要被教育,需要适当约束(金箍与紧箍咒如规矩与法规)。
   (2)人需要不断磨砺,克服缺点,成长为更好的自己。
   (3)理想是灯。匹夫不可夺志也。
   (4)团队成员间需要互相理解,和谐相处,同心协力。
   ……
   3.由孙悟空能降妖伏魔,助唐僧成功取经的原因感悟到:
   (1)敢于挑战困难,善于斗争,会借助外力。
   (2)一个朝着自己目标永远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
   (3)坚持就是胜利。
   ……
   “感悟”的意思是“明白,理解”。阅读中大多数学生停留在知道写了什么,而不知道需要理解什么,怎么理解。这就需要老师细致指导。感悟的路径是文中所写之人、所叙之事、所描之景,以及抒情议论句。感悟其言外之意,文字、文学所传达的:人品、人性;人情、事理;文学魅力,文化内涵等等。当学生明了思维的路径、思考的角度,感悟自然更深刻,更丰富。
   (三)联想成篇,写出深度与广度    教会学生掌握“联想思维”工具,激活思维,学会建立多重关联。对学生来说最难的是统整全书,归纳总结,确定论题,布局谋篇,写成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有深度有广度的读后感。
   为此,笔者做了如下尝试。
   1.提供写作支架帮助初学四种联想思维方式,罗列读后感提纲
   首先提供思维支架帮助学生开阔思路,罗列提纲。
   (1)接近联想
   (2)相似联想
   (3)对比联想
   (4)联想成篇: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或两三点,提炼观点,自拟题目,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700字。
   ①先罗列提纲:有条理地展开(接近、相似、对比或因果)联想(可一两种或多种方式组合),清思路,明层次。②再联想成篇:结合具体内容,举例(概括情节或引用细节描写片段)分析论述。
   通过罗列提纲的训练,更清楚文章的结构思路,读后感表达有更强的条理性、层次性。
   2.以学生作品为范例学习读后感联想式构思法,建构联想思维图式
   用联想思维方式把小说的各部分联结起来,既能细化解读,又能更好地整体把握作品;多角度思考,将书中语言与自己生活或读书经验联结,能更好地内化作品,感悟自然深刻丰富。
   (1)展开“接近联想”,例如“提起《西游记》,人们脑海中会浮现出唐僧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天取经的情景。是的,这一情景已深深地印在了我们脑海中,很自然而然地,提到《西游记》便想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就像是密不可分一样。这种接近联想,使我们对《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都有了更加透彻、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去了解接近”。接着用了四段分别结合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及白龙马的典型事件分析其多个形象特点。最后全文总结道:“就是这样的一行人西天取经,其人物各具性格。师徒一行人团结一心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只为给大唐取回真经,带来福音,不慕任何名利只为心中的信念走到了大雷音寺,虽然他们有着不同性格,但他们都有坚定的毅力,不放弃。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属于谁?”这篇读后感思路清晰,内容充实,还有自己独特的感悟。
   (2)运用“相似联想”,例如学生从唐僧联想到了“伟大的慈善家——费尼”,概述人物事迹分析人物,突出两人都“善良,乐于助人,专门利人,不求回报”。从三位徒弟联想到了“闻名中外的保镖——李旭”并结合情节进行分析其共同点,最后得出结论:“师徒四人与费尼、李旭是有所关联,有所相似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成功取经,完成使命。师徒四人让我知道了凝聚力的力量与重要性,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重要性,取长补短、广泛交友、学以致用的重要性。不兼具这些品质,怎能克服九九八十一难,从而到达西天取经,完成使命呢?”
   (3)展开“对比联想”,例如学生结合相关情节分三层分别得出观点:“取经前的孙悟空:顽皮,不明事理,任性。”“取经路上的孙悟空:坚毅勇敢,忠诚。”“取经成功的孙悟空:成熟。”这引起了她的情感共鸣,她从不同时期的孙悟空联想写到自己相应的成长经历与感受。文章结尾对比两次真实的阅读感受的不同,得到深刻而独特的丰厚感悟。
   接近联想相对简单。只要细读文本,就不难发现相关联结。经过不断地学习,学生熟悉了语文知识,能多角度地展开思考或阐述。相似联想,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徒有“技巧”而无用。从模式化的基本构思技巧,如何转换为学生的关键能力?毫无疑问,需要反复的语言实践活动、长期的积累才有可能建构起联想思维图式。
   3.细化联结角度使联想式构思法策略化,灵活读后感写作思维
   阅读理解是尋找文本世界与读者生活世界的关联,比较阅读是寻找不同阅读材料之间的关联。经过这样的持久学习,相信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甚至思维品质都会产生质的变化。因此在实际教学中要细化联结角度,将联想思维作为读后感常规的构思策略,学生灵活写作,融情其中,展现出积累与思维的变化。
   (1)作品内的相关内容的联结
   ①对比不同的人物形象,如将简的好朋友海伦与简进行对比。
   ②对比同一作品集里不同的作品,例如在对比之间对《猎人笔记》的《县城的医生》有不一样的感悟:“与往篇不同,这篇文章描写的是一个小人物,一个普通的医生。让我十分触动的是那个病人死前说的断断续续的话。从开始对死亡的恐惧,挣扎,到最后的释然,这与《死》那篇的描写有些相似。我想,这个医生和他的病人,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的奇妙啊!医生的内疚和病人的恐惧,让他们把对方当成了绝望中互相的依靠。写得非常感人,可以感觉到作者在写作时也是倾注了相当的感情的。”学生写这篇读后感时也明显倾注了感情。
   (2)作品与其他作品、历史或现实社会的联结
   ①与其他作品的对比,例如将萧红的《呼兰河传》分别与从初一开始读过的《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集》《猎人笔记》《骆驼祥子》《朝花夕拾》进行比较,分析它们的异同来突出《呼兰河传》的艺术魅力,以及对作家艺术造诣的肯定。
   ②找到作品与历史和现实社会的联结:相同点、相似点。例如写《银河帝国》读后感时分五部分来写,其中有比较《银河帝国》与《海底两万里》的不同,结合自己对写作背景及科学知识的了解来写,说明了艾塞克·阿西莫夫在战后写的这本书出现的东西的科技含量为何明显高于百年前凡尔纳写的《海底两万里》。一部分从银河帝国联想到苏联解体、柏林之围,认识到“由盛转衰走向灭亡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结局”。以此表现这天马行空的科幻小说的真实性,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还从书中的情节联想到中国“一带一路”的做法与意义。读后感最后得出结论:“银河帝国虽然是一系列的长篇科幻小说,但是仍然能够领悟到不少的道理,可以说是一本哲学、理学兼备的好书!”没有很广的知识面、丰富的积累、灵活的思维,是写不出这样的广度与深度的。
   又如从哈桑惨遭虐待,联想到现实社会的黑暗、诱拐儿童的邪恶,体悟到阅读的意义,还从阿米尔的赎罪之举感悟到“信仰的歧视,人性的险恶,永不是我们一心向善的阻挡,但正如印度电影《小萝莉的猴神大叔》中所体现的那样:善行是不会受到神的阻止的”。
   (3)作品与读者自身经历体验的联结
   ①读者自己不同时期对作品的阅读体验,写出自己更深的新感悟,例如罗列了许多老人喜欢海的相关细节之后,进而写“他不仅是喜欢,也尊重他们”的具体表现。最后她深刻认识到这个她小时候不以为然的世界经典《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他是该受人尊重的……那些年轻渔民所用的‘它’——大海在他们眼中只是竞争对手,是敌人,是仇人,但是,在老渔夫眼里,大海永远是好人,是朋友。他尊重海洋,尊重海里的一切生灵,尊重生命,从不贪多”。后面从对他人的批判,转而到反思自我。
   ②读者自己与作品(或作者)不同的观点。开始主要是对作品的解读:还原,概括,阐释层面,慢慢地引导学生对作者(作品)的观点要有自己批判性的评析。例如作者在《昆虫记》中说“我很喜欢太晚赶到的幼虫们那种淳朴的忍让精神”,学生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然而我并不这么认为。有时候,忍让也许可以换来大家的幸福快乐,但一味的忍让甚至要放弃自己的一线生机,难免有些不值!在人生中也是如此。你的性格可以温柔,但绝对不能没有原则。当某些事情触到了底线——生命、个人安全等,那退让是决不允许的。”
   深度阅读之旅,对比之间显真实,学生不仅仅理解小说主旨,还深层次感受到: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儒家思想的光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学会了如何辨证思维,多视角认识历史人物。
   在大量的阅读与写作的实践中,学生习得技能,渐显成效,学生对越来越多的语文知识掌握得更扎实,学生的思维越来越灵活,思维慢慢地变得更严谨、深刻,习惯成能力,思维品质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明显提升,思想变得更丰富深邃,个性解读日显突出,审辨性思维提升,表达能力日益提升。
其他文献
这一天,雷公路过县衙门口……
第三章 进入学校很难呀!
在英国,科技课是中小学的选修课,为了激励学生对科技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英国几家科技协会特意组织科学家选出了几十个非常有趣的科技知识。对不少人来说,这些知识可能是闻所未闻的。  技术类  1.世界上第一个鼠标是用木头制作的。  2.2011年,格鲁吉亚一名75岁拾荒老太偷割光缆,导致亚美尼亚、格鲁吉亚、阿塞拜疆3个国家的互联网全部中断时间长达5个多小时,这种事情之前从未有过。  3.网友每天在美国社
儒家学说乃至整个中华传统文化,很重要的内容是阐扬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廉、悌等众多为人处世的伦理和规范。这些伦理规范或者说美好品德,最终都聚集、沉淀、融入和升华到一个理想人格即“君子”身上。孔子被尊为“万世师表”、被誉为高于历代帝王之上的“素王”,最能体现其思想情怀和超迈气质的人格形象,或者说真正让他自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格模式,就是君子人格。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
据当地媒体报道,发现者是在该海边散步的一名女性。当她沿着海岸线步行时,发现海面上漂浮着某种类似于生物头部的物体,于是她立即向当地市民保护局报了案。  过了一会,她看到生物的躯体差不多有蛇那么长。其长度约4米,在腹部上还有小的鳍。可是,尸体的状况非常糟糕,已全身腐烂,散发着阵阵恶臭。这到底是什么生物呢?担任搜索的市保护局职员马利亚·桑切斯表示,这是过去完全没有见过的生物。  随着当地媒体的报道,人们
【考点直击】  《语文课程标准》对文学阅读中的语言赏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能在通读文本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语言的品味赏析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点,历年的中考文学类阅读题也都把语言赏析题作为必考的考点。如:  2018年《笔下犹能有花开》:品味下列加点的词(瞄、扫),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2017年《细水长流》:品味下列加点的
《冰项链》  (曹文轩著,广东教育出版社)  【作者介绍】  曹文轩,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著名儿童文学作家。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197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草房子》。2016年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第一次获得该奖项。  小链接  国际安徒生奖是儿童文学的最高荣誉,被誉为“儿童文学的诺贝尔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
研究人员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并且当你记忆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你把保存在大脑中零零碎碎的信息进行重建。但让人不解的是,究竟是什么东西引发大脑开始这个重建过程?这个谜团继续等待科学家们去寻找答案,但有20个事实是已经证实了的。  1、大脑喜欢色彩。使用彩色笔或彩色纸能帮助记忆。  2、大脑集中精力最长只有 25 分钟。每学习 20-30 分钟后就应该休息 10 分钟,效果会更好。  3、大脑需要休息,
液态水对地球生命而言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地外生命在没有液态水的环境中是否能存活?  从科幻片的角度看,有些外星生物可以在没有水的星球上生存,甚至可直接进入宇宙空间,也有研究猜测宇宙生命并不一定需要液态水,地球上的生命需要水并不代表其他行星上的生命也需要水才能生存,那么水对宇宙生命而言到底处于何种地位呢?来自东英吉利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海洋可能在外星生命诞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或者可以认为没有海洋可能就
人和狗哪个更易患牙蛀蚀?  人和狗共患的牙病——牙蛀蚀在狗群中发生率很低。牙蛀蚀导致龋齿,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称全球90%的学童患有此病,但只有近5%的狗遭受这种疾病的困扰。其原因很复杂,大多数科学家认为主要原因是狗嘴中缺乏人嘴中的一种细菌——变异链球菌。我们吃糖时将糖咀嚼变成更小的分子。此过程产生副产品——酸。因此,该细菌进化成了需要稍微有些酸的生活环境,如果幸运的话,变异链球菌宁愿生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