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就目前教学看,农村仍然存在部分教师将上课流程过度模式化,而建构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人性化的新审视。教师从转变观念,建构学生衔接生活的通道;合作交流,重视学生探索过程的参与;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外化素材的能力;优化教法,启发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提升学生口语交际水平。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建构主义;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64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简明、连贯而得体的口头语言,再辅以适当的非言语的形式与人交流,实现某种交际能力的教学能力。[1]”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2]”明确指明“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用相关的生活素材为基石,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合作交流中,自主建构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新体系。
建构主义思想创始人皮亚杰强调,“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而顺应是指新知识的纳入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调节和改造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4]”学习是儿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是在现有知识图式之上,互动形成一个新的意义,最终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一、转变观念,建构学生衔接生活的通道
陶行知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5]”教育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师尽可能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用开阔的视野进行教育。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会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生活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执教《我是小小推销员》时,发现许多学生在介绍自己准备的商品时,一板一眼地对着稿子读,更有甚者说着课堂无关的内容。笔者抓住“介绍如何有效”这一问题,询问学生:“超市里的阿姨是怎样给我们推销商品的?”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回忆并讨论,经过教师地引导,学生能在井井有条地介绍中完成了课程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学生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把自己放在交际主人的位置,同时也要让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构建理解。教师把学生对生活中交际场景的观察主动思考,构建成新的图式,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合作交流,重视学生探索过程的参与
姚斯指出:“在这个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之中,大众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6]”读者在阅读中并不是一味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事物与自己原有理解不断冲突碰撞,不断地寻找新平衡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会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让学生自发地体验这一过程,新的知识建构会不断完善。
部分教师自导自演完成了整堂口语交际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一是教师觉得自己所教的内容就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也就是有人听、有人说的课堂,农村的老师甚至觉得不太重要;二是学生在他所接触的学习观里,对口语交际并没有精确的概念,不懂得在课堂上如何交流,课堂流于形式,形成恶性循环。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外化素材的能力
姜学法认为“创设情境时应关注三个要素:即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贴近社会生活。[7]”创设情境、丰富活动离不开这三个要素。教师结合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为前提,围绕学生实际生活选取素材,外化素材,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来说,在课堂上抛开传统的说教,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板块,创设课堂交际情境,引领学生边体验边感悟。再者,建构主义中学习不是简略输出输入的过程,学习者应积极内化。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针对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的话题,设计有层次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最后,口语交际是互动的过程,有倾听表达,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要有‘情境性’,人的学习是与自然环境和周边社会生活环境有关系的。[8]”只有切实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目标出发,才有可能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拓宽学生外化素材的能力。
四、优化教法,启发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建构出新的认知结构通常要求教师注意两点:一是在呈现知识中要尽量呈现知识的结构,这将有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尝试自己画知识结构图,引导自己的知识建构。[9]”认知结构是儿童的“准备性知识”,有经验的教师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反复地熟悉教材,呈现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的知识结构。
在农村地区,没有丰富的资源,没有针对性地融合阅读、写作的教学方法,找到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真的难上加难。根据板书,结合文章内容学生可以用直接复述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板书是文章内容的缩略,预设又是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建构新知识结构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建构主义思想渗透在口语交际教学之中,以转变观念为起点,建构学生衔接生活的通道;以合作交流为基础,重视学生探索过程的参与;建立情境,拓宽学生外化素材的本领;有针对优化教法,启发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5]董宝良,喻本伐,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7]姜学法.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5).
[8]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关键词:农村小学语文;建构主义;口语交际教学;口语交际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34-064
口语交际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规范、简明、连贯而得体的口头语言,再辅以适当的非言语的形式与人交流,实现某种交际能力的教学能力。[1]”201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通过口语交际教学要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2]”明确指明“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3]”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用相关的生活素材为基石,从学生自身出发的合作交流中,自主建构提升口语交际能力的新体系。
建构主义思想创始人皮亚杰强调,“儿童通过同化和顺应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而顺应是指新知识的纳入使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调节和改造而引起认知结构发生质变的过程。[4]”学习是儿童积极地建构自己的知识,是在现有知识图式之上,互动形成一个新的意义,最终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
一、转变观念,建构学生衔接生活的通道
陶行知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5]”教育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师尽可能挖掘生活中的素材,用开阔的视野进行教育。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中学会放手,把课堂交给学生,引导学生围绕生活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执教《我是小小推销员》时,发现许多学生在介绍自己准备的商品时,一板一眼地对着稿子读,更有甚者说着课堂无关的内容。笔者抓住“介绍如何有效”这一问题,询问学生:“超市里的阿姨是怎样给我们推销商品的?”在具体的情境下,让学生自己回忆并讨论,经过教师地引导,学生能在井井有条地介绍中完成了课程内容。
教师在课堂上不仅要学生转变观念、激发兴趣,把自己放在交际主人的位置,同时也要让学生基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成意义、构建理解。教师把学生对生活中交际场景的观察主动思考,构建成新的图式,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发展。
二、合作交流,重视学生探索过程的参与
姚斯指出:“在这个作者、作品和大众的三角之中,大众并不是被动的部分,它自身就是历史的一个能动的构成。[6]”读者在阅读中并不是一味接受知识,而是通过事物与自己原有理解不断冲突碰撞,不断地寻找新平衡的过程。有经验的教师会处理好三者的关系,让学生自发地体验这一过程,新的知识建构会不断完善。
部分教师自导自演完成了整堂口语交际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误区:一是教师觉得自己所教的内容就是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教学也就是有人听、有人说的课堂,农村的老师甚至觉得不太重要;二是学生在他所接触的学习观里,对口语交际并没有精确的概念,不懂得在课堂上如何交流,课堂流于形式,形成恶性循环。
意义建构是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的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为深刻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拓宽学生外化素材的能力
姜学法认为“创设情境时应关注三个要素:即结合教学内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贴近社会生活。[7]”创设情境、丰富活动离不开这三个要素。教师结合适合小学生学习的教学内容,以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为前提,围绕学生实际生活选取素材,外化素材,提升口语交际能力。
首先,结合教学内容来说,在课堂上抛开传统的说教,结合教材中的口语交际板块,创设课堂交际情境,引领学生边体验边感悟。再者,建构主义中学习不是简略输出输入的过程,学习者应积极内化。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有针对选择符合小学生认知特征的话题,设计有层次的教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认同感。最后,口语交际是互动的过程,有倾听表达,交际能力的培养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要有‘情境性’,人的学习是与自然环境和周边社会生活环境有关系的。[8]”只有切实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这一目标出发,才有可能扎扎实实走好每一步,拓宽学生外化素材的能力。
四、优化教法,启发学生建立知识的结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促进学生建构出新的认知结构通常要求教师注意两点:一是在呈现知识中要尽量呈现知识的结构,这将有助于学生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二是让学生尝试自己画知识结构图,引导自己的知识建构。[9]”认知结构是儿童的“准备性知识”,有经验的教师会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通过反复地熟悉教材,呈现出符合小学生认知的知识结构。
在农村地区,没有丰富的资源,没有针对性地融合阅读、写作的教学方法,找到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真的难上加难。根据板书,结合文章内容学生可以用直接复述的方式解决此类问题。板书是文章内容的缩略,预设又是可以检验学生是否建构新知识结构的最有效的手段。
在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应将建构主义思想渗透在口语交际教学之中,以转变观念为起点,建构学生衔接生活的通道;以合作交流为基础,重视学生探索过程的参与;建立情境,拓宽学生外化素材的本领;有针对优化教法,启发学生建立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5]董宝良,喻本伐,周洪宇.陶行知教育名篇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6]姚斯.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周宁,金元浦,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7]姜学法.谈体验式教学法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7(05).
[8]課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研究开发中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9]高文,徐斌艳,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10]贾国英.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