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历史教学中,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设计无疑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就历史课的课堂导入做了一些尝试,如:利用历史歌曲、诗词导入,利用直观的历史实物和历史模型导入,用地方历史遗迹和传说导入,利用热点时事导入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够稳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离他们的时空距离比较遥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课堂导入的设计十分关键,“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设计不仅能创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拉近他们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时空距离,还能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强烈欲望。笔者这几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此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列举几种导入形式,与诸位同仁一起探讨。
1. 利用历史歌曲、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真情。
历史歌曲、诗词这些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且学生对不少历史歌曲、诗词都有一定的了解。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歌曲、诗词导入新课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本身的艺术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如在讲授《难忘九一八》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听歌曲:“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在一堂?!”一曲凄凉的《松花江上》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被充分调动,在这种情绪中教师强调:“九一八的炮声是怎样响起的?美丽的松花江、东北三省是怎样被日本侵略者所霸占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了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从而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课堂上来了。
2. 利用直观的历史实物和历史模型导入新课,增强历史的真实感。
历史实物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和使用过的真实的、具体的物品,而历史模型是根据历史实物和历史资料仿制而成的模型。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历史实物和历史模型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遗留下来的古钱币较多,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古钱币这一历史实物导入效果较好。比如在讲授“汉朝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用“五铢钱”导入新课;在讲授“唐朝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开元通宝”导入新课;在讲授“宋朝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大观通宝”导入新课等。另外还可以购置仿制品作为教学导入所用。比如,在讲授“唐朝瓷器文化”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选用“唐三彩”模型导入新课;在讲授“唐朝绘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选用吴道子的“孔子像”导入新课;在讲授秦朝历史时,可以选用缩小的“兵马俑”模型导入新课等。百闻不如一见,这些实物和模型能给学生以历史的真实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培养和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用地方历史遗迹和传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莫过于自己的家乡,利用地方历史遗迹和传说导入新课,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角色。比如在学习“扬州八怪”时,因为“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是兴化人,学生对其生平事迹比较熟悉。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利用板桥遗迹——包括他在兴化的故居和在兴化大垛的陵园导入新课,问学生:“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知道为什么郑板桥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影响如此之大吗?其实郑板桥的伟大不仅在于其画,还在于其人品。”接着笔者补充了流传在兴化的板桥先生扶弱济贫的传说,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加深了学生对郑板桥画品和人品的理解。
实践证明运用乡土历史知识和乡土典故导入新课,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
4. 利用热点时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一些热点时事正是这种联系的体现。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可以通过香港回归庆典导入新课;讲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时,可以选用台湾时事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台湾是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等。这样导入新课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关注现实,体会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有其历史根源,从而赋予历史学习以时代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历史课的导入形式还有其他许多种,比如选用成语导入、故事导入、表演戏剧导入等。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选用适当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就可以使初中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初中生年龄尚小,注意力不够稳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离他们的时空距离比较遥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而课堂导入的设计十分关键,“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导入设计不仅能创设活泼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拉近他们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时空距离,还能使学生愉快而主动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产生钻研、探索、创新的强烈欲望。笔者这几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就此做了一些尝试,下面就列举几种导入形式,与诸位同仁一起探讨。
1. 利用历史歌曲、诗词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真情。
历史歌曲、诗词这些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反映的产物,且学生对不少历史歌曲、诗词都有一定的了解。历史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歌曲、诗词导入新课可以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本身的艺术性,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促进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
如在讲授《难忘九一八》时,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听歌曲:“我的家在东北的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够欢聚在一堂?!”一曲凄凉的《松花江上》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被充分调动,在这种情绪中教师强调:“九一八的炮声是怎样响起的?美丽的松花江、东北三省是怎样被日本侵略者所霸占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了解这一段屈辱的历史。”从而引入对课文的学习,学生的注意力自然就集中到课堂上来了。
2. 利用直观的历史实物和历史模型导入新课,增强历史的真实感。
历史实物是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和使用过的真实的、具体的物品,而历史模型是根据历史实物和历史资料仿制而成的模型。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历史实物和历史模型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历史遗留下来的古钱币较多,在讲授新课前,利用古钱币这一历史实物导入效果较好。比如在讲授“汉朝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用“五铢钱”导入新课;在讲授“唐朝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开元通宝”导入新课;在讲授“宋朝的经济发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用“大观通宝”导入新课等。另外还可以购置仿制品作为教学导入所用。比如,在讲授“唐朝瓷器文化”这一部分内容时,可以选用“唐三彩”模型导入新课;在讲授“唐朝绘画”这部分内容时,可以选用吴道子的“孔子像”导入新课;在讲授秦朝历史时,可以选用缩小的“兵马俑”模型导入新课等。百闻不如一见,这些实物和模型能给学生以历史的真实感,拉近学生与历史的时空距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培养和提高他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 用地方历史遗迹和传说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最熟悉的社会环境莫过于自己的家乡,利用地方历史遗迹和传说导入新课,学生对此比较感兴趣,容易进入课堂角色。比如在学习“扬州八怪”时,因为“八怪”的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是兴化人,学生对其生平事迹比较熟悉。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利用板桥遗迹——包括他在兴化的故居和在兴化大垛的陵园导入新课,问学生:“你去过这些地方吗?你知道为什么郑板桥在中国绘画史乃至世界绘画史上影响如此之大吗?其实郑板桥的伟大不仅在于其画,还在于其人品。”接着笔者补充了流传在兴化的板桥先生扶弱济贫的传说,通过这样的导入方式加深了学生对郑板桥画品和人品的理解。
实践证明运用乡土历史知识和乡土典故导入新课,既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能对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起到很好的效果。
4. 利用热点时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历史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一些热点时事正是这种联系的体现。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可以通过香港回归庆典导入新课;讲中日甲午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内容时,可以选用台湾时事问题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台湾是中国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等。这样导入新课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关注现实,体会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都有其历史根源,从而赋予历史学习以时代感,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调动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历史课的导入形式还有其他许多种,比如选用成语导入、故事导入、表演戏剧导入等。总之,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结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选用适当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就可以使初中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初中历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