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精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公路的稳定性,不仅切合了公路工程对美观性的需求,还降低了工程病害的发生。因此,必须提高操作的精度和核心设计技术,将系统的操作经验融入实际工程中,提高行车的安全。本文就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设计方案进行探索,结合科学的施工经验,提出优化策略,以期为鉴。
关键词:预应力;连续梁桥设计;经验分析;优化方案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公路工程提供了新型的机遇与挑战。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该设计能够从公路的受力特征出发,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进而降低变形因素对公路的负面影响。从安全行车的角度来说,该工艺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能够切合不同车辆的基本需求,有利于交通產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拓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工程的工程细节,提高路面的结构刚度。
一、连续梁桥的施工优势分析
由于车辆的不断增多,对公路的稳定性和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重视连续梁桥的施工操作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技术,提高结构柱网的功能,该工艺主要操作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工艺使用的材料质量较轻,水平的截面面积较少,路面的刚度效果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其主跨的跨径参数在150米以上。因此,该工程的具有良好的防震功能,也极致彰显了其耐久度长的优势。
其次,该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支出,达到成本规划的目的。就传统工艺相比较,该设计能够降低混凝土材料的实际支出量多达44%左右,钢筋材料的实际支出量多达31%左右。这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1]。同时,该方法的操作工艺是建立在系统的操作流程中的,对于后期预应力工程中钢筋的分布、灌浆操作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效应,也能提高工程的结构刚度需求。
二、设计要点及设计方法
(一)负载权衡
路面的负载参数需要考虑至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保证路面的最大负载参数在合理范围之内。在此过程中,需要确定其参数与公路预应力之间的关系,消除设计中的不利因素,进而有效保证负载参数达到质量体系的需求。同时,需要权衡其结构特性与预应力的关系,体现高精准的设计工艺。
(二)极限权衡
极限权衡主要是分析预应力参数与板截面极限强度的关系。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该工程的弯矩力因素与抗震性能的关系,确保不会由于超过弯矩力的极限而导致稳定性要求不足的现象。同时,需要分析材料的极限强度的影响,使用混合配筋的方法进行优化,确保公路能够有效吸收地质灾害(地震、地面沉降、地热害)延性因素。另外,主要确保其变动参数的合理,有效分散裂缝区域的受拉效果,提高公路的稳定性,切合受力的基本需求。
(三)具体流程
设计流程主要参照以下方法进行拓展,首先依据ISO9001质量体系内容筛选合理的力学模型,依据可视化的软件进行空间结构的设计,保证该工程的高跨比切合工程所需。在此过程中,需要确立合理的截面面积和截面尺寸,依据相应公式计算出组合效应对工程的影响。其次,需要使用平衡负载设计对其预应力的承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构对受力的价值[2]。此时需要计算在操作过程中所损失的次应力参数,分析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结构性能占比,权衡挠度控制的限制因素,并及时进行操作调整和性能分析,保证调整参数达到修正标准。最后,需要在公式模型中分析钢筋用量与预应力的关系,特别需要分析钢筋的内径参数的影响,保证挠度参数与缝宽截面的合理性,降低裂缝的产生,有效控制允许范围内的裂缝数量,也提高了工程的效益。
三、施工方案分析
(一)支梁的设计
基于支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安全流程采用分片安装的办法,结合实际环境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保证钢筋的预应力参数能够经过张拉锚固操作。张拉锚固操作后需要进行标准的位置调整,特别是需要分析预应支梁的初次安装位置。同时,需要保证支座参数达到浇筑工程的需求[3],促使墩顶接头位置适应支座的标准,若不合规需要进行更换,保证其初次方案体系的规范性。通过系统的检查后,方可进行后期操作。
(二)整体现浇方案设计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多联同步的施工办法进行实践,保证现浇方案的科学性。首先需要进行支架的搭建操作,依据严谨的方案进行模板的搭建,随后监理人员需要对骨架部位处理,特别是对于预留孔的规划与设计,保证绑扎操作的科学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物探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调研,结合BIM的4D全系的模拟,系统分析异形桥的弯矩力因素对公路的影响。其次,需要将多元化的操作技术应用至水机操作中,分解复杂混凝土结构因素对工程的负面影响。另外,需要引进万能杆件系统的操作模型,并基于BIM软件进行技术分析,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的操作时间,也能减小工程的开支。因此,需要拓展满堂支架的操作模式,有效地分析钢筋的剪力因素和弯矩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公路结构的稳定功能。
(三)模架的设计
模架的设计也是操作中的重点,其操作需要使用软件进行精细化的计算,保证其操作流程的准确度。在实践过程中,应使用自动化的机械技术将模板固定于承重梁上,且需要保证其支撑的长度大于梁桥两边长度的最大值,进而确保导梁功能性能够全面体现于实际工程当中。同时需保证跨度工程90分钟内进行浇筑操作,对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进行计算,确保脱模操作的精准度,必要时可以采用模拟化的操作进行监察,维系其浇筑的稳定性。脱模后应将整体模架向工程方向拓展,保证桥孔的位置的精准度,特别需要注意权衡施工技术和施工进度的关系,使用分段施工的办法同向、同时进行操作,全面提高了工程效率。最后需要对抗剪因素及混凝土的承载因素进行测算,分析两端衡量的预应力因素,有效提高公路的质量。
(四)顶推施工经验
顶推施工操作多发生在连续梁桥截面工程或斜拉截面的工程中,其操作需要注意拼接的合理性,结合使用说明进行组装,保证各施工段均采用合理的浇筑办法进行拓展。同时使用千斤顶进行纵向操作,通过操作中所产生的重力因素和滑动推力因素确保墩顶到达指定的位置当中。
(五)悬臂施工技术
悬臂施工技术具体是悬拼操作和悬浇操作两种方法,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选用不同的方法,提高悬臂施工的精准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悬浇操作中所应用的结构进行临时固定,待固定完成后需要对整体结构的性能测评,保证测评结果在负荷标准之内,当该工艺完成后进行流程化的操作拆除[4]。同时,需要在过程中保证施工操作的整体性,并集合数据软件进行分析,促使施工工艺能够全面满足标准需求,体现操作的规范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确保其结构设计、墩台的设计基础契合质量标准,结合创新型技术的分析,确保其结构满足承载力因素和预应力因素。同时,需要分析各项地质灾害对工程的负面影响,使用科学的操作方法进行技术优化,有利于保证主梁的稳定性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技术的精准度和施工工艺的精准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公路的预应力需求。同时,需要使用标准的操作软件,分析各项操作工艺的合理性,在数据的支持中保证工程的合理,不仅有利于保证公路的美观性能,还提高了核心质量和稳定性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建康,董峰辉.基于不同规范的顶推施工连续梁桥可靠度分析[J].中外公路,2016(1):170-174.
[2]李斌.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设计和施工相关问题探讨[J].广东公路交通,2017(1):20-25.
[3]赖乙润.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J].广东公路交通,2016(4):70-72.
[4]顾庆,万和安.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研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5):173-174.
关键词:预应力;连续梁桥设计;经验分析;优化方案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对公路工程提供了新型的机遇与挑战。从宏观的角度来说,该设计能够从公路的受力特征出发,提高路面的稳定性和结构强度,进而降低变形因素对公路的负面影响。从安全行车的角度来说,该工艺提高了路面的平整度,能够切合不同车辆的基本需求,有利于交通產业的发展。因此,需要拓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桥梁工程的工程细节,提高路面的结构刚度。
一、连续梁桥的施工优势分析
由于车辆的不断增多,对公路的稳定性和刚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重视连续梁桥的施工操作模式,运用多元化的技术,提高结构柱网的功能,该工艺主要操作特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该工艺使用的材料质量较轻,水平的截面面积较少,路面的刚度效果也相对较高,特别是其主跨的跨径参数在150米以上。因此,该工程的具有良好的防震功能,也极致彰显了其耐久度长的优势。
其次,该工艺能够有效地降低材料的支出,达到成本规划的目的。就传统工艺相比较,该设计能够降低混凝土材料的实际支出量多达44%左右,钢筋材料的实际支出量多达31%左右。这对于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积极意义[1]。同时,该方法的操作工艺是建立在系统的操作流程中的,对于后期预应力工程中钢筋的分布、灌浆操作质量的提高有积极的效应,也能提高工程的结构刚度需求。
二、设计要点及设计方法
(一)负载权衡
路面的负载参数需要考虑至实际设计操作过程中,保证路面的最大负载参数在合理范围之内。在此过程中,需要确定其参数与公路预应力之间的关系,消除设计中的不利因素,进而有效保证负载参数达到质量体系的需求。同时,需要权衡其结构特性与预应力的关系,体现高精准的设计工艺。
(二)极限权衡
极限权衡主要是分析预应力参数与板截面极限强度的关系。在此过程中,需要保证该工程的弯矩力因素与抗震性能的关系,确保不会由于超过弯矩力的极限而导致稳定性要求不足的现象。同时,需要分析材料的极限强度的影响,使用混合配筋的方法进行优化,确保公路能够有效吸收地质灾害(地震、地面沉降、地热害)延性因素。另外,主要确保其变动参数的合理,有效分散裂缝区域的受拉效果,提高公路的稳定性,切合受力的基本需求。
(三)具体流程
设计流程主要参照以下方法进行拓展,首先依据ISO9001质量体系内容筛选合理的力学模型,依据可视化的软件进行空间结构的设计,保证该工程的高跨比切合工程所需。在此过程中,需要确立合理的截面面积和截面尺寸,依据相应公式计算出组合效应对工程的影响。其次,需要使用平衡负载设计对其预应力的承载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构对受力的价值[2]。此时需要计算在操作过程中所损失的次应力参数,分析工程实践过程中的结构性能占比,权衡挠度控制的限制因素,并及时进行操作调整和性能分析,保证调整参数达到修正标准。最后,需要在公式模型中分析钢筋用量与预应力的关系,特别需要分析钢筋的内径参数的影响,保证挠度参数与缝宽截面的合理性,降低裂缝的产生,有效控制允许范围内的裂缝数量,也提高了工程的效益。
三、施工方案分析
(一)支梁的设计
基于支梁的设计过程中,需要保证其安全流程采用分片安装的办法,结合实际环境进行系统的受力分析,保证钢筋的预应力参数能够经过张拉锚固操作。张拉锚固操作后需要进行标准的位置调整,特别是需要分析预应支梁的初次安装位置。同时,需要保证支座参数达到浇筑工程的需求[3],促使墩顶接头位置适应支座的标准,若不合规需要进行更换,保证其初次方案体系的规范性。通过系统的检查后,方可进行后期操作。
(二)整体现浇方案设计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采用多联同步的施工办法进行实践,保证现浇方案的科学性。首先需要进行支架的搭建操作,依据严谨的方案进行模板的搭建,随后监理人员需要对骨架部位处理,特别是对于预留孔的规划与设计,保证绑扎操作的科学性。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物探技术对地理环境进行调研,结合BIM的4D全系的模拟,系统分析异形桥的弯矩力因素对公路的影响。其次,需要将多元化的操作技术应用至水机操作中,分解复杂混凝土结构因素对工程的负面影响。另外,需要引进万能杆件系统的操作模型,并基于BIM软件进行技术分析,能够有效地降低工程的操作时间,也能减小工程的开支。因此,需要拓展满堂支架的操作模式,有效地分析钢筋的剪力因素和弯矩力因素的影响,提高公路结构的稳定功能。
(三)模架的设计
模架的设计也是操作中的重点,其操作需要使用软件进行精细化的计算,保证其操作流程的准确度。在实践过程中,应使用自动化的机械技术将模板固定于承重梁上,且需要保证其支撑的长度大于梁桥两边长度的最大值,进而确保导梁功能性能够全面体现于实际工程当中。同时需保证跨度工程90分钟内进行浇筑操作,对混凝土的设计强度进行计算,确保脱模操作的精准度,必要时可以采用模拟化的操作进行监察,维系其浇筑的稳定性。脱模后应将整体模架向工程方向拓展,保证桥孔的位置的精准度,特别需要注意权衡施工技术和施工进度的关系,使用分段施工的办法同向、同时进行操作,全面提高了工程效率。最后需要对抗剪因素及混凝土的承载因素进行测算,分析两端衡量的预应力因素,有效提高公路的质量。
(四)顶推施工经验
顶推施工操作多发生在连续梁桥截面工程或斜拉截面的工程中,其操作需要注意拼接的合理性,结合使用说明进行组装,保证各施工段均采用合理的浇筑办法进行拓展。同时使用千斤顶进行纵向操作,通过操作中所产生的重力因素和滑动推力因素确保墩顶到达指定的位置当中。
(五)悬臂施工技术
悬臂施工技术具体是悬拼操作和悬浇操作两种方法,针对不同的环境因素选用不同的方法,提高悬臂施工的精准性。在实践过程中,需要对悬浇操作中所应用的结构进行临时固定,待固定完成后需要对整体结构的性能测评,保证测评结果在负荷标准之内,当该工艺完成后进行流程化的操作拆除[4]。同时,需要在过程中保证施工操作的整体性,并集合数据软件进行分析,促使施工工艺能够全面满足标准需求,体现操作的规范性。
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需要确保其结构设计、墩台的设计基础契合质量标准,结合创新型技术的分析,确保其结构满足承载力因素和预应力因素。同时,需要分析各项地质灾害对工程的负面影响,使用科学的操作方法进行技术优化,有利于保证主梁的稳定性能。
四、结语:
综上所述,提高公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技术的精准度和施工工艺的精准度,能够有效地提高公路的预应力需求。同时,需要使用标准的操作软件,分析各项操作工艺的合理性,在数据的支持中保证工程的合理,不仅有利于保证公路的美观性能,还提高了核心质量和稳定性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建康,董峰辉.基于不同规范的顶推施工连续梁桥可靠度分析[J].中外公路,2016(1):170-174.
[2]李斌.波形钢腹板连续梁桥设计和施工相关问题探讨[J].广东公路交通,2017(1):20-25.
[3]赖乙润.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J].广东公路交通,2016(4):70-72.
[4]顾庆,万和安.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研究分析[J].工程技术研究,2017(5):173-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