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引领教学,价值引领目标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peng6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的“内容标准”为“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根据课标,笔者撰写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身已有常识,说出处于蒙昧状态的早期人类的世界观,体会人类认识自我的过程。
  2.学生通过回顾必修Ⅰ所学知识,结合教材文本,归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原因。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能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作出一分为二的评价。
  4.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列举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
  5.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比较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说出苏格拉底思想的进步性。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又是教学活动的归宿,具体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的。笔者按照上面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课堂教学。在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进行评价时,指导学生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古代希腊文化的人文主义本质;但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忽视人的社会属性,忽视道德,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讲完后总感觉这堂课少了点什么,究竟少了什么呢?一言以蔽之,少了“灵魂”和“价值”。《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部分要求“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在“内容标准”部分又提出:“通过学习,了解中外历史上思想文化领域的重大事件、重要现象及相关人物……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加深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在引导学生对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进行评价时,应该看到其“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力争把“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纳入课标的东北师范大学周巩固教授指出:通过对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学习,让学生知道人文主义的内涵,并接受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和洗礼,学会运用人的理性。可见,不管是课程标准,还是专家学者,都认为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对人自身及人类社会的思想启蒙和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由此,反思我上的这一节课,虽然说中规中矩,也符合应试的要求,但是没有体现课标的要求,课堂缺乏核心“价值”的引领。《中学历史教学参考》主编任鹏杰老师近年来一再强调历史教育的“价值”问题。任老师说:“价值是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教学实践、教育研究的核心所在。”任老师还引用皮亚杰的观点——“教育,就是教师通过教学,连接双方的关系——把‘学生’和‘价值’连接在一起”,来说明“价值”对于历史教育的重要性。特级教师李惠军也强调历史教育必须要有“灵魂”,而“灵魂”来自于对历史教育“价值”的叩问。因此,历史课堂教学必须在课程标准和唯物史观的引领下,追寻历史教学的“真实”,挖掘历史教学的“价值”内涵,让历史课堂闪耀“价值”追求的光芒。
  有鉴于此,笔者对“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这一课的教学作了如下调整:
  一、调整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读图并结合自身所学所知,说出世界不同区域的早期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认识,体会人类社会早期的宇宙观、世界观。
  2.学生通过回顾必修1的所学知识,并结合教材文本,归纳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出现智者学派的原因。
  3.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评价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思想的内涵和在当时世界的进步性,体会这一思想对后世的伟大影响。
  4.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史料,列举苏格拉底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能说出苏格拉底对人文主义思想的新发展,体会苏格拉底及其思想对后世的伟大影响。
  5.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和史料,能比较普罗泰戈拉与苏格拉底人文主义思想的异同。
  6.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史料,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体会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在古代世界的进步性及其对人的解放的伟大意义。
  调整后的教学目标,其核心与灵魂是体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人文思想的伟大意义和历史影响,凸显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任鹏杰老师说:教育的全部价值尊严,就在于用价值“服务人生”——满足学习者健康成长、进步和发展的内在需要。资中筠先生在《教育与启蒙》的演讲中也说:“我们是处于愚民教育时间比较长的一个民族,所以启蒙的任务对每一个人说起来都还是很重要。……教育就是把一个自然的人变成社会的人,把一个原始的人变成文明的人。所以简单地来讲,教育就是要培养一个文明的人。”因此,只有牢牢把握课标,把握历史教育的价值取向,让课堂教学目标有实实在在的价值的引领,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让学生受到思想和心灵的启蒙,让学生的学习与“价值”真正联系在一起。如此,培养学生的历史感、使命感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历史课堂才具有延续性和生命力。
  二、调整教学环节
  在具有“价值”意义的教学目标的引导下,笔者对这一课的教学环节也作了调整,调整教学环节的核心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角度积极肯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和苏格拉底的人文主义思想,让学生接受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的洗礼和启蒙。
  1.在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的评价上,坚决摒弃一分为二式的中庸评价。因为这种评价方法,虽然符合应试的要求,但是没有价值观的渗透,起不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启蒙的作用。并且这种“各打五十大板”式的评价显然跟“课标”所倡导的“探讨思想文化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其影响”是背道而驰的。只有全面肯定智者(普罗泰戈拉)的人文主义思想,才能让学生知道古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最为显著的特点——尊重人的个体价值和从人的自然本性上得出的人生而平等的思想,这些特点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益发展成熟,构筑了以后西方的人文主义传统和价值观念。学生也才会真正明白古代希腊的人文主义思想不仅在当时世界独树一帜,站在了时代的高处,而且对后世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影响巨大,更对古代希腊“人”的解放立下了汗马功劳。尽管这些思想会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但是瑕不掩瑜,我们不能人为地加以放大,甚至花大力气去证明其不足之处,这样对学生起不到任何价值引领的作用。
  2.摒弃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方式,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对智者学派和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作出正确的评价呢?第一,教师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思想的基本观点。由于教材文本的表述比较简略,因此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史料拓展,进行一定的补充,这样能使他们的思想观点更加丰盈充实,为学生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价打下基础。第二,教师必须旗帜鲜明地肯定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伟大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具体方法是:通过比较,引导学生对比同时代的中华文明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通过史料拓展的方式,补充有关积极评价智者学派(普罗泰戈拉)人文主义思想的史料,供学生理解和体会。
  其实不仅仅是“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这节课存在“价值”缺失的问题,“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是不是也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在教学中是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也是一分为二,甚至大力证明其不足之处?如果我们设定的教学目标不具“价值”的引领,课堂上这样的问题会不会一直存在?目标引领教学,而价值引领目标,历史教师必须要让“价值”之光闪耀在自己的课堂,让学生在其中汲取历史智慧,实现思想启蒙。
  (作者单位:江苏锡山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王春华:在当前精简机构、精简人员的大背景下,撤销、合并机构单位的现象比比皆是。单位撤销或合并了,档案怎么办?《机关档案工作条例》第二十六条规定:“机关撤销或合并必须将本机关的全部档案进行认真整理,妥善保管,不得分散,并按下列办法进行处理:(一)撤销机关的档案,应向有关的档案馆进行移交或由有关主管机关代管;(二)机关撤销的业务分别划归几个机关的,其档案材料不得分散,可由其中一个机关代管或向有关的档案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为了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就走上一条从事研究的幸福之路吧。”30多年来,袁建国老师从语文教学到学校管理,从高效课堂到教师成长,走过的正是这样一条“研究的幸福之路”。一路走来,虽青春渐逝,华发已生,他却“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越来越觉得幸福充实。研究语文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988年,袁建国老师开始与语文教学结缘。当时他刚刚入职一年,根本不懂得这
《档案管理》2008年2期刊登的刘秀花、吴雁平同志撰写的《1991-2005年档案馆与图书馆若干总量指标比较研究》一文(以下简称《总量比较》),是有关档案馆与图书馆比较论文中不多的定量研究文章,文章选择了档案馆与图书馆若干项可比总量指标,以国家统计局、国家档案局等相关权威部门发布于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档案年鉴》的有关数据为准,从总体上对1995~2005年间档案馆与图书馆的发展
编辑老师:  2008年10月。鄢陵县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建立了5万余条馆藏档案、资料目录数据库。为了使目录数据库得到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2009年我们准备启动馆藏档案资料目录数字化工作。我们的打算是:首先利用档案管理软件分全宗对案卷级目录和文件级目录进行著录,然后备份到移动硬盘上,最后导出数据刻录成光盘进行保存。不知此法是否可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对技术问题和外部保存环境有什么具体要
[摘 要]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的学生。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受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决定了他们中存在难以达到目标的问题。放眼身边的教育现状,班级里总会有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关注他们,了解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已经成为教育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焦点性难题。   [关键词] 学困生;解释形态;有效学习  小学生,就像一颗颗小树苗,破土而出,蓬勃向上;又似一幅幅长长的画卷
多年来,郑州市的档案编研工作立足于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满足社会不同层次需求,不断扩展编研范围,推出新的编研成果,取得了一定成效。    1郑州市档案编研工作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1.1丰富的馆藏资源是档案编研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多年来,郑州市各级档案馆采取加大宣传、广征博收等多种手段,逐步丰富馆藏,优化结构,基本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档案馆藏。  目前,郑州市档案馆馆藏档案285个全宗,244711卷(件)。
摘要:档案的异地备份管理耗资较大,单个档案馆往往难以独自承担。国家档案局已明确提出通过开展馆际互备的形式进行异地备份建设,但我们的研究不能仅限于此。为此,借鉴国内外图书馆联盟的理念,提出建立更大范围的档案馆联盟,在灾难管理中寻求合作,通过协作推动档案异地备份基地建设的实施,从而以低成本、高效益提高档案馆的灾难应对能力。  关键词:档案异地备份基地;构建模式;档案馆联盟    档案馆的容灾备份管理需
摘要:文章对2007年《档案管理》杂志理论文章的10篇佳作进行了回眸。  关键词:2007年《档案管理》杂志;理论文章佳作  在过去的2007年中,《档案管理》杂志刊载的档案学理论研究文章可谓“精品频出、佳作不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主要有10篇,它们分别是:刘东斌的《论档案形成在前》、宗培岭与潘玉民的《存史乎?利用乎?——档案馆核心职能论》、傅荣校与何嘉荪的《关于建国后我国档案学若干问题的评论——
[摘 要] 注重审美教育,构建课文多元解读平台,引领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是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本文以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为例,简要阐述接受美学视阈下的初中语文多元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接受美学;多元阅读  接受美学视阈下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教师转变阅读教学思路,从单一关注教师教学行为向关注学生接受转变,并基于接受对象的多样性,推动初中语文多元阅读教学,从而开辟
[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工作中的重要一项内容,教师可以结合主题教育活动展开课程思政教学。布置文化环境、创设革命讲座、模拟法庭场景、展开研学旅行、参与社会实践等方法都有助于构筑全员、全课程育人格局,促使学生提升自己的品格修养。   [关键词] 主题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小学班主任  课程思政的主要形式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理论知识、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都融入学科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