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品质等。在新时代的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措施进行探究。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可行措施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1.学生健康的身体可以为心理健康提供保障。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健康心理的基础,因此,加强体育教学就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2.有利于学生产生和发展自我意识。自主意识是学生独立、自知以及主动认识世界的意识。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身材,改变学生的外在形象,也能促进学生发展自我感知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活动,例如,体育游戏或比赛,都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展示个人能力,培养提高心理素养。
3.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体育活动竞争激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放弃、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团体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实现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措施
1.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水平。体育教育中教师是领导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体育教学水平,因此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要强,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体验,有了经验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出现请求失控,不但会影响师生间的关系,还会影响课堂教育的质量,因此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
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带着其他学生做准备运动、练习体操、担任裁判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尝试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还可以利用比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教师可以设立这样的情景:足球比赛将要结束,只剩下最后两分钟,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尝试进球。在时间限制和紧张气氛下,进球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能否进球除了考验学生的足球技术,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3.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除了话语,还有身体语言以及一些手势,尤其是身体语言和手势交流更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默契。这就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使课堂的氛围更活跃,使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朋友,师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会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养成。
4.通过组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竞争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玩“坐地起身”“拷贝不走样”等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失败以及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5.教师要注重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教学环境的选择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课一般都是室外教学,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较大,学生可能会对室外环境不太适应。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尽管外面的环境不稳定,但是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学生学习完文化课后上一节体育课,可以放松大脑、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学生也会对体育课更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会得到提高。这种独特的环境教育法能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体育学科的特色。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益群.浅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文汇旬刊,2009(2).
[2]王莹侠.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
关键词: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价值;可行措施
一、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1.学生健康的身体可以为心理健康提供保障。体育课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让学生健康成长。健康的身体是实现健康心理的基础,因此,加强体育教学就能够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保障。
2.有利于学生产生和发展自我意识。自主意识是学生独立、自知以及主动认识世界的意识。体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好的身材,改变学生的外在形象,也能促进学生发展自我感知的能力。体育教学中的集体活动,例如,体育游戏或比赛,都具有很强的竞争性,可以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展示个人能力,培养提高心理素养。
3.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体育活动竞争激烈,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不怕吃苦、不放弃、勇于拼搏的坚强意志;团体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素质,让学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二、实现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措施
1.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水平。体育教育中教师是领导者,教师的综合素质影响体育教学水平,因此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要强,还要具备一定的心理体验,有了经验才能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心理教育。如果教师不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出现请求失控,不但会影响师生间的关系,还会影响课堂教育的质量,因此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很重要。
2.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学生轮流带着其他学生做准备运动、练习体操、担任裁判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可以通过尝试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教师还可以利用比赛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如,教师可以设立这样的情景:足球比赛将要结束,只剩下最后两分钟,让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尝试进球。在时间限制和紧张气氛下,进球的学生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能否进球除了考验学生的足球技术,还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提高。
3.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体育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师和学生的交流除了话语,还有身体语言以及一些手势,尤其是身体语言和手势交流更需要学生与教师之间的默契。这就需要良好的师生关系作为基础,使课堂的氛围更活跃,使学生更喜欢上体育课,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教师应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觉得教师是朋友,师生之间的互助、合作会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养成。
4.通过组织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竞争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例如,在课堂中,教师让学生玩“坐地起身”“拷贝不走样”等游戏。通过游戏,让学生学会相互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并教会学生如何面对失败以及怎样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
5.教师要注重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教学环境的选择影响学生的心理素质。体育课一般都是室外教学,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较大,学生可能会对室外环境不太适应。凡事都具有两面性,尽管外面的环境不稳定,但是清新的空气、蓝天白云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享受。学生学习完文化课后上一节体育课,可以放松大脑、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身体素质,学生也会对体育课更感兴趣,教师的教学成果也会得到提高。这种独特的环境教育法能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也是体育学科的特色。
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特点,体育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体育教师要在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达到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使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益群.浅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文汇旬刊,2009(2).
[2]王莹侠.高校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