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提出了在生物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几条探究性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变灌输式教学为引导式教学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从而更好的理解和灵活掌握知识,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学习主动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中时刻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集独立思考、兴趣爱好、知识积累于一身的一种学习境界,是建立在学生从兴趣产生到探究性学习直至独立性学习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达到此境界后,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学习主动性也会相应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这一学习的关键因素,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以致乐、学以致用的高度,更加牢固灵活的掌握知识。以下是几种方法的探讨。
1开阔视野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兴趣的取得源于好奇心和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在学校,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尤其是生物这门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好多同学都在潜意识中认为它是副科不太重要,而不去重视。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形中增加了不少负担: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这对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有很不利的影响,要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就是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可以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广泛大量阅读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动态、新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激素和神经共同作用对生物的调节”时,可将东北的狗熊在繁殖季节和平时表现的不同介绍给同学,这样既不脱离课本中所要讲的内容,紧扣所讲的知识要点:激素和神经共同作用对生物的调节使狗熊的行为有较平时所不同,又能让同学对自然界中生物的各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课本之外的知识产生兴趣。只有视野开阔了,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一遇到有关内容,学习就会从记忆库中调出有关信息来,从而用心去观察和关注,在不知不觉增加了学习兴趣,这样会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更有利于学习。
2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随时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地方疾病,观察遗传病例的实例,关注环境与生物生存的问题。比如在环境保护中举例外来物种的引进中引发一系列问题:紫茎泽兰、水葫芦、大米草等新物种对新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现在教材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社会考查课题。教师不能怕麻烦要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展开社会调查,在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在思考中增强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
3设置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情况,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法来提高学习主动性。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从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实例中获得一些感性知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疑惑,结合教学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一些使他们感到既熟悉而又需稍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面临问题的困境中,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如利用学生对“炭疽病”的疑问,可以问:①这种病有什么症状?②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致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此种病?③引起这种病的病菌结构是什么样的,它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怎样繁殖?通过对①②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疑问可以由此复习传染病的一些特点和症状;通过对③的提问可以复习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在对感兴趣的知识探索的同时也复习和掌握了知识。
4思考置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再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得的好的加以表扬,当学生能踊跃提问时,就进一步要求提高提问的质量。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的要求、引导学生能问、敢问、会问的同时,教师应首先具备问题意识,能够改变观念,在必要引导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的让学生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随时得到解决。问题一旦解决,学生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有了,他会更加关注生物知识,在无形中培养了兴趣。
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提问,还要珍视他们由于感到奥秘而提出的问题,或给予解答或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并对其努力的结果适时加于勉励。也可以将他的问题拿出来让全体同学考虑,这样也会助长同学提问的积极性,并从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独立学习
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让学生达到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才是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在同实际相联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学会了独立学习也就形成了一种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说,有一些知识在课本中已经叙述得相当准确细致,教师就大可不必再费口舌重复,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学,逐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能力,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能独立去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动学习只有在开阔的知识面中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达到教与学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耿瑞凤.浅谈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的体会.生物学教学,2002(4):
18~19
2索金龙.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生物学教学,
2001(4):8~9
3章志光.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关键词】 学习主动性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学中时刻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主动性是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是集独立思考、兴趣爱好、知识积累于一身的一种学习境界,是建立在学生从兴趣产生到探究性学习直至独立性学习的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达到此境界后,在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上会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而学习主动性也会相应提高。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引导这一学习的关键因素,从而使学生达到学以致乐、学以致用的高度,更加牢固灵活的掌握知识。以下是几种方法的探讨。
1开阔视野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兴趣的取得源于好奇心和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在学校,学生所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尤其是生物这门课不同于其它学科,好多同学都在潜意识中认为它是副科不太重要,而不去重视。这就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形中增加了不少负担: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只是在教师的督促下被动学习,这对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有很不利的影响,要改变这一现象的方法就是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可以在教学备课过程中广泛大量阅读有关生物学方面的新动态、新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告诉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加学习兴趣。比如在讲到“激素和神经共同作用对生物的调节”时,可将东北的狗熊在繁殖季节和平时表现的不同介绍给同学,这样既不脱离课本中所要讲的内容,紧扣所讲的知识要点:激素和神经共同作用对生物的调节使狗熊的行为有较平时所不同,又能让同学对自然界中生物的各种行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对课本之外的知识产生兴趣。只有视野开阔了,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一遇到有关内容,学习就会从记忆库中调出有关信息来,从而用心去观察和关注,在不知不觉增加了学习兴趣,这样会使学生爱上生物课更有利于学习。
2联系实际
在生物教学中随时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高主动性。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调查,调查地方疾病,观察遗传病例的实例,关注环境与生物生存的问题。比如在环境保护中举例外来物种的引进中引发一系列问题:紫茎泽兰、水葫芦、大米草等新物种对新环境所造成的污染。现在教材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社会考查课题。教师不能怕麻烦要积极组织学生讨论,展开社会调查,在活动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人翁精神,使学生在思考中增强求知欲和学习主动性。
3设置问题
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情况,可以利用设置问题的方法来提高学习主动性。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从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实例中获得一些感性知识,由此也产生了许多疑惑,结合教学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一些使他们感到既熟悉而又需稍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面临问题的困境中,激发出强烈的求知、探索欲望。如利用学生对“炭疽病”的疑问,可以问:①这种病有什么症状?②它的传播途径是什么?致病的原因是什么?怎样预防此种病?③引起这种病的病菌结构是什么样的,它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怎样繁殖?通过对①②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发学生的疑问可以由此复习传染病的一些特点和症状;通过对③的提问可以复习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不同特点。让学生在对感兴趣的知识探索的同时也复习和掌握了知识。
4思考置疑
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必须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己提出各种问题。可以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再鼓励和要求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得的好的加以表扬,当学生能踊跃提问时,就进一步要求提高提问的质量。鼓励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在学习过程中应积极的要求、引导学生能问、敢问、会问的同时,教师应首先具备问题意识,能够改变观念,在必要引导的基础上把课堂还给学生,大胆的让学生去学习,探索、研究问题的解决途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知识面,不断的学习更新知识。学生在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提问随时得到解决。问题一旦解决,学生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感有了,他会更加关注生物知识,在无形中培养了兴趣。
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着关键的作用,要善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提问,还要珍视他们由于感到奥秘而提出的问题,或给予解答或启发他们自己去寻求答案,并对其努力的结果适时加于勉励。也可以将他的问题拿出来让全体同学考虑,这样也会助长同学提问的积极性,并从中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5独立学习
有了学习的主动性,最终让学生达到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才是教学过程中要达到的一个目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在同实际相联系中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使他们在长期的学习中逐步养成独立学习的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学会了独立学习也就形成了一种良好 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比如说,有一些知识在课本中已经叙述得相当准确细致,教师就大可不必再费口舌重复,可以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学,逐步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独立学习能力,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能独立去学习,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主动学习只有在开阔的知识面中设置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达到教与学的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耿瑞凤.浅谈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的体会.生物学教学,2002(4):
18~19
2索金龙.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生物学教学,
2001(4):8~9
3章志光.心理及其发展与学习.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