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社区更新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衍生出的议题.社区是居民生活与聚散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激发社区潜在的功能与效益,塑造充满活力的社区环境,是当前社区更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美国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的米斯蒂克河壁画项目为例,阐述了米斯蒂克河壁画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介绍了生态壁画创作的起因、主题的选择、创作的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从时间、空间和人的角度总结了米斯蒂克河壁画项目的创新与突破.文章通过对米斯蒂克河壁画项目的论证分析,指出生态艺术赋予了社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更新是伴随着城市发展而衍生出的议题.社区是居民生活与聚散的重要场所,也是文化传承与延续的重要载体,更是连接人与自然的重要纽带.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激发社区潜在的功能与效益,塑造充满活力的社区环境,是当前社区更新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美国马萨诸塞州萨默维尔的米斯蒂克河壁画项目为例,阐述了米斯蒂克河壁画项目的建设与发展,介绍了生态壁画创作的起因、主题的选择、创作的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从时间、空间和人的角度总结了米斯蒂克河壁画项目的创新与突破.文章通过对米斯蒂克河壁画项目的论证分析,指出生态艺术赋予了社区多元化的价值.
其他文献
数学是一门需要大量训练、解题的学科,一个优秀的教学方法有利于直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水平,但是这也要求数学教师不能拘泥于过去传统落后的教学方法,而是要深入结合教学要求,立足于新课标的数学核心素养,构建一个创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本文就针对如何利用创新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公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期能够给相关的教师和教育从业者一定的帮助和经验.
达尼埃尔·埃文斯是一位在世界文坛上享有声誉的作家.她先后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作为埃文斯的最新作品,小说集《历史修正办公室》一经出版便引起了众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基础,分析主人公克莱尔艰辛的自我构建过程,感受她的心路历程,揭示其自我迷失的必然性.
大地艺术的本质性诉求是通过制造”场所”而将自然重新引入公众视野.对大地”场所”从自然空间向公共空间转换的艺术实践进行考察,有利于引导人们重新思考”自然”,消除将自然与当代公共空间做出二元区分的片面思维,促使公众通过反思与自然的深层关系来应对当代诸多持续恶化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本文以当代大地艺术的”场所”应用为例,探讨在当代社会生活以及公共空间实践中积极发展”自然公共空间”的重要观念潜能和现实意义.
在过去的五十年中,从《清洁空气法案》到《巴黎协定》,环保运动在推动政府环境保护政策上的努力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记忆.除了环境政策的调整之外,来自艺术方面的努力也对环境问题的改善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并进一步补充了环境政策、教育和研究中的现有策略.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它的前景仍然严峻.尤其是最近,当美国的环境保护政策开始停滞不前,甚至不断退缩,新一轮的环境危机也开始逐渐浮现于眼前.其中不仅包括了基于政策退缩时期的环境中不明确的种种前景,也包括了对当下生态艺术现状的种种反思.在美国政策退缩时期
获得”麦克阿瑟奖”等美国国家级奖项资助的休斯敦排屋项目起源于艺术,结缘于社区.它由艺术家发起,开展公共艺术项目和全年展览;资助青年学生;让旧屋变成创意办公空间,吸引年轻的艺术家和创意人才;也为年轻的单亲妈妈和孩子提供公益住房和社区支持.这个项目实现了公共艺术以社区为对象的创作和展示,发展了本地的美育资源,也为社区存在的社会问题提供了解决答案.项目发起人里克·罗也是一位成功的艺术家,他的初衷是为社区带来积极的影响,这与《孟子》的名句”达则兼济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排屋项目的理念和影响超越了公共艺术项目本身
气息设计与气味设计略有不同,气息设计是一套整体的项目设计,而不仅仅是研发一种香型.气息设计与嗅觉有关,它扩大了设计的感官范畴.气息设计是一种可实现的项目,它聚焦生态、关怀社会.本文选取法国设计师艾米莉·博纳德的三项气息设计案例用以诠释何为气息设计,以及在城市空间进行气息设计需要顺应当地具体的人文环境、地理条件.
”公共领域”是”公共艺术”研究的基本理论范畴,这一概念首先由汉娜·阿伦特在《人的境况》一书中提出.阿伦特立足于存在主义的立场,从”人的复数””积极的行动”等方面呼唤古典城邦精神的复归,期冀在差异与多元的基础上重构”公共领域”,以实现对现代性的批判.通过梳理汉娜·阿伦特的理论来源、阐述其理论构架,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共领域”这一关键概念,同时也对当下的公共艺术实践进一步提供思考的视野.
公共艺术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如何与城市的人文历史条件产生对话?如何与观众产生互文性的感性交往?本文从法国哲学家雅克·朗西埃”歧感美学”的视角出发,以”拓展的剧场——南海首届公共艺术展”为例,通过分析不同作品结构呈现出的感性经验,探讨公共艺术展览与观众展开感性交往和感性分配的”谈判”模式,以此回应对以上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