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发展,加大了投入,改善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设备基本齐备。那么,在硬件有了明显改善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办学水平呢?这就需要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升办学水平。教学研究就是其中的重要工作。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的一项工作,就目前而言,学校领导不可谓不重视。但是,目前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 四缺”现象:
缺乏动力。在很多农村学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是应付了事,总之,很少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师。基本上是时间一到,大家都懒洋洋地来到指定的地点,听听课,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课意见。现在,一些学校的领导也想把教学研究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也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此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表面看起来有声有色,实际上是在走过场,只满足于拍拍照、写写总结材料。
缺乏引领。按道理说,学校的业务主管领导,学校教学研究部门的领导,应该起引领作用,起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教师用新理念改造自我,改造自己的课堂。但是,有些领导却担当不了此任。进行教研活动时,他们提不出什么新的理念,更没有什么新点子。他们“计划”靠下载,“总结”靠抄袭。例如“同课异构”,本是已经十分流行的名词,但有些业务领导,至今还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缺乏骨干。没有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将使学校的教研工作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近年来,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管人们献计献策,探讨如何留住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农村学校安心工作,但目前仍然缺乏让教师安心留在农村的有效措施。尽管一些地方也对农村教师发放了津贴,但农村学校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经济待遇,还有其他具体问题。例如找对象难、业余生活单调等,都是骨干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问题是,骨干教师的流失,让本来就低水平重复的农村校本教研工作雪上加霜,致使专题研究难以深入开掘。骨干教师之所以是骨干,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在专业水平上的高人一筹。本来,他们可以在教研工作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没有他们参与的教研活动,低水平重复就成了常态。
缺乏主题。一般而言,一次教研活动最好确立一个主题,以集中精力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可是,农村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常常在缺乏主题的情况下匆忙进行。往往是听一两节课,课后进行一番看似认真的评课。评课活动没有围绕某一个课题或主题,只是一番漫无边际的议论。时间差不多,就结束了。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但这“四缺”足以影响其实际的教研效果。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是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孵化器,是改变当前农村学校落后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关系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事。农村校本教研,再也不能低水平重复,必须走出这一困境,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亟需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并为此多疾呼多努力。
呼唤适应教学新常态。课改就是教学的新常态。只有继续进行课程改革,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才能有所改变。但是,目前的农村课程改革,存在着恶性循环现象:观念与实践,到底哪个优先?换句话说,是先转变观念还是先进行实践?从理论上讲,有怎样的观念就会有怎样的实践。但目前的状况是: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多年,新理念已基本得到了普及,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取得实践上的突破。所以,先干起来才是当务之急。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一所边远的乡镇中学,改革前,学校面临着撤并,教学质量差,留不住学生,留不住老师。改革,使这所面临倒闭的乡镇中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全国农村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教改成为了该校的新常态。
呼唤身边教研新榜样。现实中并不缺榜样,关键在于以什么人为榜样。实际上,一所学校,哪怕是农村学校,总能找到那么一两个对教学工作真正感兴趣的教师,如果再加以培养,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本校教师的榜样。可是,有些领导没把身边的榜样当一回事。“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一些校长的基本心态。在他们的心目中,本地的教师,尤其是本校的教师,不过如此,也就那么几下子;外校的教师,尤其是外地的教师,那才是真正的好“和尚”,他们的念经水平才叫高。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身边的榜样就被忽视了。
其实,对一线教师而言,身边的榜样有一种亲切感,更具有可学性。
身边的榜样,应该是勤于读书、勤于思考的榜样。读书与思考,正是很多一线教师成长的重要法宝。阅读,是扩大见闻、增长知识、强健自我的重要途径。一线教师,一定要勤于读书,借鉴他人的好经验,学习他人的好做法,否则,你的实践,你的改革,就可能是盲人骑瞎马,没有方向感。勤于思考,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思考,可以酝酿新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教师强大自我的不二法门;思考,可以让思想融入实践,继而改造实践,引领实践。
身边的榜样,还应该是勇于实践的人。学习与思考,强健了自我,强大了自我,改革的实践则可以使教师焕发新的生命。乡村教师的身边,如果有那么一两位敢于改革的教师,他们的实践,对其他教师而言,就是最生动形象的榜样。需要指出的是,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可能不像一些城市里的学校那样轰轰烈烈,像模像样,更多的是小打小闹,显现出来的是“小”,是“微”,是“实”。即点滴的改革与创新。
呼唤研究小微新课题。小微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是教师以教学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微课题研究,目的自在于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顾名思义,小微课题的“小”与“微”,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虽然小,但小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提升教学的水准。
一线教师,深入在教学一线,常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如何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更多支持”“如何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小微课题研究,是农村校本教研走出低水平重复困境的突破口,切实可行。
呼唤乡土本色新奇特。我们的农村教育,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以城市教育为本,向城市教育看齐。让所有农村学校盲目跟在城市学校之后,把城市学校的今天当成农村学校的明天。结果,不但没有学到城市的精髓,反而丢失了自己的特点。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就应该立足于农村的现实,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扎实的工作,走农村学校自己的路,同样可以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与探讨。
工作要有新思路、新点子。小微课题研究,就属于新点子。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教研最主要的方式。在农村学校,这一方式仍然有效,必须进一步落实。
要使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走出低水平重复的状态,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直接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而要抓好这项工作,无疑,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具体而言,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见效:
领导带头。这是目前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推动力。如果学校领导缺乏积极性,工作的推动就会成问题。
学校领导必须真正静下心来,真正研究探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具体说来,学校领导应该这样带头。一是带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也为自己的心灵垫底。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就可以随时拿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教师们进行引领,进行示范。二是带头实施教学改革。在农村,学校规模小,领导们既是领导,又是一线教师,他们一般都担任了课程教学工作。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可以直接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入手,深入探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改革课堂教学,积累经验,提升自我,提升教学质量。这是最好的示范与引领。目前的现实是,一些学校的领导,自己水平本来就欠佳,只好找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改革,自己当观众。而且,他还可能是不那么称职的观众,提不出有价值的看法。这样一来,就会让教师们失望,甚至成为教改的阻力。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三是带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一些名校长的成功经验来看,校长个人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学校一大批教师的成长。领导直接投入到教研之中,直接拿出自己的教研成果,对自己,对老师,都是鼓舞。上公开课,这是最见教师功底的实践。如果学校领导能够把自己在教学探索中得到的新经验,设计的新课型,以公开课、观摩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对教师们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可是,在农村学校,目前最缺的就是这一点。
制度建设。制度是带有刚性的规定,是必须遵守的规则。农村学校,要提升校本教研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进行推动与引领。
学习制度。学期初,学校要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公布必读书目,要求教师撰写读书感言;举办读书沙龙,定期让教师交流读书心得。
集体备课制度。集中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以独立备课为主。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必须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再加工,体现自身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随堂听课制度。随堂听课,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学习,及时推广。也可以帮助上课教师改进教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定期举办教学沙龙。举办教学沙龙,可以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他人的新鲜经验,对照自己的不足,进行深刻反思,触及自己教学中的软肋,从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队伍建设。这里指的队伍,专指学校干部。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以及教研组长,他们都是推动校本教研的骨干力量。因此,他们本应该是“懂教学,会教学;懂教研,会教研”的带头人。他们本应是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坚力量。可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不懂教学或不那么懂教学,不懂教研或不那么懂教研的人,大有人在。
请进来与走出去。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说,他们学校,经常会邀请一些名师到学校来讲课或举办讲座。他认为,老师们平时都很忙,没有时间进行读书、反思等业务活动,而请名师进校,就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听到一流的好课,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一条走出教研低水平重复的捷径。农村学校,可以多校联合,聘请外地名师进行交流,让他们开课,开讲座,与教师们交流互动,为教师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开阔眼界。
走出去,这在农村学校比较难推行,但这几年国培计划的实施,让一部分农村教师有了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新的理念,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眼下需要进一步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那一批参加了培训的教师的引领作用,使他们成为新理念的种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如何走出今天低水平重复的困境,需要我们开阔眼界,扎实工作。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作为学校的一项工作,就目前而言,学校领导不可谓不重视。但是,目前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 四缺”现象:
缺乏动力。在很多农村学校,教师参与教研活动,要么是被逼无奈,要么是应付了事,总之,很少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师。基本上是时间一到,大家都懒洋洋地来到指定的地点,听听课,发表一些不痛不痒的评课意见。现在,一些学校的领导也想把教学研究工作推上一个新台阶,也想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为此也开展了不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表面看起来有声有色,实际上是在走过场,只满足于拍拍照、写写总结材料。
缺乏引领。按道理说,学校的业务主管领导,学校教学研究部门的领导,应该起引领作用,起模范带头作用,引领教师用新理念改造自我,改造自己的课堂。但是,有些领导却担当不了此任。进行教研活动时,他们提不出什么新的理念,更没有什么新点子。他们“计划”靠下载,“总结”靠抄袭。例如“同课异构”,本是已经十分流行的名词,但有些业务领导,至今还说不出一个所以然。
缺乏骨干。没有骨干教师的积极参与,将使学校的教研工作只能在低水平上重复。近年来,农村学校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管人们献计献策,探讨如何留住骨干教师,让他们在农村学校安心工作,但目前仍然缺乏让教师安心留在农村的有效措施。尽管一些地方也对农村教师发放了津贴,但农村学校所缺乏的,不仅仅是经济待遇,还有其他具体问题。例如找对象难、业余生活单调等,都是骨干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问题是,骨干教师的流失,让本来就低水平重复的农村校本教研工作雪上加霜,致使专题研究难以深入开掘。骨干教师之所以是骨干,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在专业水平上的高人一筹。本来,他们可以在教研工作上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而没有他们参与的教研活动,低水平重复就成了常态。
缺乏主题。一般而言,一次教研活动最好确立一个主题,以集中精力解决教学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可是,农村学校的一些教研活动,常常在缺乏主题的情况下匆忙进行。往往是听一两节课,课后进行一番看似认真的评课。评课活动没有围绕某一个课题或主题,只是一番漫无边际的议论。时间差不多,就结束了。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但这“四缺”足以影响其实际的教研效果。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是农村学校提高办学水平的孵化器,是改变当前农村学校落后办学水平的重要措施,更是提升教师素养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关系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大事。农村校本教研,再也不能低水平重复,必须走出这一困境,取得突破性进展。
当前,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为了避免穿新鞋走老路,亟需高水平的专业引领,并为此多疾呼多努力。
呼唤适应教学新常态。课改就是教学的新常态。只有继续进行课程改革,低水平重复的状态才能有所改变。但是,目前的农村课程改革,存在着恶性循环现象:观念与实践,到底哪个优先?换句话说,是先转变观念还是先进行实践?从理论上讲,有怎样的观念就会有怎样的实践。但目前的状况是: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10多年,新理念已基本得到了普及,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取得实践上的突破。所以,先干起来才是当务之急。杜郎口中学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一所边远的乡镇中学,改革前,学校面临着撤并,教学质量差,留不住学生,留不住老师。改革,使这所面临倒闭的乡镇中学,焕发出了新的活力,成为全国农村教育的一个成功典范。教改成为了该校的新常态。
呼唤身边教研新榜样。现实中并不缺榜样,关键在于以什么人为榜样。实际上,一所学校,哪怕是农村学校,总能找到那么一两个对教学工作真正感兴趣的教师,如果再加以培养,他们就有可能成为本校教师的榜样。可是,有些领导没把身边的榜样当一回事。“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是一些校长的基本心态。在他们的心目中,本地的教师,尤其是本校的教师,不过如此,也就那么几下子;外校的教师,尤其是外地的教师,那才是真正的好“和尚”,他们的念经水平才叫高。正是在这种思想的主导下,身边的榜样就被忽视了。
其实,对一线教师而言,身边的榜样有一种亲切感,更具有可学性。
身边的榜样,应该是勤于读书、勤于思考的榜样。读书与思考,正是很多一线教师成长的重要法宝。阅读,是扩大见闻、增长知识、强健自我的重要途径。一线教师,一定要勤于读书,借鉴他人的好经验,学习他人的好做法,否则,你的实践,你的改革,就可能是盲人骑瞎马,没有方向感。勤于思考,则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步骤。思考,可以酝酿新的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教师强大自我的不二法门;思考,可以让思想融入实践,继而改造实践,引领实践。
身边的榜样,还应该是勇于实践的人。学习与思考,强健了自我,强大了自我,改革的实践则可以使教师焕发新的生命。乡村教师的身边,如果有那么一两位敢于改革的教师,他们的实践,对其他教师而言,就是最生动形象的榜样。需要指出的是,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实践,可能不像一些城市里的学校那样轰轰烈烈,像模像样,更多的是小打小闹,显现出来的是“小”,是“微”,是“实”。即点滴的改革与创新。
呼唤研究小微新课题。小微课题是与大课题相对而言的,是教师以教学中发现的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的解决为研究目标的课题。小微课题研究,目的自在于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顾名思义,小微课题的“小”与“微”,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小课题虽然小,但小课题的研究,可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可以提升教学的水准。
一线教师,深入在教学一线,常常会遇到一些具体问题。例如“如何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更多支持”“如何利用农村的特有资源,有效开展综合性学习”等,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课题。 小微课题研究,是农村校本教研走出低水平重复困境的突破口,切实可行。
呼唤乡土本色新奇特。我们的农村教育,普遍存在一个严重问题——以城市教育为本,向城市教育看齐。让所有农村学校盲目跟在城市学校之后,把城市学校的今天当成农村学校的明天。结果,不但没有学到城市的精髓,反而丢失了自己的特点。
农村学校的校本教研,就应该立足于农村的现实,从农村学校的实际出发,通过扎实的工作,走农村学校自己的路,同样可以焕发出新的光彩。这是一篇大文章,需要进行专门的研究与探讨。
工作要有新思路、新点子。小微课题研究,就属于新点子。
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这是新课程实施以来,校本教研最主要的方式。在农村学校,这一方式仍然有效,必须进一步落实。
要使农村学校校本教研走出低水平重复的状态,需要以学校为主阵地,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直接面对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开展扎实有效的活动。
而要抓好这项工作,无疑,校长是第一责任人,责无旁贷。具体而言,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才能见效:
领导带头。这是目前学校各项工作的第一推动力。如果学校领导缺乏积极性,工作的推动就会成问题。
学校领导必须真正静下心来,真正研究探讨教育教学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形成自己的独特看法,起示范和引领作用。具体说来,学校领导应该这样带头。一是带头学习。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先进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也为自己的心灵垫底。在面对实际问题时,他们就可以随时拿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对教师们进行引领,进行示范。二是带头实施教学改革。在农村,学校规模小,领导们既是领导,又是一线教师,他们一般都担任了课程教学工作。他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就可以直接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入手,深入探讨教学中的具体问题,改革课堂教学,积累经验,提升自我,提升教学质量。这是最好的示范与引领。目前的现实是,一些学校的领导,自己水平本来就欠佳,只好找其他老师进行教学改革,自己当观众。而且,他还可能是不那么称职的观众,提不出有价值的看法。这样一来,就会让教师们失望,甚至成为教改的阻力。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三是带头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从一些名校长的成功经验来看,校长个人的成功,直接带动了学校一大批教师的成长。领导直接投入到教研之中,直接拿出自己的教研成果,对自己,对老师,都是鼓舞。上公开课,这是最见教师功底的实践。如果学校领导能够把自己在教学探索中得到的新经验,设计的新课型,以公开课、观摩课的形式进行展示,对教师们的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可是,在农村学校,目前最缺的就是这一点。
制度建设。制度是带有刚性的规定,是必须遵守的规则。农村学校,要提升校本教研的整体水平,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进行推动与引领。
学习制度。学期初,学校要针对本校的具体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公布必读书目,要求教师撰写读书感言;举办读书沙龙,定期让教师交流读书心得。
集体备课制度。集中备课与独立备课相结合,以独立备课为主。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必须在独立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对集体备课的成果进行再加工,体现自身个性化的教学特点。
随堂听课制度。随堂听课,可以及时发现教师教学中的闪光点,及时学习,及时推广。也可以帮助上课教师改进教学,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定期举办教学沙龙。举办教学沙龙,可以让教师在交流中发现他人的新鲜经验,对照自己的不足,进行深刻反思,触及自己教学中的软肋,从而不断改进,不断提高。
队伍建设。这里指的队伍,专指学校干部。学校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处主任以及教研组长,他们都是推动校本教研的骨干力量。因此,他们本应该是“懂教学,会教学;懂教研,会教研”的带头人。他们本应是发挥主导作用的中坚力量。可是,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情况并不乐观。不懂教学或不那么懂教学,不懂教研或不那么懂教研的人,大有人在。
请进来与走出去。一位民办学校的校长说,他们学校,经常会邀请一些名师到学校来讲课或举办讲座。他认为,老师们平时都很忙,没有时间进行读书、反思等业务活动,而请名师进校,就可以让教师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听到一流的好课,从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这是一条走出教研低水平重复的捷径。农村学校,可以多校联合,聘请外地名师进行交流,让他们开课,开讲座,与教师们交流互动,为教师们提供学习的机会,使其开阔眼界。
走出去,这在农村学校比较难推行,但这几年国培计划的实施,让一部分农村教师有了走出去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了什么是新的理念,什么样的课是好课,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眼下需要进一步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发挥那一批参加了培训的教师的引领作用,使他们成为新理念的种子,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农村学校校本教研,如何走出今天低水平重复的困境,需要我们开阔眼界,扎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