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

来源 :职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xiaoya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学生角度了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常州市6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学生满意度进行了调查.通过六个维度、四个角度对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整体是满意的,但是学生满意度在不同内容间存在不平衡、同类别学生群体间存在差异较大等问题.基于此,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出发,提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育人的有效建议:以思政工作为引领,筑牢思政教育的工作网络;以学生为中心,开展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职业教育为载体,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精神中的塑造作用;以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为主导,构建先进模范人物进校园宣讲体系;以人文关怀为着力点,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其他文献
新时代背景下,探究高水平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个性特征具有重要的“共时性”价值.传统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征在把握要素层次逻辑、突出融合创生取向、突显高阶发展意识等方面存在缺憾.基于存在价值、指向对象和个性彰显的维度,高水平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应具有“培养目标双重性”“教育内容职业性”“教育产出高阶性”的个性特征.而彰显这一个性特征,需要以伸展的教育功能兑现社会服务,以高端的学科专业成就一流水平,以系统的职教理论辉映师范韵味,以前沿的科研成果凸显职教底色,以卓越的师资团队支撑自身进阶.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向应用型转变已成趋势,校企协同育人通过企业与学校深度合作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途径.文章以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实践为例,提出“一体两翼”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在人才培养目标、理论实践教学及校企师资培养三个方面展开校企协同育人,以创新思维及能力培养目标为“一体”,强调实践领先,对理论与实践教学“两翼”进行深入整合,师资动态互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广告人才.
职业教育是服务乡村振兴、推进国家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力量.基于角色理论,构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角色分析框架,以洞察职业教育在角色扮演过程中的角色困境.分析发现,在结构层因多重角色冲突存在合力落差,在过程层因认知角色模糊发生供需错配,在功能层因教师角色过载出现效能差距.因此,应变革组织结构以化解职业教育角色冲突、重构运行机制以提升职业教育角色认知、推进战略耦合以促进职业教育角色调试,最终实现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角色重塑.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科技现代化、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下,以及随着世界范围内工业化进程的日益加速与医疗卫生条件的日趋改善,健康逐渐成为衡量个体全面发展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综合尺度.面对多重疾病威胁并存、多种健康影响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国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旨在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积极参与全球健康治理以及切实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际承诺.社区教育作为教育领域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有效推进以及人民健康素质的显著提高,具有极其紧密的关联,并能够发挥其不可替代的功能作用
“认X”系述宾结构,最初表达行为“认”+受事“X”,后来也可表达由“认识”变化而来的行为“认”+非受事“X”,后者的意合性强,对其意合途径的探讨有助于更客观地揭示其生成规律.研究表明:动词“认”具有多义性,其引申义均源自基本义“认识”,且基本义与引申义形成三条意义链;意义引申而来的“认”与表征非受事的“X”生成意合表达式,其意合基于“认识”行为事件,涉及转喻、转隐喻等认知操作;由“认识”变化而来的“认+非受事宾语X”的意合途径可分为三大类,即行为述语和非受事宾语均转喻、行为述语和非受事宾语先各自转喻再整体
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社会发展关联密切的类型教育,要通过深入认识区域空间的差异性,方能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乡村作为地处城市之外的空间地域系统,其系统内部存在空间分异特征.在地理学的研究基础上,将我国乡村分为适应力脆弱型乡村、暴露度脆弱型乡村与敏感性脆弱型乡村,三种不同类型的乡村为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空间格局的认知基础.职业教育在服务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对不同类型的乡村,其教育服务功能和需求将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基于此,职业教育可分别通过跨界协同发展、优势产业发展与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地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课堂教学是改革不容忽视的主阵地和主渠道.预设与生成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着力点.通过开展教学预设,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有机融合;通过聚焦教学生成,实现课程内容的不断丰富和学生专业核心应用能力的提升,在师生互动启发中,满足师生个体成长的诉求.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的预设应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践行“PDCA”操作方法,课堂教学的生成则应回归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通过不断反思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持续创造高效的课堂教学.
我国现有的继续教育体系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存在功能定位的固化、目标群体覆盖面的窄化以及继续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僵化等问题.以国家战略目标及现代化发展为导向,以人的终身学习为主线,以多样化的继续教育形态为体现确立继续教育体系重构的逻辑理路.进而,从顶层政策体系的完善、以特定产业集群及区域发展共同体为依托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三个层面进行现实探索.
积极老龄化发展理念是“健康、参与、保障”三位一体的发展理念.以积极老龄化为分析视角,研究我国老年教育问题,既能展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也体现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的价值观正在由“闲暇教育”逐步转变为“实用技术教育”,文化理念由“老年文化”逐步转变为“青年文化”,而在工作实际中却存在社会知晓度不够高、管理机制不尽完善、专业化水平较低、相关法律缺失等问题.为深入贯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要加大宣传力度,达成社会共识;全面统筹协调,优化管理机制;加强教育供给,满足多元
2020年我国成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减贫治理的重点迈入相对贫困治理阶段.在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扶贫重点也将向解决“相对贫困”转变,同时面临职业教育之“供”与相对贫困治理之“需”不平衡等问题.其目标转向主要体现在战略导向由“脱贫攻坚”转向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功能定位由“技术培训”转向“赋权提能”,扶贫对象由“宏观普惠”转向“微观精准”.职业教育在实践上,一是要对接“乡村振兴战略”,创新职教扶贫模式;二是要制度赋能释放发展活力,优化相对贫困治理环境;三是要精准对接相对贫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