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好高中思想政治需掌握、并恰当运用必要的学习方法。而许多学生不知道学习的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如何运用,甚至也包括一些老师。为解决此问题,笔者列举了四种学习方法,并对它们的具体运用加以详细说明。这些方法包括:演绎、归纳、辨证思维、发散思维。所有说明都以同一问题为材料,从而给读者以启示:一个思想政治问题可以这样学,也可以学得通、学得活,前后形成一个体系,恰当灵活地运用,巧妙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中政治 思维方法 运用
巧妙运用思维方法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既很必要,也有一定的难度。必要性,一是体现在学习效果上。大凡在学业中有所建树者,都有其学习的成功之道,巧妙运用思维方法则是必要条件之一。二是体现学生现状上。从初中到高中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初涉高中内容的高一学生,对此阶段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为此需付出不少宝贵时光。难度体现在,一是不了解有哪些方法可供采用,二是就某种方法如何使用,也不得而知。这里,我们围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为例,谈谈各种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演绎的思维方法——从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演绎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二者的辨证关系内容有二,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两对关系如此地相似,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众所周知,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脉相承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因此,在懂得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前提下,可以演绎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前一关系是后一关系的理论基石,这样对后一关系而言,既可知其然,也可知其所以然。
二、归纳法的应用
社会存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归纳起来可知,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价值观、科学、风俗习惯等,对它们进行归纳可得出: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这样,我们通过归纳的方法掌握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区分出谁是社会存在,谁是社会意识。
除了在学习概念时要用归纳法,在学习原理理论时也经常要用归纳法。可以说,归纳法是我们学习时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应用难度不大,但却是大有用处的。
三、运用辨证思维方法把握互动型关系
互动型关系在思想政治中大量存在,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和意识、贡献和索取、四个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都是互动性关系。
现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质不同。这种决定作用和反作用就是一对互动型关系,也是一种辩证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处理这种关系时,要注意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要同时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止片面性。同时,这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如:这一例子中的决定作用是居于首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从属于决定作用。因此,还要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起来,反对均衡论。
有这样一个辨析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这里说的两个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此题的观点缺少辨证思维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物质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另外,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样水平的物质文明条件下,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而,题
中观点是片面的。可见,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思维能力。
四、发散思维的运用
我们仍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为材料加以说明。
1 、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解释“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性
我们知道,“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私有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特定的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亦即它的产生和存在是由特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这种特定的社会存在就是私有制和社会财富的有限性。随着生产力的无限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这一社会存在将同剥削阶级、剥削制度一道,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私有观念也将随之成为历史。
在原始社会,产生的是原始共产主义思想而非自私观念。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才产生了私有观念。市场经济并不否认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结合,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私自利观念的泛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个人利益同社会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种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当然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而非自私。如果把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看成是自私,显然是错误的。因此,“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
2 、社会意识→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发散思维
(1)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去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而价值观就是一种社会意识。人的行为以意识为指导,这是人的特点,也是优点。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人们行为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就是说,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具有导向作用。
从作用的性质看。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把社会意识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类,与此相对应,其反作用也分两类: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价值观也有正误之分,其判断标准是两个“符合”的最高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2)再用价值观去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故称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倡导奉行的正确价值观,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正因为这样,所以可用对价值观的认识去认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转下页)读写算2011年第26期文史教育研究文史教育研究2011年第26期读写算
【关键词】高中政治 思维方法 运用
巧妙运用思维方法学习高中思想政治,既很必要,也有一定的难度。必要性,一是体现在学习效果上。大凡在学业中有所建树者,都有其学习的成功之道,巧妙运用思维方法则是必要条件之一。二是体现学生现状上。从初中到高中是两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初涉高中内容的高一学生,对此阶段的学习方法了解不多,为此需付出不少宝贵时光。难度体现在,一是不了解有哪些方法可供采用,二是就某种方法如何使用,也不得而知。这里,我们围绕“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为例,谈谈各种思维方法的具体运用。
一、演绎的思维方法——从物质和意识关系原理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演绎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二者的辨证关系内容有二,一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两对关系如此地相似,那么它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众所周知,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社会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脉相承的。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个性和共性、个别和一般的关系。因此,在懂得物质和意识关系的前提下,可以演绎出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前一关系是后一关系的理论基石,这样对后一关系而言,既可知其然,也可知其所以然。
二、归纳法的应用
社会存在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归纳起来可知,它们都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价值观、科学、风俗习惯等,对它们进行归纳可得出: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这样,我们通过归纳的方法掌握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区分出谁是社会存在,谁是社会意识。
除了在学习概念时要用归纳法,在学习原理理论时也经常要用归纳法。可以说,归纳法是我们学习时用得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应用难度不大,但却是大有用处的。
三、运用辨证思维方法把握互动型关系
互动型关系在思想政治中大量存在,如: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物质和意识、贡献和索取、四个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之间、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之间的关系……都是互动性关系。
现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看,一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另一方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性质不同。这种决定作用和反作用就是一对互动型关系,也是一种辩证关系,它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处理这种关系时,要注意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要同时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防止片面性。同时,这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如:这一例子中的决定作用是居于首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从属于决定作用。因此,还要把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起来,反对均衡论。
有这样一个辨析题:“‘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正确揭示了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这里说的两个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此题的观点缺少辨证思维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看到物质文明建设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决定作用,忽视了精神文明建设对物质文明建设的反作用。另外,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前提下,意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样水平的物质文明条件下,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也不尽相同,因而,题
中观点是片面的。可见,此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思维能力。
四、发散思维的运用
我们仍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为材料加以说明。
1 、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关系原理解释“人性自私论”的错误性
我们知道,“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自私不是人的本性。私有观念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特定的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亦即它的产生和存在是由特定的社会存在决定的,这种特定的社会存在就是私有制和社会财富的有限性。随着生产力的无限发展,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这一社会存在将同剥削阶级、剥削制度一道,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私有观念也将随之成为历史。
在原始社会,产生的是原始共产主义思想而非自私观念。到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产品有了剩余,才产生了私有观念。市场经济并不否认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利益驱动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相结合,造成资本主义社会中自私自利观念的泛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为目的。个人利益同社会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这种社会存在决定的社会意识,当然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而非自私。如果把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看成是自私,显然是错误的。因此,“人性自私论”是错误的。
2 、社会意识→价值观→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人生价值观的发散思维
(1)用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去理解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而价值观就是一种社会意识。人的行为以意识为指导,这是人的特点,也是优点。世界观和价值观是人们行为活动的根本指导思想。也就是说,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具有导向作用。
从作用的性质看。根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映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把社会意识分为性质不同的两类,与此相对应,其反作用也分两类: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价值观也有正误之分,其判断标准是两个“符合”的最高标准和“三个有利于”的具体标准,不同的价值观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
(2)再用价值观去理解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故称集体主义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倡导奉行的正确价值观,其核心是为人民服务。正因为这样,所以可用对价值观的认识去认识社会主义集体主义。(转下页)读写算2011年第26期文史教育研究文史教育研究2011年第26期读写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