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ckp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语文课堂是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来实施审美教育,进行美学意识渗透,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感受自然美、体悟社会美、寻找人性美。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工具性学科,除工具性外,还具有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社会性、实践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科的美育因素必然比其他学科要丰富多彩。所以,中学语文课堂便成为教师实施审美教育的主要场所。教师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感悟、领会、体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启发学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感受美、理解美、寻找美。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教学来实施审美教育,进行美学意识渗透,有意识地利用审美的特点来培养学生、教育学生,促进他们的全面健康成长。
  语文教学中的美育内容主要包括自然美、社会美和蕴涵人物形象、意境、情思、语言表达方式等的人性美三部分。因此,实施美育的角度重点也就各不相同。听读教学主要是理解接受语言材料,美育的侧重点就应该是感知、鉴赏美。说写教学主要是运用表达训练,美育的侧重点就应该是发现美和表现美。实用文体反映真实的社会生活,美育的侧重点应该是社会生活美。文学作品是语言艺术品,美育的侧重点则在于人性美。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好美育的角度和重点,使语文训练与美育浑然一体,相辅相成。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以下几种类型是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美,即:自然美、社会美、人性美。下面,我就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重视并有意识地进行美学渗透,进行审美能力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初探及想法。
  一、在想象中感受自然之美
  美的教育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最佳途径。无论是创作还是鉴赏,都需要学生把外在的美的形式转换为内在的美的“心象”,这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朗读的方法,对课文的语言进行分析,对课文中的景物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自然万物的外在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和欣赏能力。如我在教授朱自清先生的《春》一文时,就感触良多。作者描写春花,这样写道:“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里作者用一组排比句描写春花开得繁茂、鲜艳,接着以一句虚写,启发读者充分发挥想象,最后以蜜蜂嗡嗡的“闹”声,烘托出一派热闹的早春景象,使读者仿佛走入生机盎然、热闹非凡的春天。整篇文章字里行间,无不表现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春天里的花草、细雨等一切景象,便都在学生面前一一展现出来了,学生也由此得到了美的享受。这样的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二、在研析中体悟社会之美
  有些审美对象不是以表面的形式,而是以形式之上的“意蕴”来发挥审美效应的。这里所说的社会美,是指在人们所处的社会中,内蕴于生活之中的美。主要表现在“人们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功绩及其表现出的思想品格、精神风貌的审美评价以及对人的行为、思想品质的审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仔细研析作品中的美的各种表现形式,培养学生辨别生活中真、善、美的能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例如我在教授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一文的时候,有颇为深刻的体悟。作者先描写白杨树的外在形态:“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绝无旁斜逸出”,描绘出白杨树外在形态的特点是笔直挺立、力争上游,接着作者再写到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是“倔强挺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最后点明其象征意义:“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对白杨树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在仔细研析中,认识到作者赞美的不仅是白杨树的内在品质,更歌颂了北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辛勤朴实的劳动人民。在这节课中,通过研析白杨树形象,使学生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身上朴实而可贵的品质,愈加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当然,他们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熏陶和提高。
  三、在体悟中寻找人性美
  美育不是抽象的理智教育,而是直观的形象教育。如果审美教育不能启开人的情感世界的大门,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就无法实现美育的目的。教师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精彩的片段、章节,进行联想、想象、阐发、品味,综合欣赏其中包含的语言美、自然美、风俗美、道德美等等,尝试与文本、与作者进行情感上的交流,从而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这方面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教授泰格特的《窗》这篇小小说。文中描述了两位重病病人,靠窗的病人每天为不靠窗的病人描述窗外所见的美丽景色,从湛蓝的湖水,美丽的天鹅,到湖边精彩的球赛,再到湖边发生的一幕惊险的男孩落水……直到他去世后,不靠窗的病人才发现,原来这一切都是靠窗病人为鼓励他而编织的善意的谎言。在强烈的对比中,两位病人的形象鲜明而突出,学生也由此看到靠窗病人身上所散发出来的人性善良纯洁的光辉。
  诚然,审美教育活动要经过感受美——认识美——鉴赏美(或表现美)这样几个阶段。这说明,语文教学过程与美育过程是完全可以协调一致、同步进行的。比如《荷塘月色》就美育而言,在讲读环节,应在学生初步感受意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文中的美点,抓住“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点缀的白花“如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等极为生动的语句,引导学生想象、体味,使学生认识到课文的意境美正是作者情操美的生动体现,从而达到对美的认识的升华。在练习阶段,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欣赏性的阅读,在进一步阅读领会课文的基础上,仿写题为《校园月色》的文章,引导学生在写作中注意发现校园月色的美,从而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这样便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高度统一。
  总之,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将促进语文智能的发展,辅助语文教学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语文教材就是美育教材,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就必须将美育渗透于语文教学之中。
  (通渭县陇阳教育学区)
其他文献
江西科技出版社抓住“农”字做文章,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需要中挖掘选题资源,最近推出的《当代农村百事通》丛书深受读者欢迎,在11月
写作能力的考核一直是高考英语试题中考查的重点。它要求学生要有深厚的语言基础,有良好的审题能力、想象力和表述力,但很多学生在这方面是弱项,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学生的主观表达能力。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生都已经看到写作已成为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写作中的读写训练却没有足够重视。可以说,培养和提高高中生写作能力的方法是很多的。下面,笔者就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实
在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的建设中,其核心和关键部分是建成一个高质量、大容量的指纹数据库,它是保证整个系统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如何才能快速、优质、经济、合理地完成建库工
期刊
为创新纳税服务方式,持续推进税务机关“放管服”改革,税务总局决定为纳税人提供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税收政策风险提示服务(以下简称“税收政策风险提示服务”).现就有关事项公告如
由著名教授黄楠森、庄福龄、林利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经过编委会和北京出版社长达13载的共同努力,已于最近出齐。这部8卷本的长篇巨著总字数达410万字,系统地阐述了
据河北《新闻出版信息》报道:经各市地新闻出版管理部门评选推荐,河北省新闻出版局最近命名徐水县、丰南市、遵化市、定兴县、泊头市、赞皇县、武安市、昌黎县、三河市、石家
第16届沈阳书市于9月1日在辽宁美术馆落下帷幕。18天接待各界读者20万人次,发行各类图书46万册,370万元。 书市期间,开展了各项促销活动和优质服务竞赛,邀请了台湾著名电影演
最近,听到两个出版单位积极开展多种经营,建立非出版企业,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反过来促进了出版的发展。这件事给人以新的启迪。 一是辽宁人民出版社,用一部分资金和很少的
在大学出版社中建社历史较久、实力雄厚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先后被评为大学出版社系统的优秀出版社和全国出版系统良好出版社。该社一直致力于学术著作和教材的出版,积极推
为了迎接商务印书馆创立100周年(1897—1997)和庆祝《英语世界》创刊15周年暨出版发行100期,商务印书馆于9月20日在北京国际饭店隆重举行招待会。出席招待会的有新闻出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