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9-000-01
摘 要 根据学校体育课程、学生、教师、社会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出合理地研究学生身体发育的过程,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原则和体育因素加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等。分析体育课程如何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更好内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各种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发展 改革 思考
一、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思想
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制约着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要使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从转变思想和观念做起,从时代特征和我国国情出发,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且还必须遵循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律。
建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界已形成一个共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向深层次探索体育教育内涵的重要标志和体现。终身体育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种思想对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组织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终身体育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强调实现终身体育、保证终生健康必备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所以,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更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
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体育教学内容的最大特性就是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强,因此,在以后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排列教材。竞技体育项目充当着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又一味的按照竞技体育的标准要求学生,出现了学习内容枯燥,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必须对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以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一直以来人们比较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精选与传授,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上实践课。特别是随着终生体育的提出,人们认识到,体育必须同卫生、保健相结合,必须科学的锻炼和保健才能健康。理论与实践必须有机的结合,实践性内容与理论性内容在衔接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二)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体育教学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程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如何将“教”真正转化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学生虽然对所学的动作技能似乎学会了,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学懂”。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也有赖于反复的锻炼。
三、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的探讨
(一)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体育与健康课程依然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主要渠道,抓好开课率,提高课堂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做好了学校体育工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会向科学性、合理性迈进。此外,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良好品质将成为热点问题
(二)积极落实学生每天1h体育锻炼时间
中央文件要求,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 h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如何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从管理机制、场地设施、人员保障、活动内容等方面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并真正把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 h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今后工作的方向之一。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体育师资队伍。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时大幅度增加的实际,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另外,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对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四)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就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力度。根据中央文件的精神,该标准从體育教师、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防疫、卫生保健室配备等方面明确了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国家对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办学的基本标准,是教育检查、督导和评估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要确定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和改革思路,就必须对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现代化体育教学技术、新世纪的新型体育教师队伍、强化体育教学管理等发展趋势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和认识。并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体育运动不单是生长发育期作为人的发展手段而应贯穿终身。从而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思想和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提出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宁,刘静民,张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演变脉络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9(12):88-92.
[2] 董艰香,王亚立,姬彦忠.案例与启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l0(5):73-75.
[3] 周登嵩,赖天德,毛振明.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摘 要 根据学校体育课程、学生、教师、社会等因素,进一步探讨我国现代学校体育教育目标,提出合理地研究学生身体发育的过程,充分利用体育的价值原则和体育因素加强体育课程的教育性等。分析体育课程如何在终身体育思想指导下,更好内化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各种运动能力和心理素质等。
关键词 学校体育 发展 改革 思考
一、学校体育发展与改革的思想
体育教育思想、体育教育观念正确与否直接制约着学校体育改革实践的方向与成败。要使中国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必须从转变思想和观念做起,从时代特征和我国国情出发,从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实际出发,而且还必须遵循学校体育教育的规律。
建立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在体育教育界已形成一个共识,它既有深刻的社会背景,也是学校体育改革向深层次探索体育教育内涵的重要标志和体现。终身体育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主张在学龄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种思想对学校体育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组织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终身体育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强调实现终身体育、保证终生健康必备的兴趣和能力的培养。所以,以终身体育思想为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导思想,更具理论深度和实践价值。
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学校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
体育教学内容的最大特性就是其内在的逻辑关系不强,因此,在以后的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来排列教材。竞技体育项目充当着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由于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实际的体育教学中又一味的按照竞技体育的标准要求学生,出现了学习内容枯燥,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因此,必须对竞技运动项目改造,以适应体育教学的需要。
一直以来人们比较忽视理论基础知识的精选与传授,认为体育教学就是上实践课。特别是随着终生体育的提出,人们认识到,体育必须同卫生、保健相结合,必须科学的锻炼和保健才能健康。理论与实践必须有机的结合,实践性内容与理论性内容在衔接方面有待进一步探讨与完善。
(二)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
体育教学中“由简单到复杂”的学习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长期以来,我们在体育教学的具体实施上习惯于“以教为中心”、“教师说、学生练”的教学程式,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在如何将“教”真正转化为主动的学、能动的学、积极的学的问题上存在着一定的欠缺。学生虽然对所学的动作技能似乎学会了,但实际上并未真正“学懂”。运动技能的形成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而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促进也有赖于反复的锻炼。
三、我国学校体育发展趋势的探讨
(一)深入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提高教学质量,体育与健康课程依然是学校体育目标实现的主要渠道,抓好开课率,提高课堂质量,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做好了学校体育工作。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与深入,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也会向科学性、合理性迈进。此外,不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科学安排运动负荷,重视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技能、增强体质,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良好品质将成为热点问题
(二)积极落实学生每天1h体育锻炼时间
中央文件要求,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1 h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如何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h,从管理机制、场地设施、人员保障、活动内容等方面积极进行研究和探索,并真正把落实学生每天体育锻炼1 h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是今后工作的方向之一。
(三)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师资质量
学校体育工作质量如何,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体育师资队伍。当前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把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要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时大幅度增加的实际,重新核定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编制数额,保证体育教师的合理配备。另外,要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对中小学兼职体育教师,实行岗前培训、持证上岗制度。
(四)加大学校体育投入,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就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建设力度。根据中央文件的精神,该标准从體育教师、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生活设施、卫生防疫、卫生保健室配备等方面明确了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国家对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最基本要求,是各级各类中小学校办学的基本标准,是教育检查、督导和评估的重要内容。
四、结论
要确定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发展战略和改革思路,就必须对学校体育的课程体系、现代化体育教学技术、新世纪的新型体育教师队伍、强化体育教学管理等发展趋势有比较准确的判断和认识。并根据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体育运动不单是生长发育期作为人的发展手段而应贯穿终身。从而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思想和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提出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刘宁,刘静民,张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法规演变脉络之研究[J].体育科学.2009(12):88-92.
[2] 董艰香,王亚立,姬彦忠.案例与启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的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l0(5):73-75.
[3] 周登嵩,赖天德,毛振明.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