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语文学科的学习特点相关,很多初中生不愿意学语文,内驱力不足,是因为他们没有在学习中切实感受到语文的趣味之所在。对此,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引导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有趣之处,从听说读写的结合等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意愿。
一、在听读结合中引导学生感受趣味
1.在“悦读”中感悟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个较大的阅读总量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逐渐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感、感悟文字背后的灵魂表达是非常必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意大概如此。对此,为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的目的,教师首先应做好所学课文的范读,包括自我范读与听名家朗读的录音等,这就会给学生一个朗读的典范,以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其次是诗词赏读,教材中有很多诗词名篇需要学生朗读、欣赏和背诵。如七年级下册(语文版,下同)即有两课《诗五首》并在课后“思考与练习”栏下明确提出有朗读和背诵相关古诗的要求。为此,教师以范读为基,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单人读、双人读、众人齐读甚至是唱读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语言的语气、语调、节奏等的变化,感受诗中蕴含的感情等。再次是名著演读。教材中的很多名著选学部分都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来感受原著的精彩,如对话、形象、动作等的描写等。如《美猴王》一课在课后“思考与练习”栏之第三项下即有“课外阅读《西游记》,选一两个精彩片段讲给同学听”。对此,教师可将之从课外搬至课内,或朗读,或表演,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拓展视野、增强理解与分析能力。
2.在聆听中反思
有读就有听,在听话中准确听出读话人的意图,作出积极正确的反应,是基本的交际需求。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的同时,也要指导好学生的听,以及如何听出与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事实上,这在语文教材内也有明确体现。
如前述《美猴王》一课在课后“思考与练习”栏之第三项下即有要求学生“说说孙悟空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其前提即是前述学生对《西游记》阅读后的“选一两个精彩片段讲给同学听”。而在前述的诗词赏读中,这样的要求也应是明确存在的。如要求学生在诗句听读中听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具体如听杜甫的《登高》就应听出诗句中隐含有诗人老病孤愁的哀情。达到这种效果和境界,学生的听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就会在后续的听读中提升听的兴趣了。
二、在说写结合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
1.说的实践性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最为本质的要求即是学生的说。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即涉及到模拟旅游咨询、当一回小记者、交流格言、开一次头脑风暴会、“小院士”科普讲座、古詩漫谈、劝说等内容,从中亦可见学生的说直接指向实际生活的需要。为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外,还应加强随堂说话教学,以良好的说话契机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并加强说话技巧的指导。
其一,如教材部分课文后在“思考与练习”栏下会有明确的说话要求。此时,教师就应真切地进行说话教学预设并落实。如前述七年级上册第30课后即有“朗读课文……并选一两首谈谈你的看法”、“读读下面的诗句,分别谈谈它们抒发了什么情怀”等。其二,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一定的说话表达练习,如针对某篇精美散文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我欣赏的语句是XX,是因为XX”的格式进行表达,既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会因学生的参与而锻炼说话的能力。久之,学生的说话意愿就会被激发,说话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2.写的真挚性
学生的写作是真实情感和真实生活的反应,有了说作为思想的梳理与思维的锻炼,以此为基础,用笔写下,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样的练习,其一,可以从随堂练笔开始。如随课练笔,即学习某一篇课文时,结合文中的某一文段或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仿写。具体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可以让学生具体写春风、春雨、春花等;又如情境练笔,即捕捉、挖掘生活素材,针对某一具体情境、人物、事物等进行练笔写作,具体如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变换角度,要求学生用活泼的文笔写“我眼中的同桌”并朗读交流,在锻炼学生的观察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增进同学间友情。其二,恰当的单元写作指导和着眼积极因素的讲评。如对学生不当之处的委婉建议与对学生闪光点的积极肯定等,都会在指点学生迷津的同时也会为学生打开写作的方便之门,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欲望与再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读与听以及说与写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语文学习的趣味,借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内驱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得语文者得天下”的今天,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东园中学(362122)
一、在听读结合中引导学生感受趣味
1.在“悦读”中感悟
语文课标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这个较大的阅读总量要求学生在阅读中逐渐积累自己的语文知识、培养语感、感悟文字背后的灵魂表达是非常必要的,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之意大概如此。对此,为着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的目的,教师首先应做好所学课文的范读,包括自我范读与听名家朗读的录音等,这就会给学生一个朗读的典范,以引领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其次是诗词赏读,教材中有很多诗词名篇需要学生朗读、欣赏和背诵。如七年级下册(语文版,下同)即有两课《诗五首》并在课后“思考与练习”栏下明确提出有朗读和背诵相关古诗的要求。为此,教师以范读为基,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单人读、双人读、众人齐读甚至是唱读等形式,以帮助学生在读中感受诗句语言的语气、语调、节奏等的变化,感受诗中蕴含的感情等。再次是名著演读。教材中的很多名著选学部分都要求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来感受原著的精彩,如对话、形象、动作等的描写等。如《美猴王》一课在课后“思考与练习”栏之第三项下即有“课外阅读《西游记》,选一两个精彩片段讲给同学听”。对此,教师可将之从课外搬至课内,或朗读,或表演,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还可以拓展视野、增强理解与分析能力。
2.在聆听中反思
有读就有听,在听话中准确听出读话人的意图,作出积极正确的反应,是基本的交际需求。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读的同时,也要指导好学生的听,以及如何听出与感受文字中蕴含的情感。事实上,这在语文教材内也有明确体现。
如前述《美猴王》一课在课后“思考与练习”栏之第三项下即有要求学生“说说孙悟空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样一个形象”,其前提即是前述学生对《西游记》阅读后的“选一两个精彩片段讲给同学听”。而在前述的诗词赏读中,这样的要求也应是明确存在的。如要求学生在诗句听读中听出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具体如听杜甫的《登高》就应听出诗句中隐含有诗人老病孤愁的哀情。达到这种效果和境界,学生的听就会产生一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就会在后续的听读中提升听的兴趣了。
二、在说写结合中引导学生表达真情
1.说的实践性
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最为本质的要求即是学生的说。以八年级上册教材为例,即涉及到模拟旅游咨询、当一回小记者、交流格言、开一次头脑风暴会、“小院士”科普讲座、古詩漫谈、劝说等内容,从中亦可见学生的说直接指向实际生活的需要。为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说话练习,在口语交际教学之外,还应加强随堂说话教学,以良好的说话契机激发学生说话的欲望并加强说话技巧的指导。
其一,如教材部分课文后在“思考与练习”栏下会有明确的说话要求。此时,教师就应真切地进行说话教学预设并落实。如前述七年级上册第30课后即有“朗读课文……并选一两首谈谈你的看法”、“读读下面的诗句,分别谈谈它们抒发了什么情怀”等。其二,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一定的说话表达练习,如针对某篇精美散文就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我欣赏的语句是XX,是因为XX”的格式进行表达,既可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会因学生的参与而锻炼说话的能力。久之,学生的说话意愿就会被激发,说话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2.写的真挚性
学生的写作是真实情感和真实生活的反应,有了说作为思想的梳理与思维的锻炼,以此为基础,用笔写下,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这样的练习,其一,可以从随堂练笔开始。如随课练笔,即学习某一篇课文时,结合文中的某一文段或整篇文章的结构和形式进行仿写。具体如学习朱自清的《春》时,就可以让学生具体写春风、春雨、春花等;又如情境练笔,即捕捉、挖掘生活素材,针对某一具体情境、人物、事物等进行练笔写作,具体如针对七年级上册的“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与提问”,变换角度,要求学生用活泼的文笔写“我眼中的同桌”并朗读交流,在锻炼学生的观察与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会增进同学间友情。其二,恰当的单元写作指导和着眼积极因素的讲评。如对学生不当之处的委婉建议与对学生闪光点的积极肯定等,都会在指点学生迷津的同时也会为学生打开写作的方便之门,激发学生写作表达的欲望与再创作的积极性。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读与听以及说与写的结合来引导学生充分感知语文学习的趣味,借以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内驱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在课程改革不断推进,“得语文者得天下”的今天,尤为重要。
作者单位: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东园中学(36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