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利器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u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往人们在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长的领导问题时,关注的焦点集中在行政的层面,着重于讨论学校的教务管理、教师管理、学校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等。学校教育的关键是课程,学校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表现为课程问题,所以学校领导工作的核心是对课程的领导。随着课程改革以及对课程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课程领导的理念、策略和方式已经开始渗透到我国的普通教育中。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中小学校课程领导的问题,不是课程管理概念的简单替换和延伸,而是课程理念的更新和提升。从课程管理转向课程领导,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课程管理与课程领导
  课程是教育事业的核心,是教育运行的手段。没有课程,教育就没有了用以传达信息、表达意义、说明价值的媒介。从课程发展的历史来看,科学管理思想一直伴随着课程的始终,并一度成为课程管理的核心思想。科学管理强调课程目标的重要性,倡导的是统一化、层级化、秩序化的理念。课程管理过程就像流水作业,只要对生产机器和原料加以控制,把作为工人的教师分配到工作岗位,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就能生产出合格产品。课程管理者的决策通过行政命令方式自上而下推行,学校和教师是被动的课程执行者。
  随着信息化、知识化转型,民主、合作、开放的价值观不断加强,课程领导渐渐从课程管理中分离出来,成为课程理论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和统领课程变革与开发,课程实验与课程评价等活动行为的总称。如果说课程管理较为注重由上而下、层级式的管理模式,那么,课程领导倡导的则是平等互动的协商式的领导理念,强调领导教师参与、重视领导者的智慧与思考、激发教师的创意和潜能。
  学校是课程真实存在、生长的地方。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课程管理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校长管理课程的权力非常有限,其主要职责是将国家规定的各种课程计划在课堂中具体实施,学校无需自己来选择、开发课程,甚至也无需自己来安排课时与教学设计。“课程执行”取代了“课程管理”,根本谈不上“课程领导”。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构成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是第八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这一变革的目的就是要唤醒学校的课程意识,提高学校课程的质量和效能。因此,在这次课程改革中,学校获得了课程管理和课程领导的空间。课程领导研究的中心也逐渐从中央和地方转移到学校。
  二、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
  校长对国家课程的领导是“执行之下”的领导,没有相应的课程编制与评价等相应的主体地位,说到底更多的是一种执行。然而,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校成为课程开发的核心,不再仅仅是课程实施的场所。学校有充分的课程编制、实施与评价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真正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1.营造与信息化社会相适应的课程文化
  课程弥散于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应构建、提升学校的课程文化,并将其纳入学校文化整体建设之中。一方面,校长课程领导能力的终极体现是学校课程文化的形成与提升,另一方面,营造与信息化时代相适应的课程文化,是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有力保障。在统一的课程管理体制下,教师是作为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只知道“课”的存在,而没有“课程”意识。这导致学校文化呈现团体的一致性和共同性,缺乏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反思性。在信息技术日渐普及、功能越来越强大的情况下,重塑学校的课程文化,必将会在教师的专业发展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校长有责任鼓励教师拥有全球化的视野,更新课程观念。信息技术本身虽然不能自然而然地引发教育革命,但它却是这场必然发生的革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离开了信息技术,教育观念的更新只能是一纸空文。随着社会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社会发展水平、地区要求、个人意愿等各方面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要求,从而对教育的培养规格、知识结构、能力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千篇一律的课程结构、内容和教学模式已不能再适应这种变化。这就要求学校的全体教师树立起均衡实施课程、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和主动参与学校课程开发的理念;树立起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更是研究者和课程最后的裁决者的理念;树立起课程是促进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积极主动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几方面均衡发展的理念。
  其次,倡导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发展水平的理念,促进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课程领导提倡“把课程还给教师”,这实际上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之间是一种互动关系,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就没有课程的发展,校长的课程领导只能是一纸空文。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在知识的数量上迅速膨胀,对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把接受性的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的发展性的学习,提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第二,在知识的结构上,要求教师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地球成了小小的“村落”,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紧密地连接在一起,科学的发展也从混沌到分化再逐渐走向统一。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与社会环境的联系。这一切要求教师的综合能力应作为提升专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再次,知识在传播方式上的数字化对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师的终身学习提供了专业发展的平台,拓展了教师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程领导者要促进学校形成合作与交流的文化,将学校建设成学习型组织,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创设良好氛围。
  2.建立和谐、合作的课程领导团队
  领导是一种影响,是指引和影响个体、团队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所期望目标的过程。领导的本质在于以一种影响力引导人们的行为。要想使学校课程有高质量、高效能的表现,必须要有高绩效的校长课程领导力。约翰·加德纳(John W.Gardenr)认为,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校长与教师相互作用的合力,是校长与教师为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而迸发的一种思想与行为的能力。
  在课程领导的理念下,教师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任何一项课程决定,如建立课程愿景、课程规划、课程目标的设定、教材的选编、教学活动的设计等,校长都要尊重教师的思想和智慧,允许并鼓励教师对课程发展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群策群力,共同为课程决策的完善做出努力。
  从技术上讲,博客、博客群、维客、播客、即时聊天工具、网络书签等已经被普遍使用和广泛推崇,所有这些都为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组织之间合作奠定了极为宽泛的技术基础。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喜欢的风格在网络世界里表达自己,展现自我,寻找志趣相投的个人或群体一起分享各种各样的经验、体验、思想、观点。因而,校长作为课程领导要善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立和谐环境,注意发挥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充分依靠教职工的智慧,切实发挥大家的潜能,让教职工分享权力,民主参与,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提升课程领导力。
  3.开发校本课程,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课程领导的最终目的就是一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国家课程注重基础性和统一性,校本课程则关注独特性和差异性。在过去,一方面教师被认为而且也的确是信息拥有量大于学生,师生双方的信息是基本不对称的;另一方面在传统的课程管理制度下,学生作为受教育者,甚少有对课程的选择权利。这两点导致学校的课程是以国家课程统一性为主,教师在教学中以信息的呈现者自居,学生个性的培养难以得到落实。而今天,一方面,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学生获取的信息不比教师少,师生获取的信息基本对称,甚至在有些方面学生获得的信息大于教师;另一方面,新课程改革倡导为了学生的一切和为了一切学生,学校有了开发课程的权利,学生享有了课程的选择权,这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了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方面,学校领导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尊重和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学校要针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差异,增加课程结构的选择性;要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作为学校课程的重要依据,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只有实现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才能真正实现课程领导的目的。信息化时代,教学的过程已不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而是应该由师生共同开发、丰富、整合课程,实现课程建设的任务。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课程领导要赋予教师新的教学使命,重视教学过程生成性和学生知识的建构性,激励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兴趣等。要针对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生学习的不同特点,观测学习的不同环节,设计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及时反思自身学习过程,促进学生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
  
  (作者单位:江苏镇江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江苏镇江市外国语学校)
其他文献
受网络带宽和多媒体占用存储空间大的影响,目前大部分教育网站采用的网页异步教学形式,主要以文本、图片为主,偶尔插入一小段二维动画和声音媒体,提供教材、讲义、练习等内容,有成本小、制作快、存储容量小等优势。但从本质上说,这种基于网页的教学只是将教学内容由书面形式改为电子形式,不能达到生动有趣的教学效果。FMS能够为网络教育创建广泛的媒体体验,包括视频点播、实时WEB事件广播、MP3流媒体播放以及富媒体
【摘要】智能交互的数字媒体艺术系统是现在海内外新媒体领域的一大关键需求。倘若将智能交互技术融入到音乐教学里面,用于直接捕捉和截取歌唱者的状态,让声乐演唱和钢琴艺术指导之间能够实现高效的沟通交流,彻底的摆脱掉传统声乐演唱里重视感性轻视理性的教学定律,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探讨智能交互在钢琴艺术指导和声乐教学领域的可执行性,将这样的教学理念化为可执行的教学实践新的模式。  【关键词】智能交互;钢琴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在初中校园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理念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初中教育当中,为了更好的促进初中生未来健康稳定的发展,初中校园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等几个方面的能力,也要加强对初中音乐教学活动的重视,根据学生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形式,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渗透到初中音乐教学当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明确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的内涵和优势,并有效结合学生综合水平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更好的提
无线投票器是一种即时电子反馈设备,与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课堂教学中整合应用,能够为教学互动、即时反馈和课堂教学评价提供灵活有效的技术支持,有利于教师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进程,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无线投票器的管理应用软件与电子白板操作软件一旦实现了无缝集成,课堂即时反馈系统操作会更加简便灵活。教师只需单击电子白板控制面板上的“v”字按钮就可以打开无线投票器操控界面进行答题练习
【摘要】协作钢琴(collaborative piano)是指以钢琴为器乐或声乐伴奏,通过与合作者的配合表演,继而对音乐作品起到补充作用的一门表演艺术。通过参加美国songfest课程,更能直观和全面的了解到协作钢琴这门專业独立学科的系统性,与国内协作钢琴近况相对比,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总结,继而更清晰的意识到协作钢琴在国内发展的必然性与重要性,对于音乐表演领域填充的必要性,希望能引导实践
一直以来,对于QQ聊天,我总以为是都市男女无聊时的消遣,是诱使青少年迷恋网吧的祸害。但2009年的寒假让我改变了这一看法。  放假前,几个我认为成绩还不错的学生向我要QQ号。碍于情面,我告诉了他们,并淡淡地说:“我很少上QQ,不知过期了没有。”接着很关心地补充道:“不要老想着聊天玩,利用假期好好复习一下功课。”  假期的一天,无聊中打开电脑,屏幕上出现了QQ的登录窗口,脑海中闪现了那天学生要我QQ
许多学校的网络设备已经购买多年,面对如今P2P下载等大流量的网络应用已经力不从心,校园网络速度变得很慢。然而,投资购买限制P2P、电驴等应用的网络设备会很贵,不仅加重了学校的经济负担,而且网络协议更新快,这些设备的升级也会跟不上。  看了流量管理系统Panabit的介绍后,我觉得可以试一试。Panabit是目前国内开放度最高、免费、专业的应用层流量管理系统,特别针对P2P应用的识别与控制。Pana
文章首先对微信公众平台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服务的建设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促进高校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