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老药是稀缺资源,如果这种药能批量生产,会如何呢
徐福东渡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的传说广为流传。不老药是稀缺资源,但如果这种药能批量生产,会如何呢?
假如每个人面前都摆着这么一颗药,吃下去不但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也会改变整个社会的形态,那么,人们会怎么选择呢?不老药一定会让人类世界更幸福吗?
现实中的不老药,是在实验室中诞生的。
本世纪初,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家布鲁斯·埃姆斯发现,调节细胞线粒体的肉毒碱加上抗氧化剂,可在治疗轻度老年痴呆症的同时延缓衰老。这一发现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开发“不老药”的热潮。
在抗衰老领域,全球的科学家们纷纷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
谷歌也加入了研究不老药的行列。2014年,谷歌旗下的卡里克公司和美国制药公司艾伯维宣布,双方各出资2.5亿美元,联合开展抗衰老新药的研发。启动资金帮助卡里克公司在旧金山湾区建设研发基地,整个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15亿美元。
2016年,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学者证实,他们研制出了可激发人体制造自身干细胞、更新组织和防止衰老的制剂。阿尔泰国立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伊万·斯米尔诺夫称:“我们正在研制用于癌症病人化疗后的骨髓再生抗衰老制剂,肝脏保护装置和妇女健康制剂,我们的研发核心是延缓衰老过程。”
据悉,专家们已经在实验室小白鼠身上对制剂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比较令人满意。斯米尔诺夫透露,目前的实体类似粉末,将来研制出来的制剂可能会有几种形态,其中内服为药片,伤口和擦伤外敷则是药膏或凝胶。
除了俄罗斯学者所采用的干细胞方法,目前不老药主要的研究方向还包括血液循环、热量限制、端粒酶等。
血液循环是人类最早为寻找不老药而尝试的手段之一,但有些声名狼藉,因为在传说中那些千年吸血鬼就是使用这种方式。
血液循环的最初方案,是把年轻捐献者的鲜血输到老年人体内。这种方法对人血充满狂热,但它的确有可能具备维持生命的特性。
1615年,德国医生安德里亚斯·利巴非乌斯率先提出这种方法,他当时考虑把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动脉血管相连。
利巴非乌斯相信这种方法能够成功,2005年的实验结果表明,他的想法的确有一定的前景。老年老鼠获得年轻老鼠的血液后,确实变得更加健康,而年轻老鼠获得老年老鼠的血液后,其身体状况大幅恶化。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些治疗方案,其实际效果已经反复在实验室中得以验证。
在2013年前后,哈佛大学等研究小组发布报告称,将年轻小白鼠的血液输入衰老小白鼠,对后者有返老还童的效果。
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细胞》杂志发表明确证据,发现在年轻血液中存在一种蛋白分子GDF11,这是年轻血液产生抗衰老效应的原因。
开发不老药或许并非只有一条途径。专注于热量限制研究的学者发现,他们的研究也能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在小鼠实验中,控制卡路里摄入,或者引入营养相关传导通路的突变,可延长50%的寿命。
到目前为止,节食可延长小型哺乳动物寿命是抗衰老研究中最强有力的发现。限制饮食似乎使小白鼠细胞进入类似休眠的状态,但人类限制饮食是否奏效,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力验证。
截至目前,全世界有记录的活得最长的人,是来自法国的珍妮·卡尔蒙特,她年轻时曾经与画家文森特·梵高相识,1997年去世时已经122岁。
卡尔蒙特过世后的20年里,全球的医疗条件持续改善,但这项年龄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着实令人意外。
從遗传角度来看,人类一旦到达特定年龄似乎就很难继续存活。2016年的一篇论文认为,人类或许无法活过120岁。不过也有人持有不同想法。SENS基金会教授奥布里·德·格雷相信,人类的寿命很快就会大幅延长到1000岁。
但从目前实践的角度看,120岁和1000岁的区别不大,都是难以实现的目标。好在不老药也不是一下子能拿出手的,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神奇的灵药会不会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在过去150年,全球人均寿命几乎翻了一番。新型药物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是让人们有更多时间生产,创造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还是会让人口数量爆炸,带来资源崩溃?
一些“暗黑流”的科幻作品经常描画出后者的景象:随着人们寿命的增加,地球将承载更大的人口压力,在人口过多的未来世界里,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来控制过度拥挤的世界,保护极其稀缺的资源。
其实不必如此悲观,人类的寿命延长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而非死亡率。
“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率的降低的确会促使人口增长。”南安普顿大学人口变化中心主任兼教授珍·弗尔金汉姆说,“但从长期来看,真正的动力来自出生率,而非死亡率。”
生育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点并不仅仅适用于鱼类。人类原本也会生很多孩子,以防其中有人夭折。但随着社会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健康水平逐步提升,多生育已经显得有些多余。
同时,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也已经上升,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生育,不少国家都降低到生育更低的水平。
因此,不老药的出现并不必然会带来人口爆炸,长寿会影响到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重塑世界经济环境——这种影响会逐渐浮现。
西方有谚语称,“只有在死神面前,每个人才是平等的。”然而,不老药的出现,可能会让死亡也变得不平等,会在社会伦理等领域带来诸多道德问题。
除非开发中的不老药的治疗方案对所有人开放,否则就有可能根据谁曾经接受过这样的治疗而形成两极分化的社会。在世界的不平等现状已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财富鸿沟也许会直接转化为生命鸿沟。“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对立可能在生命领域爆发出更大的矛盾。
缓和矛盾的办法之一,是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排在不老药之前。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抗衰老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比起“重返二十岁”和“永葆青春”,抵御和治愈老龄化疾病才是最首要的目标,也更符合科学伦理。很多医学研究都不是为了延长寿命,而是让人们获得更健康,延缓生病的时间。
另外,还要对消除衰老所引发的道德、文化和社会学问题展开讨论。在一些专家看来,调动所有资源让所有人拥有健康的生命,远远好过让一部分人活到遥远的将来。
当然,即使不老药的研究在未来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覆盖面弥合社会鸿沟,仍有问题难以解决,即寿命上的性别鸿沟。
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女性的生存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研究人员称:“在有可靠的出生和死亡记录可循的每个国家的每一年,与男性相比,早年、晚年甚至整个一生,女性的生存优势始终显而易见。人体生物学中可能没有比这更稳固的模式了。”
这方面早有可靠的记录。换句话说,即使经过巨大的社会变革,性别方面的寿命差异依然存在。
北欧国家瑞典提供了最可靠的历史数据:19世纪人们的平均寿命,女性为33岁,男性为31岁;如今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3.5岁和79.5岁。在不同的两个时代,女性比男性寿命都延长了约5%。不老药或许也很难改变这种稳固的模式。
徐福东渡为秦始皇求长生不老药的传说广为流传。不老药是稀缺资源,但如果这种药能批量生产,会如何呢?
假如每个人面前都摆着这么一颗药,吃下去不但会改变自己的生活轨迹,也会改变整个社会的形态,那么,人们会怎么选择呢?不老药一定会让人类世界更幸福吗?
各显神通求灵药
现实中的不老药,是在实验室中诞生的。
本世纪初,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学家布鲁斯·埃姆斯发现,调节细胞线粒体的肉毒碱加上抗氧化剂,可在治疗轻度老年痴呆症的同时延缓衰老。这一发现随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开发“不老药”的热潮。
在抗衰老领域,全球的科学家们纷纷对此投入了极大的热情与精力。
谷歌也加入了研究不老药的行列。2014年,谷歌旗下的卡里克公司和美国制药公司艾伯维宣布,双方各出资2.5亿美元,联合开展抗衰老新药的研发。启动资金帮助卡里克公司在旧金山湾区建设研发基地,整个项目总投资预计达到15亿美元。
2016年,俄罗斯阿尔泰国立大学学者证实,他们研制出了可激发人体制造自身干细胞、更新组织和防止衰老的制剂。阿尔泰国立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所长伊万·斯米尔诺夫称:“我们正在研制用于癌症病人化疗后的骨髓再生抗衰老制剂,肝脏保护装置和妇女健康制剂,我们的研发核心是延缓衰老过程。”
据悉,专家们已经在实验室小白鼠身上对制剂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比较令人满意。斯米尔诺夫透露,目前的实体类似粉末,将来研制出来的制剂可能会有几种形态,其中内服为药片,伤口和擦伤外敷则是药膏或凝胶。
除了俄罗斯学者所采用的干细胞方法,目前不老药主要的研究方向还包括血液循环、热量限制、端粒酶等。
血液循环是人类最早为寻找不老药而尝试的手段之一,但有些声名狼藉,因为在传说中那些千年吸血鬼就是使用这种方式。
血液循环的最初方案,是把年轻捐献者的鲜血输到老年人体内。这种方法对人血充满狂热,但它的确有可能具备维持生命的特性。
1615年,德国医生安德里亚斯·利巴非乌斯率先提出这种方法,他当时考虑把老年人与年轻人的动脉血管相连。
利巴非乌斯相信这种方法能够成功,2005年的实验结果表明,他的想法的确有一定的前景。老年老鼠获得年轻老鼠的血液后,确实变得更加健康,而年轻老鼠获得老年老鼠的血液后,其身体状况大幅恶化。目前正在开发的一些治疗方案,其实际效果已经反复在实验室中得以验证。
在2013年前后,哈佛大学等研究小组发布报告称,将年轻小白鼠的血液输入衰老小白鼠,对后者有返老还童的效果。
哈佛大学科学家在《细胞》杂志发表明确证据,发现在年轻血液中存在一种蛋白分子GDF11,这是年轻血液产生抗衰老效应的原因。
开发不老药或许并非只有一条途径。专注于热量限制研究的学者发现,他们的研究也能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在小鼠实验中,控制卡路里摄入,或者引入营养相关传导通路的突变,可延长50%的寿命。
到目前为止,节食可延长小型哺乳动物寿命是抗衰老研究中最强有力的发现。限制饮食似乎使小白鼠细胞进入类似休眠的状态,但人类限制饮食是否奏效,目前还没有得到有力验证。
千年寿命不一定带来人口爆炸
截至目前,全世界有记录的活得最长的人,是来自法国的珍妮·卡尔蒙特,她年轻时曾经与画家文森特·梵高相识,1997年去世时已经122岁。
卡尔蒙特过世后的20年里,全球的医疗条件持续改善,但这项年龄纪录至今仍未被打破,着实令人意外。
從遗传角度来看,人类一旦到达特定年龄似乎就很难继续存活。2016年的一篇论文认为,人类或许无法活过120岁。不过也有人持有不同想法。SENS基金会教授奥布里·德·格雷相信,人类的寿命很快就会大幅延长到1000岁。
但从目前实践的角度看,120岁和1000岁的区别不大,都是难以实现的目标。好在不老药也不是一下子能拿出手的,随着科学的进步,这种神奇的灵药会不会逐渐出现在人们面前呢?
在过去150年,全球人均寿命几乎翻了一番。新型药物会给社会带来哪些影响?是让人们有更多时间生产,创造前所未有的社会财富,还是会让人口数量爆炸,带来资源崩溃?
一些“暗黑流”的科幻作品经常描画出后者的景象:随着人们寿命的增加,地球将承载更大的人口压力,在人口过多的未来世界里,不得不采取极端措施来控制过度拥挤的世界,保护极其稀缺的资源。
其实不必如此悲观,人类的寿命延长也不一定必然导致人口增长。人口增长主要取决于出生率,而非死亡率。
“在很短的时间内,死亡率的降低的确会促使人口增长。”南安普顿大学人口变化中心主任兼教授珍·弗尔金汉姆说,“但从长期来看,真正的动力来自出生率,而非死亡率。”
生育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一点并不仅仅适用于鱼类。人类原本也会生很多孩子,以防其中有人夭折。但随着社会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健康水平逐步提升,多生育已经显得有些多余。
同时,女性的平均生育年龄也已经上升,而且越来越多的女性不愿生育,不少国家都降低到生育更低的水平。
因此,不老药的出现并不必然会带来人口爆炸,长寿会影响到经济活动过程中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环节,重塑世界经济环境——这种影响会逐渐浮现。
如何填平不平等的鸿沟
西方有谚语称,“只有在死神面前,每个人才是平等的。”然而,不老药的出现,可能会让死亡也变得不平等,会在社会伦理等领域带来诸多道德问题。
除非开发中的不老药的治疗方案对所有人开放,否则就有可能根据谁曾经接受过这样的治疗而形成两极分化的社会。在世界的不平等现状已经十分严重的情况下,财富鸿沟也许会直接转化为生命鸿沟。“不患寡而患不均”,这种对立可能在生命领域爆发出更大的矛盾。
缓和矛盾的办法之一,是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研究排在不老药之前。随着人类进入老龄化社会,抗衰老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比起“重返二十岁”和“永葆青春”,抵御和治愈老龄化疾病才是最首要的目标,也更符合科学伦理。很多医学研究都不是为了延长寿命,而是让人们获得更健康,延缓生病的时间。
另外,还要对消除衰老所引发的道德、文化和社会学问题展开讨论。在一些专家看来,调动所有资源让所有人拥有健康的生命,远远好过让一部分人活到遥远的将来。
当然,即使不老药的研究在未来能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低廉的成本和广阔的覆盖面弥合社会鸿沟,仍有问题难以解决,即寿命上的性别鸿沟。
在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女性的生存优势都是显而易见的,研究人员称:“在有可靠的出生和死亡记录可循的每个国家的每一年,与男性相比,早年、晚年甚至整个一生,女性的生存优势始终显而易见。人体生物学中可能没有比这更稳固的模式了。”
这方面早有可靠的记录。换句话说,即使经过巨大的社会变革,性别方面的寿命差异依然存在。
北欧国家瑞典提供了最可靠的历史数据:19世纪人们的平均寿命,女性为33岁,男性为31岁;如今女性和男性的平均寿命分别为83.5岁和79.5岁。在不同的两个时代,女性比男性寿命都延长了约5%。不老药或许也很难改变这种稳固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