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画家陈嵩文坛交游考

来源 :中国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0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幅设色折扇画上,画着一位面目清秀的白衣青年。端坐于竹林之中。画上左侧题有隶书“咏篁图”三字。款作“乾隆乙卯八月胡唐题”。这是陈嵩所作的自画像,“乙卯”是乾隆六十年(1795)。题款者胡唐是清代以篆刻著名的城东老人胡西庚。
  乾隆到嘉庆年间。清朝经济政治都有了较大的转变。经济和政治影响着文化艺术的发展,所以乾嘉年间画坛的变化颇多,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北上寻机”的文人画家。史载清朝画家陈嵩中年寓居京城,与清代硕儒雅士,公卿名宦、大文人大画家相交往。无疑是“北上寻机”的文人画家之一。本文试图以翁方纲、张问陶、洪亮吉、桂馥、赵怀玉、吴锡麒等清代文人对陈嵩画艺的评价为线索。探究其交游与艺术活动轨迹。
  一、陈嵩参与的诗画雅集
  清乾嘉时期,文人雅士吟咏诗文、议论学问的集会甚多。陈嵩虽一介布衣,但诗书画兼修,因其才华精绝而得到诗坛文人的欣赏,他常常邀请或被邀请参与诗坛名家以赏景、品茗,饮酒、赋诗填词、作画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借此结交志趣相投的朋友,切磋文学艺术,同时他的才学也获得了更多的认知和欣赏。
  陈嵩来到京城后。与同乡大诗人汪为霖经常走动。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汪为霖、郑香竹、蔡春圃、陈嵩四人登北京陶然亭赏雪。斯时,汪为霖少年才学初出茅芦,陈嵩中年刚刚寓居京城,以画求生,两人皆背井离乡同在京城生活,难免生出彼此依靠照顾的同乡情愫。这在汪为霖诗《雪后偕郑香竹蔡春圃陈肖生登陶然亭》中一句“冲寒重徙倚,同是素心交”得以充分体现。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七夕,陈嵩在京城家中与余集等人聚会。余集写有《陈肖生斋中七夕小集》诗,陈肖生还为之作过一幅《咏篁轩雅集图》邀人题诗。这次的盛会还有赵味辛、吴山尊也留下了详述的诗文。
  同年,宋世荦有《都门陶然亭雅集图序》。这也是多人在陶然亭的一次诗书雅集。这次聚会多为诗人。有陈庆槐、朱文治等七人。陈嵩在此雅集上陈嵩特为此作画、行款以胜留念。
  陈金陵《罗聘年谱》中记载: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七月五日。吴觳人、王葑亭合宴宾客罗两峰、王淑畦、陈肖生、李虚谷等十二人,法式善不期而至。这是吴锡麒邀约的一次雅集,在其《有正味斋日记》中也有记录。
  同年的八月底,陈嵩再一次召集了一帮友人到自己的寓所小聚,吴锡麒有《陈肖生嵩招同余秋室宫允集家尊山孝廉蒹张亥白船山昆季集笔华墨雪之轩》一诗,从诗题里能够看到,陈肖生的居所名称已非“咏篁轩”。而变成“笔华墨雪轩”。不知是否改僦居室的缘故才使得陈嵩呼朋唤友来相聚。酒后张问陶和余集还分别挥毫,画了骏马和兰花以作兴。
  这一年陈嵩与友人们来往频繁,桂馥《味谷诗集》里有首《陈肖生座上分韵》,写出了陈嵩饮酒作画的豪迈、随意和潇洒。桂馥还为陈嵩书联:“春水方生,华来镜里:吾庐可爱,酒满床头。两壶酒之后得此佳佩,那得不发兴?肖生二兄亦云绝倒。乙卯九月七日之山察书。肃然山外史桂复并记。”
  书法家孙星衍也赠联:“肖生二兄雅鉴察书人似洪文敏,读画碑摹汉武梁。兰陵弟孙星衍”。
  同时,张问陶有《九月二十三日桂未谷馥同年招吴觳人赞善吴山尊孝廉胡城东唐吴子华文桂上舍宋芝山学正集陈肖生嵩咏篁轩看菊芝山即景作图邀同人分韵题诗得门字》,这是桂馥在深秋发起的一次赏菊集会,地点在陈嵩居所内,桂馥的呼朋招友无疑也使陈嵩交友圈得到扩大。张问陶诗中的“秋心原不在朱门”和“骚坛我觉布衣尊”都是切合陈嵩斯时身份的,但也能看出身份的悬殊差异,陈嵩仅凭一介布衣而能与名流巨卿雅集畅谈。—方面是他的确具备出色的画才和文才,另一方面也能看出文人间诗书情长的单纯和非功利。
  据《亦有生斋集》中记载,本年腊月二十六日正逢立春。赵怀玉有《立春日招吴赞善锡麒李舍人鼎元张问陶王苏两翰林吴孝廉燕陈上舍嵩集亦有生斋分得看字》一诗。张问陶也有《乙卯十二月二十六日立春味辛舍人招同觳人赞善墨庄舍人延更编修山尊孝廉肖生居士小集敦经悦史之堂分韵得浩字》诗。这次聚会共七人,是赵味辛邀诸宾朋来宴集,除陈嵩外其他六人均有官职且当时颇享文名。他们是张问陶、李鼎元、吴第、赵味辛、王淑畦、吴锡麒。“陈上舍嵩”是对一般读书人的尊称。是切合当时陈嵩布衣身份的,提到“数典举竹林”。是将七人比作魏晋时代的“竹林七贤”,这能看出他们心中皆不同流俗。追求清静高雅的艺术态度和相互之间莫逆的友谊。
  嘉庆元年丙辰(1796)洪亮吉有《四月廿日与胡公子稷会饮金光禄孝继宅被酒醉甚归途于马上得五百字即送南归兼柬庄上舍逵吉陆秀才继辂》一诗。提到陈嵩的一句为:“监厨得惊坐。谓假陈肖生宅燕客。肴馔悉精致。”斯时陈嵩在京城乃一介布衣仅靠着卖画度日,即使在画作风声之时也实在算不上富足。但他经常邀请友人到家中喝酒畅谈。他朋友诸多的原因之一许是这样的性情所造就的。
  同年,张问陶《题黄左田钺同年为吴子华仿石田翁全庆堂玩月卷子左田与城东肖生子华用石田元韵联旬题后亦步元韵》诗,诗题上直接表明陈嵩也加入了诗人联句。
  嘉庆二年(1797)陈嵩回乡路上在扬州还与友人有过一次庞大的交游。收录于吴振寰所编《清文观止》里的曾燠《秋湖觞芰图序》中记载,“去年此日,湖水入图:闰月今秋,莲花展节”,这点明了季节是于清秋时节,“其图桃花庵者,为如皋陈肖生。图中之客凡十有八人,各有诗”。文章提到了共有十八人参加扬州游历,各人作诗,陈嵩还曾为桃花庵特地作画以纪。
  二、陈嵩书画上的诗家题词
  陈嵩以画梅闻名,但因时间久远的缘故,加上陈嵩—直在京城卖画为生,作品散落民间,因此现存的留世作品甚少,可幸陈嵩喜爱在自己作品上邀诸位诗家为其题跋。这些诗家均与陈嵩相识交好,赏识其画艺,他们的题诗精粹,内容广博,由此可了解到当时陈嵩的人生阅历,读出其作画缘由,感受其绘画风貌,并摸索到他在当时画坛的一些活动情况。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翁方纲《复初斋集外诗》卷十七中有《广济闵正斋画涧松驯鹿如皋陈肖生画长眉叟并菊花见赠各赋一诗酬之》一诗。陈嵩以画闻名,但确是出任过山东曲阜奎文阁典籍。属文职七品官。这可以从张船山挽他诗的附注“官衍圣公府奎文阁典籍”以及赵味辛称他为“陈奎文嵩”得到证明。由于孔子的特殊身份。当年曲阜孔府仿效宫廷,设有比较完备的管理机构,而自元代始便有典籍厅的设置,并配设典籍一员,专管保存历代帝王赐书、墨迹及典章制度,管理训练赞礼生,因其位于孔府的奎文阁故称为奎文阁典籍。陈嵩何时来到山东曲阜,又为何能当上这奎文阁典籍的,尚未看到直接的记载,但通过—些材料能做大致的推知。奎文阁的典籍厅是孔府内部设置,要通过清朝吏部的筛选,要经过正式的科举考试。在如东等地的地方志中并没有陈嵩科举方面的相关记载。那便只有一种可能,即是国子监里的监生通过老师推荐所获。在当时推荐官职一是需品格文才出众,二要与老师有深厚交谊。陈嵩并非“正途”出身,这与他先前不愿为官,执着于诗书画研究不谋而合,而是谁说动了陈嵩,又是何许人要极力推举一介布衣陈嵩为文阁典籍呢?从历史文献记载中可得与陈嵩有过多次交往的翁方纲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出任过国子监司业,而他在次年写过陈肖生赠与他画作的答谢诗:“韦鸥何年识异僧。月华如水倚秋灯。请君完取鹅溪绢,旧绣从来笑杜陵。”诗中暗用杜甫《戏为韦偃双松图歌》作营,对陈肖生的画艺表示出极大喜爱和推崇。由此可知,他与陈嵩是熟识。想来他们在国子监里的师生之谊并非一般,许是这位识才之人认为陈嵩的品格学识可以胜任这一官职,才推荐他出任奎文阁典籍之职,这么算来大诗人翁方纲可算是提携陈嵩的伯乐。   乾隆五十二年丁未(1787年)汪为霖《戏题陈肖生梅花牡丹合景》诗,赞叹陈嵩画的梅花不畏寒,牡丹花开盛艳,并再次阐释两人的深厚交情,乡情亦是君子间的交往。同年。宋世荦也因陈嵩送梅花而答谢作诗《谢陈肖生上舍嵩画梅启》,诗中引用陈嵩梅花绘事传奇,赞扬陈嵩笔下的梅花之生动逼真。
  陈嵩尤以画梅闻名,他集毕生精力编撰《肖生画梅册》,征得其时硕儒雅士,公卿名宦的评述和题咏,《纪文达公遗集》中有记载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纪昀《题陈肖生墨梅册》,在嘉庆元年(1796)时获得洪亮吉《题陈布衣嵩画梅册子》一诗。赵怀玉也为此作题《画梅歌为陈嵩》诗。此篇文章中他同样将陈嵩的笔墨与元代王冕作了一番对比,元章画梅没骨而设色,陈嵩则是用墨勾勒梅花,梅干用浓淡墨随意写之,并在老干和花萼匕点以重墨,别具一格。翁方纲也有《陈嵩墨梅二首》,点评陈嵩的笔锋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而翁对罗聘北上京城的资助史上有着确切记载,他欣赏罗聘,同样也欣赏陈嵩,这里更是将两人一起作了文章,可见当时京城的文化主流人物、知名学者与艺术家所结成的交友圈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吴锡麒又作《陈肖生画梅歌》,不但评价肖生画梅出神入化,也介绍了陈嵩平日艺术创作过程和作画及生活习惯,诗句问也表露出了两人的深厚友情。嘉庆六十年(1855)十一月下旬,张问陶又作《题肖生画梅册却赠》诗。
  乾隆五十九年(1794)。余集为陈嵩拓本作《钱忠懿王金涂塔陈肖生拓本属题》。陈嵩性好金石,且热爱收藏,这是他以自己传拓五代吴越时钱俶所作涂金塔拓片请余集题的。同样他还请宋世荦为拓片题词《吴越钱忠懿王涂金塔拓本记为如皋陈上舍嵩作》。据载陈嵩看到这幅钱忠懿王涂金塔拓本后。惊叹不已。用手擦拭眼睛,然后仔细地临写拓画,宋世荦看到陈嵩所作拓本十分欣喜。认为山河楼阁瞬间成就在纸上,且禅味十足,视为掌中宝物。
  陈嵩在其重要的作品上邀请名家题词作赋也是其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同时这些珍贵的记载能反映陈嵩的交游圈。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陈嵩以自己居所的斋号为名再作《咏篁轩雅集图》。并再次让友人赋诗题记。赵怀玉有《题咏篁轩雅集图为陈嵩诗》,张问陶有《咏篁轩图为陈肖生题诗》,洪亮吉作《陈布衣嵩咏篁轩卷子》赞扬陈嵩画竹笔法苍古,雄劲超逸。乾隆六十午八月,陈嵩还画了一张折扇自画像,画上画着一位面目清癯的白衣青年端坐于竹林之中,这是陈嵩留世作品中珍贵的一张人物自画像。这张画的纸质已微泛黄。但仍见画风清逸,笔墨线条流畅,人物眉目神情清晰,设色竹叶勾画细致。画上左侧题有隶书“咏篁图”三字,款作“乾隆乙卯八月胡唐题”,胡唐是当时以篆刻著名的城东老人胡西庚。这幅画在嘉庆二年(1797),吴锡麒还为此补作《陈肖生咏篁轩图序》道出了陈嵩善于墨色的绘画特点,同时还描写了陈嵩作画时的状态,并且认为陈嵩笔下的青竹挺拔秀丽。画中人物眉清目秀。
  乾隆六十年(1795)张问陶又有《赠陈肖生嵩》诗,诗句看出两人分工明确,陈嵩作画他写诗。诗句行间评价了陈嵩笔墨虽无章法但潇洒生动。不求功名但凭着画艺的实力名声已早早在外。
  据《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中记载。乾隆六十年(1795)冬日,陈嵩作《墨兰图》卷,上面有纪昀、袁枚等五家题。
  同年陈嵩还临写了《三君像》(摹本)手卷此卷的临摹内容为董其昌、陈继儒、吴桢三公肖像。这三人均好古风雅之士,常聚会鉴赏书画。肖像祖本原为明代所绘,一直由吴桢家族递藏。至乾隆六十年(1795)。陈嵩自好友吴文桂处借得临摹,桂馥配以隶书题名,后有乾嘉间名士张问陶、吴锡麒、胡唐等共二十_人题记或观款。诸家的题跋也使得这幅画锦上添花。这幅珍贵的设色纸本《三君像》手卷在2005年北京诚轩秋季拍卖会上浮出水面。让世人观看到陈嵩模仿明代人物卷本的笔法,线条道劲有力,着色古韵淡雅,画面细腻生动,足以证明陈嵩的绘画功力。
  三、文人笔下的陈嵩
  陈嵩性好金石,学艺初期观摹唐宋古人书画。后深受“扬州八怪”的影响。擅画梅花竹石。在奎文阁典籍官职任满后来到北京谋求发展,新的地域文化以及新的交游圈让陈嵩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文人朋友,这些文人雅士对陈嵩在北京漂泊的艺术路途中有过帮助、提携、影响,他们笔下的诗文描写并评价了陈嵩的艺术,并给后人留下了回顾陈嵩艺术形象的素材和依据。
  陈嵩少年时就显露喜文弄墨的天赋。有画界前辈称赞他“下笔甚捷。喜点染花卉。”在那个时代舞文弄墨虽然属于高雅艺术。但很难以此进入仕宦之途。陈嵩的父母其实希望他能成就功名,光宗耀祖。陈嵩却无心八股文的研读,潜心对诗书画进行研究,坚持追求绘画艺术之路。早在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陈嵩就用隶书写下“名世兴五百年”,楷书落款,也正是这个重要发现。笔者才认定陈嵩的大致出生年代。此作是陈嵩读祝允明书《高启宫词》后感慨而书。这也从侧面了解到陈嵩热爱收藏。饱读诗书,对古人碑帖的专研深度,同时陈嵩的书法也得到后来者广洽法师的高度评价,认为陈嵩书写用笔稳定有力且气度非凡。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乐钧《耳食录》卷三《梅花美人》:“如皋陈肖生嵩。以画名于时,尤长于梅。冷蕊蔬枝,嫩寒春晓,见者辄作孤山篱落之想。有金陵李某。僦居京师内城。斋壁红梅一轴,肖生笔也,一日仰卧观书,童子侍焉。忽有老翁出于画中。龙钟伛偻。俄而枝叶动摇,花蕊怒放,每—花现一美人,步虚而下。须臾,次第入花去,老人亦遽隐,画如故也。后凡三见,亦无他异。李言之肖生,肖生述之吴茗香,茗香述之余。非非子曰:梅之神也旧矣。高髻大袖,蜀阁凭栏,素服淡妆,罗浮对酒。不意丹青之妙更能化亿万美人身也。王丹麓有言:美人是花真身,花是美人小影。此其美人耶?花耶?真身耶?小影耶?是耶?非耶?余又乌能测之哉!”此篇记事好似神话演绎。但传其事者却有名有姓,这则陈嵩画梅引仙之事直到今天仍被传为一段佳话。笔者曾听老一辈人谈起过陈嵩笔墨通灵。有梅花美人现身于他的画中。许是陈嵩所绘梅花写实逼真,活灵活现。让那金陵李生出现幻觉了。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与陈嵩交好的徐明理写有《甲寅初夏作长句奉赠肖生二兄大人即祈斤正林屋愚弟徐明理拜稿》诗。这段诗概括了陈嵩的性情、才学及交友圈。高度赞扬了陈嵩的绘艺,但文中也透露出陈嵩年少任侠、恃才傲世。在京城因名高而遭逢着忌才的隐忍和无奈。徐明理在诗中劝诫陈嵩要抛开世俗的纷争,专心于艺术创作并畅快生活,这份难得的直言不讳也能看出两人的情义之深。
  乾隆六十年(1795)陈嵩为阆峰作《红蓼富贵》图。款识阆峰老先生清鉴肖生陈嵩。收藏印鉴为南通费氏西愿堂所藏。此作品以四种植物穿插交汇的方式表现,构图独特。牡丹以勾线的方式描绘出花形的轮廓。叶子却以大片墨色铺开,形成对比。梅花错落有致,红果作为画面中最跳跃的部分,起到了点缀效果,而青竹陪衬在后,显得清新雅趣。整幅画面布局合理,优雅和谐。陈嵩还曾为黄钺画芍药,黄钺有《题陈肖生嵩背面风芍药》谎
  嘉庆年初,不少诗书文人从京城返乡,这与朝政格局息息相关,新皇已经登基,亲政指日可待,前朝官员自然要为其行藏重做打算,原本京城的奢靡之风有所改变。附庸其下的书画也难免遭受牵连,书画行情逐渐冷落黯淡,一批文人画家对停留在京城的生活和前景感到渺茫,于是告别京城,重回故乡。嘉庆二年(1797),陈嵩也受到这股潮流的影响。决定离京南返,与他交好的诸位诗家知晓他即归故里,特为此作诗留念。翁方纲为陈嵩南归设酒食饯行并写《觳人音田皆以花朝前二日南归适陈肖生亦以是日来辞行索诗戏为此》诗。洪亮吉作《送奎文阁典籍陈嵩归里省亲序》,记录并评述陈嵩的品性、学识、为人、仕途、画艺、家业、交友等方面。涵盖陈嵩一生。洪亮吉笔下的陈嵩为人正直坦诚,潇洒自在,且清廉超群,喜爱收藏而尤对青铜器皿感兴趣,他对书画艺术钻研勤奋,对朋辈友人热情慷慨,诗中也提到了陈嵩“病渴既久”“虽客路千里,续命之丹屡缄”。陈嵩那时身体虚弱,或许也是他急忙回乡的原因之一。
  伊秉绶《留春草堂诗抄》中有一则《东风行送陈肖生山人嵩归扬州》诗。为陈嵩向伊秉绶作别时伊秉绶所作。其中提到“远道栖迟二十年,人归却比春归早”。虽然二十年可能只是约算,但却能说明陈嵩客居异乡时间之久。
  赵怀玉《送陈奎文嵩归如皋》道出了“书画一船归傲人”,这重现了陈嵩告老还乡的情形,他没有为子孙带回任何金银珠宝。而是带了六箱书画返故里,其中不乏石涛、八大山人、郑板桥、纪昀、刘墉、汪士慎、翁同和等名家之作,可见他在京城—直活动于志趣高雅的文人圈中。
  嘉庆四年己未(1799)法式善在《梧门诗话》卷三中写道:“肖生画以梅花为第一,黄左田农部论画少许可,极携之。谓是北宋人手笔。其仿王元章册子,一时诗人皆有题咏。其《咏篁轩》轴子者,亦数十人,肖生将刻之。余见其题白莲作云:‘十亩横塘翠盖围,采莲人唱棹歌归。不知月白风清夜,化作鸳鸯何处飞。’清婉颇近唐人。”还有《续谕画诗·陈山人嵩》诗。
  嘉庆三年陈嵩最终回到家乡今江苏省如东县丰利镇。陈嵩一方面因身患病疾,另一方面也为离开京城而郁郁寡欢。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吴篪的《临证医案笔记》卷六《杂症》记录中得知,陈嵩患的是消渴病(现在俗称糖尿病),因久病不愈,病逝于嘉庆四年(1799)。一年之后(嘉庆五年庚申,即1800年),好友张问陶对陈嵩的怀念和惋惜作《补戊午己未四友挽诗·陈肖生典籍嵩如皋人工画官衍圣公府奎文阁典籍己未卒于家》,字里行间交代了陈嵩的一生。
  嘉庆八年癸亥(1803)夏六月。吴锡麒为古香先生书《陈肖生画梅歌》。题识:“陈肖生画梅歌书为古香三兄正之。癸亥夏六月。东皋学灌园生吴锡麒。”钤印:“锡麒、秦人”。藏印:“石庐藏画”。这幅书法于2009年出现在嘉德国际拍卖会上。
  陈嵩是清代乾嘉时期曾享有盛名的艺术家,在绘画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尤擅长画梅。其绘画艺术被载入《墨林今话》《耕砚田斋笔记》《船山诗草》《清朝书画家笔录》《耳食录》《瓯体罗室书画过目考》等文献资料。陈嵩一生游学南北,且得到硕儒雅士、公卿名宦的认可和赞许,并互相交游酬唱。但他的艺术人生隐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存世资料甚少。笔者将其生平交游旧事挖掘。以丰富和补充清代书画人物研究。并乞教于海内外方家。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欧阳逸川
其他文献
王秋人泰丰汇签约画家原名王丕,1966年生于上海。元社社员。曾被《中国书画》杂志提名"中国当下最具学术价值的十位青年画家",2006年被中国收藏家协会评为"中国收藏家关注的
桌面云技术是云计算技术的一种虚拟化应用。针对当前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建设中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的问题,分析将桌面云技术应用其中的可行性。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具体
[选题分析]“做中学”是一种实践教育思想。本课从“水会从茶杯里倒流出来吗”这样一个小的问题出发,逐步发掘引申出更多的可以深入探究的问题,激发学生“做”的兴趣,通过“
数学交流是新《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数学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来的新目标。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有的虽然做了一些这方面的工作,但没有着重进行系统化的训练。
有机废水浓度高、成分复杂、难降解,一直都是污水处理的重要部分。本文综述了利用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有机废水的研究进展,为有机废水的高效处理提供理论依据。
人活在世上只要勤奋、务实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做不成的事,原没有的路也能闯出一条路来。只怕你吃不了苦,干事业就会存在着困难和充满一定风险,进取、求新、务实,甘为这个
利用大学生体育学习风格量表调查了普通高校大学生的体育学习风格特点,发现不同性别、年级、高校层次的大学生,其体育学习风格存在着一定差异。体育学习和运动参与对大学生的
<正>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这一观点阐明了生活与道德的内在联系,核心是强调道德教育要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也应在这种变
可持续发展是人们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反思和创新。可持续发展与科学发展观在发展内涵、发展态度的主动与被动、如何对待发展、发展理念的阶段性特点等方面具有差异性。科学发展